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如何正確參透公案和話頭

  禪宗的公案,有些是直指,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有些是借喻,就是借一個比喻來說明問題。但不管哪一種,都離不開我們當下這個心。所以禪宗又名“心宗”。

  像馬祖的很多開示,如“即心即佛”,就是屬于直指。“即心即佛”這個公案,直指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臨濟祖師的“無位真人”,將真心與妄想區(qū)別開來了,也是屬于直指。

  趙州和尚的很多公案,屬于借喻。所謂借喻,就是指東話西,不直接地跟你說破,實際上,就是要當下截斷你的思路,讓你前思后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從而當下轉(zhuǎn)回頭轉(zhuǎn)腦。所謂妙悟要窮心路絕。通過這個借喻,使你的心走入死胡同,不能再往下思考了,好比前面就是一座銅墻鐵壁。比如說: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庭前柏樹子就是一道銅墻鐵壁。你怎么去理解?祖師西來意與庭前柏樹子有什么聯(lián)系?這是給你設(shè)立一個銅墻鐵壁,堵絕你的意識,使你沒有辦法思考。因為思考得來的東西,都是比量,或者是非量,而不是現(xiàn)量。見性這個東西,一定是現(xiàn)量見到,而不是比量。比量就是思維,屬于心意識的問題,生滅法。

  像“狗子有無佛性”的這個問題,也是個借喻。它無非是要幫助你放棄意識思維,當下現(xiàn)量直觀自己不生不滅的本性。狗子還有沒有佛性?趙州不直接說即心即佛,他只是給學(xué)人一個銅墻鐵壁,斬斷他的思路,所以回答說:“無!”真是斬釘截鐵,讓你沒有思考的余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為什么狗子沒有佛性?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去起疑情,把自己的整個生命與這個疑情融為一體,在每一個當下去切實地參究。這個參究不是讓你去思維分別,而是要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問題看著它,它屬于一種現(xiàn)量直觀。

  禪宗里有一千七百則公案,所謂“一千七百則葛藤”,它基本上是在唐宋時形成的。像“祖師西來意”、“狗子有無佛性”、“如何是學(xué)人的本來面目”,等等,都是經(jīng)常被人參究的著名公案。參公案是一種功夫,而不是知解。比如,在參無字公案的時候,不是讓你用分別意識去找出它的原因,也不是讓你去念這個無字,而是讓你對這個問題起疑情,提起疑情之后,死死地盯著它看。盯住它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不起妄心,不起分別心,避免禪病,使自己的心心念念不離這個。參公案是直接從自性入手的,是一種離心意識參,這當中有定有慧,有止有觀。

  什么叫離心意識參?我們先來把心意識的含義弄清楚。“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同是一心,而有三名,作用不同,故名心意識。集起就是生滅,因為我們這個心是生滅不停的。參公案就是不要在生滅心上用工夫,不要在思量心上工夫,不要在分別心上用工夫,在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去參,這就叫離心意識參。離了心意識,就能做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銅墻鐵壁。

  有人問,疑情是不是念頭。這要看你起不起分別,若是在疑情上分別,那就是念頭;若不起分別,就不是念頭。什么叫念頭?念頭就是你的心在不停地活動。疑情,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它是要離心意識參,它不是一個念頭,而是一念不生,或者說它要達到一念不生。念頭則是生滅不停,有來有往的。

  參話頭應(yīng)如何用功?就是要在三心不可得處用功。三心是過去心、現(xiàn)在心、未來心。心是生滅不停的,參話頭就是要在這個生滅不停的狀態(tài)下用功夫,從中體會那個不生不滅的。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把功夫永遠地用在當下,永遠地安住當下,觀照當下,不思量過去,不思量未來,不思量別處。人心好比一潭清水,沒有風浪的時候,就非常清澈平靜,有風的時候,就波浪起伏,渾濁不清。沒有浪的時候,你心的活動就停止了。心的活動停止,并不等于是死了,而是靈明自在、了了常知的。

  用功的時候,各位不要過多地去動心思維。過多地去思考這個、那個,這些都是妄念,都是心意識的作用。老和尚屢屢告訴我們:要在心念未起處用工夫(所謂一念無生),要在話頭上用工夫,不要在話尾上用工夫。雖然這個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真正地把握了這種用功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要在念頭未起的時候,盯住這個無字,把這個無字看成是一個銅墻鐵壁,沒有任何空子可鉆,這樣你那個心才肯死下來。古人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就是這個意思。(凈慧老和尚)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