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356句

  201.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凈。以諸香華、燒香、涂香、作眾伎樂供養(yǎng)形像。于此經(jīng)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yǎng),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愿滿,乃至菩提。

  202.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愛去)的話,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設我睡著,他也有辦法叫醒我,帶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辦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動,佛也有辦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辦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辦法。 我們看父母親帶著孩子去旅行,萬一在火車上,小孩睡著了,難道父母親會把小孩子丟在車上、丟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嗎?孩子睡著了,父母親一定會設法把他抱回去的。

  203.念阿彌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jīng)》,有一人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妒喗(jīng)》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度阂烧摗吩唬阂淮蠼倌畹夭仄兴_,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于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出處:《念佛鏡》

  204.鮮血淋漓味足珍 一樣苦痛冤難伸 設身處地替他想 誰肯將刀割自身

  205.千百年來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206. 假使千百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207.《楞伽經(jīng)言》:切眾生從本已來,展轉(zhuǎn)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208.一切眾生皆是前世之六親眷屬。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間,見一戶民宅娶親,鑼鼓喧天,席開百桌,即以天眼觀之,不禁流淚嘆道:"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nèi)煮。"一語道出無始劫來,一切輪回六道之眾生,皆是吾人累劫之親眷,只因眾生無明覆心,未能了見。

  209.白香山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210.慈受禪師

  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211.呂純陽 戒殺詩

  物要死時汝救他,汝要死時天救汝。延生種子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212.壽光禪師

  放生續(xù)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yǎng)萬重功。已赴網(wǎng)羅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沖。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爾壽隆。

  213.人在牢獄 終日愁欷 是以物命 而為兒戲 聆此哀音 凄入心脾 鳥在樊籠 終日悲啼

  214.水邊垂釣 閑情逸致 是以物命 而為兒戲 刺骨穿腸 于心何忍 愿發(fā)仁慈 常起悲愍

  215.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216.買肉須要肥,買魚須要活。買衣須要美,買田須要闊。若教買命放,一毛不肯拔。黃泉途路險,失腳恐難脫。

  217.戒殺詩 明·陶周望

  一指納沸湯,渾身驚卻裂。 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

  218.蓮公凈語 果報相尋事可哀,誰從因地識輪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殺生一念來。

  219.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yè)俱生,窮未來際,以是因緣,經(jīng)千百劫,常在生死。

  220.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吾心,吾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

  221.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求己。如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huán)真道理。

  222.彌勒菩薩戒殺詩 勸君勤放生,終久自長壽。若發(fā)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223.慶壽戒殺 黃彼岸

  人壽遙期到百年,到來雞犬亦歡然。忍心滿座稱觴客,飲血茹毛不一憐。

  224.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225.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zhuǎn) 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

  226.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27.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228.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在世時我沉淪 佛滅度后我出生 懺悔此生多業(yè)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229.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230.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善似青松惡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yǎng) 口里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 不斷不滅是真常

  231.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232.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本名!一切諸佛的名號是他的別號,阿彌陀佛是他的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

  233.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一切咒語,都是阿彌陀佛的一部分。阿彌陀佛是全體。所以「阿彌陀佛」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我過去講《心經(jīng)》,講到后面,我就知道什麼是大神咒,什麼是無上咒,什麼是無等等咒!改蠠o阿彌陀佛」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234.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護念即是守護憶念,令其安穩(wěn),無諸障難。故知: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生極樂凈土,即是生十方凈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十方諸佛名號。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觀音勢至,自然相隨;并有其他大菩薩不請自來,二六時中,歡喜擁護,令念佛人,離諸惱亂,常得安穩(wěn)。故知:但念彌陀,即已通念諸大菩薩,觀音勢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菩薩。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獲得大利,具足無上功德,當然超勝任何咒語;何況一句彌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咒語。

  235.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yǎng)佛及菩薩 、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236.《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237.念佛即是無上大利功德,則一切咒語即諸行門,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當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專念無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238.若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239.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jīng),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240.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jié)節(jié)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后世,人不喜見。當知嗔心,甚于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嗔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241.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242.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當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243.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shù)數(shù)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244.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245.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246.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247.一切法得成于忍。

  248.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249.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250.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里嗔。

  251.五念無慮福無邊,私心雜念是罪愆

  252.莫道地獄無人見,人間便是大地獄。

  253.信愿念佛即是無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菩提心。

  254.六度萬行,法門無量,專持名號,攝無不盡。

  255.所謂發(fā)菩提心者正是發(fā)愿作佛之心

  256.所謂的發(fā)菩提心者,正是發(fā)愿作佛之心;發(fā)愿作佛之心者,則是救度一切眾生之心。而度眾生的心者,則是攝受一切眾生,往生于諸佛國土之心也。

  257.今時凈業(yè)人,終日念佛懺罪,發(fā)愿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閑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xiàn)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鑠無余。此人雖現(xiàn)處五濁之鄉(xiāng),已渾身坐在蓮華國里,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258.七筆勾》詞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 章一筆勾。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 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 妻一筆勾。 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 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后,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貴子蘭 孫一筆勾。 獨占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 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 名一筆勾。 富比王候,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 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因此把家舍田 園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 嗏,錦繡滿胸頭,何須夸口,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 章一筆勾。 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綢,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 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后,可惜光陰,懡羅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 懷一筆勾。

  259.十方諸剎土 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 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 極樂界中出

  260.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261.也就是,這個人啊,這一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佛才告訴他這個法門。如果他成佛的機緣還沒到,佛告訴他這個法門也沒有用,因為他不是成佛的材料。

  262.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263.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于分內(nèi)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yǎng)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須以凈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己.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264.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 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265.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愿海。

  266.大王!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yǎng)恭敬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一。大王。假使鍛金為人車馬載寶。其數(shù)各百,以用布施。不如有人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大王。假使復以象車百乘,載大秦國種種珍寶。及其女人身佩瓔珞。數(shù)亦滿百持用布施。猶故不如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復置是事。若以四事供養(yǎng)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猶亦不如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復置是事。若使大王供養(yǎng)、恭敬恒河沙等無量眾生。不如一往娑羅雙樹到如來所誠心聽法。"

  267.若轉(zhuǎn)輪王,十萬歲中滿四天下七寶,布施十方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一彈指頃座禪,以平等心憐憫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功德。

  268.說盡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無文。一句圣號老實念,密中之密禪上禪。

  269.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愿生凈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圣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270.《觀經(jīng)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jié)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271.《往生禮贊》云: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272.十方如來鄰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273.持名念佛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里頭第十六觀。度什么眾生?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夠往生,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還有什么話說?圓證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圓證?我們在前面說過,小乘初果開始證「位不退」;這大乘,就是四果羅漢回小向大,如果拿圓教來講,七信位的菩薩證「行不退」,第二種不退;明心見性,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才能證得「念不退」,但是剛剛證得,沒有圓滿。圓滿的三不退是誰?是圓教的等覺菩薩,像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之流的,他們才是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功德就不可思議,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經(jīng)歷那么多階級,那么多的位次,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覺,他不用經(jīng)歷,他從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剎那之間十念一念就得到了,這不可思議。真的,菩薩都想不通,這是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在凈土三經(jīng)里頭細講,給我們講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不贊嘆的,沒有不弘揚的,諸位要知道。

  274.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凈土。即是八地菩薩。何以故。為乘阿彌陀佛本愿力故。阿彌陀經(jīng)中。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

  275.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邊誓愿斷。法門無邊誓愿學,無上佛道誓愿成。

  276.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成佛了,這在極樂世界,就是現(xiàn)在的阿彌陀佛,他發(fā)心幫助我們。給我們說只要具足信,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qū)D?quot;,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忙就幫上了。

  277.極樂世界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一 個好處,無量壽!有無量的壽命,那你一生當中當然能成就,能證得佛的境界! 第二個好處,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圓證菩提,經(jīng)上講的圓證三不退。 "三不退" 是指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指初果須陀洹,見惑斷盡了,位才不 退,絕對不墮三惡道。行不退是指證到阿羅漢果,思惑也斷盡了。念不退,必須 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品法身。 雖然證得了三種不退,但沒有圓呀!圓證三不退是誰?是等覺菩薩!等覺菩 薩已經(jīng)證得正等正覺,差一個"無上"就成為無上正等正覺!一到西方世界,那 種受用,那種生活方式就如同等覺菩薩一樣,誰相信?所以說,凈土法門是難信 之法!可是,這個是事實,佛決不會妄語,所以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278.《阿彌陀經(jīng)》就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最殊勝的第一法門。因為有 些人不肯相信,這才教給他別的法門,說來說去到最后,還是要歸到這個法門, 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報,肯相信的,那直截了當,一生就成就了!學佛人在一 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依照修行,那你的福報真不曉得是哪 一輩子修來的?你一生絕對成就!

  279.華嚴奧藏,法華秘髓,就是在念佛,這個法門為「一切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諸佛的目的,就是弘揚念佛、勸導念佛!钙兴_萬行之司南」,就是說菩薩廣行六度萬行的目標,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達到菩薩六度萬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280.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281.隨緣開妙法,教眾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282.念佛愈能熟,處事愈精詳。

  283.如果我們信受彌陀的救度,我們已經(jīng)不是娑婆世界輪回的苦惱眾生,已經(jīng)是極樂世界的圣眾之一了。

  284.發(fā)上等愿,享下等福。

  285.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

  286.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

  287.地獄眾生單單聽到這句名號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288.六字洪名更能破地獄。

  289.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290.不責人之過,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不僅可以養(yǎng)德,還可以遠害。"

  291.人若開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評人者,不惟無福且無壽。

  292.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nèi)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鰲,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293.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294.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nèi)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295.采花著日中,能存幾時鮮?放心自縱意,命過復何言!

  296.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297.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98.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99.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yè)無不成。

  300.如何修清凈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應酬,在這里面學不著相。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zhí)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凈了。不把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只有經(jīng)典上的教誨。我們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盡心盡力,認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凡夫做了好事,總覺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凈。心地清凈、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統(tǒng)統(tǒng)放下,清凈心里生歡喜、生智慧。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nèi)心里生出來的,是真歡喜。世間不管什么事,聽到也好,見到也好,統(tǒng)統(tǒng)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聞如無聞,時時刻刻保持清凈心。

  301.所以要改一切命,根源就在這個"輕賤眾生"要治這個輕賤病,就要恭敬孝順眾生--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輕賤,我還有哪一個眾生不輕賤?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不恭敬孝順,我可能孝順哪一個眾生?

  302.他永遠沒有恭敬眾生的心,永遠輕賤眾生,所以永遠得不到尊得不到貴,永遠被人辱,被事辱。他永遠沒有柔順眾生的心,所以他永遠沒有順的果報,命運不會順他,眾生不會順他,工作不會順他,一切生活瑣事不會順他。

  303.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304.被恨的人,是沒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卻是傷痕累累。

  305.心里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里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

  306.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307.竹密不妨流水過,青山豈礙白云飛

  308.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xù)累積而成。

  309.成功不是偶然的,失敗必有原因。

  310.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11.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

  312.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是男子。

  313.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于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314.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315.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316.慧劍歌

  柳為營兮花作寨,絕世佳人稱主帥。

  酒兵日夜苦相爭,又有笙歌增氣概。

  殺人妙算是風流,斬將奇謀有恩愛。

  任他舉鼎拔山雄,但與交鋒無不敗。

  力戰(zhàn)筵前氣血衰,洞房疊媾神精憊。

  連年累月不解兵,管教性命從茲壞。

  勸君修德立城池,不淫不縱守關隘。

  一朝修得慧劍成,誅盡酒魔與粉黛。

  317.女色多迷人,人惑總不見,龍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人呼為牡丹,佛說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318.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動曰因緣,非也。業(yè)境相隨,互為流轉(zhuǎn),夙生魔障未消,還來虧損其德爾。

  319.日輪漸漸短,光陰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當風燭。常須慎四蛇,持心舍三毒。相見論修道,更莫著淫欲。淫欲暫時情,長劫入地獄?v令得出來,異形人不識;驎r成四足,或是總無足?上Ш萌松恚冏鞒箢^畜。今日預報告,行行須努力。

  320.休夸年少趁風流,強走輪回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髏。

  321.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322.心凈土凈,心平地平,心底平等,則大地平正。

  323.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

  324.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若能如是解,斯人見如來。諸法無生故,自性無所有,如是分別知,此人達深義。"

  325.觀察于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xiàn)前。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

  326.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

  327.諸佛大事者,所為救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

  328.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329.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330.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

  331.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332.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圣無差。

  333.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有所得著,則非菩薩,是名凡夫。

  334.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癡。癡故生愛。愛故系縛。系縛故受生。受生故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癡。不生癡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系縛。無系縛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死。無有死故則名為常。以是義故涅盤名常。

  335.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執(zhí)相施名, 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

  336.發(fā)上等愿,享下等福。

  337.人到無求品自高。

  338.復次善男子。一切諸法皆從自業(yè)因緣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緣念念不住猶如電光。如是業(yè)緣如來覺證。是故我說以因緣故而諸法生。以因緣故而諸法滅。若離因緣則無業(yè)報。如是等事如來覺知。

  339.復次善男子。又有一法如來覺證。何等一法。所謂諸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緣。如是等法如來覺證。

  340.復次善男子。我亦復說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來覺證。又善男子。諸法性相一味解脫。如是等事如來覺證。善男子。如是解脫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341.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喙。喜是道場,悅樂法故。舍是道場,憎愛斷故。

  342.永明延壽大師《禪凈四料簡》

  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將來作佛祖。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343.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凈。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圣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zhuǎn)。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jīng)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今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義。乃是超凡入圣。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含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生。阿羅漢果。此四句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344.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從貪嗔癡。行殺盜淫。造諸罪業(yè)。無量無邊。輪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說四生。顛倒業(yè)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欲。故墮胎生。人與人畜類。本分貪淫。為人堅立。橫心貪欲。作畜橫行。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惟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yè)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墜地獄。有德為神。有道成圣。入五總路頭。福罪不由近定。臨命終時。隨業(yè)受報。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345.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凈齋戒喻城墻。六根喻六部宰輔。六塵喻六賊強梁。六識喻六門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見聞覺知喻住國四相。同佐性土一體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國政。若性王有道。不順私情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體天行道。死者無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墻堅固。六門警慎。六賊不起。在內(nèi)六臣清政。四相體公。不敢作弊。內(nèi)外一如。性土大平。若性王無道。聽讒納佞。背公向私。賞罰不平。上下相乖。在內(nèi)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門不關。六賊亂起。攻破戒墻。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盡法無。身心落泊。便受沉淪。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內(nèi)外一如。上下無失。君臣道合。心性圓明。體用一致。性土君民。同樂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346.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的本名!其他一切佛的名號是別名。阿彌陀佛是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佛。

  347.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呀,法界藏身是諸佛之王呀,所以名號換句話來說,是具足著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所有的功德。我們要認識這一點,我們才知道,我們每天念的這句名號是多么地不尋常呀,多么地沉甸甸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法報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這六個字里面。它是無盡的寶藏呀!那么我們每一聲去念這句名號,都是開采這個寶藏呀!我們能把六字洪名的寶藏完全開顯出來,我們也就成佛了,萬德洪名,名具萬德。

  348.大惡病中,戒為良藥;大怖畏中,戒為守護;死暗冥中,戒為明燈;于惡道中,戒為橋梁;死海水中,戒為大船。

  349.毀譽不動如須彌,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虛空。

  350.修進之門,有正有助,有實有權,理事兼修,乘戒兼急,悲智雙運,內(nèi)外相資。

  351.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352.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持法門。念其它佛名號,漏掉了許多,年阿彌陀佛則沒有漏掉一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念到了。

  353.一句阿彌陀佛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jīng)典,所說的一切法門統(tǒng)統(tǒng)都包括了,一條也不漏。不但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這一句阿彌陀佛也都包括了。

  354.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355.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 于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幻師以幻術于四衢道中 化作男女像兵眾共鬪戰(zhàn)

  皆共相侵害其事非真實 我今觀生死如幻無有異

  如人于夢中造作種種事 以其無真實覺已無所見

  諦觀于我見惟是陰入界 無有真實體但從顛倒生

  譬如水中月可見不可捉 法性同水月其實無去來

  亦如熱時炎見有動搖相 或見是河池而無有真實

  諸法皆如炎其性無所有 但從顛倒生畢竟無有我

  我本為女身而從顛倒生 今觀男子身皆空無所有

  若有能知空不應分別生 則于見中空身證無罣礙

  是佛境界力復從宿福生 亦修現(xiàn)前法得離女人身

  若有諸女人  欲成男子身 當發(fā)菩提心所愿便成就

  356.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嗎?

  居士:"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請問法師如何正確理解?

  大安法師:前面的一個偈子是古德所開顯的,意思是我們所執(zhí)持的阿彌陀佛名號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渾濁的水里,便能澄清濁水。用這個來比況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投到我們凡夫眾生渾濁散亂污染的心中,我們的心念亦法爾自然地趨近佛心,因為佛號即是實相,即是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也一定會像阿彌陀佛那樣,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凈心,慈悲心、廣大心、光明心,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說明這個名號就有像清水珠那樣的功能作用。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憨山大師《費閑歌》中說的話。這個偈子意謂:如果不具備信愿,只是口頭上去念彌陀名號,也沒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愿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yè)橫超往生凈土,所以才稱作"喊破喉嚨也枉然"。

  如果具足信愿持名,雖然內(nèi)心還有散亂,但也絕對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所以這個偈子大家不要隨便亂用,不要斷章取義,要把前面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理解。信愿持名,雖然散亂,絕對往生;如果沒有信愿,只是口念,當然就不能往生,這時候可以說是枉然。這里應當辯識清楚,不可顢頇自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