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rvvea"><legend id="rvvea"></legend></dfn>
      1. 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怎樣說空

        金剛經(jīng)》怎樣說空

          印恒

          《金剛經(jīng)》,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共一卷,流傳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五百多年,是漢傳佛教一部重要經(jīng)典。其開顯的是空性、般若智慧,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文人士大夫?qū)χ墙蚪驑返。這也說明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手法的高妙。

          《金剛經(jīng)》說空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一、六如,就是最后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二、四相,這是要破除的四相,就是“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三、三段式,就是《金剛經(jīng)》出現(xiàn)頻繁的一種句式,三段的句式,就是佛說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這一形式毛澤東也引用過:“佛說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

          現(xiàn)在我們一條一條的來說明。

          一、六如,也叫六喻,就是六種比喻

          如《金剛經(jīng)》最后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有為法,這是與涅槃、實(shí)相、無為法相對而說的,就是有所造作的法。因緣和合而生的事物,當(dāng)然也從因緣而滅。“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這首著名的法身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略略解釋一下這六種譬喻。

          1.夢。夜里睡著時做的夢,本來是沒有實(shí)體的,只是一種影像而已。大家都知道黃粱一夢這個故事,這是唐朝的故事。說一位姓盧的年輕人,很窮困,但在客店里做了一場榮華富貴的夢。他做夢時店主在蒸黃粱(即小米),他的美夢醒了,黃粱還沒蒸熟。另外還有南柯一夢等典故。這些夢都說明了一切有為法,本質(zhì)就是妄想,早晚會破滅。

          2.幻。這里的幻,不是幻想、空想,而是指幻術(shù),類似于魔術(shù),但比魔術(shù)要高明。魔術(shù)是假變,幻術(shù)是真變。就是看起來很真實(shí),其實(shí)是假的,不實(shí)的,如用土塊幻化黃金。這幻也就是說世間一切,山河大地等,皆是虛妄幻化,都是因?yàn)楸娚髽I(yè)力的緣故。

          3.泡。水泡,泡沫。它不是真實(shí)的水珠,只是泡沫,所以我們常說泡沫經(jīng)濟(jì)等。一切世間法,也是泡沫,是假相,不堅實(shí),變異很快,不可靠,更不可執(zhí)取。

          4.影。影子。光一照,就有了影子。這個影子是因光照而起,是假有,不是真實(shí)的,就像皮影戲一樣。

          5.露。露水,朝露。很小的水珠,沾著在草葉上,不能久停,風(fēng)一吹,太陽一曬,就沒有了。我們常說的露水夫妻就是這個道理,說的就是很短暫。曹操的《短歌行》也寫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6.電。不是現(xiàn)在用的電,而是天上的閃電,剎那生滅,很亮,也很好看,但不長久。也是說明一切有為法,就像閃電一樣閃一下,就消失了,不可留戀執(zhí)取。電光石火也有這個意思。

          這六種譬喻,就是叫我們?nèi)鐚?shí)地去觀察身心、世界,觀察有為的現(xiàn)象界,不起顛倒、迷惑,從而了解空性。江南第一才子,明朝的唐伯虎,晚年傾心內(nèi)典,自號六如,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另外玄奘大師的翻譯,也就是《大般若經(jīng)第九會能斷金剛分》,作了九種的譬喻:星、翳、燈、幻、露、泡、夢、電、云。道理是一樣的。

          二、四相,就是四種狀態(tài),四種不覺悟的狀態(tài),這是要破除的

          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也有翻譯成“想”的,就是觀念、概念。

          1.我相。就是說眾生于色受想行識五蘊(yùn)法中,妄計有我、我所。也就是根深蒂固的我執(zhí)!心經(jīng)》上講“照見五蘊(yùn)皆空”,也就是破除我相。

          2.人相。眾生妄計現(xiàn)在的命根相續(xù)為我。或我生于人道為人,而不同于其他的五道。

          3.眾生相。眾生妄計身相續(xù)而住于世。

          4.壽者相。指眾生妄計命根輪回六道。謂眾生于五蘊(yùn)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從生至死)之壽命,長短不一。

          我、人、眾生、壽者,都是“我”的異名;《般若經(jīng)》中有十六種異名,都不外從有情的某一特性而立名,有情即執(zhí)此為實(shí)有。比如“我”,是主宰義,即每一有情的造作,常人都有自己作主的意欲,所以稱為“我”。人,行人法,就是人類生活,于其它有情有所區(qū)別,所以名為人。眾生,即五蘊(yùn)和合生;壽者,是說有情的從生到死,有一期的生命相續(xù)。以般若正觀,即無我、人、眾生、壽者的自性。破除這四種形相,也就破除了身見、我見,也就明了了無我、空的境界。

          在《金剛經(jīng)》的第六分《正信稀有分》中對四相有進(jìn)一步的演說,即放在了法相、非法相的概念中。我們看經(jīng),就是說聽聞《金剛經(jīng)》一念生凈信,便得到了無量功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fù)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yīng)取法,不應(yīng)取非法。

          就是說破除四相,但不能更執(zhí)取破除了四相。下面一句講得更是徹底和巧妙,這一句經(jīng)文大家都很熟悉:“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

          三、三段,就是三段式,是《金剛經(jīng)》非常著名的句式

          三段式思辨的巧妙,表達(dá)的盡致,令人深深折服。我們先看經(jīng)文:

          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yán)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yán)佛土者,則非莊嚴(yán),是名莊嚴(yán)。

          是名,就是叫作、稱為。這是一種假名,代指某某事物,并不是說有一個自性不變的事物。如石頭,無論是指石頭這個名詞還是石頭本身,但都不是有一個永恒的石頭的本質(zhì)、自性。就連菩薩莊嚴(yán)佛土,也是水月佛事,是假名,是空性,不可執(zhí)取。所以說則非莊嚴(yán),并沒有一個實(shí)有的自性的莊嚴(yán)。

          我在經(jīng)文中約略數(shù)了一下,三段式的解說,大概有三十個假名,比如:身相、佛法、須陀含、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于法所得、般若波羅蜜、三十二相、實(shí)相、一切諸法、滅度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法、諸心、福德、(如來)具足色、如來有所說法、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法、凡夫、微塵、世界、一合相(眾塵和合而為一世界也)、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法相等。

          可以說《金剛經(jīng)》用這三十個名相,涵蓋了入世出世有為無為一切法,掃除一切著處,直達(dá)真空,處處是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

          這樣的思辨有系統(tǒng)、例證多,而且比較好領(lǐng)會。一般人來讀,在這樣反復(fù)的參照下,可以比較快地理解空性。

          下面稍微作一個遞進(jìn)性的整理:

          世界——凡夫——福德——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滅度眾生——阿羅漢——佛法——實(shí)相。

          這些都是假名,都不實(shí)在,都不能執(zhí)取,這就契入了空性。可問題是,有人會問了,既然都空了,沒有了,那我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我也不用發(fā)心,也不用度眾生,也不用契入實(shí)相……這樣就陷入了頑空,陷入了斷滅見。

          《金剛經(jīng)》的三段式,導(dǎo)入的是能出妙有的空,空里面有真實(shí)不虛的因果關(guān)系。一切皆空,因果不空,說的是法的空性,而不是說法不存在。所以,行善一定會得樂報,造惡一定會受苦報。所以《金剛經(jīng)》上不講“說殺人,即非殺人,是名殺人”。殺人按法性來說當(dāng)然是空,但它帶來的是苦果,不能導(dǎo)人離苦,不能導(dǎo)人涅槃,所以不可以這樣說。

          理解了三段式的詮釋,也就理解了空性,而且可以廣泛地類比,這樣的理解也是深刻全面的。

          當(dāng)然,《金剛經(jīng)》還有其它方式來表達(dá)空,如著名的“三心”:“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還有“應(yīng)無所住”:“菩薩于法應(yīng)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等等。

          總之,《金剛經(jīng)》對空的表述別具一格,方便善巧、引人入勝。

          最后,愿大家都能借助《金剛經(jīng)》,徹悟空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