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我的宗教體驗
-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绠抽柕濞垮妼缁€锟�闂佹寧鍐婚幏锟�
- 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缂佹ḿ顩查柡鍐ㄥ亞濞堫垳鈧鍠楅敋缂佽锕ュ鍕槻缂佹せ鍋�
- 婵炲濮崑鎾斥槈閺傝法澧涙俊鎻掓啞閹峰懎鈽夊▎鎰暚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妤e啯鏅柨鐕傛嫹
- 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閼姐倗纾奸煫鍥ㄦ尭閹線鏌¢崼婵愭Ц闁瑰鍨虹粋宥呪槈瀹曞洤鎯�
- 闂佺ǹ娴氶崢鐓庣暦閸曨垰绀傛い鎾跺仜缂嶆牠姊婚崶褎澶勯柟鐟扮墛缁傚秹宕崟顓烆洭闂佹眹鍔岀€氼噣銆呴鍡樺珰闁跨噦鎷�
- 闂佽鐦遍崘銊唹闂佸搫鍋嗛崣鈧柛锝忕畱鏁堥柛灞剧〒閵嗗﹪鏌i妸銉ヮ仾闁哄懐濮电粋宥夋晸閿燂拷
- 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閿燂拷-婵炶揪绲剧粙鎺楀汲閳ь剟鎮楃憴鍕垫畷婵烇綀娅曠粙濠勨偓锝傛櫇椤忥拷
- 闁荤姴娴勭粻鎺曨暰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偉閻愬灚鍠嗛柛鏇ㄥ幘閸欙拷
- 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妤e啫妫橀悷娆忓閵嗭拷
- 缂備礁鍊搁幊搴ㄦ偩婵犳艾绀傛い鎾跺濞堫垶鏌熷В鏍ф閸樻挳鎮归崶顭戞當濞存粠浜鍧楁晸閿燂拷
我初出家,雖然有很多復雜的因緣,而最主要的還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讀經(jīng)、參禪,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這樣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過的。第一年已經(jīng)讀熟了法華經(jīng),每日可背誦五六部。第二年夏天聽講法華經(jīng),始知佛與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禪堂參禪,要得開悟的心很切,一方面讀楞嚴經(jīng),一方面看語錄及高僧傳等。第三年又聽講了楞嚴經(jīng),對于天臺教觀已有了大體的了解。并旁研及賢首五教儀、相宗八要等。而參究話頭的悶葫蘆,仍掛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經(jīng)閣看藏經(jīng),那時喜歡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詩文集與經(jīng)論等。如此經(jīng)過了幾個月,同看藏經(jīng)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訴我說:“看藏經(jīng)不可東翻西找,要從頭依次的看到尾”。當時我因找不到閱藏頭路,就依他的話,從大藏經(jīng)最前的大般若經(jīng)看起。
看了個把月,身心漸漸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 ,乃至有一法過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頓空,但并沒有失去知覺。在這一剎那空覺中,沒有我和萬物的世界對待。一轉(zhuǎn)瞬間明見世界萬物都在無邊的大空覺中,而都是沒有實體的影子一般。這種境界,經(jīng)過一兩點鐘,起座后仍覺到身心非常的輕快、恬適。在二三十天的中間,都是如此。
大般若經(jīng)閱后改看華嚴經(jīng),覺到華藏剎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靈活潑;從前所參的禪話,所記的教理,都溶化無痕了。我從前的記憶力很強,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誦。但從此后變成理解力強而沒有記性了。
我原沒有好好的讀過書,但從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寫出的非詩非歌的文字很多�?谏喙P墨的辯才,均達到了非常的敏銳鋒利。同看經(jīng)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靜觀和尚等,他們疑我得了憨山大師所說一般的禪病,但我心中很安定。
我現(xiàn)在想起來,當時如從這種定慧心繼續(xù)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上М敃r就改了途徑,因為遇到了一位華山法師,他那時就在杭州辦僧學校,暫來藏經(jīng)閣休息。大家說起我的神慧,他與我談到科學的天文、地理、與物理、化學等常識;并攜示天演論、康有為大同書、譚嗣同仁學、章太炎文集、梁啟超飲冰室等書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為我讀過的書,只是中國古來的經(jīng)史詩文與佛教經(jīng)籍。當時與他辯論了十幾天,積數(shù)十萬言。后來覺他頗有道理,對于譚嗣同的仁學,尤極為欽佩。由此轉(zhuǎn)變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國救民的悲愿心。
當時 ,以為就可憑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實些新知識,便能救世。
次年乃從八指頭陀辦僧教育會;冬天又同去參加鎮(zhèn)江所開的江蘇僧教育會;繼又參加楊仁山居士預備復興印度佛教的祗園精舍。
自此以后 ,就沒有依了以前的禪定去修,這樣從光緒三十四年 ,一直到民國三年。歐戰(zhàn)爆發(fā),對于西洋的學說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發(fā)生懷疑,覺到如此的荒棄光陰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閉關。
閉關二三個月后,有一次晚上靜坐,在心漸靜時,聞到前寺的打鐘聲,好像心念完全被打斷了,冥然罔覺,沒有知識,一直到第二天早鐘時,才生起覺心。最初,只覺到光明音聲遍滿虛空,虛空、光明、聲音渾然一片;沒有物我內(nèi)外。嗣即生起分別心,而漸次恢復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對于起信,楞嚴的意義,像是自己所見到的,所以我當時就開始著成了楞嚴攝論。
經(jīng)過這次后,繼續(xù)看經(jīng),著書,坐禪。這一年中�?�法相唯識書。當時其他的經(jīng)論雖亦參看,但很注意看唯識述記。述記中釋“假智詮不得自相”一段,反復看了好多次,有一又入了定心現(xiàn)觀。這與前兩次不同,見到因緣生法有很深的條理,秩然絲毫不亂。這一種心境,以后每一靜心觀察,就能再現(xiàn)。
從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變,從前是空靈活潑的,以后則轉(zhuǎn)入條理深細緊密的一途;在此時所寫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經(jīng)過定境三次,都因后來事緣紛集的時間太多,致不能有長時的深造成就。
自從經(jīng)過第一次后,我的記憶力便沒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頭發(fā)已變白,眼已近視,但后來頭發(fā)轉(zhuǎn)青了,眼睛到現(xiàn)在未變。經(jīng)過第二次后,起信、楞嚴的由覺而不覺的緣起相,得了證明。第三次現(xiàn)觀唯識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謂不昧因果,實在一一皆有條理、秩然而不紊亂的因果。
經(jīng)過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變,并曾偶然有過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則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業(yè)果流轉(zhuǎn)相續(xù)亦決可信。因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禪定去繼續(xù)深進。所以沒有次第,可為別人修證的依止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