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部經。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進一步發(fā)揮了《無量壽經》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詳情]
《觀經》的兩大宗旨
《觀經》的兩大宗旨
依教立宗的《觀經四帖疏》
《觀經》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經書。此經內容涉及釋尊的教化,尤其是定善 (觀行) 方面,很多祖師大德以其本宗思想注解,看似頭頭是道,不乖大義。但是,此經是凈土宗的正依經典,顯彰彌陀的教化,尤其是念佛方面。兩者關系十分微妙,令人容易混淆。
唐朝諸師對《觀經》的法義多有曲解、誤解、異解、別解者,眾說紛紜,善導大師決意寫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他在佛前結愿引證,最后完成這部凈土宗依教立宗的巨著――《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在此疏序的「勸眾發(fā)愿歸三寶偈」言:「今乘二尊教,廣開凈土門。」一般大乘教派以一尊教開宗,即釋尊而已,但凈土宗則乘二尊教開宗,非常特別。
善導大師在此疏〈玄義分〉指出:「然娑婆化主 (釋迦牟尼佛) 因其請故,即廣開凈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阿彌陀佛),顯彰別意之『弘愿』。」善導大師細判凈土法門為「要門」和「弘愿門」。此教判十分重要,涉及凈土思想的正雜之行、實權之教、隱顯之義,極為精妙!此根本義能釋各種疑難,令凈土行者的信愿堅固,得生凈土。
善導大師又在〈玄義分〉指出:「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一心回愿往生凈土為體!辜热簧茖Т髱熞蓝鸲涕_宗,又判凈土宗有兩門――「要門」和「弘愿門」,此經有兩個宗旨亦不足為奇。
所謂「三昧」者,即正定也。本來是禪修工夫的名相,但以得「見」佛真身 (法身) 為最高境界,名為「見佛三昧」,不管是以自力觀佛得見佛,還是以他力念佛 (稱名) 得見佛,皆是「三昧」。因此,釋尊在《觀經》「真身觀」云:「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整部《觀經》環(huán)繞一個主體,就是「一心回愿,往生凈土」!敢恍摹拐撸匆恍囊灰、專一、專心,無二心,無后心,至心,真心,真實信心,即《觀經》所說「三心」的至誠心、深心也!富卦浮拐,即「三心」的回向發(fā)愿心,又如善導大師定義凈土法門「要門」時說:「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韋提希夫人并非自力修觀而見佛
善導大師掌握《觀經》基調,當知《觀經》以佛滅后的未來世生死凡夫為當機,釋尊就韋提希夫人啟請,順勢從「自修持力」的觀行求生凈土,成就的觀佛三昧 (即釋尊的教化) 說起,帶入以信方便,一心專念,仗「佛本愿力」見佛,證得往生,成就的念佛三昧 (即) ,作為彌陀教化的歸結。
善導大師多次引用《觀經》,說明韋提希夫人是凡夫,不堪受定善觀行,求生凈土,成就的觀佛三昧,如:
一、《觀經》序分曰:「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二、韋提希夫人隨即回應釋尊,云:「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確認自己連最基本的天眼都未開,不懂「自修持力」的觀想行法,不能成就的「觀佛三昧」。可是,凡夫可以念佛,一心專念,仗「佛本愿力」,得見阿彌陀佛。
三、《觀經》第七「華座觀」韋提希夫人曰:「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她再一次確認自己得見阿彌陀佛,是仗佛力故,與觀想行法無關。
從觀佛三昧帶入念佛三昧
何以得知釋尊在《觀經》從「觀佛三昧」帶入「念佛三昧」,顯彰彌陀教化――凈土法門的「本愿稱名」、「就行立信」?現試舉三處經文而述之:
一、《觀經》「華座觀」云:「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華座,名號,乃至佛身及其心光,皆是彌陀愿力所成就。眾生念佛,佛能入眾生心想中。彌陀今已愿成,是酬因之身,其心光攝取念佛眾生,念念不舍,豈還攝取觀行回向的眾生,因果不相應故,因此善導大師云:「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yè)行者!鼓罘鸨娚浴副驹阜Q名」,光攝三綠,因乘彌陀本愿力,故得見佛!敢砸娭T佛故,名念佛三昧。」
二、《觀經》「真身觀」云:「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瓜日f眾生觀行念佛,隨即說佛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當知此是佛力――「見佛增上緣」,非觀行念佛的工夫所致,故《觀經》不說「以見諸佛故,名觀佛三昧」,而說「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由此可知稱名念佛者亦是念佛,亦乘佛力得見佛,可知釋尊引導觀行念佛者,最終歸入稱名念佛。
三、《觀經》流通結勸文云:「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告阿難,持正宗定散。) 持是語者,(牒前起下) 即是持無量壽佛名!钩置罘鹗谴私浀母我,順彼佛愿 (第十八愿) 故。此則釋迦最后作結時,勸以「本愿稱名」的念佛方法,故釋「念佛」以為「稱名」,而非觀行,而且是順應阿彌陀佛的本愿而念佛,是以建立對阿彌陀佛的信心而念佛,是全仗佛本愿力而念佛。這是凈土宗的念佛特色,有別于一般佛教宗派的念佛。
很多人說念佛,多指觀佛,或認為心念比口念更「好」!但是,純粹的凈土宗特別強調稱名,以彌陀本愿行故。凈土宗是佛力救度的法門。阿彌陀佛發(fā)愿以名號廣度眾生,眾生以信方便,一向專稱,彌陀名號,建立對阿彌陀佛弘愿的信心,如善導大師言是「就行立信」,信心決定,往生決定!
- 上一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 下一篇:學習《觀無量壽經》的感想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
- [佛經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貧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貧窮的苦海
- [佛學常識]六和敬是指什么?是哪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