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人游戲、成人游戲和圣人游戲
廢人游戲、成人游戲和圣人游戲
一個居士玩網(wǎng)絡游戲上了癮,天天俯首鍵盤,通宵達旦,沉迷網(wǎng)絡,顧不上打理生意。急的父母和妻子焦頭爛額,讓清凈和他談談。
清凈給他講了一個“莊子的故事”:
戰(zhàn)國時,趙國的惠文王特別喜愛擊劍,他的王宮內供養(yǎng)有三千多名劍客,日夜互相搏擊,一年到頭,劍客死傷的就有一百多人。趙王沉湎擊劍,不理朝政,一些諸侯國就企圖進攻趙國。
太子悝見趙國如此,便召集左右的人說:“誰能勸諫趙王停止擊劍,解散劍客,我就賞賜給他一千兩金子。”手下人皆異口同聲地說:“莊子可以使國王命令劍客停止擊劍。”
于是,太子便派人去請莊子,并送給他一千兩金子。莊子沒要,他與使者一起來見太子,問太子:“太子有什么指教,賜我千金?”
太子回答說:“您的大名如雷貫耳,我很佩服您,所以送您點金子作為您隨從人員的日常費用?赡豢辖邮,我即便有事相求,還怎么好意思說呢?”莊子說:“我聽說太子想讓我諫止大王的愛好,這可是很難的事呀!弄不好會有殺身之禍的,不過我還是想試試!
太子一聽,十分高興,他說:“大王所接見的,只有劍客,你如何能見到大王呢?”莊子回答說:“我會使劍!
太子說:“我父親所見的劍客,一個個都頭發(fā)散如蓬草,鬢毛翹起,帶著威武的帽子,瞪著雙眼,面色潮紅,憤怒得連話都說不清。越是如此,我父親就越喜歡。如果您穿著一身儒服去見國王,恐不妥當。”莊子便對太子說:“請您準備好劍客的服裝。”
三天后,太子準備好服裝,莊子穿上在太子的引見下,去拜見趙惠文王。趙惠文王拔出寶劍來等待著莊子,問道:“你有什么話可以指教我?”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歡擊劍,所以就以擊劍見大王!
惠文王說:“你擊劍有什么特殊本領?”莊子說:“我的劍法,十步以內便可以倒一人,橫行千里無阻擋!
趙王一聽高興地說道:“那就是無敵于天下了。你先去休息,等我的命令,我會讓人同你一比高下的。”于是惠文王命令選出的劍客,持劍侍立于殿下,再派人請來莊子。
惠文王對莊子說:“今天我要看你的劍法如何!鼻f子回答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
惠文王問道:“你想用什么樣的劍?”莊子說:“我長劍、短劍都可以用。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大王聽我陳說,然后再試!
惠文王說道:“好吧!請你說說是哪三種劍?”莊子回答說:“我的三種劍,乃是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
惠文王問道:“什么是天子之劍?”莊子說:“天子劍以燕國的石城為尖鋒,以齊國的泰山為刃,以韓魏為劍把,它用五行的意理來支配天地。只要用此劍,就可以鎮(zhèn)撫諸侯,天下一統(tǒng),這是天子劍。”
惠文王聽了,茫然失意,神情呆滯,問道:“諸侯之劍,是怎么回事?”莊子說:“諸侯之劍是以勇士為劍鋒,以廉潔之士為劍刃,以賢良之士為劍脊,以忠圣之士為劍環(huán),以豪杰之士為劍把。此劍也是所向無敵,順應四時變化,符合百姓的心愿,只要用此劍,諸侯賓服,天下安定!
惠文王聽了,若有所思,往下問道:“庶人之劍,又是怎么回事?”莊子回答說:“庶人之劍是蓬頭散發(fā),鬢發(fā)上翹,瞪著雙眼,互相搏殺。這和斗雞是沒什么區(qū)別的,對國家毫無益處。如今,大王擁有天子之位,卻偏偏喜好庶人之劍,連我都替大王感到不值得。”
聽了莊子的話,趙王很是慚愧,他親自牽著莊子的手步入殿堂,向莊子表示敬意。莊子對惠文王說:“大王請休息吧,關于三種劍我已經敘述完了!
于是,趙王決心改過,他一連三個月都不出宮,專心致志于朝政。
清凈說:如同莊子的三種劍,在玩家的世界,游戲也有三種:廢人游戲、成人游戲和圣人游戲。
廢人游戲是天天沉迷網(wǎng)絡,俯首鍵盤,蓬頭垢面,雙眼赤紅,神情呆滯,靠煙草提神,以方便面充饑,全身汗臭,滿腔口臭,不思進取,不理家務,花的是父母的退休金,耗的是自己的嘉年華,麻木度日,冷漠人生,混吃等死。
成人游戲是努力工作,誠信經營,照章納稅,合法賺錢,購車代步,買房安身,養(yǎng)家傳后,利國利民。讓父母放心,妻子安心,員工舒心,將來頤養(yǎng)天年。
圣人游戲是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六度四攝,嚴凈毗尼,作人天師范,廣演正法,自度度人,成佛作祖,究竟解脫。
清凈問居士:這三種游戲,你愿意做哪種游戲玩家?
- 清凈法師:菩提心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 能弘法師:培養(yǎng)圣人的品質
- 能弘法師:培養(yǎng)圣人的品質
- 清凈法師:磨房里的千里馬
- 清凈法師:敢于承擔責任就不會煩惱
- 清凈法師: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
- 清凈法師:一枯一榮任他去
- 清凈法師:生活在世間,就要接納現(xiàn)實
- 清凈法師:要確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 清凈法師:怎樣才能不受傷害?
- 清凈法師:走兩步就知道了
- 清凈法師:只有恩賜,絕無懲罰
- 清凈法師:因果乃宇宙人生的根本法則
- 清凈法師:跑什么,前面也下雨
- 清凈法師: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 清凈法師:給眾生留下得度因緣
- 清凈法師:自律與共勉
- 清凈法師:佛門禮儀常識:居士戒律與禮儀
- 清凈法師:尊貴的妓女!
- 清凈法師:清凈法師代世人質問少林寺方丈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