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的“四德”與“十優(yōu)”

蓮花的四德與十優(yōu)

  隨著佛教的傳播與凈土蓮宗的建立與發(fā)展,對蓮花的崇拜形式,內(nèi)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guī)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把蓮花的美德歸納成“四德”與“十優(yōu)”。

  佛經(jīng)涅槃經(jīng)》說佛有四德,即常、樂、我、凈。

  所謂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離,具有“歷三世而不遷,混萬法而不變”的固定德性。所謂樂德,是指佛陀樂于遠(yuǎn)離人世間生死逼迫之苦,樂于寂滅于涅盤凈土佛國。所謂我德,是指佛陀雖在人世間,但早已忘記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備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謂凈德,,是指佛陀遠(yuǎn)離人世間的垢污而無染,猶如清凈的大圓鏡,了無纖翳。

  佛陀有四德,佛經(jīng)也給蓮花總結(jié)為“四義”,與“四德”相應(yīng)。據(jù)《華嚴(yán)經(jīng)》載,

  “大蓮華者,梁攝論中有四義:

  一如蓮華,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污。

  二如蓮華,自性開發(fā),比真如自性開悟,眾生諾證,則自性開發(fā)。

  三如蓮華,為群蜂所采,比真如為眾圣所用。

  四如蓮華,有四德:一香、二凈、三柔軟、四可愛,比如四德,謂常、樂、我、凈。”《三藏法數(shù)》還把蓮華的優(yōu)點(diǎn)與菩薩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細(xì)致的概括。

  蓮華喻菩薩十種善法:

  1.離諸染污。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諸境于一切法,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而不為生死過失所染,比喻蓮花出于水而不為污泥所染也。(五濁者,即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唯欲滅一切惡,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護(hù)清凈,不與纖毫之惡共俱,比喻蓮華,雖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放諸戒律堅(jiān)持無犯,以戒能滅身口之惡,猶香能除糞穢之氣。故經(jīng)云:戒香芬馥,廣布充滿,比喻蓮華開敷,妙香廣布,遐邇皆聞也。

  4.本體清凈。菩薩因持戒故,身心清凈雖處五濁之中,而能無染無著,比喻蓮華生時雖處污泥濁水,而自然潔凈無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樂貌。怡,喜悅也,菩薩心常禪悅,則面無顰蹙,諸相圓滿,見者悉皆歡喜,比喻蓮華開時,令諸見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悅也。

  6.柔軟不澀。柔軟則隨順,不澀則無滯,謂菩薩修慈善之行,復(fù)于閉法無所滯礙,充于內(nèi)而形于外,故體常清凈,柔軟細(xì)紗而不粗澀,比喻蓮華,體性柔軟而復(fù)潤澤也。

  7.見者皆吉。菩薩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見者咸獲吉祥,比喻蓮華,芬馥美妙,人或眼見及夢見者皆吉祥也。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yán)具足,比喻蓮華開敷而其華果具足也。

  9.熟清凈。菩薩修因既圓,妙果成熟,而慧光發(fā)現(xiàn),能使一切有情見聞之者,咸得六根清凈,比喻蓮華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示得清凈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之時,諸天人等咸樂護(hù)持,以其必能修習(xí)善行,證菩提果,比喻蓮華初生之時,雖未見花,凡諸人眾,咸生已有蓮華之想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