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丑陋者——吝嗇惡口 丑相饑貧(一)

  丑陋者——吝嗇惡口 丑相饑貧(一)

  一次,佛陀出游來到西西瑪日山的大森林中。當(dāng)?shù)赜形淮笫┲?a href="/remen/caif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施主夫婦共享美好的生活。后來,生下一個具有十八

  丑相的孩子,夫妻二人為此很煩惱,心想:我們到底造了什么業(yè),生了這么丑個孩子?不如到了晚上把他喂狗,養(yǎng)這樣的孩子沒意義。妻子卻

  說:“世上殺人為天理所不容,將來會墮地獄受苦的,我們可以秘密地養(yǎng)著他,養(yǎng)到他能獨立生活,再把他趕出家門。”這么商定后,就秘密

  喂養(yǎng)著,因他長相丑陋,故取名“丑陋者”。養(yǎng)到稍大一些,父母就交給他一個破碗和一根打狗棒,驅(qū)他出門,他四處流浪、無衣無食,過著

  乞討的生活。無論他去哪個城市乞討,因長相極丑,看上去很可怕,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們,有的打他耳光,有的用拳頭,有的扔牛糞、石頭、

  木棒等打擊他,一邊追打,一邊叫‘魔鬼來了’,他遭受了很大的痛苦,心里很煩惱:不知自己以前造了什么惡業(yè),今生是這么苦上加苦?在

  人多的地方呆不下去了,若去比較僻靜的公園里可能會好過一些。他以在鬧市中的遭遇,白日不敢出來見人,等到太陽落山后,再悄悄溜出來

  ,找一點游人扔下的少許食物,僅僅是維持生命不致餓死而已。因他是位最后有者,所以在業(yè)未消盡成正果前是不會死的。

  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⑴(Cattari Vesa Rajjani)、十八不共法⑵等無量功德,并恒時以大悲心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

  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

  此時,佛陀觀知此丑陋者被調(diào)化的因緣已成熟,就幻變出一個更加丑陋的孩子,兜里裝一些飲食去了丑陋者所在的公園。那個丑陋者見到

  佛陀幻化的丑陋者,非常害怕,轉(zhuǎn)身就跑,佛陀馬上加持他不能跑,再加持他回頭看看自己。他就停住回頭看看,一看這是個其丑無比的人,

  不堪目睹。心想:應(yīng)該去問他究竟是什么人?便想靠近他。丑陋者往幻變的丑陋者走去時,幻變的丑陋者就向后跑,丑陋者就喊:“朋友,你

  不要跑,你要跑到哪里去?為什么跑?”“因我長相太丑陋了,不管到哪里,都有人用拳頭捶,用手煽耳光,用牛糞石頭擊打我,邊打邊罵我

  ‘魔鬼’,所以,一見人我就非常害怕,就趕快逃跑。”“你不用怕,我也是如此受人打罵的丑陋者,就是因此而躲到這個寂靜的公園來的,

  免得受眾人的打罵,所以,你不要怕,我們倆一起去找些吃的吧!”幻變的丑陋者就慢慢地走過來:“那可以,我們就在一起吧。”說著,就

  從兜里掏出食物分給他,倆人共同分享。丑陋者飽餐一頓,心里非常高興,覺得他們倆人共同生活非常愉悅,就對幻變者生起了歡喜心,在他

  生歡喜心的剎那,世尊就現(xiàn)出他本來所具有的三十二相的莊嚴(yán)金色身相。丑陋者見到這莊嚴(yán)相好,頓時生起了無比的信心和歡喜心,其快樂非

  十二年的禪悅所能比。他在佛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傳了相應(yīng)的法,他當(dāng)下獲得了預(yù)流果位。他心想:如果我的身相不是這么丑陋的話,我愿

  在釋迦佛陀的教法下出家受凈戒,遠(yuǎn)離一切生死輪回的大海;只可惜,我身相如此丑陋,因緣不具足。就在他發(fā)心出家的剎那,他的丑相變成

  了妙相,他立即在佛前三次祈求:“世尊若慈悲開許,我愿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凈梵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馬

  上給他受了比丘戒,還傳他一些法要,這個丑陋的孩子依法要精進(jìn)修持,不久就滅盡了三界輪回的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

  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贊嘆他的功德。(師言:這位丑陋者發(fā)心出家的剎那,丑相變成了妙相,一方面是他前世的愿力,另一

  方面是出家的功德力所感。出家的功德能遣除內(nèi)心的煩惱,并得安樂,遣除其它各種違緣,身心無掛礙,這都是出家的功德所致。居士們?nèi)粼?/p>

  自己因緣成熟時,一定要抓住出家的時機(jī),不要再象世俗人一樣,明知人身難得,惡業(yè)易造,還因為不必要的牽掛而失去了生生世世難得的機(jī)

  緣。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的幾十年中經(jīng)多見廣,歷盡滄桑,被迫地和自愿地造了很多惡業(yè),若再不發(fā)心出離三界輪回的家,懺悔自己的業(yè)障,

  以后有沒有機(jī)會很難說,自己應(yīng)該靜下來好好地思維一下自己的人生旅途,作出一個最究竟的選擇!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也認(rèn)為:即便只是穿上

  僧衣,加持也很大,造惡業(yè)時有個羞恥心,一般也不會造太多的惡業(yè),更何況真心地出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