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小乘禪、大乘禪、上上乘禪

  禪定的種類在佛法里有很多說法,以下的分類并不一定是最圓滿、最周密的,只代表我個人在所學(xué)范圍之內(nèi)做的一個歸納罷了,供大家參考。我粗略地把它歸納為四大類: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上上乘禪。我們要講一講這四類禪定的性質(zhì)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的差異又在什么地方。

  首先講凡夫禪,這類禪雖然能正信因果,但是以求幸福,生天長壽為目的、欣上厭下而修的禪,是凡夫擁有的禪。什么凡夫呢?凡夫是生死輪回六道中間的眾生,包括地獄有情乃至天界眾生,所以雖然具有這種禪定,他可以長壽、生天,他可以有神通,但是當(dāng)他的這種禪定或者他的這種福報結(jié)束的時候他還要輪回。所以四禪八定都是屬于凡夫禪,它們都沒有超出三界。

  小乘禪是以解脫業(yè)報輪回、成就阿羅漢果為目的而修的禪,它的修行是要把我們內(nèi)心對世間的執(zhí)著、對我的執(zhí)著降到最低層次。小乘禪與凡夫禪的不同就在于:小乘禪定認為這個世間、這個自我是不凈的、虛妄的,而凡夫禪定看這個世間、這個自我是真實的。所以小乘禪可以得解脫,當(dāng)我們觀察到了這個自我和外在的一切是不凈的、虛幻的,那我們就已經(jīng)超越了自我,我們的生命已經(jīng)沒有了煩惱的束縛、沒有了業(yè)力的束縛。

  大乘禪是菩薩的禪,它的修行是要去除我執(zhí)和法執(zhí),所以它與小乘禪的不同也就在這里!洞笾嵌日摗防镉幸粋比喻,講菩薩何以稱為菩薩,說一個人做夢,看見自己在一條大河上劃船,把夢中的人們從此岸運送到彼岸,此岸是苦,彼岸是樂,這個夢好像沒什么特別,特別的只是做夢的人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夢中做這些事,這就是菩薩的精神。他知道這一切是夢,這代表他已經(jīng)覺悟了,但他仍然在夢中行夢中之事,而小乘人不這樣,當(dāng)他知道自己在做夢,那他就清醒過來,要解脫這個所謂的世間的束縛,他不會繼續(xù)和夢中人打交道,這就是大乘與小乘的差異。

  在這個比喻里邊,我們可以體會到大乘菩薩對于自我的解脫和所有生命的解脫是統(tǒng)一起來的,把外在的生命和自我連成一個共同的生命體,這就是大乘的同體大悲的精神,所以要覺悟,不只是自我解脫就可以了,一定要所有的生命都得解脫,才能夠達到徹底解脫。我們學(xué)佛就要有這樣的眼界和胸懷,把我們的生命擴展到無窮無盡的時空中,因為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一個肉體,不只是短短的七、八十年,我們的生命其實像大海一樣,所以我們修行不要追求速成。

  什么是上上乘禪呢?上上乘禪也叫最上乘禪,它是達摩所傳的禪,要求頓悟自心本來清凈,此心即佛,依此來修,就是上上乘禪。這類禪下手處就是真心,因此就與大乘禪、小乘禪、凡夫禪而有根本性的差別。凡夫禪、小乘禪所運轉(zhuǎn)的心性僅屬于意識的層面,大乘禪是以阿賴耶識為修行的基礎(chǔ),而上上乘禪一下手就是真心。

  什么是意識呢?意識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有的,它不只是單純的腦筋去想而已,實際上生命中的每個細節(jié)里都有意識去運作。在我們生命的精神層次里意識是主導(dǎo),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掌握這個意識,轉(zhuǎn)化這個意識,把意識里的昏沉和散亂去掉,從而達到凡夫禪的境界,把意識里我執(zhí)去掉,從而達到小乘禪的境界。

  阿賴耶識是什么呢?它是種子,意識只是它的一個部分,可以說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阿賴耶識所顯現(xiàn)的。我們用阿賴耶識來修行,那我們成就的境界就屬于阿賴耶識這個層次,在這個層次是把山河大地、宇宙萬事萬物都看作夢幻一般,《金剛經(jīng)》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大乘禪就是阿賴耶識在這個層面上觀察的。

  那么什么又是真心呢?它跟阿賴耶識又有什么不同?阿賴耶識是染污的,是煩惱性的,真心卻是清凈無染的,所以上上乘禪認為你就是佛,當(dāng)下承擔(dān)就是了。這個層次很高,就不是以我的能力可以解釋的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