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沒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誰;不過當(dāng)時的人都稱他為長汀子布袋師,而他自己說名叫“契此”。契此者,大約契此方眾生之機而言。其實誰也不叫他“契此”之名,皆以布袋和尚之名稱之。 他的一副尊容并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開,倒也沒有人討厭他。最大的特征是肚皮很大,他的行為也是佯狂作態(tài),瘋瘋顛顛的出語無定。住宿的地方是隨處而安,就地便臥,看樣子他決不會“犯臥高廣大床”的佛戒的。

禪杖和布袋

  他的隨身法寶是一個禪杖和一個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稱為百寶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財產(chǎn)家當(dāng),都貯在袋中。這里邊究競裝了些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莊里,見到人家吃東西,就伸手求乞,醯鹽魚菹之類的食物,不較葷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進寶袋之內(nèi)。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小朋友們,找一塊空地坐下來,把袋子倒下,讓小孩子搶吃,他在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班小孩子都歡喜他,和他在一起玩。

示人吉兇與氣候

  有一次大雪天,他臥在雪里一夜,不但沒有凍死,并且雪不沾身,因此人們對他都感到奇異起來。他向人家化緣,把化來的貨品再售出去,將得到的錢去救濟貧苦的人?傊,他自己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兇很有靈驗,天如果要下雨,他就穿上濕草鞋,在路上驟行,表示大雨快來似的。如果是遇到亢陽不雨,他就拖曳高齒的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日子久了,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都以他的行動為氣象臺,看他的舉動就知道天氣有什么變化。

布袋和尚的禪

  有一次,有位禪師在他前面走,他就在他背上摸了一下。那位禪師回頭看他時,他伸手說:“乞我一文錢。”禪師說:“道得出,給你一文錢。”他就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一次白鹿和尚來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就放下布袋。白鹿和尚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他就背起布袋而去。

  還有一次保福和尚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放下布袋叉手。保福又問:“為何如此,更有向上事否?”他背起布袋而去。

  又有一次他在街衢中站立不走。有一禪師來問他道:“和尚在這里作什么?”他說:“等一個人。”那個禪師又說:“來也來也!”他說:“汝不是這個人。”禪師又問:“如何是這個人?”他說:“乞我一文錢!”這都是他的禪境三昧。

布袋和尚隨緣說法

  和尚有一次北上途中,遇見宰牛的屠兒,為其說法道:“一切畜生是造業(yè)人的果報,你如今造業(yè)殺生,貧道無財,為其贖救活命,仁者當(dāng)以因果可畏呀!”又為說偈道:

  “殺牛之從號羅剎,殺他自殺誰驚怕!

  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時得解脫?”

  和尚有一次接受農(nóng)夫的供養(yǎng)以后,為其說法開示道: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有一次布袋和尚,深夜獨坐橋上,忽然有一宵小強人,探頭窺看;而且對他有所圖謀的舉動,和尚朝他咧嘴一笑道:“我是窮和尚,沒有銀錢的呀!你也不要妄起貪心,要知道貪財奪利的人,無端造罪,要遭輪回之報。”并慨嘆的說偈勸道:

  “由貪淪墮世波中,舍卻貪嗔禮大雄;

  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照汝心中。”

  一日和尚在街市鬧區(qū)中看見那些攘往熙來的人群,無非是為名為利而忙,慨然的說偈道: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入坑;

  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

  有一位福建籍的陳居士請問布袋和尚道:

  “和尚何姓何年所生?今年生臘幾何?”

  和尚答道:

  “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我這布袋與虛空齊年。”

  居士又說:

  “和尚此去若有人問就進么對,不可墮他人是非!”

  和尚以偈語答道:

  “是非憎愛世遍多,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笑口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依分,從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陳居士問:“和尚有法號否?”

  和尚以偈答道: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

  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再問:“和尚的行李呢?”

  和尚說偈答道: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陳居士道:“弟子愚魯,請求和尚開示,如何才能得見佛性?”

  和尚答道:

  “這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居士再問:“和尚此去,須止宿寺院中,可依俗舍而住?”

  和尚答道:

  “我有三寶堂,里空無邊相;

  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

  學(xué)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

  智者解安排,千古無一匠;

  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yǎng)。”

  居士聞聽開示后,合掌禮謝道:

  “惟愿和尚留此齋宿,聊表弟子一點敬意。”

  當(dāng)夜和尚書偈于其門曰: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凈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摩訶居士

  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時與蔣宗霸居士兩人相處甚歡;出處飲食,時相往來。和尚教他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以此為每天日課。勤念不休,當(dāng)時的人都稱他為摩訶居士。

  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長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訶居士為他揩背,忽見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訶居士大為驚異,于是作禮道:“和尚佛也!”和尚當(dāng)時嚴(yán)誡不得向人言。并對蔣摩訶說:

  “我與你相聚同游了三四年,可以說有大因緣,我不久將去,你不要為此而憂。”不多日又親至摩訶家中對摩訶說:

  “你要不要富貴?”

  摩訶居士道:

  “富貴何能長遠?但愿子孫長遠就好了。”和尚拿出布袋一只,袋內(nèi)裝了無數(shù)小袋子,并一箱一繩,授與摩訶道:“我以此物為汝紀(jì)念,乃汝后代事也。”

  摩訶居士收下來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過了兩天和尚又來對蔣居士說:

  “汝解吾意否?”

  摩訶答道:

  “弟子不解。”

  和尚說:

  “我欲令汝子孫如所遺物也,這意思就是說:你的子孫長遠下去,一代一代的如我送你無數(shù)小布袋一樣。”

  布袋和尚滅后10年,浙江的大師派一官差,因事使蜀,回到棧道的地方,會見了布袋和尚,和尚對其差官說:

  “四明蔣摩訶者,你回去見到時,告訴他要多多保愛自己,以待相見。”那時蔣摩訶已經(jīng)在高山峻嶺上自筑茅庵而居,畜一黃犬自衛(wèi)。每逢食米盡時,就系百錢于黃犬頸上,出來東吳糴米,往來20里,從不有誤。

  蜀使回來將布袋和尚之話告訴了蔣摩訶,摩訶說:“我已知之。”隨時設(shè)齋邀請親友,齋后沐浴趺坐而逝。

亭長無知 三奪布袋

  和尚在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對大眾笑著說:“明年的今天,我取彌勒果供養(yǎng)大眾。”果然于第二年丁丑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眾這才知道他去年所說之言。

  當(dāng)和尚在世的時候,四明的亭長,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顛瘋作態(tài)而不事事,他看見就加以垢辱,并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奪下來放火燒掉!可是明天看到他仍然存著布袋,來去如舊。如此三次奪燒布袋,可是三次仍然復(fù)舊。因此亭長甚為驚異,不敢再燒了。

  到了和尚圓寂,亭長自備棺本,厚殮以贖過去垢辱之罪。雖然如此,眾多舁者而不能舉。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以棺易之,舉者人少而輕之若羽,觀者稱奇,為其建塔于封山之原。

最后示偈 彌勒化身

  福建莆田縣令王仁煦居士,在江南天興寺遇見布袋和尚,后來在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見面時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封圓書,交給王縣令道:

  “我如七天不來,你就把它拆開來看。”仁熙依言,過了7天,未見其來,就如約開拆看時,只有四句偈語。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億百;

  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

  至此大家才知道瘋顛作態(tài)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化身。

  和尚在岳林寺坐化,四眾競相供奉。有人說:“他的全身舍利,還在岳林寺大殿東堂供著。”

  彌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為懷,忍讓為先,所以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終年笑口常開。你罵他不回言,打他不還手,實行他慈心三昧的忍辱偈。

彌勒菩薩的忍辱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少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因為他大肚包容,所以人見到他都皆大歡喜。直到今天,你有滿腹心思,一肚皮煩惱,只要走進佛寺大門,看到笑佛彌勒的樣子,就使你減少了很多煩惱。再看看菩薩兩旁的幾副對聯(lián),更會使你抖落滿身的閑愁。

現(xiàn)在抄錄幾首 結(jié)束本文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