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圣賢錄原序清

  凈土圣賢錄易解

  凈土圣賢錄原序清

  彭際清

  至深廣大的凈土教法,是諸圣賢們用來親身實踐的大道。孟子說:‘外貌形體與神情容色,是發(fā)之于人本然的心性。’知道形體與色法就是本性的展現(xiàn),那么就不容許離開依報的世間國土來談心性;知道本然的心性就展現(xiàn)為外貌形體等種種色相之中,就不容許離開心性而向外去追求依報的世間國土。舍棄依報世間而談心性,是以為自心本性之外另有所謂的依報世間,那么其所謂的心只是虛無渺茫而空無一物的東西而已;離開心地向外去追求依報世間,就是說在依報世間之外還有另一個圓覺本性,那么其所謂的依報世間,只是一塊死寂無知之物而已,這些都是不明白實踐身形(踐形)這種說法的人。

  依照《華嚴經(jīng)圓融的教理,理體與事相本來無礙,種種事相與事相之間亦無礙,普賢菩薩作偈曰:‘所有一切浩瀚廣大世界海的空間及一切長遠綿延無盡的時間,都是無有邊際的,而今以一方便善巧悉皆令其清凈無垢。’這就是“實踐身形”的最高極致了。又說:‘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就是“實踐身形”的正直大道。有人以為毗盧遮那法身佛,在一切處所,怎么可以遍指西方凈土而背離全體法界呢?那是因為他不曾知道華藏世界海中,一微塵一毫端,尚且具足十方無量無邊的國土世界,而極樂莊嚴的西方凈土,當然也具足無量無邊的世界。那么,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一尊佛,就已經(jīng)周遍見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國土,就已周遍游歷了十方的佛國世界。何以故?因為當下的一念心性就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多,一切法無二無差別故。一切法門之中,唯有此一凈土法門,不只是釋迦世尊金口宣揚,同時也是十方如恒河沙數(shù)諸佛如來所共同贊嘆護念的,又有一切諸大菩薩護持流通、輾轉(zhuǎn)相傳無有窮盡。

  自從佛陀無上的教法東傳來華夏,除了單傳直指、見性成佛禪宗外,以念佛法門而往生凈土度脫生死者,無論出家、在家,真是多得難以計數(shù)。際清向來服膺儒家風范,并兼修凈土法門之行,常想要薈萃聚集古今往生凈土的見聞,用來警示策勵人們念佛修行。然而由于日日忙亂心力疲憊,因此因循延遲至今天。正好兄長之子希涑,于佛法剛剛發(fā)起信心,發(fā)愿愿意完成此篇文獻記錄,用來堅定向往凈土、往生西方之心念。因此為他標舉指示體裁綱要,首先記載考核凈土法門于經(jīng)論之緣起。其次是中國的著述文章,最后再以眼耳所及之經(jīng)歷,斟酌增減文句內(nèi)容,統(tǒng)收成一編,命名為:《凈土圣賢錄》,希望凡是見聞此書者都能隨喜相從,得以進入佛法之流,一念誠心歸向,同登凈土彼岸,如此豈不善哉!

  詩經(jīng)中有一句話說:‘緡蠻黃鳥,止于邱隅。’這是說有美妙音聲的黃鳥,棲止安息于高峻山陵的一角,而凈土也正是圣賢們所依止棲息的“邱隅”!隨其心念的清凈則所在之佛土亦清凈,那么凈土真是眾人所應依止之處啊!當我們學習一切事物的時候,入門初學最先要做的功課,莫過于明白所應依止的目標。所以說在安身立命這件事上,應當先知道所應依止安心之處,怎么可以做個人還不如一只鳥知道要有所選擇呢?

  經(jīng)云:‘彼國常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一些極樂世界清凈莊嚴的事相,是本心嗎?還是國土呢?是形貌色相嗎?還是本然自性呢?不如直下知道歸向止宿之處,斷絕無益虛妄的戲論,凈土蓮華的種子,只在人們當下的一念之間。閱覽此書的人,應該有一些樂于“實踐身形”之喜悅的吧?而“實踐身形”者,就是念佛求往生的意思啊!

  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春正月,凈業(yè)學人彭際清筆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