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五十一)

  為什么臥輪禪師會有這個問題?就是把真心本性理解錯了,認為是念與念之間不動念的那個東西是真正的無念,是真正的真心本性,那就錯了!真心本性在起念的時候、不起念的時候都有。如把它局限在不起念這個時間段里面,這就錯了!真心本性在前念里面也是起妙用、如如不動,在后念也是起妙用、如如不動,在前后念之間也是起妙用、如如不動。是不是?這樣才對!

  不相信我們可以試驗一下。比如我們念阿彌陀佛,在那里打坐默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們怎么樣去觀照?念“阿”的時候你心里面清不清楚?“阿”和“彌”之間清不清楚?——前念“阿”和后念“彌”之間沒有念啊,心里面一樣清楚在作用。當念“阿”的時候心里清不清楚?清楚的話,我們的真心本性就是在作用。念“彌、陀、佛”的時候清不清楚?(清楚。)在“阿”和“彌”之間這個是不是不起念?不起念,你清不清楚?

  雖然沒有念,在我們心里面都還是清楚的!這個真心本性還是沒有動過的。到“彌”、“陀”的時候,“彌”和“陀”之間沒有動念,清不清楚?那時候——沒動念的時候——一樣的清楚明白“沒有動念”,這就是沒有斷滅。所以當我們每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是我們大家的那個東西(真心本性)起的妙用。在你不起念的時候,在兩個念之間的空隙的時候,還是一樣的靈明不昧,還是清清楚楚(觀照到)“沒有念了”。是不是?如果把前后念之間當做是真正的真心本性的無念,肯定就錯了。前念也是這樣,后念也是這樣,在前后念之間也是這樣,都是這樣,一一貫通的!所以,如果我們把什么念頭都抹掉了,斷念以后就是木頭了,死了。不起念,就完蛋了。

  再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不從“心”的觀照來講,用“聞性”也可以。比如還是念佛,你用聞性來聽:“阿、彌、陀、佛”,每個字都聽得清楚嗎?聽得清楚。聞性一直在作用。“阿”和“彌”之間有沒有聲音?沒有聲音,但是你還是聽得清清楚楚(而知道)“沒有聲音”,還是沒有斷滅、不生不滅,是不是?“阿、彌、陀、佛”,任何一個字,在這個中間沒有聲音的時候,還是聽得清清楚楚。用心去觀照也是一樣,用聞性去聽聲音也是一樣。

  心性表現(xiàn)在六根,就是六根的根性,每一根性都可以起作用。用哪一個根性?用意根的根性,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念頭,念頭的“念性”也可以。不用念性,用耳根的“聞性”也可以。我們不用聞性,用(眼根的)“見性”也可以。有光,你見到了;把燈關掉,我們也在“見”,是見到黑暗了。我們的見性是永存的,知道嗎?所以我們用任何一根的根性都會明白這個道理。要明白,我們沒有對塵境的那個時候,那個靈明不昧的本體,不對境的時候也是如如不動地在作用的!

  所以我們不要搞錯了,不要把這個“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作為修行的功夫。如果這樣搞錯了,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為什么?把這個心性固定在不起念的相里面,這個“不起念”還是個“相”!“體”就不同了,它在任何一個相(里都有)——念起的相也是有,無念的(相)也是有。“體”和“相”是完全不同:“相”是生滅的,“體”是不生不滅的。是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把“前念已斷、后念未生”作為我們真心本性的“體”,那完蛋了,那還是“相”啊,還是這一段不起念的時候的一種相——靜相——不是真心本體。

  真心本體是不管一切時、一切處,上殿的時候也有,炒飯的時候也在,洗菜也是它的妙用。所以,不要說修行人只是追求打坐,打坐也是要的,但是我們做功夫、做事的時候,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是道。如果我們把這個“道”只是局限在打坐的時候,那你的知見就有問題,大錯特錯。

  我們要見的“道”不是那個有斷滅的道,我們要見的“道”是不生不滅的。我們本自具足的心性才是永遠的“道”。

  如果把“道”局限在打坐、誦經(jīng)的時候才有,從那一刻開始已經(jīng)走錯路了,目標就錯了。目標錯了是什么樣的結果?把目標定錯了,就越走越錯。所以,蒸沙不能成飯,把這個沙當做是飯本,再怎么煮、怎么樣加火、煮多長時間,它都不能成為飯。因為它是緣起的生滅之法,生滅之法怎么能夠成為不生滅的東西?是不是?

  所以,用功首先要認得路頭,首先要識得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干什么?是要明心見性!我們的心是什么?我們這個心是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滅的、可以起無窮妙用的東西。如果把這個斷滅的、只在某個時段才可以起作用的、感到很舒服自在的那個東西作為你修行的境界,修行的目的就完全錯了。因為這是斷滅、生滅之法,這不是道,不能成道。

  希望大家聽了這個課,要知道什么是“道”。我們修行要知道“道”是什么、怎么樣修道、修行的究竟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貪圖舒服——打坐的時候很清凈、舒服,沒有煩惱。這個是沒有錯,每個人修行到一定程度自自然然會的。但是如果把它當作是道,就完蛋了,錯把這個生滅之法、斷滅之法當作真正的道。不生不滅但是能夠起種種妙用的那個才是真正的道。如果把這個弄錯了,能夠修出個什么東西來?什么都沒有。最后自己走不下去。為什么走不下去?因為從一開始就搞錯了。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五十一)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