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佛陀和修行高僧涅槃后會燒出舍利子?
佛家認為苦之根本在于身體,因為有身才有五蘊六塵,以至于生出種種煩惱、妄想。世人汲汲追求聲色之欲望無不為了滿足身體的需求,為了這個身體我們眾生苦不堪言,可謂連累了多少修行人。佛法說:“煩惱即菩提”。雖然開始說人身是苦,可是釋迦牟尼曾經(jīng)為阿難開示我們娑婆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凈土,他用手一轉(zhuǎn),整個娑婆世界就化現(xiàn)為和西方極樂世界一般美好的凈土了。這又是為什么?所以說,佛法處處是秘密!
誠如佛法密藏所言,我們的身體雖然污濁不堪,但是我們卻都愛惜這個身體,拼命想討它歡心,讓它更舒服、更享受。所以說現(xiàn)代科技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直到有一天我們都能一動不動地享受快樂!
密宗修行都有本尊,利用不斷的觀想可以和本尊合二為一,換言之通過修煉身體可以做到連身體形相都轉(zhuǎn)化成佛。所以他們是修三身(法身、報身、化身)的境界。這里面又有一個大秘密,我們的身體究竟是苦還是樂?換言之是修行的累贅還是成佛的關(guān)鍵?多數(shù)人以為是前者!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的修行,真難,但是真有成效!為什么十方諸佛都要來娑婆世界示現(xiàn)教化?
這本身就說明娑婆世界是成佛的關(guān)鍵,正如我們都明白“化煩惱為菩提”的道理一樣。那么我們的身體是否還是如佛法所說的是苦的根本?關(guān)鍵在于我們眾生的認知,我們普遍都要享受,都要快樂,但是因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些煩惱和我們的終極目標相悖離,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痛苦。
但是我們看到釋迦牟尼教化49年,和我們一樣生存在娑婆世界中,他又何曾感到過苦?沒有!所以佛法說色即是空,苦也就是樂!都是我們心的感受罷了。有人一頓吃一個饅頭就足夠了,有人必須吃四個才覺得飽,但那個飽的境界是一樣的。有人開著寶馬,住著豪宅,還不知足,有人三餐一宿,恬淡寡欲,也很快樂,所以說欲望和滿足永無止境。
佛陀的一生都浸染在佛法的喜樂中,真實的喜樂不是我們世間人所理解的欲望的快樂,快樂總有消失的時候,這就是世間的真相!而佛法的喜樂卻是無窮無盡,為什么呢?因為佛陀的內(nèi)心裝著我們眾生的快樂憂傷,他以無限的慈悲喜舍哀愍我們。
他以眾生的最終覺悟為大安樂、大喜悅!他已經(jīng)看穿世間苦的真相,一切都沒有實實在在的本性可言,我們所謂的快樂只不過是滿足了一時的欲望而已,其實那一點欲望也是妄想,也是顛倒,根本無快樂、無滿足可言!只要我們識破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覺悟!雖然我們的身體也沒有永恒的本性,四大一消散,我們就歸于寂滅。
但是為什么佛陀和大修行人會燒出舍利子?這又是一個大秘密!一般人都知道舍利子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經(jīng)過戒定慧的修持熏陶才可以實現(xiàn)。但是我們可否知道舍利子是我們信心的凝聚,是我們將身體的四大一一轉(zhuǎn)化后呈現(xiàn)的一種證據(jù)!那是我們自我凈化的力量所現(xiàn)!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我們也可以做到!
現(xiàn)在終于說到主題了!佛陀他老人家先是說娑婆世界并不污穢,還示現(xiàn)給我們清凈的一面;后來又在涅槃后留下舍利子讓我們思索自我凈化的力量。所有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那么凈土宗的同修也在告訴我們是心凈所以國土凈!
一切都是心之所現(xiàn)!是否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jié)論,只要我們心凈,我們的身體也是清凈無染的!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寺廟,我們的心就是一尊佛!我們在寺廟中修行,利用我們的身體駐世修行,務(wù)必盡其所能斷除惡業(yè),修十善業(yè)。即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放縱淫欲,四不說假話,五不說奉承話,六不惡語傷人,七不搬弄是非,八不貪得無厭,九不憎忿怒惱,十不癡心妄想。
依此十種善業(yè)為基礎(chǔ),集中精力,夜以繼日地專心憶念諸佛的種種功德及其凈土的種種莊嚴,堅持信念,發(fā)心皈依,向佛虔心禮敬,悉心供養(yǎng)。如果有的眾生因有諸多俗事纏身,沒有時間修行而難得一心清凈,那他應(yīng)該一有空閑,便端身正意,斷絕物欲誘惑,舍棄得失憂患,待人以慈悲之心,律己以精進修持。
不增怒憤恨,不生嫉妒之心,不貪得無厭、慳惜吝嗇,不出爾反爾、中途反悔,不滿腹狐疑、四下猜忌。要孝順父母,誠心待人,恪盡職守,言出必果。要深信佛之經(jīng)教義理深廣,要深信行善得福的因果報應(yīng)之理。至心奉持上面所說的諸條原則,不得有所虧失折扣。為了脫離生死苦海而深思熟慮,無論白天黑夜,凈念相繼,時時憶念諸佛,發(fā)愿清凈五濁惡世和凈化身心!如是長此以往,則身心自然柔順輕安,則身心自然法喜充滿。
“身是一座廟,心是一尊佛,何處覓尋蹤,我性本具足”。我們要像莊嚴佛土一樣的莊嚴自身,我們要像禮敬諸佛一樣的恭敬自心!這就是佛法的開光!這就是佛法的加持!這就是佛法的修行!修行就是不斷地改正自身的缺點,修行就是不斷地止惡揚善,修行就是不斷地精進解脫,修行就是不斷地積累功德!廟在身恒凈,佛近不遠求!我們應(yīng)該堅信凈土就在人間,彌陀就在心間!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