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仰山慧寂禪師的彌勒緣

仰山慧寂禪師的彌勒緣

  仰山慧寂禪師(814―890)是禪宗五家中溈仰宗的開山祖師之一,溈山靈佑禪師的弟子。因慧寂禪師跟從溈山靈佑禪師得法之后,長期居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縣)仰山弘揚(yáng)禪風(fēng),因而人稱仰山慧寂。仰山慧寂與溈山靈佑一脈相承的禪法并稱溈仰宗;奂哦U師作為一代禪門巨匠,不僅在禪修方面提倡農(nóng)禪并重,善巧接引學(xué)徒,而且他還于夢中往生彌勒兜率內(nèi)院,親近諸上善人,并受命為大眾講說佛法。他夢游彌勒內(nèi)院之行被靈佑禪師贊為。已登圣位。”

  仰山慧寂禪師,俗姓葉,韶州懷化人;奂啪艢q時,投廣州和安寺跟從通禪師出家。十四歲時被父母找回還俗,逼迫其娶妻成婚。慧寂堅(jiān)決不從,隨即自斷二指,跪在父母跟前懇請父母允許求取正法,以報(bào)答父母的辛勞。父母見他意志堅(jiān)定,只得允許出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慧寂于是又來到通禪師處,正式剃度出家;奂旁跊]有正式受具足戒前,便游方參學(xué)。最初參禮耽源禪師,已經(jīng)深悟玄旨。后更往江陵受戒,深研律藏。再后來參禮溈山靈佑,遂即深入堂奧。

  慧寂在親近耽源禪師時,禪師對他說:“國師當(dāng)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個,授予老僧,說‘我滅后三十年,南方有一個沙彌到來,大興此教,次第傳授,無令斷絕。,我今付汝,汝當(dāng)奉持。”耽源禪師說完,就將手中的本子遞給慧寂;奂沤舆^來一看,便將本子燒掉了。耽源一日問:“前來諸相,甚宜秘惜。”慧寂說:“當(dāng)時看了便燒了。”耽源說:“我這個法門無人能會,唯先師與諸祖師、諸大圣人才熟知,你為何燒掉了?”慧寂說:“我一看就知道其意,只要會用就行,沒有必要執(zhí)著于書本。”耽源禪師說:“雖然你明了其中道理,后人沒書恐怕難以生信。”慧寂說。和尚想要重錄一本不難,我馬上為你重新結(jié)集一本,其中沒有一點(diǎn)遺失。”耽源說:“好。”耽源禪師上堂,慧寂出眾人前,作一圓相以手呈送耽源,然后叉手而立。耽源禪師兩手相交,作拳示范。慧寂進(jìn)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點(diǎn)頭,慧寂便禮拜

  此后,慧寂參訪溈山,溈山靈佑問:“你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慧寂說:“有主。”靈佑問:“主在什么處?;奂艔奈鱾(cè)走到東側(cè),靈佑便知他與眾不同;奂艈栰`佑:“如何是真佛住處)”靈佑說:“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于言下大悟,親得靈佑印可,自此跟從靈佑習(xí)禪,前后隨侍十五載。兩位禪師深得農(nóng)禪妙用,相互激揚(yáng)宗門,慧寂后來前往仰山,大弘溈山禪法,是為溈仰宗。晚年遷往江西觀音院,又遷往韶州東平山。中和三年示寂,世壽七十七。作有遺偈:“年滿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沉,兩手攀屈膝。”說完,兩手抱膝而終。謚號。智通禪師。”第二年,弟子將其靈骨送至仰山建塔供養(yǎng),塔號。妙光。”

  在跟隨靈佑禪師習(xí)禪期間,一日天下雨,天性上座對慧寂說:“好雨。”慧寂說:“好在什么處?”天性無語;奂耪f:“某甲卻道得。”天性上座說:“好在什么處?;奂胖赣,天性無語;奂耪f:“為何有大智慧卻默不作聲。”慧寂跟隨溈山靈佑游山,到盤陀石上坐;奂攀塘,忽然一只烏鴉銜著一紅柿子落在面前。靈佑拾起紅柿子給慧寂,慧寂洗好后交給靈佑。靈佑說:“你什么處得來?”慧寂說:“這是和尚道德所感。”靈佑說:“你也不得五分。”即分一半給慧寂。

  慧寂跟從靈佑習(xí)禪期間,靈佑也常以農(nóng)作勞動作為啟迪他的機(jī)緣之語。一次,慧寂正在掃地,靈佑問:“塵非掃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塵非掃得?。慧寂掃地一下,靈佑說:“如何是空不自生?。慧寂指自身又指靈佑,靈佑說:“塵非掃得,空不自生。離此二途,又作么生?;奂庞謷叩匾幌拢种钢约汉挽`佑。靈佑所說的塵,本是眾生煩惱。眾生煩惱眾多,但并不是可以用掃帚掃除的,而是需要化煩惱為菩提;奂艅t以掃地的動作,告知靈佑悟道當(dāng)于自性中見,若執(zhí)著言句即與道乖違。

  一次,慧寂在溈山前坡牧牛,見一僧上山,不久便下來。慧寂于是問:“上座何不且留山中?”僧人說:“只因?yàn)?a href="/remen/yinyuan1.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因緣不契合。”慧寂說:“有何因緣,試舉看。”僧說:“和尚問某名甚么,某答歸真和尚。曰:歸真何在?某甲無對。”慧寂說:“上座卻回稟和尚,說某甲道得。和尚問作么生道,但說眼里耳里鼻里。”僧人按照慧寂的說教回復(fù)了靈佑。靈佑說:“脫空謾語漢,此是五百人善知識語。”靈佑最后兩句稱贊慧寂將成為五百人善知識,后來果然應(yīng)驗(yàn)了靈佑之說;奂旁谘錾胶霌P(yáng)禪法時,弟子盈門,多達(dá)五百多人。

  又一次,慧寂于夢中到彌勒內(nèi)院親近彌勒菩薩。當(dāng)時彌勒內(nèi)院殿堂中其他的位置都有人就座,只有第二個座位空著,慧寂便于空座中就座。他剛在座位上坐定,有一尊者敲一聲槌說。今當(dāng)?shù)诙?a href="/remen/shuo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說法。”慧寂站起來敲槌說:“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諦聽!諦聽!。大眾聽慧寂這么說之后,都散去了。等到醒來之后,慧寂就將夢游彌勒內(nèi)院為大眾說法的情況告訴了靈佑禪師。靈佑說。你已經(jīng)進(jìn)入了圣人位次。”慧寂倒身便禮拜。

  慧寂在溈山,常以充滿禪機(jī)之語相互問對。一次,靈佑同慧寂一切牧牛,溈山說:“此中還有菩薩也無?”慧寂說:“有。”靈佑說:“你見哪個是,試指出看?”慧寂說。你疑哪個不是,試指出看?。靈佑便不再作聲。

  一天,靈佑指著田地問慧寂:“這丘田那頭高,這頭低。”慧寂說。卻是這頭高,那頭低。”靈佑說:“你若不信,向中間立,看兩頭。”慧寂說:“不必立中間,亦莫住兩頭。”靈佑說:“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慧寂說:“水也無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兩位禪師看似在討論耕作之田,其實(shí)是在以田為喻,談?wù)摱U法要義。他們是從田之高低,來論修行人的一些執(zhí)著。有人學(xué)佛執(zhí)著于有無兩邊,有的禪者則認(rèn)為修行當(dāng)處中得道;奂哦U師則認(rèn)為修禪者當(dāng)心中無物,無所掛礙,方才能證道,若執(zhí)著中間與兩邊,則心不在道上,便難以證道。

  慧寂在靈佑門下作直歲(禪林掌管日常雜事的執(zhí)事),一次,從田中作務(wù)回來,靈佑問:“甚么處去來尹;奂耪f:“田中來。”靈佑說:“田中多少人尹。慧寂插鍬插手而立。靈佑說:“今日南山,大有人割茅。”慧寂拔鍬便行。靈佑本來知道慧寂是從田間勞作回來,卻以勞作為題來勘驗(yàn)慧寂對禪的悟解如何;奂艅t智慧明了,知道師父詢問自己的意圖所在,先是回答從田中來,當(dāng)師父接著繼續(xù)問時,慧寂便不再作答,而是以將鐵鍬插在地上自己插手站立來回應(yīng)師父。當(dāng)師父再問時,慧寂拔鍬便走了。兩位禪師之間以無聲的言語達(dá)到了高度的默契,靈佑知道弟子慧寂是真正悟道的禪者,將來的禪法將由這位弟子發(fā)揚(yáng)光大,不禁暗中欣喜。

  慧寂曾在溈山牧牛,當(dāng)時踢天泰上座問:“一毛頭獅子現(xiàn)即不問,百億毛頭獅子現(xiàn)又作么生產(chǎn)。慧寂便騎;厝チ。然后侍立靈佑旁,將剛才經(jīng)歷告訴靈佑。剛說完,見到泰上座前來;奂耪f:“就是這個上座。”靈佑遂問:“百億毛頭百億師子現(xiàn),豈不是上座道)。泰上座說。是。”慧寂說:“正當(dāng)現(xiàn)時,毛前現(xiàn),毛后現(xiàn)?。泰上座說“現(xiàn)時不說前后。”靈佑大笑,慧寂詭。獅子腰折也。”便下去。

  慧寂送果子上溈山,靈佑接收果子,問:“你從什么處得來的果子?;奂耪f:“家園底。”靈佑說?俺砸参矗。慧寂說:“未敢嘗,先獻(xiàn)和尚。”靈佑說:“是阿誰底尹;奂耪f:“慧寂底,。靈佑說:“既是你底,因什么教我先嘗?”慧寂說:“和尚嘗千嘗萬。”靈佑便吃,說:“猶帶酸澀在。”慧寂說:“酸澀莫非自知?。靈佑笑而不答。慧寂自種的果子送到溈山供養(yǎng)靈佑,靈佑則借機(jī)就果子說事,引發(fā)弟子對禪的體悟;奂艅t根據(jù)師父的提問,逐層深入端出自己的見解,師父知道慧寂靈根頓發(fā),因而微笑印可。

  慧寂一年夏末問訊靈佑,靈佑問:“你一夏不見上來,在下面作何所務(wù)?”慧寂說:“某甲在下面,開墾了一篇荒地,下了一籮筐種子。”靈佑說:“你今夏沒有空過。”慧寂問:“未審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務(wù)?”靈佑說:“日中一食,夜后一寢。”慧寂說:“和尚今夏也沒有虛過。”慧寂說過便吐舌。靈佑說:“寂子何得自傷己命尹。

  對慧寂來說,一個夏天忙于耕作,不僅解決了生活問題,還可借耕作悟禪。靈佑的寢食生活,則是禪宗。日用是道。思想的具體實(shí)踐。在禪宗祖師看來,穿衣吃飯皆是佛法,運(yùn)水搬柴無非妙道。雖然種田耕地,吃飯睡覺不是悟道,但卻是悟道的因緣,沒有這個因緣,悟道便無從實(shí)現(xiàn)。

  有一位名叫陸希聲相公想拜謁慧寂,為了能得到慧寂接引,先作書呈送;奂乓姇_封云“不思而知,落第二頭。思而知之,落第三首。”慧寂作了回書。陸相公見信迅即入山拜謁慧寂禪師,到后遠(yuǎn)遠(yuǎn)見到禪師早已經(jīng)在門口迎接。陸相公剛進(jìn)門,便問:“三門俱開,從何門入?。慧寂說:“從信門入。”陸相公到法堂,又問:“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時如何?”慧寂用拂子倒點(diǎn)三下。陸相公便作禮,問:“和尚還持戒否);奂耪f:“不持戒。”問:“還坐禪否);奂耪f:“不坐禪。”陸相公沉默良久,慧寂說:“會么?。陸相公說:“不會。”慧寂說:“聽老僧一頌: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镢頭邊。”慧寂問:“曾聞相公看經(jīng)得悟,是否?。陸相公問:“弟子因看《涅槃經(jīng)》有云,不斷煩惱而入涅槃,得個安樂處。”慧寂豎起拂子,說“只如這個作么生入?”魯相公說:“入之一字,也不消得。”慧寂說:“入之一字,不為相公。”慧寂又說:“相公切莫煩惱。”陸相公起來便離開了。

  陸希聲相公問及慧寂禪師是否持戒、是否坐禪時,作為以農(nóng)禪并作為修行方式的慧寂禪師,知道陸相公陷入到言語窠臼的執(zhí)著中去了。他只知道形式上的修道,這種見執(zhí)著相的心態(tài),是與修道之旨相背離的。為了斷除陸相公的這種妄執(zhí)情見,慧寂就以一首詩偈講述了自己的農(nóng)禪修道體驗(yàn);奂耪J(rèn)為,修禪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證悟,而不是執(zhí)著形式上的持戒與坐禪。很多時候,禪僧都是在日常飲茶吃飯、鋤地干活中觸緣悟道的。因此,慧寂在偈頌中說“釅茶三兩碗,意在镢頭邊。”

  慧寂不僅指出日常的作務(wù)是悟道的因緣,還指出不要執(zhí)著于通過學(xué)習(xí)經(jīng)教的方式悟道。當(dāng)陸相公說自己讀誦《涅槃經(jīng)》可得安樂處后,慧寂當(dāng)下做了否定;奂艅窀骊懴喙灰獔(zhí)著于《涅槃經(jīng)》等經(jīng)教中不能自拔,反而障礙了自己的修禪悟道。

  慧寂住持仰山時,不僅有靈異感應(yīng),還常以機(jī)鋒之語接引學(xué)徒。一次,慧寂正坐禪時,有一梵僧從空中而至,慧寂說:“近離什么處?。梵僧說。西天。”慧寂說。幾時離彼?”僧說“今早。”慧寂說:“何太遲生?”僧說:“游山玩水。”慧寂說:“神通游戲則不無,阇黎佛法須還老僧始得。”梵僧說:“特來東土禮文殊,卻遇小釋迦。”梵僧取出梵文貝葉經(jīng)交付給慧寂禪師,與師作禮,乘空而去,因此,得名小釋迦。

  有龐蘊(yùn)居士問慧寂:“久向仰山,到來為什么卻覆蓋下來了。”慧寂豎起拂子,龐蘊(yùn)居士說:“恰是。”慧寂問:“是仰是覆?”龐蘊(yùn)居士于是打露柱,說:“雖然無人,也要露柱證明。”慧寂拋擲佛子,說:“若到諸方,一任舉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