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獲得幸福的方法——認識自己

  文明的發(fā)達和科技的進步,使人類能夠在宏觀上認識其它星球,可以遨游于太空之中;能夠在微觀上直探物質(zhì)的本原,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的基本組織結(jié)構(gòu)。遺憾的是,這所有的一切卻不能幫助人類進一步認識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煩惱生起的當下觀照它、克服它。如果我們想從痛苦中得到解脫,首先就得認識自己。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呢?祖師告訴我們,直下承擔就是認識自己。在我們的生命中,身體不是自己的,只是四大的假合;思惟不是自己的,只是概念的延續(xù)。除了物質(zhì)的身體和精神的思維,我是什么呢?

  當年,佛陀菩提樹下成道時方才發(fā)現(xiàn):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zhí)著妄想而不能證得。這就是說,在我們的內(nèi)心,除了妄想執(zhí)著,還有清凈的如來智慧德相,而這正是我們真正的自己。所謂直下承擔,就是要我們認識到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

  大珠慧海禪師參拜馬祖。祖問:“來這里干什么?”慧海禪師曰:“來求佛法。”祖曰:“我這里一物也無,求什么佛法,自家寶藏拋棄不顧,到處亂跑做什么?”慧海禪師問:“哪個是我的寶藏呢?”祖曰:“現(xiàn)在問我的就是你的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為什么還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禪師在馬祖的開示之下,當下認識到自己。后來有人問慧海禪師如何是佛?他就回答說:“清淡對面,非佛而誰。”又如靈訓禪師參歸宗。靈訓問:“如何是佛?”歸宗禪師說:“我告訴你,恐怕不相信。”靈訓說:“大和尚的開示,我豈敢不信?”歸宗禪師說:“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們的佛性。

  佛性雖然不是我們見聞覺知的妄識,但也沒離開見聞覺知。云門禪師說:“即此見聞非見聞,無余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我們認識自己,要從能見能聞的作用中去直下承擔,但不可住著于見聞之相。

  不落于思維是認識自己。思維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續(xù),是前塵影事的重現(xiàn)。一旦落于思維分別,住著于是非得失的糾纏中,我們就會迷失自己的本性。臨濟禪師上堂開示道:“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未證者看看。”時有僧相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禪床一把抓住他說:“道道。”這位僧人想了一下,師便放開手說:“無位真人是甚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六祖從五祖處得了衣缽后南行而去,惠明從后面追上,六祖將衣缽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動,于是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六祖說:“汝既為法來,可放下萬緣,不要有任何念頭。”又說:“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當下認識到自己。這兩則公案都是告訴我們,要離開通常的思維分別才能認識自己。

  明心見性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要從心性中去認識,心指我們現(xiàn)前的心念,這個心念是虛妄不實的,是生滅變化的,但透過生滅變化的表面,還有不生不滅的心體。明心見性,就是要我們明了心的虛妄性,不被它的變化所迷惑,從中進一步見到自己清凈的心性和真正的生命。

  六祖在五祖門下悟道時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六祖巳經(jīng)悟到本性,繼續(xù)為他開示說:不識本心,學佛法是沒有什么利益的,如果認識到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那就會成為大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無始以來,眾生都是因為不認識自己,于是認賊為子,隨著妄想分別,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們認識自己的本地風光,就能息滅煩惱妄想,不被外境的遷流變化所牽引,從而開發(fā)出生命中的智慧潛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運,并進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