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
佛教中有兩位眾所皆知的大菩薩,一位是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另一位是大喜大舍廣行普濟的大勢至菩薩。乃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右二脅士,常住西方凈土,輔翼阿彌陀佛,教導清凈大海眾菩薩與諸上善人。世人凡是有供奉阿彌陀佛圣像的,都離不了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大菩薩的圣像,稱為西方三圣。我們往上看去,阿彌陀佛在中,觀世音在東,大勢至在西;由阿彌陀佛所站的位置來說,觀世音在左,大勢至在右,故又謂之左右二脅士。
「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無量心」。就表法而言,觀世音代表佛教的「慈悲」,大勢至則代表佛教的「喜舍」。茲將這兩位大士略為介紹:
觀世音本在多生累劫以前,老早即已成佛,號曰:「正法明如來」。因為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為了普救眾生,向來都是合作無間的,「一佛出世,千佛扶持」。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們這個忍苦世界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迦毗羅城降世成佛后,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又現(xiàn)身為釋迦佛陀的菩薩弟子。這位大菩薩誓愿宏深,廣大慈悲,乘愿再來,尋聲救苦,隨類現(xiàn)身,垂念護佑一切有緣無緣眾生。在印度、中國、韓國、日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凡有佛教的國家,人們都知道稱念這位菩薩的名號。世界上還有那些佛教沒有深入普遍宏揚的國度里,觀世音菩薩亦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現(xiàn)諸神變,施救群生。惟因佛教未能普及,那些人尚不知稱念這位觀世音菩薩的圣號。然而娑婆世界的西方國家,乃著重大勢至菩薩的喜拾精神。大勢至的道場,處處都在西方國度里實現(xiàn),逐漸走向東方。而我們東士,乃著重于觀世音的慈悲救苦,故觀音菩薩的道場,乃在東方的國度里。自古南海普陀山,因觀世音曾在那里說法,故說普陀山亦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這是狹義的說法。尤其在中國地區(qū),自古就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所以學佛的人,多持齋戒,以不殺生為主旨。不殺生正是大慈大悲的表現(xiàn)。由于僧人的宏傳,海外華僑的擁護,此道現(xiàn)在亦正逐漸由東方而到西方,亦為西方的人們所歡迎。故今亦可說現(xiàn)正是「慈悲」與「喜舍」兩大文化交流的時代。若世人都行此菩薩之道,世界和平安樂的實現(xiàn)是極其樂觀,指日可待,而必會有實現(xiàn)的一天。
所謂觀世音者,這位菩薩乃修耳根圓通而證道果。凡宇宙間一切苦難聲音,他遠在西方極樂國土,悉能聽見。若有百千萬億無量眾生,同時受諸苦惱,能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不論何種語言音聲,菩薩即刻化身百千萬憶,尋聲救苦,令眾生隨時即得解脫災(zāi)厄苦難。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出世,號日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為觀世音菩薩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時,以金色手摩其頂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鼓菚r觀音才是初地菩薩,一聞佛說,頓超八地,心生歡喜,而發(fā)誓愿:「若我當來堪能利益一切眾生,我身即時具足千手千眼!箘偘l(fā)此愿,即時身上具足千手千眼。在妙法蓮華經(jīng)普門品曾說,觀世音菩薩因救度一切眾生,由普現(xiàn)色身三昧,現(xiàn)出三十二種以上應(yīng)化身。楞嚴經(jīng)上說:「我身成三十二應(yīng),入諸國土!谷(yīng)化身是:佛身、菩薩身、緣覺身、聲問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yōu)婆塞身、優(yōu)婆夷身、女主國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干闡婆身、阿修羅身、摩喉羅伽身、一切人身、鬼身、非人身。在梵文法華經(jīng)中并說,現(xiàn)「鬼神身」而救度世間眾生。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為攝化一切眾生,其妙德是不可思議的。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有時竟現(xiàn)作山神草木樹石,而救度眾生,其千手千眼之妙用,更是無窮無盡。凡六道眾生,有苦有難,菩薩皆能現(xiàn)身救拔。
在一切世界中,只有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最為痛苦,輪回果報,互相殘殺,慘無人道。世人為了殺生拜拜,眾生慘叫恐怖痛苦,因它前世癡迷作惡,墮入畜生刀涂血涂之中,已不知稱念這位觀音菩薩的圣號了。須隨業(yè)受生,惟再轉(zhuǎn)人身,有善因緣方知念佛。但殺生者乃至叫人殺生的人,當知將來果報,前途定無樂觀,終有一世必會墮入畜類,遭人殺報,何不趁早覺悟!應(yīng)知人身難得,勤求懺悔,稱念觀音,消諸罪業(yè),未屆被殺,菩薩已先救你了。千萬莫說觀音菩薩遠在西方極樂世界,與地球相距十萬億佛土,要來非易。其實只要人們起心動念,求救苦難,改惡為善,菩薩已經(jīng)就在你的身邊。因為這位菩薩,有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盡等一切神通具足。雖說他在西方極樂國土,但在那里只不過是教導那些蓮花化生的菩薩大眾,諸上善人等,應(yīng)如何到一切苦難的世界去度化眾生。這位偉大的觀世音菩薩,「只為慈悲心太切,卻把娑婆作道場!菇(jīng)常都與我們這個忍苦世界的苦難眾生在一起,施諸救苦,廣行教化。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當初崇拜供養(yǎng)觀音菩薩圣像,其目的是尊仰并學習菩薩慈悲偉大的救世精神。故在中國奉行佛教的人,多行慈悲濟世,持齋吃素之道。故民族性亦尚和平,講王道,流傳至今,稱為美德。若能懂得其中之妙法,自古堯舜亦觀音?上б驎r間久遠了,世人因貪、瞋、癡、殺、盜、淫等毒素的習染,輾轉(zhuǎn)增上,無明愚昧。對于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廣行慈惠濟世的善行美德,漸漸的變了質(zhì),不知行慈悲利世之道,反變?yōu)橹恢笃兴_保佑的自私自利。不但持齋樂善的人逐漸減少了,相反地還要殺害眾生來祭拜菩薩。神佛不分的人漸漸地多起來了,由于迷惑至極,后世所出的子孫,善良的漸少,而由阿修羅道轉(zhuǎn)來瞋惡好斗的卻漸漸多起來了。大家想想看!這是褔報還是惡報呢?
再說大勢至菩薩,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右脅士,協(xié)助阿彌陀佛教化極樂世界里一切蓮花化生而不退菩提道心的菩薩,及清凈大海眾諸上善人,如何供養(yǎng)孝親與布施喜舍之道。如果菩薩大眾有乘愿再回到我們這個娑婆極苦世界,或返回他方有佛無佛世界,而行廣度眾生的菩薩們,也要教導世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廣興供養(yǎng),及喜舍布施,慈濟一切苦難貧困眾生。這位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修行時,乃是一位大孝子,多生累劫修行,感每世父母生養(yǎng)撫育之深恩,不忍慈親的遺骨離開自己,故經(jīng)常將父母遺骨化灰盛于瓶中,頂戴于頭上。后來修行成就,為十地等覺菩薩時,以此孝親功德,「頂上肉髻如盔頭摩華,于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xiàn)佛事」。對于廣興供養(yǎng)與喜舍布施,若無大智,是作不到的,因為眾生之慳貪心重,唯佛菩薩之智光所能為之。在一切菩薩修「六度」萬行時,六度中之布施即度慳貪,故大勢至菩薩大智之行所至之處,布施喜舍,利行普濟一切處,智慧光明即普照一切處。唯有惠施與慈濟,令諸眾生可以逐漸遠離「三涂」惡趣,得到人間的溫暖,天上的光明。唯有喜舍之道,一切眾生最為歡喜接受。這位大菩薩,也如觀世音菩薩一樣,神通廣大,應(yīng)化救世之身,亦無量無邊,以推行其道。凡此種惠濟之慈光所照之處,即行喜舍布施者大勢所到之處,故名為「大勢至」。
以上是對兩位大菩薩一種粗淺的認識。何以二位菩薩對我們這忍苦世界特別關(guān)懷呢?就因為我們這個地球世界一切眾生之心,多生累劫以來,都因為貪、瞋、癡、慢、疑、邪見,以及殺、盜、淫、妄、酒、兩舌、惡口、綺語……等,一切惡業(yè)輾轉(zhuǎn)增加,輪回果報,造成了無量無邊的苦海。生長在這個苦難世界的眾生,最需要的就是慈悲與喜舍,所以這二位菩薩就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
我們生長在這個娑婆世界的人類,首先要學會一個「忍」字,體得忍字的妙義,能忍受一切的苦難,才能活得下去。所以我們這世界,叫做「忍苦」世界。佛經(jīng)上說「娑婆世界」就是苦難與忍苦世界的意思。人類不忍也不行,若只是求世間之忍,也不是一個徹底的辦法,若到忍無可忍,勢必采取報復的行動。因此,爭執(zhí)、打斗、訴訟……等等的事發(fā)生了,大則戰(zhàn)亂,冤怨相報,無有了用。共業(yè)所感,由人為的不和而使天時不順,五谷歉收,能源缺乏,世人愈感生活困難,生存不易,漸漸到處戰(zhàn)亂,人與人之間,相殘不休……旱災(zāi)、風災(zāi)、火災(zāi)、水災(zāi)、毒菌、瘟疫及一切災(zāi)害苦難,都會到來,最后世界末日,一切歸于毀滅。
固然,人類都有「生老病死」,地球也有「成住壞空」終歸毀滅的一天。但要到那毀滅的日子,時間還遠得很,那是千萬億劫以后的事。就我們世人來說,生命之短暫,不過像蟲蟻一般,短短數(shù)十年寶貴的生命中,人與人之間相處,家庭社會,人群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人類,何不多行善事,以感善報,自利利人,自活活人,自救救人,自助助人,自樂樂人;免去害人害己,損人損己的那些貪忌、爭門、訟獄、刑罰,乃至戰(zhàn)亂等,一切造成黑暗的因素,人人學行菩薩之道,共修法忍之行,使社會人人得到光明,共同建立和平安樂的世界。善業(yè)所感,自然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眾生利樂,人人都能光明普照,地獄可以變?yōu)樘焯?娑婆可以變成極樂,更使人間成為凈土。不可迷信鬼神,不可依賴鬼神,也不需殺生拜拜鬼神,人人必先求得自己覺悟,普覺世人。如果世人都是菩蕯,利濟眾生,惡鬼邪神,自然遠離,善鬼正神,不請自護。當然我們也不能迷信佛菩薩,不應(yīng)把佛菩薩當鬼神般地只知盲目的拜拜,甚至作了種種愚癡的行為。而應(yīng)轉(zhuǎn)變過來,以諸佛菩薩教化世人的真正教義,推展開來,廣行于世,第一步以觀世音大勢至這二位大菩薩作為人類的師范。世界上若人人能崇尚學習這種慈悲喜拾的偉大精神,禮敬這二位菩薩,效法二位大菩薩的慈悲與喜舍利人之德,廣行人乘佛教的大道,從這遙遠艱辛的康衢邁進,日日前進!月月前進!年年前進!就會達到佛光普照,世界大同,人天一體;世人無諸黑暗,地獄也可空了。那時世界上的人類,個個都是菩薩,到了世界末日,盡都能以神足通,遠去寄居一處微妙美好安全的天界。地球縱然毀滅,亦與菩薩大眾無損,且極長壽,過了許多劫數(shù),再成新的地球時,這些寄居天界的菩薩大眾,再降世宏揚佛道,從頭做起,創(chuàng)造一個永久幸福的世界,大愿所感,又有何難呢?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