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原文、白話故事、圖片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原文】
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所照故,住諸佛不思議神力,證菩薩不思議解脫神通智,得菩薩不思議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時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間殊勝智光明;于一切處悉現(xiàn)其身,以究竟智說無二無分別平等法,以明凈智普照境界;凡所聞法皆能忍受,清凈信解,于法自性決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薩妙行,求一切智永無退轉,獲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無厭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薩無量莊嚴,無邊大愿悉已清凈;以無窮盡智知無邊世界網(wǎng),以無怯弱心度無量眾生海;了無邊菩薩諸行境界,見無邊世界種種差別,見無邊世界種種莊嚴,入無邊世界微細境界,知無邊世界種種名號,知無邊世界種種言說,知無邊眾生種種解,見無邊眾生種種行,見無邊眾生成熟行,見無邊眾生差別想;念善知識。
漸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婆羅門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凈!
時,善財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難,離諸難難,得無難難,得凈法難,得值佛難,具諸根難,聞佛法難,遇善人難,逢真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難,得正命難,隨法行難。此將非魔、魔所使耶?將非是魔險惡徒黨,詐現(xiàn)菩薩善知識相,而欲為我作善根難、作壽命難,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牽我令入諸惡道中,欲障我法門、障我佛法?」
作是念時,十千梵天,在虛空中,作如是言:
「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圣者得金剛焰三昧光明,發(fā)大精進,度諸眾生,心無退轉;欲竭一切貪愛海,欲截一切邪見網(wǎng),欲燒一切煩惱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斷一切老死怖,欲壞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
「善男子!我諸梵天多著邪見,皆悉自謂是自在者、是能作者,于世間中我是最勝。見婆羅門五熱炙身,于自宮殿心不樂著,于諸禪定不得滋味,皆共來詣婆羅門所。時,婆羅門以神通力示大苦行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滅一切見,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廣大心,發(fā)菩提意,常見諸佛,恒聞妙法,于一切處心無所礙。」
復有十千諸魔,在虛空中,以天摩尼寶散婆羅門上,告善財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映奪于我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于中不生樂著,我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及余無量天子、諸天女等,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十千自在天王,于虛空中,各散天華,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映奪我等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于中不生愛著,即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于心而得自在,于煩惱中而得自在,于受生中而得自在,于諸業(yè)障而得自在,于諸三昧而得自在,于莊嚴具而得自在,于壽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于一切佛法而得自在!
復有十千化樂天王,于虛空中,作天音樂,恭敬供養(yǎng),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諸莊嚴具及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樂、不求欲樂、身心柔軟,即與眾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心得清凈、心得明潔、心得純善、心得柔軟、心生歡喜,乃至令得清凈十力清凈之身,生無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語、佛聲、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
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無量眷屬,于虛空中,雨眾妙香,恭敬頂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及其眷屬,于自宮殿無有樂著,共詣其所。聞其說法,能令我等不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歡喜,心得充滿,生諸善根,發(fā)菩提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
復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屬、天子、天女,前后圍繞,于虛空中,雨天曼陀羅華,恭敬供養(yǎng),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于天音樂不生樂著,共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等說一切諸法無常敗壞,令我舍離一切欲樂,令我斷除憍慢放逸,令我愛樂無上菩提。又,善男子!我當見此婆羅門時,須彌山頂六種震動,我等恐怖,皆發(fā)菩提心堅固不動。」
復有十千龍王,所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優(yōu)波難陀龍王等,于虛空中,雨黑栴檀;無量龍女奏天音樂,雨天妙華及天香水,恭敬供養(yǎng),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諸龍宮殿,令諸龍眾離熱沙怖、金翅鳥怖,滅除瞋恚,身得清涼,心無垢濁,聞法信解,厭惡龍趣,以至誠心悔除業(yè)障,乃至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
復有十千夜叉王,于虛空中,以種種供具,恭敬供養(yǎng)此婆羅門及以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及眷屬悉于眾生發(fā)慈愍心,一切羅剎、鳩槃荼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于諸眾生無所惱害而來見我。我及彼等,于自宮殿不生樂著,即與共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一切皆得身心安樂,又令無量夜叉、羅剎、鳩槃荼等發(fā)于無上菩提之心!
復有十千乾闥婆王,于虛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十千阿修羅王,從大海出,住在虛空,舒右膝輪,合掌前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阿修羅所有宮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動,令我等舍憍慢放逸,是故我等來詣其所。從其聞法,舍離諂誑,安住忍地,堅固不動,圓滿十力。」
復有十千迦樓羅王,勇力持王而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于虛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一切震動皆悉恐怖,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修習大慈,稱贊大悲,度生死海,于欲泥中拔濟眾生,嘆菩提心,起方便智,隨其所宜調伏眾生!
復有十千緊那羅王,于虛空中,唱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等所住宮殿諸多羅樹、諸寶鈴網(wǎng)、諸寶繒帶、諸音樂樹、諸妙寶樹及諸樂器,自然而出佛聲、法聲及不退轉菩薩僧聲、愿求無上菩提之聲,云:『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fā)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舍能舍,乃至清凈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末為微塵,此微塵數(shù)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fā)大愿、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
「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余無量眾生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無量欲界諸天,于虛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yǎng),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凈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于天中;為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為我說法,令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
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于婆羅門所,發(fā)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于大圣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愿圣者容我悔過!」
時,婆羅門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若有諸菩薩,順善知識教,一切無疑懼,安住心不動。
當知如是人,必獲廣大利,坐菩提樹下,成于無上覺。」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才觸火焰,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善財白言:「甚奇!圣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
時,婆羅門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焰,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余,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fā)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愿如風輪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辭退而去。
【白話故事】
善財離開那羅素國,走到離伊沙那聚落不遠,看見熊熊大火,火焰沖天,聚落在火焰之中。一個人在火焰中竄來竄去。善財“呀”了一聲,說:“不好了,聚落失火了。”跑步前去撲滅。走近一看,房屋并未燃燒。
那人見善財看得仔細,跳出火焰問道:“童子從何來有甚事?”
善財急忙上前施禮道:“我已發(fā)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但不知如何行?特來參拜善知識者,愿圣者慈悲教誨于我。”
那人說:“這很好,隨我來吧!”
善財隨同那人走到聚落旁,見豎著一排排無數(shù)尖刀。那人一躍登上,在刀尖上跳來跳去,翻筋斗、豎倒立,往來自如而不傷其身。
善財想,莫非遇到魔鬼了?停步不前。那人大呼:“快來吧,這就是你學會捨己為人的好地方。”
善財不敢上去,只是膽戰(zhàn)心驚,回頭欲跑。剛一調頭,背后火焰又起。往左走,有夜叉執(zhí)刀攔著。往右走,有餓鬼張開血盆大嘴。善財嚇得一身麻木,叫道:“我命休矣!”
那人卻道:“隨我來吧,這是你唯一的好去處。”
善財驚慌不已,又想鎮(zhèn)靜下來,可是始終不能萬緣放下,只有垂首待斃。
頃刻間,忽聽空中百千音樂齊鳴,樂聲雅韻,有人歌唱道:
童子尋求勝熱公,門前別露一家風。刀山火聚方燈跳,頓悟圓明色是空。
唱罷道:“善財勿驚,此善知識者實難相遇,將為你解除煩惱。”
善財戰(zhàn)戰(zhàn)兢兢,望空拜謝。又向那人作禮道:“圣者,祈慈悲教誨。”
那人喝道:“還不上來,等待何時?”
善財鼓起勇氣,一躍登上刀上,刀尖觸及涌泉。奇怪,刀尖不但沒有傷肉,而且感到四肢輕鬆,身心舒暢。善財頓時萬念俱寂。隨著那人跳躍翻騰,有說不盡的快樂。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善財要參拜的勝熱婆羅門。
勝熱婆羅門大吼一聲:“快下火海!”
善財此時心情沉著,無有雜念。隨著勝熱,跳進猛火焰焰的火坑,感覺不是炙熱,而是遍身清涼,煩惱盡息。二人在火坑中,來回徑走,穿梭而行。左轉右繞,越走越感到舒暢,越走越感到怡悅,有說不出的快樂。二人行走多時,才跳出火坑。
善財出了火坑,這種愉悅,不可言喻,默然享受。
婆羅門對善財說道:“尋訪名師,參拜善知識者,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闖。”
善財拜謝教誨。勝熱又說道:“再往南去有個獅子奮迅城,城中有個慈航童女,她可以告訴你淨化世間,造福人間的善行。”
善財向勝熱婆羅門右繞三匝,勝熱又吩咐道:“淨化人間的路上,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啊!”
善財身根輕鬆,心裡涼爽,一絲不掛,暖融融,喜洋洋,如嬰兒之未孩,這才是脫胎換骨,另換了一個人,邊走邊想:“上刀山,撲火海,鍛煉凡胎,這才是熔化凡情的大熔爐!”
想到這一場鍛煉凡胎的刀山火海場面,暗地流了一把冷汗。只得辭別勝熱,又往南行去。
- 上一篇:白話華嚴經(jīng)
- 下一篇:《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