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布施與持戒走上禪修大道?
編者按
本講座為深圳東山寺監(jiān)院法廣法師2014年7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任教時,應法海探源第五期初級班學員祈請,舉辦的禪修講座。法師分繁入簡,尋祖歸原,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覺悟禪宗大道。講座選用教材為日本學者鈴木大拙(1870—1966)《?偈乙輹敖庹f 》。內(nèi)容是根據(jù)該講課錄音整理而成。
布施從放下自我開始
布施,就是從物質和精神上盡己所能、隨緣隨份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好多做慈善的人上升不到這樣一個高度,就是因為缺乏“空”的智慧。沒有放下自我,有傲慢心在里面,認為我是財主,你是我救濟的對象。有的是在做秀,用慈善樹立一個好的形象,這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慈善,它有夾雜。
當年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梁武帝自認為建了很多寺院,印大量經(jīng)書,救濟災民和供僧等,做了大量功德,就問達摩祖師:我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回答:沒功德,這些充其量只是世間的慈善和福報,因為你不能放下自我。要更純粹無礙做這些事情,才是符合禪修大道的布施。
一方面,做慈善不僅可以當下收獲功德成就,獲得福報;另一方面,你的心會變得更加透亮,更加光明。反過來,你的功德就很小,還會加重內(nèi)心的傲慢,也有可能傷害對方。所以,大道展現(xiàn)的布施,無論萬貫家財或一個銅板,隨緣隨喜地布施,都是功德無量,重要的是一顆心。
你有好的知識和心靈感受,用這個去引導別人。或者你很堅強,給那些很怯弱的人鼓勵,都是布施。不要以為禪修就是在打坐,布施也是在禪修大道上。想布施得圓滿,必須放下自我,才能體會空的智慧。而在布施這塊,戒定慧三學都是兼容的。
證嚴法師的成就之路
臺灣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大家不會陌生,她就是走布施這條路來成就的。她本來是弱小的一個女眾出家人,覺得只要清靜修行就可以了。但是因為一些機緣,她的生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成就了一個一般人無法企及的慈濟功德會。
一次她到醫(yī)院看望病人,發(fā)現(xiàn)地板上流了很多血。一打聽,一個難產(chǎn)的孕婦交不起醫(yī)藥費,沒辦法,被家人抬走。不能得到醫(yī)治,回去很可能就是一尸兩命,這對她柔軟的心產(chǎn)生很大刺激。
還有一次,在和其他宗教人士座談時,對方質問:“你們佛教是很高超,智慧了得,但現(xiàn)實中你們又做了什么?”當時臺灣佛教也確實非常不堪,所以她被質問得啞口無言。
從那開始,她就發(fā)了一個好好向佛學習的心,先從感召周圍的人做起來。同修每天多做一雙兒童鞋,認得的幾個家庭婦女每天去菜市場的時候,省下一毛錢,用竹筒存起來……開始就是這么微薄的力量。但是心量是廣大的,心的感召力是不可思議的。
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她們,凝聚在她們身邊。燈燈相照,聯(lián)成光明一片的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走的路就是布施,而且越走越開闊,越走越有智慧。所以不一定只有禪定才能開發(fā)智慧,有些慈善也可以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有功德,做到最后可以成佛的。
什么是戒
就是相應的規(guī)范,怎樣更加合理如法,怎樣契合真實生命的無礙大道。對這樣起心動念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規(guī)范,就形成所謂的“戒”。
《楞嚴經(jīng)》中就有專門從持戒開始,最終達到圓通究竟無礙的大成就。戒給你相應的規(guī)范,走到精進處肯定就是大道的成就。
提到“戒”,恐怕很多人就會有些害怕。覺得我本來活得好好的,一學佛就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享受,弄得整天灰頭土臉,沒趣味,實際上完全錯誤。
修道不持戒,亦如“煮沙成飯”
首先,如果你修道卻不“持戒”,你就不要修道了。因為要修佛法大道就一定得持戒,否則要么你學不上去,要么就算勉強有所收獲,也是帶著邪氣的。
所以《楞嚴經(jīng)》告訴我們,不持戒來修道叫做“煮沙成飯”。不管你煮飯功夫有多了得,抓一鍋沙去煮,不可能煮成香撲撲的大米飯。沙子不是米飯的因,所以煮沙不能成飯。不持戒不是成就大道的因,自然不能成就大道的果。
雖然有人不太持戒,但通過其他的怪名堂也會有些禪定功夫。佛會告訴我們,那只不過是魔王的魔子魔孫,因為他帶著邪氣。要規(guī)范地保護成道,引導生命真正呈現(xiàn)出來,就必須相應持戒。
持戒要有智慧
有些人還是會害怕,特別是年輕人覺得太麻煩,覺得持戒弄得自己像枯木一樣。個別持戒的人看起來還有點怪怪的樣子。這是沒有正確理解戒。實際上,佛教的戒律很靈動,很講智慧的。
比如說基本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飲酒”,你不要簡單看成死板的戒條。真正的菩薩道你走進去,就知道這些戒都必須智慧地調整,根據(jù)實際因緣,怎樣更加如法合理怎樣來,最終都是要回歸到你心底的把握,外在的技巧和形式不是絕對死板。
如何看待殺生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看看算不算殺生。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到處屠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把這些惡魔殺掉。這對他是慈悲,也是對大家的慈悲。因為不能讓他繼續(xù)造業(yè),同時又挽救多少無辜的蒼生。這個殺生是允許的,而且這個時候,修菩薩之道的人不挺身而出,還真是得犯了殺生戒。
不是真正的妄語
同理,如果現(xiàn)在一些恐怖分子正在追殺無辜的好人,他追過來問你:“前面那個人跑到哪里去了?”你想,我是學佛的,不能打妄語,就回答:“剛從那條路跑過去,你趕快追過去。”你說你是不是傻。∵@個時候你要不就沉默不語,要不就指條彎路,盡量讓前面的人逃生。如果你更有力量和智慧,當下把這些惡人感化掉,這樣就更負責了,但至少你不要做傻事。這個時候的“妄語”實際上是慈悲的方便智,不是真正的妄語。
不要忘了佛法種種的要求都是為了朝善的、光明的方向走。你只要認準這點,從把握佛心來考量問題,那么大的方向就有了。所以禪宗強調要牢牢把握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慈悲,就是智慧。要去成就像佛一樣的心,而且還要把這顆佛心燈燈相傳給有緣人。
學佛法要更多去考量佛心,慢慢你就不一樣了。有更多這樣的人,世界慢慢就不一樣。你的生命越來越得到成就了,最終就像佛一樣的光明無礙,而整個世界就是佛國凈土的世界。
酒戒是種保護
菩薩戒的戒條,賣酒都不行,更不要說喝酒。但是如果從佛教的精神整體去考量,你就知道酒戒是怕你喝酒,沒有把控好,傷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特別的情況下,如有時用酒入藥調下氣血,節(jié)慶日調節(jié)氣氛等都沒問題,不能只看死板的戒條。但也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可以變通隨緣,就放縱自己。請你不要忘了因果。再苦的果你也要自己咽下去,佛教是告訴你有因果的。
戒實際上是成就我們的,而且戒定慧是兼容的。沒有定力無法得到很好的持戒,沒有智慧善巧不可能圓滿地持戒。一杯茶喝下去,只要懂得喝,懂得品,懂得應用,你就能喝出佛陀的莊嚴。《楞嚴經(jīng)》告訴我們可以這樣的無礙,佛也告訴我們,確實大道在處處都可以契入。大家因緣不一樣,不是說非得這樣不可,非得那樣不可。因緣合適都可以,因緣不合適都不可以。
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持戒實際上是為保證達到心中的清靜。開始時要求不要那么高,要求太高你做不到。哪怕只是保持一個合理健康的生活習慣,都屬于戒的范疇。如果你對大道有更高的追求,就適當加強,最終會越來越明白持戒很重要。但絕不是持死板的戒條,如何圓通無礙地持戒需要定,需要智慧的廣泛支持。
禪宗后來為什么有了變革,都是基于戒的精神內(nèi)核,在禪心佛心把握之后,才有的種種變革。農(nóng)禪并作在古印度傳統(tǒng)佛教中是不可能的,出家人去種地那是犯戒。禪宗為什么這樣做?就是把握佛心后的隨順變通。
附:法廣法師簡介
法廣法師,1970年生,廣東汕頭人。1991年禮上傳下正大和尚為師,1993年福建北峰林陽寺求受具足戒, 曾就讀閩南佛學院。1997年考取北京中國佛學院,2004年研究生畢業(yè)留校工作,教授禪宗史等課程。2011年任中國佛學院培訓部副主任,開展面對社會大眾弘法工作,以“法海探源”為主題創(chuàng)辦各類培訓班,廣受好評。2013年兼任廣東南華寺后堂及曹溪佛學院副院長。2014年底任深圳東山寺監(jiān)院,并當選廣東省佛協(xié)理事。2015年當選深圳市佛協(xié)副會長,同年應廣西浦北邀請,至五皇山籌建五皇禪寺。2016年兼五皇禪寺住持,并當選為欽州浦北縣佛協(xié)會長及縣市政協(xié)委員。同年當選深圳龍崗區(qū)政協(xié)委員。 發(fā)表論文有《關于趙州和尚》等多篇。
原標題:《禪修講座》(三)如何用布施與持戒走上禪修大道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圳東山寺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誰?
-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jīng)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jīng)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jīng)]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nèi)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