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洝肥轻屽饶材岱鹪趹x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的啟示
凈化身心,轉染成凈
——《佛說阿彌陀經》的啟示
序言
在中國,一個普通民眾可能不甚了解佛教的思想,也不知道其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可對于阿彌陀佛的大名卻耳熟能詳。日常生活中,在內心歡喜的時候,不覺中脫口而出六字圣號;在遭遇困苦的時候,急切地呼喚觀音菩薩的救度。所以千百年來,民間就流傳著“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就此,可知阿彌陀佛與此土百姓的淵源頗深,也更能看出凈土思想的廣泛影響。今天,我們站在二十一世紀的平臺上,一方面,目睹現(xiàn)代科技高速發(fā)展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我們在思考,古老的凈土思想怎樣為人類文明與發(fā)展提供幫助,如何繼續(xù)保持它的深遠影響。
《佛說阿彌陀經》的啟示
(一)經典簡介
首先,讓我們對于介紹阿彌陀佛的經典《佛說阿彌陀經》(簡稱《彌陀經》)做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
《阿彌陀經》在中國歷史上傳播極盛,曾經三次漢文譯出,分別是姚秦鳩摩羅什在長安譯出的《佛說阿彌陀經》,今天已經佚失的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的《佛說小無量壽經》,唐代玄奘譯《稱贊凈土佛攝受經》。
這是一部敘述阿彌陀佛極樂凈土的功德莊嚴而勸勉眾生深信發(fā)愿念佛往生的經典,被后世尊崇為凈土三經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廣,后列入叢林的暮時課誦中,成為僧侶每天的必修課,其受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本經內容大體如下:釋尊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為當***者,對他開演稱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凈土此一法門。經文首先詳解彼土眾生純樂無苦的殊勝正報,進而贊嘆寶樹、寶池、天樂等依報的莊嚴,又以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解釋阿彌陀佛之名,贊嘆往生的人也能得到無量光明與無量壽命。
其次,說明希望往生極樂國土者,須具足資糧,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勸人廣培福慧,執(zhí)持佛名,一心不亂就可以往生。
最后,釋尊述說六方的恒沙無量諸佛證明釋迦佛所說真實不虛,而舉出諸佛護念的利益,勸人信稱念佛。
。ǘ┩c凈心的關系
往生凈土是本經的核心思想,然而,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經典里提出的標準主要為以下幾點:
。保腥藦囊蝗罩疗呷請(zhí)持阿彌陀名號能夠達到一心不亂的功夫。
。玻豢梢陨偕聘5因緣得生彼國。
對于以上這段文義,古來注釋很多。尤其以清省庵大師在《勸發(fā)菩提心文》中的闡發(fā)最為深入細致。他在文章中指出,《彌陀經》所稱的少善不生,多福乃致是這么一回事。說多福,沒有超過執(zhí)持名號了;提起多善,則只有發(fā)起廣大菩提心。是以暫持圣號,勝于布施百年;一發(fā)大心,超過修行歷劫。
所以,《無量壽經》也認為,三輩往生,都要發(fā)無上菩提心.北魏曇鸞大師在其《往生論注》下卷說:“案王舍城所說《無量壽經》,三輩生中,雖行有優(yōu)劣,莫不皆發(fā)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凈佛國土心。是故愿生彼安樂凈土者,要發(fā)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fā)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愿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印順老法師在《成佛之道》曾說過“心凈眾生凈,心凈國土凈,諸佛無量義,一以凈為本”。的確,佛法的核心目標不外乎去除我法二執(zhí),轉化煩惱,達到內心的清凈,感得依正二報的清凈國土。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就是一切苦樂的源頭。在《十善業(yè)道經》中有這么一段話,頗能證明此觀點:“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yè)亦異,由是故有諸趣流轉。”
由于各人的身語意三業(yè)不同,所以感得不同的生命空間,在三界與六道的時空里往返不已.
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凈土法門實質上包含了兩個方面:即莊嚴凈土與往生凈土。所謂莊嚴凈土,就是通過凈化個體的身心,達成與他方凈土的相應,從而自然導致往生凈土這一結果。往生凈土與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將凈化國土與往生凈土有***的結合起來。這樣,不至于造成內心沖突,把現(xiàn)世與來世對立,將生活與生死割裂,用此土跟彼土對抗,影響正常生活,帶來身心疲憊。
我們明了,現(xiàn)在每天的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都會在我們的生命儲藏室內留下痕跡,影響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希望臨終往生凈土,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管理好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心念。除了執(zhí)持名號之外,我們尤其要發(fā)起廣大心,利益眾生,以其為所緣,逐漸削弱對于自身的貪愛與執(zhí)著。當我們的內心能夠不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我執(zhí)也就無法獲得滋養(yǎng),找不到孳生的動力.
凈土的創(chuàng)建是阿彌陀佛的愿力與行持,也是清凈海眾的善根福德的感召。諸善聚集的極樂世界,居住的都是十方國土中的善男子與善女人,我們今天在娑婆國土能夠凈化身心,和諧大眾,將來也一定能花謝東土,蓮開西方.
結語
在佛教傳入中國的兩千余年中,彌陀凈土思想經受了各個時代的考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從博學多文的知識分子,到目不識丁的鄉(xiāng)野村夫,其化世導俗,凈化人心的作用難以估量。時至今日,盡管人類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方面與以往有所不同,可是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生活與來世的究竟安樂卻毋庸質疑。凈土思想中的入世部分為達到理想人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在出世領域又為人類未來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凈土思想一定會有廣闊的前景。當然,這一理想的實現(xiàn)更需要凈土行人的充分努力。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那不僅是我們佛教徒的愿望,也是人類的共同追求!
- 上一篇:《稱贊凈土佛攝受經》及《阿彌陀經》對照閱讀
- 下一篇:《阿彌陀經》三種版本的對比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