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精髓
在很短暫的時間里面分析禪宗的精髓,我盡量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至道無難,唯嫌撿擇,但莫真愛,洞然明了!菇忉屢幌,你要達(dá)到究竟的解脫之道并不困難,就怕你選擇這個又擇那個,選擇那個又選擇這個,只要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恨一個人,也不要去愛,就是執(zhí)著任何一件事情,你清清楚楚,慢慢你就會知道本性是什么?
「毫厘猶差,天地懸隔,欲得現(xiàn)前,莫存順逆!修行如果親近了善知識卻弄錯了,把本性弄錯了,差一點(diǎn)點(diǎn)就天地之別,正確的知見可以悟道,差一點(diǎn)點(diǎn)的知見卻會走錯路!赣矛F(xiàn)前、莫存順逆,」你想本性現(xiàn)在你的前面,你的心不能因?yàn)轫樉扯a(chǎn)生歡喜,也不能因?yàn)?a href="/remen/nij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逆境而產(chǎn)生煩惱,順、逆都是一種自然,必定會發(fā)生的,只是遲跟早而已,遲會發(fā)生,早會發(fā)生,不一定的,只不是徒勞念境,你不了解本性是什么?以為跑到山上去靜坐著就會開悟,那只是身體的休息不是見性,見性是妙用無窮,于動態(tài)中二十四個小時里面安祥自在。違順相諍是為心病,我們的內(nèi)在里面常常有人違背我,我就與他為敵,他就與我為敵。有人順從我他就是我的好朋友。換句話說,內(nèi)在里面存在著不是敵人就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叫做違順相諍,是為心病。心里最大的病就是一下子是敵人一下子又是朋友,一下子順境一下子逆境,內(nèi)心里面錯縱復(fù)雜,一直痛苦的掙扎,不能放下。
「原同太虛、無欠無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刮覀兊谋拘跃拖裉虛空一樣這么大,本來也不欠缺什么,也沒有剩下什么,就是不增也不減。只是因?yàn)槲覀冇袌?zhí)著,還有一直壞的東西想要舍掉,取跟舍,所以不如是因。所以沒有辦法如如不動,沒有辦法相應(yīng)這個本性。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你不要追逐這一些緣起幻生幻滅的假相。勿住空忍,當(dāng)你在忍耐的時候,你不能有忍耐的觀念。這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圣者。所以一種平懷泯然之境。你只要放松自己,放下一切觀念性的東西,你自然就會除掉一切。但除妄想,放下妄想,莫作圣解,是一種平懷泯然之境,你只要把你的心安住在無所住,平淡的地方、平實(shí)的地方、平凡的地方,你慢慢的,妄想就會沒有。所以說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為止兩邊寧止一種。就是你想要停止這個動,那個動停止的那個念頭還是動,你想要停止這個妄想,那個那一念想要停止,哪個妄想也是動知道嗎?希望你慢慢體會。說我現(xiàn)在在妄想,我動一個念頭要把它停止,那個也是妄想。「止動歸止,止更彌動!鼓阆胍棺∷陀鷦拥脜柡,為止兩邊寧止一種。你就不入空不要然就入有,不入動就變成入靜,不入正就入邪,還是兩邊,不能達(dá)到絕對的一種。所以一種不通兩處施工。
「前有莫有、從空背空。」你第一種弄不清楚了,你用兩個方式把它產(chǎn)生更加的矛盾。你要除掉這個有就會被有所迷惑。你要從空去破除又執(zhí)著空。
「多言多慮、轉(zhuǎn)不相應(yīng)。」講得太多考慮得太多反而不相應(yīng)。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只要你不執(zhí)著世間的文字語言,包括任何一個人謾罵你傷害你,語言用筆攻擊你都要放下。「絕言絕慮,」絕慮,這是思想除掉那個妄想不要讓它起心動念!笩o處不通」,這個時候你所到之處統(tǒng)統(tǒng)是本性。
「歸根得止、隨照適中,」你只要悟到這樣放下,你不要認(rèn)為有佛道可乘,這個就是根,放下就是佛道,佛道不必追求,放下就是,如果你繼續(xù)追求一個佛道那還是執(zhí)著,求法者無法可求。就是真正的佛法,知道嗎?
「須臾返照、順境全空!鼓阍剎那之間好好的就回光返照。
「前空轉(zhuǎn)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骨懊娴目漳惆阉D(zhuǎn)變了,空本來是放下的東西,而你把空一直想要用空的思想去破除,因?yàn)檫@個念頭就不是空,都是因?yàn)橥!覆挥们笳妗?你不必去求一個真實(shí)性的佛性,不必去求它!肝毾⒁,」平息你這個見地。眼、耳、鼻、舌、身所產(chǎn)生的妄想,這個見你只要息掉不要求真,就是你不要一直追求。我要追求一個佛性,我要追求,我要追求……單單這個追求的心還是執(zhí)著,但是不追求又不心靜,求法、求法、求法……但是求法就是無法可求,求到無所求就是佛性!覆挥们笳,唯須息見!鼓阒灰O⒛愕腻e覺。
「二見不住」,見跟不見統(tǒng)統(tǒng)放下,不要安住在相對立的見跟不見,取、舍、善、惡、好、壞、是、非、正、邪,二見不住,慎勿追尋。你不要去求,如果再追尋,再追就是挖肉成瘡。古來高僧大德禪宗講得很了不起,放下就是。禪就是放下,我追求這個禪,有追就失掉這個寧靜的內(nèi)在,求就變成挖肉成瘡。這只手本來就很漂亮了,你看這手漂不漂亮?很白對不對?我現(xiàn)在要給它更好看一點(diǎn),追求好看一點(diǎn),用一只刀子一挖下去,把他美容變成不好看。你們看過那個土著沒有?非洲那個土著,本來這個臉蛋黑黑的還滿不錯的,他用這個抹得像斑馬樣的,又貫穿這個鼻孔兩個耳朵。越裝飾就越不好看。佛性就是你放下就是,什么就是這一只手不加任何修飾最漂亮,不加上任何的東西它就很漂亮。意思就是佛性你不加任何的東西,放下它就是本來面目。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鼓阒灰獌(nèi)心里面動一個念頭是動一個念頭非,紛然失心,你的本性就失掉。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苟怯梢粊淼,連一都不可以守,那個才是一不立的不二法門,如果守一,其他的就不是了。一心不生,萬法無咎。能夠不生心不起見,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萬法自然就融通,沒有什么過錯。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箖(nèi)心里面不要常常責(zé)備自己的過錯,適可而止就好,你內(nèi)心里面不要常常贊頌自己的功德,歌功頌德。無咎無法,本來沒有也無法可求,也不生也沒有任何的心,不必去找。所以說既然沒有病那就不必下藥。真的離念就不必覓心,為什么?不生執(zhí)心,不能產(chǎn)生主觀的意識去攻擊客觀,客觀的角度不能攻擊主觀,如果用客觀的角度攻擊主觀,客觀就變成主觀,如果用主觀的意識去攻擊客觀,就會產(chǎn)生主觀的強(qiáng)烈對立,如果主觀容忍客觀,主客二觀是平等,客觀容忍主觀,主觀客觀都是平等。所以一直兩斷掩飾一空。你要知道兩邊它本來都是一個空字,就同樣任何的主觀客觀,能所物移、一空同兩,其含萬相,當(dāng)體就是空,因?yàn)槿f相森羅就是空無自性。
「不見精粗,寧有遍計(jì)。」佛性是平等的沒有高、低、男、女、善、惡之別,大道體寬,無易無難。佛性這個東西這個本性是無量無邊的虛空,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沒有所謂的易也沒有所謂的難,難易都是凡夫之見,你講很難就很難,因?yàn)槟阏也坏奖拘?你講易就是很容易當(dāng)下悟道就是。
「執(zhí)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鼓銏(zhí)著你就失去真正的佛法,你一定入這個邪路,放下這個就是自然,本性本來就沒有來跟去。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鼓闳芜@個自性合真實(shí)之道,你不要去執(zhí)著不要去取舍,你自自然然的就可以破除煩惱。
「系念乖真,昏沈不好!鼓銊右粋念頭我想要控制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也不對。本性沒有所謂的控制和放下的東西。本性當(dāng)下、不住、不來、不去的東西!赶的罟哉,」你只要動一個念頭我要把這個念頭安在本性,單單這個念頭就錯,因?yàn)橄的钜彩峭?就違背了真如。
「昏沈不好,不要昏沈,不好勞神,何用疏親!蛊鋵(shí)修行很簡單,放下就是,不必勞你傷神,他與我有冤放下,他與我有親放下,他與我有愛放下,他與我有恨放下、嫉妒放下,單單一個放下,放久了清靜的本性自然顯現(xiàn)不要求真。「不好勞神,何用疏親!鼓睦镉羞@個比較親的比較遠(yuǎn)的。
「與其一乘、勿惡六塵!鼓阆胍玫骄烤沟谋拘悦餍囊娦,千萬不可以拋棄,這個五欲六塵,因?yàn)槲逵鶋m就是本性,本性就在五欲六塵里面。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股⒙、香、味、觸、法這些六塵并沒有很壞,因?yàn)槟阈膲哪銏?zhí)著它,所以六塵就變成六惡。六塵我若不執(zhí)著它六塵,就是正覺就是佛,很簡單,是不是?你一直逃避六塵,那你要逃到山上去?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本來沒有好跟壞。錢放在那邊,你哪里有好跟壞,你說。我會運(yùn)用錢就是好的,我不會運(yùn)用錢就是壞的。所以叫做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在色、聲、香、味、觸、法里面,當(dāng)下就是佛。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褂智慧的人當(dāng)下放下就是無為,愚癡的人自己捆綁自己。
「法無一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狗ū緛砭褪瞧降鹊,可是我們用一個法又另外去解那個法,變成兩種法這不對的。放下就是自然、平等跟自由。「法無一法、枉自愛著,」你自己貪愛這個法,貪愛那個法——法執(zhí)。貪愛這個自己撿擇,「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贡緛砭褪峭,你又用妄想的心,去執(zhí)著這個妄想錯中又錯。
「迷深極亂、悟無好惡!姑粤说臅r候你內(nèi)心里面就會產(chǎn)生亂,要不然就產(chǎn)生靜,悟了的時候沒有什么好跟壞,所以一切兩邊、良由斟酌。兩邊就是善惡兩邊,空有兩邊有為無為兩邊,煩惱菩提兩邊、正邪兩邊!噶加烧遄谩,是因?yàn)槲覀儍?nèi)心自己分別自己執(zhí)著。
「夢幻空花、何勞把抓!惯@個本來就是空中的花,空中哪里會開花?是眼睛有毛病,水中的月。我們人生就像空中的花,水中的月,水中的月本來就是假的!负蝿诎炎ァ。何必你去抓呢?去執(zhí)呢?因?yàn)槟愀咀ヒ沧ゲ坏?執(zhí)也執(zhí)不到?罩械幕ū緛砭筒粚(shí)在,就是人生本來就是不實(shí)在的。得失是非,一時放下。得失的觀念放下,是非的觀念放下。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易,萬法一如。眼睛如果不睡覺就是你的心清清楚楚,沒有無明有大智慧,諸夢自除,一切的夢境,人世間的六根、六塵、六識這些都是夢幻泡影的,諸夢自除。
「心若不易,萬法一如。」你只要保持這個不執(zhí)著、放下的心,永遠(yuǎn)如此萬法就是一如,心境合一,一如體緣、悟而忘緣。本性本來就是如此,這樣子安住在清靜的本性,放下的自性,那么你就會忘掉這些不必要的緣,不必要的執(zhí)著。
「萬法齊觀,恢復(fù)自然!鼓氵@個時候用清靜的平等心放下那一切境界統(tǒng)統(tǒng)是平等。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谷绻憧梢猿舴畔逻@些一切的因緣法,你不要用任何的比喻,任何的比較,你不要講我比你偉大,就是還有人比我更偉大,我行別人不行那這樣我還是不行,因?yàn)槲疫有一個比較。所以運(yùn)用比較的方式,你永遠(yuǎn)沒有辦法進(jìn)入佛性!钢箘訜o動,動止無止。」你想要停止這個動其實(shí)本來就不動,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動。你想要動到停止的這個本性,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止。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動,也沒有所謂的止,都是你的念頭。
「兩極不成,一合猶爾!箖烧咭磺袑α⒌臇|西,同時放下什么都沒有。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鼓愕竭_(dá)究竟的空性,那一切就沒有所謂的軌則,就是標(biāo)準(zhǔn),你有你的標(biāo)準(zhǔn),他有他的標(biāo)準(zhǔn),明心見性的人,天地萬物都是沒有所謂的標(biāo)準(zhǔn),這樣看是善這樣看就惡,這樣看是正這樣看是邪是不是?我們看慧律法師是正,外道看慧律法師是邪,外道沒有辦法了。所以說正邪都是放下,有道無道自己知道。
「既行平等,所作既息!鼓阌闷降刃姆畔缕降,你所作的不落兩邊。無疑盡靜,正信調(diào)止。你的疑問當(dāng)下就除掉,正信就是不偏不移,清靜的本性自然顯現(xiàn)。一切不留,無可記憶。一切都放下就是一法不立,不能動到一個念頭去執(zhí)著對錯、是非、善惡、正邪全部放下,無可記憶,想都不要去想它。
「虛名自然,不勞心力!骨迩宄匀槐拘跃腿伙@現(xiàn)出來,不勞心力,不必‘我要觀照,我要觀照,’有能觀就有所觀。
「非思量處,事情難測。「這不是用思想可以去衡量可以去執(zhí)著的。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骨屐o的真如法界,沒有所謂的他,也沒有所謂的自己,自己和他人都是自己的分別,你跟他,他跟你都是你自己產(chǎn)生的分別。
「要即相應(yīng),歸元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谷绻阋谛扌欣锩嫦鄳(yīng),就是得一點(diǎn)消息跟功夫,那么你就要學(xué)不二法門,愛恨放下,正邪放下,善惡放下清清楚楚!覆欢酝,無不包容,」可以包容一切。
「十方智者,皆入此中。」所有十方的大智慧諸佛菩薩都必須按照禪宗這個修持法來。當(dāng)然你凡夫你要一心念佛也可以,但是一心念佛也要有禪的功夫,你沒有學(xué)放下你佛念不起來的。所以凈空法師教人家一心念佛是正確的,到最后跟禪還是一樣。
「終非觸緣、一念萬緣。」這個禪宗修持法門是超越時間跟空間的,只要用一個念就可以超越幾萬年的修行。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鼓銦o在無所不在,當(dāng)你放下的時候你走到哪里統(tǒng)統(tǒng)自在,隨便鋪個地毯你也睡得很好。十方一切的智慧,十方一切的境界。統(tǒng)統(tǒng)全部現(xiàn)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剐〉木褪歉蟮囊粯,疑問你這一念,智慧就等同虛空,虛空那么大,就等同你這一念智慧,忘絕境界,除掉放下這個境界!笜O大同小」,境界放下大的就跟小的一模一樣,「不見邊表」,就是不見內(nèi)也不見外。
「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有的東西眼睛看的到最后就變成無,無的東西你產(chǎn)生智慧,大智慧的妙有就常常現(xiàn)前,意思就是無盡藏,智慧就是無量的寶藏用不完。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谷绻皇沁@樣的話,那什么叫做不二法門的準(zhǔn)則呢?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挂粋清靜心就表無量的法界,一個空性就表無量的佛法,修行一個佛法空、放下,一個放下也可以成就,一個執(zhí)著也可以成就,一個不執(zhí)著也可以成就,一個空也可以成就,用一個清靜心也可以成就,一就是代表一切,一切的法會歸到最后,就是這一念無所住放下的念頭。
「但能如是,何處不避?」你只要能如此的修行,你自然走到哪里統(tǒng)統(tǒng)沒有危難,統(tǒng)統(tǒng)是究竟的。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鼓銓δ阕约阂钚挪灰。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一切法都不能離開心,一切心都不能離開這個法,你對于這信自己要肯定自己,還有心就是不二,意思就是自信,對自己很有自信,自信自己有本性,所以叫做信心不二。因?yàn)樾耐鉄o法,相信你這個心是不二的,沒有兩個。信,不二信心,就是你這兩個當(dāng)下就是我們的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褂谜Z言,言語道斷,要去講講不出來,因?yàn)樽孕员究?非去非來,也沒有所謂的去,也沒有所謂的來,去來但是對立的東西。
最后因?yàn)闀r間的關(guān)系,我簡單的把禪宗的精髓在二十分鐘里面就把它解釋一次,因?yàn)楹芏嗳寺牻?jīng)以為慧律法師只會講笑話,不知道功夫到哪里?但是因?yàn)槲叶?a href="/remen/zhong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眾生都要看根器的,那么今天是最后一天,講深講淺你已經(jīng)來了,反正笑也笑得很夠了,不講一點(diǎn)水準(zhǔn)一點(diǎn)的你不知道老僧的厲害,所以這個錄音帶回去,要好好聽重復(fù)地聽。(慧律法師)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cái)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yùn)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jiān)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