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善導
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chuàng)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有大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后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凈業(yè),一生講凈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與體安和尚書)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凈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于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為身業(yè)專禮,口業(yè)專稱,意業(yè)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一漏。雜修為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復永嘉居士書)
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深淺,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余法門之師所奪,力敘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凈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fā)愿專修凈土,不敢違其所愿。善導和尚早知后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豈夙世惡業(yè)所使,令于最契理契機之法,覿面錯過,而作無禪無凈土之業(yè)識茫茫,無本可據之輪回中人乎,哀哉!(復永嘉居士書)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和尚四帖疏,為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fā)揮。至于上品上生章后,發(fā)揮專雜二修優(yōu)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舍此凈土,修余法門,亦不稍移其志,可謂凈業(yè)行者之指南針也。
若夫臺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及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及自己見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稍生絲毫疑念,方可謂真信矣。既生信已,必須發(fā)愿,愿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愿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xiāng)。(復徐福賢居士書)
凈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善者,恐中下人以業(yè)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回向凈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如市間店鋪,固有專售之貨,或一種貨,亦可通商裕國,興家立業(yè);蚨喾N貨,亦不過通裕興立而已。市間專售一貨者,往往起家,俱售眾貨者,或亦折本。弘法利生,何獨不然。千機并育,乃如來出世事,如來降跡為善知識,亦不以此為準。(復永嘉居士書)
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溯自經傳此方,智者、善導、清涼、靈芝各為著疏。后唯智者一疏獨傳,余三皆佚。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
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譯經文,俾中下根人,易于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了了矣?芍^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善導和尚云,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復鄧新安居士書)
若真宏法利生,即以家庭露地,為演說利益處。其修持不妨分作幾處,則不費力費財費事,如趕集然,上集買物到家中受用。善導、少康弘揚凈宗,閭巷道路,佛聲廣播,如唱秧歌,人人愿聽;如傳圣詔,各各遵行,誰謂無寺宇不能宏法?須知有真心,自可勸化。以身作則,俾人人各盡己分,引古為范,庶家家即成道場。當此大亂之世,正好宏法于無形跡中,較彼大建筑之吃力棘手,勞心擔憂者,相去大相懸遠也。(復凈善居士書)
持名一法最為末世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圣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xù)即生之言乎!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于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后果耳。但其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作觀也。
觀之理不可不知,觀之事且從緩行,若或理路不清,觀境不明,以躁心浮氣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觀境現前,若心有妄生喜悅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復致退前功,故楞嚴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為千穩(wěn)萬當之行,持至心歸于一,凈境自會現前。(復崇明黃玉如書)
集諸經禮懺悔文,西方禮贊等,若偈若文,多是善導觀經四帖疏中之文。若將四帖疏上品往生章注詳看,方知所言觀經,只舉觀經一句,下即詳釋,非全體盡屬經文。
善導觀經四帖疏,中國多年失傳,近方由東瀛請來,金陵刻板。而流傳既久,錯訛甚多,即諸經禮懺悔文,亦屬訛謬不少。四帖疏、懺悔文互觀,亦可正其少分,余者亦有依義可正之處。(光)十年前,曾一再閱而標之,雖未敢必其復彼初出之原,然亦正正者多,而正訛者少,為自信得及耳。(復永嘉居士書)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fā)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
凈土法門,徹上徹下。將墮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證等覺者,尚須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現身成佛之義,遂將往生西方置之不論,則其失大矣。
今為汝寄新印文鈔一部,及善導觀經疏一部,善導乃彌陀化身,其所示專修最吃緊,在上品上生章注中。祈詳閱之。(復沈授人居士書)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若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yè)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
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yè)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凈業(yè)社開示法語)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