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如是觀心

  ——引自問曰:若復(fù)有人志求佛道者,當(dāng)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行,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行?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fèi)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達(dá)摩祖師)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作為觀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曉得人有思想、有念頭,比如別人講話,我們聽到話,這是一個觀念,一個念頭,這個念頭隨著別人的話講過了,我們聽的作用也過去了。

  我們靜坐時觀心,這人“心”,不是明心見性的心,這個心代表思想,以及煩惱的念頭,這人念頭一來。比如:阿福下午要來看我,三點(diǎn)鐘來,我準(zhǔn)備請他上咖啡館。這樣正是三四個念頭過去了。算了,請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擔(dān)擔(dān)面。不來最好了,太麻煩了,我又沒錢……念頭一個個跳來跳去,這個心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要看清楚,當(dāng)前面一個念頭跑掉,而后面一個念頭還沒來時,中間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間這個空,就叫觀心法門,這樣就先做到了第一步。

  念頭是生滅法,佛經(jīng)上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最樂。。行就是一切作為。心里的作用也是行。大家打起坐來,收攝六根,觀察這個念頭,不要壓制它,也不要做功夫,只看到這個念頭過去了。比如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它不會停留住,念念遷流。前一個念頭流走了,后一個念頭還沒有來以前,這個中間就是“現(xiàn)在念”,現(xiàn)在念本來沒有,清清凈凈,能夠這樣,越持久越好。拿教理來講,就是觀空法門。

  中間這一段空,天臺宗及禪宗,稱其為三際托空。前際的念頭過去,后際的念頭沒有來,F(xiàn)在這個念頭,當(dāng)下是空的。比如我們講“現(xiàn)在”,立刻過去了,沒有了,當(dāng)下就空了。金剛經(jīng)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得心不可得。中間是空的,如果講一個中際,立刻又落入一個前際。

  我們看清楚這個心念,本來空的,還要找什么!何必要找個明心見性呢!我們本來就很明的,因?yàn)橛袀佛法,反而把我們弄得不明了,不要找,放下來就是了,很簡單,很自然。

  世人愛假不愛真,“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這個道理,就是: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這句話而悟道。舉個例子:我們聽到別人講話,心不是生了嗎?話聽完了,我們的心也就丟開了,本來無所住而生其心嘛,何必守個心呢!

  如果能做到念念看清楚就行了,不須修個什么氣功,打個什么坐,求個什么道。有本事的人就那么信,沒有本事再來!初步能保持三際托空的境界就好了。

  我告訴大家,不妨走從前古人的路線,用觀心法門,觀察自己,以現(xiàn)在的觀念而言,就是檢查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所有的思想、感覺可以歸納成三個階段,那三段時間的分類: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古人稱前際、中際、后際。

  這一個法門,不一定要盤腿。靜下來時,觀察自己的思想,會發(fā)現(xiàn)一團(tuán)紛亂。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一部分屬思想方面;一部分屬感覺方面,像背酸、腿痛等等;還有一部分屬情緒方面,覺得很悶、很煩。總而言之,這些都?xì)w納到心理狀態(tài),叫做一念。

  然后,我們再觀察自己的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沒有了,就像話講過了,我們也聽過了,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成為過去,一分一秒都不曾停留。我們不要擔(dān)心,它不會留下來長到心里去的。換言之,念頭本身停不住,永遠(yuǎn)在流動。像一股流水一樣,永遠(yuǎn)不斷地在流。它是一個浪頭連一個浪頭,很緊密地接上來。如果再仔細(xì)加以分析,它像是一粒粒水分子,密切連成一條河流。實(shí)際上,前面一個浪頭過去了。它早就流走了,后面的還未接上來。這時候,假如我們把它從中截?cái)?不讓后面的浪頭上來。中間就沒有水了,心理狀態(tài)也像這個一樣。

  又比如我們看到這個電燈永遠(yuǎn)在亮,實(shí)際上,我們把開關(guān)打開后,第一個電子的作用上來,馬上放射,很快就沒有了,后面電的功能不斷地接上來,我們就一直都看到亮光,事實(shí)上它是生滅的,所以看到日光燈有閃動,也就是因?yàn)檫@個道理。

  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這樣在生滅,只是我們自己不覺得,以為自己不停地在想。實(shí)際上,我們的思想、感覺,沒有一個念頭是連著的,每一個念頭都是單獨(dú)跳動的。比如我們在這里做個檢查,早晨剛一醒來,第一個念頭是——自己在想什么?到現(xiàn)在還是早晨的那個念頭嗎?絕對不是,它不會一直停留在心中,早跑掉了。所以念頭用不著去空它,太費(fèi)事了,它本來是空的,一般人聽了佛學(xué),一上座就求空,用自己的意識去構(gòu)想一個空,這是頭上安頭,是多余的。

  不過,現(xiàn)在的問題是,念頭流走還容易懂,可是后面第二個念頭怎么來的?它的來源找不出來,這是一個值得參究的問題。為什么我們并沒有想它。而它自己會來?尤其是打坐的人,本來想清凈,偏偏念頭來了,有些念頭平時根本想都不會想的,只要一打坐,幾年前的事,都想起來了。

  有則笑話:一個老太婆打坐,下座以后,告訴別人:嘿!打坐真有用,十幾年前,某人向我借一塊錢,一直沒有還我,打坐時,倒想起來了。這可不是笑話,它說明一個事實(shí),心里越寧靜,所有的東西都自然在腦中浮現(xiàn)了。怎么來的?這是很重大的問題。假如前一個念頭過了,后面的念頭不接上,中間不就空了嗎?這個念頭怎么來的?那個去找的,又是一個念頭。不要去引動它,也不要尋找它,不要怕它來,它雖然來了,但也一定會過去。只是這里頭有一個東西,那個知道自己念頭跑過去了,知道念頭又來了,那個東西沒有動過,要找的是那一個。那個就是心經(jīng)上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的“照”,永遠(yuǎn)在照。這個照字用得非常好,等于電燈一開,燈光就把我們照住了。

  大家因?yàn)椴幻靼走@個理,所以專門在亂跑的念頭上想辦法,想把它截?cái)。其?shí)看到念頭,照到念頭的那個,并沒有動,也不需要截?cái)嗄铑^。我們明白有一個主人家,看到這些雜亂念頭,這是我們本有的功能,這個功能永遠(yuǎn)靜靜地在那里,久而久之,這些連綿不斷的妄念不會來了。等于客人來家里,主人并沒有說:“你出去”,也沒說“請進(jìn)來”,不拒不迎,妄念自然跑了,這是最初步。能夠隨時在這個里頭,慢慢觀心,觀察煩惱習(xí)氣。只要一觀察,煩惱習(xí)氣就沒有了。只要照住它,它就空了。這個道理要特別注意。

  真到了三際托空,前念過去了,后念沒來,中間當(dāng)體即空,其實(shí)根本沒有中間念頭。所以金剛經(jīng)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際都是不可得,不是說沒有,是把握不住。未來還沒來,你能夠把握明天腦子里想些什么嗎?未來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我們剛說一個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成為過去了。

  金剛經(jīng)告訴我們的是不可得,不是告訴我們過去心空,現(xiàn)在心空,未來心空。也沒有說:過去心沒有,現(xiàn)在心沒有,未來心沒有。古人的翻譯是很慎重的,如真有一個三際托空,也是無法把握住它的。為什么?能把握住三際托空境界的,就是現(xiàn)在心,懂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就沒事了。此其一。

  第二,真到了三際托空,身體不存在了,與虛空合一,那真是消遙自在,不得了的自在。學(xué)佛是為了學(xué)解脫自在,可惜現(xiàn)在學(xué)佛學(xué)道的,搞得既不逍遙,又不自在,更不解脫,何其苦哉!結(jié)果反而是被那個東西,把自己綁了起來,這個道理要注意,要弄清楚。

  禪宗這個方法是最了不起的,包括了顯、密二教的方法。

  來源:《如何修證佛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