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原典: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jīng)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后,其有聞是經(jīng),

  若能隨喜者,為得幾所福?

  譯文:

  這時,彌勒大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了這部《法華經(jīng)》之后,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那么,他們能得多少福呢? 彌勒又以偈頌格式說了一遍:世尊滅度經(jīng)后,若有人聽到此經(jīng)后能身心順從,歡喜信奉,此人能得多少福?

  原典: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后,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及余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jīng)隨喜已,從法會出,至于余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fù)行轉(zhuǎn)教;余人聞已,亦隨喜轉(zhuǎn)教。如是展轉(zhuǎn),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dāng)善聽。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阿逸多,如來滅度之后,若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及其他有智慧的人,不論其年齡大小,聽到此經(jīng)之后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于是從講經(jīng)的法會上出來,到其他地方,如僧院、空地、城鎮(zhèn)、街巷、村落、田間等,把自己所見到的,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向父母、宗族、親戚、好友、熟人講說。這些人聽聞之后,身心順從,喜歡信奉,又向其他人講說。其他人聽了之后,也能身心順從,喜歡信奉,并再向另外的人傳授到北五十位。阿逸多,這等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喜歡信從《法華經(jīng)》的功德,我現(xiàn)在就為你講一講,你應(yīng)當(dāng)仔細(xì)聽。

  原典: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shù)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珊瑚、虎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fā)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dāng)以佛法而訓(xùn)導(dǎo)之。即集此眾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于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譯文:

  在四百萬億阿僧祇那么多的世界里,有分別處于天界、人類、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種境界的四種形態(tài)的眾生,即:從卵殼中出生的眾生,由母胎中生出的眾生,水中或濕氣中出生的眾生,無所依托而僅憑業(yè)力化出的眾生。這四類眾生,不論其有無物質(zhì)性形體,若其無物質(zhì)性形體,又不論其有無思想活動,或者是無所謂有無思想活動;若其有物質(zhì)形體,又不論其無足,還是二足,還是四足或者多足。有人為了求取福德,根據(jù)所有這一切屬于眾生范圍之內(nèi)的眾生的欲望,給予他們所喜歡的享樂用品,如對每一位眾生,分別贈予遍布人間世界的金、銀、琉璃、硨磲、珊瑚、琥珀等各種美妙的珍寶以及象、馬、車乘和用七寶所建成的宮殿、樓閣等。

  這樣的大施主一直這樣布施,長達(dá)八十年,然后,心中暗想:我已為這些眾生布施了各種享樂用具,算是隨順了他們的愿望。但這些眾生如今年過八十,均已衰老,頭發(fā)斑白,滿面皺紋,死期將近,F(xiàn)在,我應(yīng)當(dāng)以佛法來訓(xùn)導(dǎo)他們。于是,他便召集這些眾生,宣布佛法,指示、教導(dǎo)他們,使他們得到佛法利益而感到歡喜。這些眾生很快便得到小乘四圣的果位,即預(yù)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羅漢果。從此,這些眾生便根除 了一切煩惱,深入于各種禪定之中,無不逍遙自在,獲得了八種排除世俗貪愛與系縛的解脫之道。在你看來,這位大施主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原典: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譯文:

  彌勒菩薩說:世尊,此人的功德極多,多得無量無邊。如果這位施主只布施給眾生各種享樂用具,功德已是無量,何況讓他們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那功德就更大了。

  原典: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于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jīng)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zhuǎn)聞法華經(jīng)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于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fù)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譯文: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我現(xiàn)在明確對你說,此人以各種享樂之物布施給四百萬阿僧祇世界中的六道眾生,又說法教化使他們都證得阿羅漢,他由此獲得的功德,不如上述第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法華經(jīng)》一句而信從所獲得的功德,就是其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也不及這種功德的一分,甚至用算數(shù)推算,用譬喻來說明,也無法知道這種功德的巨大程度。阿逸多,這第五十位輾轉(zhuǎn)得聞《法華經(jīng)》從而隨順其義而喜歡信奉的人的功德,尚且無量無邊阿僧祇這么巨大,何況最初于法華會中聽聞此經(jīng)而胡順其義、歡喜信奉的人,其功德比這就更大了,縱使無量無邊阿僧祇數(shù),也不能相比。

  原典: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jīng)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zhuǎn)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fù)有人于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zhuǎn)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zhuǎn)輪圣王所坐之處。

  譯文: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為了聽聞這部經(jīng)典,專程到僧院中去,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只要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聽講、領(lǐng)受,那么,因為這個功德,他轉(zhuǎn)生來世時,便會得到非常漂亮的象、馬、車乘,或者生在帝王之家,乘坐珍寶裝飾的帝王輦輿,或者轉(zhuǎn)生天上,乘坐天神的七寶宮殿。如果另外有人在講說《法華經(jīng)》的地方坐著,這時又來了一人,他便勸此也坐下聽講,并把自己的座位分出一部分讓他坐,那么,他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轉(zhuǎn)生于天帝的坐處,或梵王的坐處,或國王的坐處。

  原典:

  阿逸多!若復(fù)有人,語余人言:有經(jīng),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zhuǎn)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喑啞,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齒悉皆嚴(yán)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譯文:

  阿逸多,如果有人對其他人說:有一部經(jīng)名為《法華經(jīng)》,我們一同去聽講吧。其他人便接受其指教,甚至只在須臾間聽聞此經(jīng),那么,此人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與總持佛法的菩薩同生一處,獲得六根聰利的智慧,在百千萬世之中,始終不得瘖啞之癥,口中不會吐出臭氣,永遠(yuǎn)不患舌病和口病,牙齒不垢,不黑、不黃、不疏,也不缺落,不參差,不彎曲;唇不下垂,也不縮蹙,不粗澀,不生瘡,不缺、不壞,不歪斜,不厚大,不發(fā)黑,總之,就是沒有令人討厭的地方;鼻子正直,不塌陷,不彎曲;臉色不黑,臉形不狹長,不凹陷,沒有任何讓人不喜歡的外相。總之,他會長得唇、舌、牙齒結(jié)實好看,鼻子高直,面貌圓潤豐滿,眉高而長,額寬而平,具備了一切美好的相貌。不光相貌堂堂,而且世世轉(zhuǎn)生,都能看見佛陀,聆聽佛法,信仰并接受佛的教誨。

  原典: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于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于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譯文:

  阿逸多,你且看看,勸一人前往聽法,功德尚且如此,何況自己能一心一意地聽講、讀誦,在大眾中為大家分別解說,并根據(jù)經(jīng)文所說而修行。

  原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于法會,得聞是經(jīng)典,

  乃至于一偈,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zhuǎn)教,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獲福,今當(dāng)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供給無量眾,

  具滿八十歲,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發(fā)白而面皺,

  齒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

  我今應(yīng)當(dāng)教,令得于道果。

  即為方便說,涅槃?wù)鎸嵎ǎ?/strong>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應(yīng)當(dāng),疾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皆得阿羅漢,

  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脫。

  最后第五十,聞一偈隨喜,

  是人福勝彼,不可為譬喻。

  如是展轉(zhuǎn)聞,其福尚無量,

  何況于法會,初聞隨喜者。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如果有人在法會聽到這部經(jīng)典,甚至只是一句,從而隨順其義,欣喜地向他人講說,如此輾轉(zhuǎn)傳授,到第五十個人,這最后的第五十個人的福德,現(xiàn)在我為你們分別說明。譬如有一個施主,為無量眾生提供布施,滿八十年,隨眾生所愿供給一切。后來,發(fā)現(xiàn)這些眾生呈現(xiàn)出衰老之相,頭發(fā)斑白,滿面皺紋,牙齒松疏,形容枯竭,心想:他們離死不遠(yuǎn)了,我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教化他們,使他們證得道果。于是,就以方便法門為這些眾生演說獲證涅槃的真實之法,告訴眾生:世間的一切都是不牢固的,就像水上的泡沫,轉(zhuǎn)瞬即逝;又像大地上的陽焰,似有似無。

  你們都應(yīng)當(dāng)趕緊生厭離之心,切莫再貪戀如夢空幻的紅塵了。這些眾生聽到這種說法以后,最終都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具備了說種神通、三種通達(dá)無礙的智明和舍卻對三界貪戀的八種定力。上述第五十位聽聞《法華經(jīng)》的人,哪怕他只聽了一句,只要能隨順經(jīng)義,歡喜信奉,那么,他的功德比這位八十年中供養(yǎng)從生并說法教化眾生獲得羅漢果所得的福德還要更大,甚至大得不可譬喻。如此輾轉(zhuǎn)得聞《法華經(jīng)》者的福德尚且無邊無量,何況于法會中最初聽聞后隨順經(jīng)義而歡喜信奉者,其福德就更大了。

  原典:

  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

  言此經(jīng)深妙,千萬劫難遇,

  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

  斯人之福報,今當(dāng)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齒不疏黃黑,

  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

  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yán),

  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

  優(yōu)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jīng),

  須臾聞歡喜,今當(dāng)說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馬車,

  珍寶之輦輿,及乘天宮殿。

  若于講法處,勸人坐聽經(jīng),

  是福因緣得,釋梵轉(zhuǎn)輪座。

  何況一心聽,解說其義趣,

  如說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譯文:

  如果有人勸導(dǎo)一個人,要把他領(lǐng)去聽聞《法華經(jīng)》,對他說此經(jīng)深奧微妙,千萬劫中難以遇到。那人便接受教誨,跟他一同去聆聽,哪怕只聽很短一會兒,這人有福德果報,我現(xiàn)在就分別說一說。此人以后,世世沒有口腔疾病,牙齒不松疏,不黑不黃,嘴唇不肥厚,不縮不缺,沒有令人厭惡的相狀。舌頭不干燥,不發(fā)黑,不短;鼻子又高又直,額頭又寬又平,面目無不端莊俊美,人見人愛?谥袩o臭氣,常放優(yōu)缽花的香味。如果有人想聽《法華經(jīng)》,專門到僧院中去,在須臾之間聽聞,從而歡喜信受,現(xiàn)在說講講此人的福報。

  此人來世轉(zhuǎn)生天界或人間,能獲得非常美妙的大象、駿馬、車乘或珍寶制成的帝王輦輿,還可乘坐自由往來的天神宮殿。如果能在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勸人坐下來一同聆聽,由于這種福德的緣故,來世得以往生到帝釋、梵王和國王的寶座上,何況能一心聆聽,講解經(jīng)中義趣,根據(jù)經(jīng)中所說修行,這種福德大得不可限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