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入門須知 >

佛教如何看待風水?

佛教如何看待風水?

  風水可信嗎?“好風水”真能興旺家業(yè)、昌盛子孫嗎?佛教是如何看待風水的?

  據(jù)近代學者考證,歷史上對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在其著名著作《葬書》中有言:“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由此亦可看出風水即是相地之術,重點在于對住宅及埋葬環(huán)境進行選擇和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在《黃帝宅經(jīng)》中有云:“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fā),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然這一內(nèi)容,不過是借用風水之說,謂人體如果調(diào)理得當,則自然就身體健康。而并不是說調(diào)整住宅及祖上埋葬之處,便能保平安的。

  風水之說與佛教本來是不相關的,但佛教傳入中國后,受當時民間信仰的影響,以致于不少學佛人士,也樂于研究風水。那究竟佛教認不認同風水的說法,謂只要調(diào)整住宅及祖上埋葬之處,就能達到發(fā)財升官及保平安等效果呢?

  首先在佛教經(jīng)典中,釋迦牟尼佛明確規(guī)定,佛弟子不能從事風水、占卜等一切迷信活動。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中言:“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使呼巫師,卜問解奏,祠祀邪神。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又言:“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在《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中也說到:“不應棄舍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間卜筮、種種占相吉兇等事,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圣道。”很明顯,佛陀是堅決反對風水、占卜等活動的,并認為如果對于這類迷信活動,深信不疑樂于從事,則會障礙解脫之道的修行,并且還會感得不吉祥的現(xiàn)后世果報

  不僅佛弟子不能相信風水,并且還不能從事這一行業(yè)。如果學佛人從事看相、風水等為人說吉兇的事情,在佛門中是被稱為邪命的。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卷三中說到:“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藥、種谷、植樹等不凈活命者,是名下口食。有出家人觀視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不凈活命者,是名仰口食。有出家人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凈活命者,是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學種種咒術,卜算吉兇,如是等種種不凈活命者,是名四維口食。”并且在《大智度論》卷十九中,龍樹菩薩給予了五種邪命的定義:“問曰:何等是五種邪命?答曰:一者,若行者為利養(yǎng)故,詐現(xiàn)異相奇特;二者,為利養(yǎng)故,自說功德;三者,為利養(yǎng)故,占相吉兇,為人說;四者,為利養(yǎng)故,高聲現(xiàn)威,令人畏敬;五者,為利養(yǎng)故,稱說所得供養(yǎng),以動人心。邪因緣活命故,是為邪命。”

  雖然佛經(jīng)和菩薩的論著,都對占相吉兇給予了批評,并禁止佛弟子從事這一類活動,但佛教人士由于受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影響,還是有一大批人熱衷于此。這一點從明朝凈土宗祖師蓮池大師的著作《直道錄》中,也可以看出。在蓮池大師的觀點中,彼顯然認為通過看風水而改變吉兇興衰,這一說法根本就不存在。要想去衰致盛、趨吉避兇,主要在于人心的棄惡從善,而不在于對住宅位置的改變。而對于那些因為爭搶所謂的好風水地,而致家破人亡的不明理者,蓮池大師是感到可惜和遺憾的。

  同樣,在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師的著作中,印光大師也認為風水之說不可迷信。印光大師于《復江有朋居士書》中言:“風鑒家固能令人趨吉避兇,然勞而多費!周易》是教人趨吉避兇之書,乃逸而無費,以唯在進德修業(yè),改過遷善處注意。不在改門易灶,拆東補西處用心也。余居士之信還他,光現(xiàn)無此精神作文。吾鄉(xiāng)一地師為人看地,數(shù)十年后之吉兇,均預知之。其子之十余日死,其父之三四月死,均未言及。是知專靠地理,不如專靠心德也。”在信中,印光大師特地以他家鄉(xiāng)一個風水師為例。這風水先生為人看風水,能預先知道人家數(shù)十年后的吉兇。然而他的兒子十余天后突然死亡,他的父親三四個月后也就死了,他都沒能預先知道,且沒有辦法破除。以此來說明,專門靠風水謀求吉利,不如一心修心進德為好。

  大師又言:“堪輿家言何可為準?若如所說,則富貴之人永遠富貴,何以高門每出餓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壽短?自漢以來,無有過四百年者。貧人眾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設法以令苦更深遠也。汝欲轉禍為福,當以此《一函遍復》之事,逢人即說。較彼另修住宅,另移祖墳,為有益無損也。世人不在心上求福田,而在外境上求福田,每每喪天良以謀人之吉宅吉地,弄至家敗人亡,子孫滅絕者,皆堪輿師所惑而致也。若堪輿師知禍福皆由心造,亦由心轉,則便為有益于世之風鑒矣。又堪輿家人各異見,凡古人今人所看者,彼必不全見許,以顯彼知見高超。實則多半是小人之用心,欲借此以欺世盜名耳。試看堪輿之家誰大發(fā)達?彼能為人謀,何不為己謀乎?”(見《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復昆明蕭長佑居士書》)印光大師認為風水先生的話,不可作為依循的準則。如果按照風水家們所說,那么富貴人家則永遠富貴才對。為何高門大戶的子孫,每每最終會饑寒而死?世間最有能力能夠得到好陰宅、陽宅的,莫過于皇帝,而為何皇帝又大多數(shù)都短壽?自漢朝以來,沒有一個朝代能夠超過四百年基業(yè)的。印光大師認為要想轉禍為福,應當按佛法的道理去做,在心地上求福田。而不是另修住宅,另遷祖墳。并且指出看風水的人,實際上多半是小人之用心,不過借此來欺世盜名而已。因為看風水者,沒有哪家是真正興旺發(fā)達的。風水師能夠為別人謀求福利,為什么不能為自己謀求到福利?以此來證明,對風水之說不可迷信。

  現(xiàn)代人都普遍關注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強調(diào)居住設施的健康合理。而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布置,不過是為了讓人住得更舒適,而不是通過房間的一些設施擺設,就能升官與發(fā)財?shù)。正?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huán)境工程中心發(fā)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中說的:“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風水理論,正確理解住宅風水與現(xiàn)代居住理念的一致與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關注居住與自然及環(huán)境的整體關系,豐富健康住宅的生態(tài)、文化和心理內(nèi)涵。”

  是故,對于風水熱潮,每一個學佛人都應該理智而科學地去對待。

附:蓮池大師《直道錄》

  世人信風水,尤甚于命。所以然者,命定于有生之初,而風水則即今可以措置者也。以故信之至切,而求之至勤,罕有能破此惑者。乃往告曰:寒微之家,無力尋地,或崛起高科。世祿之門,百計營墳,或子孫貧窘,至有狼狽不可言者,何也?此理甚明,而惑終不解也,曰:此必先世久遠以來風水之所致也。又往告曰:漢高帝、唐神堯、宋藝祖,其先世乃祖乃父,誰為擇天下最勝第一希有之地,而子孫世世得為帝王也。此理甚明,而惑終不解也,曰:此其先世雖無帝王之想,而偶得帝王之地故也。又往告曰:天文易驗,地理難明。且如日食一法,差之毫厘,舉國悉見。彼地理者,脈從何來,穴從何結。地不能言,而但取憑于師人之口,果足信乎?又其應也,或遠在多載,未見朝安厝而暮現(xiàn)吉兇者,則何所考驗其言之得失乎?此理甚明,而惑終不解也,曰:彼師人者,某公所薦,其術精高。曾為某葬父,為某葬母,皆歷歷有征也。則末如之何也已矣。復次,甲所葬,乙非之。乙所改,丙復非之。遂有求地不得,而累歲暴露其親者。有兄弟繁多,曰:此不利長,此不利仲,此不利季。乃潛為己謀,各賂師人,而至于爭競不和者。有地鄰他宅,而或張塋在左,李塋在右,或前或后。彼曰傷我,此曰犯我,至于成訟者。皆師人為之也。雖高明賢淑之士,墮于中而不能出。嗟乎!穴在人心不在山。婦人、小子無不知之,而若罔聞。吾不知其何為而然也;蛟唬猴L水果無之乎?曰:古有明白真切之言矣。取其無石、無水、無風,無他日為勢家侵奪之患,安穩(wěn)平妥,而人子之心如矣。圖富貴利達而過為營求,以受誑于師人者,非吾所知也。如上所言,猶有未盡者。秦皇并六王,一四海,尺地寸壤莫非其有。隨所擇取,誰其御之?又《六經(jīng)》、子、史皆悉煨燼,而獨存卜筮、種樹、雜術之書,寧無精于地理者為之經(jīng)營?而二世遂亡者何也?我圣祖自言:昔乏葬地,感鄰人舍地為塋。而御極之后,侯其子孫以報德。乃垂洪業(yè)于萬萬世者又何也?復次,陽宅風水尤為難通。夫居第可徙可更。若部、院、司、道、郡、縣,其衙門廳事,永久如然。而官之居此者,或升或降,或罷或安,或病或死,各各異焉,則風水之說安在?巨室之子孫,貧而賣宅,將歸咎于宅之不利也?有富貴人買之,而彌增其富貴者,則風水之說安在?絕嗣之門,有居之而后裔繁衍者。孀婦之門,有居之而夫妻偕壽者。老儒之門,有居之而少年科第者。則風水之說安在?狂言逆耳,唯智者察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