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呢?一心念佛具足六度萬行
常常聽到人們說這句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這句話,大家一般認為是描述一種比較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前途很渺茫,生活得很無奈。
那么,什么是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呢?
首先就要有生活的動力的。和周圍的人探討,有人說是為了孩子,有人說是為了吃好穿好、找好對象、買車、買房等等……包括一些很高尚的,比如,古人的掃天下等等。
不過末學覺得那種生活很累呀,舉個不太恰當?shù)谋扔,有人家養(yǎng)了一頭牛,有一天鬧了牛脾氣,晚上就是不進圈,男人在后面推,女人在前面牽,就是不行;正在這時,孩子放學了,看到了,趕快拿了一把草,叫父母走開,用草在前面引路,老牛就乖乖地進圈了。——用利益去吸引。正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包括那些高尚的理由,未必就不是心頭的一把草。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做如是觀。
同修問我如何使六度圓滿,就是發(fā)心專念。發(fā)心是因,專念是行,發(fā)心為解,專念為證。學人應(yīng)在一心上下功夫,無不成就者。
一心念佛具足六度萬行:
一、若能一心念佛,必能舍棄境緣,對境緣統(tǒng)統(tǒng)放下,即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梵語到彼岸,究竟圓滿之意)。
二、一心念佛,諸惡莫作,心不起惡想,即持戒波羅蜜。若真一心念佛,決不應(yīng)再有一個持戒念頭,再找戒律修即破了一個圓滿的戒律,必掛一漏萬,所持的必定是個不圓滿的戒律。戒是防非止惡,整個律藏無外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惡念不起,見思惑斷了,小乘戒律圓滿成就。若善念沒有了,所知障破了,斷了塵沙煩惱,菩薩戒律圓滿了,一心念佛戒定慧都在其中。
三、一心念佛,心即柔和、柔軟,遇事不起心不動念,即忍辱波羅蜜,無忍辱相。若還有忍的念頭,心沒清凈,本來無一物嘛。
四、一心念佛,永不懈怠,不退惰,佛號綿綿密密,“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各人工作好上加好,即精進波羅蜜。執(zhí)事廢理成就不大,執(zhí)理廢事,必墮三途。口念可斷,心念決不能斷。
五、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外不著相,內(nèi)不動心,即禪定波羅蜜。
六、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對外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均明了通達,但心不起念頭,即般若波羅蜜。
可見六波羅蜜即在一心念佛中。只要一心念佛,統(tǒng)統(tǒng)圓滿,統(tǒng)統(tǒng)具足。一心念佛萬行具足,直接修心,直接了生死,直接出三界,所以佛稱此法為易學難信之法。眾生都好搞離奇古怪,有的人說自己是大佛轉(zhuǎn)世,欺騙多少眾生入魔道,若有點小神通,眾生更信了。此即末法時佛法弱、邪法興的表現(xiàn)。
所謂的活在當下,活在平和的一句佛號中,應(yīng)就是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做。此時的你做起事來,無不是綿綿密密,柔和自然,此時的工作、生活能不順利嗎?!過去、未來都不去著意,這難道就是“中道”嗎?!這難道就是“隨緣”吧?!此時的念佛人不求神通感應(yīng),只是踏實做人。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彌陀佛。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