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原典: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持法花經(jīng)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wù),說應(yīng)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yīng)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yīng)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勢至菩薩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當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jīng)》,那么,若有誰對他們惡言相加、辱罵誹謗,如前面所說,誰便會獲得很大的罪報,而受持《法華經(jīng)》者因此所提到的功德,卻如剛才所說,能獲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凈。大勢至,從現(xiàn)在向往昔過無量無邊不可勝數(shù)阿僧祇劫的漫長歲月,在這個極其遙遠的時代里,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時所處的劫,名叫離衰;所居住的國,名叫大成。這位威音王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為天神、人類和阿修羅等三善道中的眾生說法。其中為求聲聞果的人說苦、集、滅、道的四諦之法,以救度他們的生、老、病、死諸苦,達到終極的涅槃境界,為求辟支佛果的人講十二因緣之法;為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的菩薩們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之法,使他們最終成就佛的智慧。

  原典: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shù),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shù),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后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后,于此國土復(fù)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譯文:

  大勢至菩薩,這位威音王佛的壽命長達四十萬億兆恒河的所有沙數(shù)那么多的劫數(shù)。這位佛的正法存在于世的劫數(shù)相當于一個閻浮提洲粉為微塵總數(shù)。這位佛的像法存在于世的劫數(shù),相當于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的微塵總數(shù)。這位如來世尊使所有的眾生受到教益、得到救度之后,便進入涅槃,自我滅度。此佛的正法、像法完全消亡之后,在他的那塊國土上又有一佛出世,此佛的名字也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像這樣依次輾轉(zhuǎn),一共有二萬億個佛先后主持教化,他們的名號完全一樣。

  原典: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皆悉禮拜贊嘆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shù)米鞣。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jīng)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fù)故往禮拜贊嘆而作是言: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凈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shù)米鞣稹N业炔挥萌缡翘撏谟。如此?jīng)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譯文:

  最初的那位威音王如來滅度之后,直到他的正法也消滅無聞的像法時代中,輕狂傲慢的比丘擁有強大的勢力。那時,有一位修菩薩法門的比丘,名叫常不輕。大勢至菩薩,你知道他為什么叫常不輕呢?因為這位比丘對凡是他所遇到的人,不論其是比丘還是比丘尼,不論是男居士還是女居士,都要施行叩拜,稱揚贊嘆,并對他們說:我深深地敬仰你們,不敢對你們有半點輕慢,為什么呢?因為你們都修行菩薩之道,將會成為如來世尊。而這位常不輕比丘,并不專一地讀誦經(jīng)典,只是遍行禮拜甚至遠遠看見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他也要特意走上前去,對他們施行禮叩拜,稱揚贊嘆,并且說道: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

  四眾弟子中有的人心地不凈,產(chǎn)生瞋怒,惡言惡語地罵道:這個沒有智慧的比丘,從什么地方跑到這里,自言自語什么我不輕慢你們,甚至為我們授記作佛。我們不需要這種虛妄的授記。這樣,經(jīng)歷了好多年,常不輕經(jīng)常被罵,但他從不生氣發(fā)怒,始終這么說:你將成佛。說這種話時,眾人有時用手杖、木條、瓦塊、石頭等打他。他只好躲避,跑到很遠的地方,但嘴里依然高聲大呼: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因為這位比丘經(jīng)常說這樣的說,所以,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便給他取了一個名號叫常不輕。

  原典:

  是比丘臨欲終時,于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jīng)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得是六根清凈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jīng)。

  譯文:

  這位比丘年老臨終之時,從虛空中完全聽到威音王佛先所說的《法華經(jīng)》二千萬億句,并對此完全能夠受持,于是他便獲得了如上所述的眼根清凈以及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凈。獲得了廣泛為眾人演說這部《法華經(jīng)》。

  原典:

  于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fù)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后,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于其法中,說是法華經(jīng)。以是因緣,復(fù)值二千億佛,同號云自在燈王,于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jīng)典故,得是常眼清凈,耳、鼻、舌、身、意諸根清凈,于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yǎng)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贊嘆、種諸善根,于后復(fù)值千萬億佛,亦于諸佛法中說是經(jīng)典,功德成就,當?shù)米鞣稹?/strong>

  譯文:

  這個時候,那些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特別是輕賤此人并為他起名常不輕的人,見他獲得了巨大的神通之力以及樂說雄辨的演講能力和身心善良的忍辱能力,于是,他們聽了這位比丘的說法,便全部信受拜伏,隨從他一起修道。這位常不輕菩薩又教化了千萬億個眾生,使他們都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圣智。命終之后,他又多次轉(zhuǎn)生,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日月燈明。他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yè)中,繼續(xù)演說這部《法華經(jīng)》,由于這個緣故,他又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作自在燈王佛。

  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yè)中,他依然受持、讀誦并為四眾弟子演說這部經(jīng)典。由于這個緣故,他又獲得了眼根清凈、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凈,所以,他在四眾弟子中說法,心中沒有任何怖畏。大勢至菩薩,這位常不輕大菩薩供養(yǎng)了這么多的如來世尊都非常恭敬,非常尊重,并進行了稱頌贊嘆,從而種下了很多善根。此后,這位常不輕菩薩又遇到了千萬億個佛,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yè)中,他還是演說這部經(jīng)典,終于成就了所有的功德,應(yīng)當就要作佛了。

  原典:

  得大勢!于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jīng)、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jīng)、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以嗔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于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fù)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譯文: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的常不輕菩薩是旁人嗎?其實,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如果我在前世不受持、讀誦這部經(jīng)典,不為他人演說,那么,我就不會這么快地得到至高無上的圣智。因我在原先的如來世尊那里,受持、讀誦這部經(jīng)典,并為他人演說,所以,我才很快地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圣智。大勢至菩薩,那時的四眾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以瞋怒的心態(tài)輕視我、卑賤我,因此,他們在二百億劫的歲月中,一直遇不到佛,聽不到法,看不到僧。他們無緣遇到佛、法、僧三寶,所以在長達一千劫的時間里,他們轉(zhuǎn)生于無間地獄中遭受巨大的痛苦。等受完了這些罪報之后,他們又轉(zhuǎn)生人世,再次遇到常不輕菩薩,受其教化,走上了求證至高無上的圣智的道路。

  原典:

  得大勢,于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yōu)婆塞,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zhuǎn)者是。

  譯文: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四眾弟子中經(jīng)常輕視這位菩薩的人難道是旁人嗎?其實,他們就是今天法華會上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男居士。他們?nèi)缃褚言谇笞C至高無上的圣智的道路上,全部達到了不退轉(zhuǎn)的階位。

  原典: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jīng),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于如來滅后,常應(yīng)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jīng)。

  譯文:

  大勢至菩薩,你應(yīng)當知道,這部《法華經(jīng)》對所有的菩薩、大菩薩都是有巨大的益處,能使他們成就至高無上的圣智。所以,一切的菩薩、大菩薩在如來滅度之后都應(yīng)該時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經(jīng)典。

  原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號威音王,神智無量,

  將導(dǎo)一切,天人龍神,所共供養(yǎng)。

  是佛滅后,法欲盡時,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時諸四眾,計著于法。

  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輕毀罵詈;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其罪畢已,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jīng),六根清凈。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復(fù)為諸人,廣說是經(jīng)。

  諸著法眾,皆蒙菩薩,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不輕命終,值無數(shù)佛,

  說是經(jīng)故,得無量福,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復(fù)述道:過去有位佛,名叫威音王,此佛的神通無量、智慧無量。他接引并指導(dǎo)一切眾生,受到天神、人類和各種龍神的共同供養(yǎng)。此佛滅度后,佛法將滅時,有一位菩薩,名叫常不輕。那時,四眾弟子執(zhí)著于法相,故而滋生了輕狂傲慢的心理。常不輕菩薩來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對他們說:我不輕視你們,你們都在修道,都會成佛。這些人聽了之后,對他輕視、誹謗、辱罵,常不輕菩薩皆能忍受。

  這位菩薩之所以受到如此輕視與毀罵,都是前世所造罪業(yè)的緣故。當這種罪業(yè)完畢之后,常不輕菩薩得以聽到這部《法華經(jīng)》,獲得六根清凈的神通之力,從而延長了壽命,又為其他人廣泛講說此經(jīng)。原來執(zhí)著于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都蒙這位菩薩教化,有所成就,從而進住于無上的佛道。常不輕菩薩此生命終之后,又多次轉(zhuǎn)生,生生世世之中遇到無數(shù)個佛。由于他繼續(xù)演說此經(jīng),所以獲得了無量的福報,逐漸具足了功德,從而迅速成就了佛道。

  原典:

  彼時不輕,則我身是。時四部眾,

  著法之者,聞不輕言: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值無數(shù)佛。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并及四部,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聽法者是。我于前世,

  勸是諸人,聽受斯經(jīng),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

  如是經(jīng)典。

  譯文:

  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的前身。那時執(zhí)著于法相的四眾弟子,因為聽到常不輕菩薩說:你當作佛,所以他們后來曾遇到無數(shù)位佛,F(xiàn)在法會中的五百位菩薩及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如今正在我的面前聽聞佛法,他們就是當時執(zhí)著于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我在前世曾勸這些人聽受此經(jīng)的第一妙法,不斷地開示教化他們,使他們能夠進住于涅槃解脫的境界,并生生世世受持這部經(jīng)典。

  原典:

  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jīng)。億億萬劫,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時說是經(jīng)。是故行者,

  于佛滅后,聞如是經(jīng),勿生疑惑。

  應(yīng)當一心、廣說此經(jīng),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譯文:

  經(jīng)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shù),才能夠聽到這部《法華經(jīng)》。經(jīng)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shù),諸佛才講這部《法華經(jīng)》。所以,修行者在佛滅度之后,若能聽到這部經(jīng)典,就不要產(chǎn)生疑惑,應(yīng)當一心一意地廣泛演說此經(jīng)。果能如此,那么,他們生生世世都會遇到如來世尊,從而能夠很快地成就佛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