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八十二)

  下面,我們還要談談“性”和“相”的問題——“性”與“相”的關系。

“性”與“相”的關系

  性與相主要是講心性,這個妙有真空——與相的關系。

  世間所有的相、所有的萬法都是我們心性所顯現(xiàn)的。離開了我們的心性沒有“法”,也沒有“相”,也沒有“用”。所以,“法”表現(xiàn)的是什么?“法”的狀態(tài)是表現(xiàn)在“相”和“用”,它有一定的“相”和顯現(xiàn)一定的“作用”。一切法不離我們心性的顯現(xiàn)。我們的心性就像一個萬能體,就像摩尼寶珠,可以顯現(xiàn)一切萬法、一切萬象,可以有無量的妙用。

  我們現(xiàn)前都可以體會到這種妙用。我們的心性時時刻刻都不離當下這個靈明覺知,它就是我們現(xiàn)前當下正在聽講的這個靈明不昧。一切萬法的基礎都從它開始,如果沒有這個心性的作用顯現(xiàn),一切都免談了。假如我變成了木頭、變成了灰塵,還談什么空和有?還談什么虛空、世界、草木、叢林?還討論什么日月星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全都免談了。因此,我們談“法”有個基礎,就是我們每個眾生都有的這個靈明覺性。

  上節(jié)課我們講過三個試驗,就是讓我們體會性和相的關系。這個性和相的關系可以比喻為“水“與“波”的關系。“水”相當于是“體”,“波”相當于“相”和“用”。水是無形的,是濕性的。水性哪里有形?風一吹,千重萬重波浪,顯現(xiàn)無量的形狀。所以,水的“體”來說是濕性,是無形狀的。

  那么“波”呢?它是有形有相的。波浪有大有小,大的波浪能把大海里面的輪船都掀翻,很小的波浪在海面碧波上蕩漾,很好看,很好玩,很舒服。所以,波是有形有相的,是動態(tài)的;但水的濕性無形的,是不動的。不管什么樣的波,它的性是不動的,波和水的性質還是一樣的。水和波的關系不是一個,因為水性是無形的、是不動的,波是有形象的、是動態(tài)的。

  水和波不是完全的一個,所以是“不一”:不是同一個。同時它們也是“不異”、“不離”。什么叫“不異”?這個波能離開水嗎?波絕對不能離開水。沒有水哪有波?波不離水。波和水不是完全分開來的兩個東西,所以它是“不異”。所以,水和波的關系是“不一不異”、“不即不離”。

  我們還可以用鏡子和鏡子上的影子來做一個比喻。鏡子是“體”,影子是鏡體的“相”、“用”。拿一個鏡子去照,這個鏡子里面有很多形狀,有鮮花牛糞、山河大地、草木叢林,什么影像都有。

  首先我們看,鏡子本身是平面沒有什么形象,它也沒有顏色,但是鏡子里的影像物體是有形狀、有各種顏色的。另外,鏡子本身是不動的,但是,鏡子里面的影像是生滅變化的,照什么物體它就呈現(xiàn)什么物體,這個人或物照完走了,那個人或物又來照,或照見汽車、小狗在里面跑過。鏡子顯現(xiàn)的一切相是動態(tài)的,所照的相都是不斷的生滅。

  因此,鏡子和影子它不是“一”。你不能說這個鏡子就是影子,影子就是鏡子,它不是一。這個鏡子無形象,沒有顏色,是不動的;影子有形象,有種種色,是生滅的,是動的,不能說它們是一個東西,所以是“不一”。

  同時它們也是“不異”(不離)的:這個鏡子一定要顯相,不管顯的什么相相,是鮮花也好,牛糞也罷,虛空也好,太陽也好,它一定要顯相,即使你用塊布把它蒙住,沒有光,它還顯出黑暗的影像。這個影子是不離鏡子的,離開鏡子就沒有影像了,所以,它們又是不離的關系。

  不能說這個影子在鏡子之外,它不離開鏡子的。哪個影子能離開鏡子?所以它們是不離的,不能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鏡子肯定要顯相的,影子是絕對不離開鏡子的,所以它們是“不即不離”或說“不一不異”的關系狀態(tài)。

  我們用這兩個比喻,來理解我們的心體和心體所顯現(xiàn)的萬相的關系,也就是說心性和心性所顯現(xiàn)的相的關系。心性是無形相的,而這個“相”肯定是有形相的。既然是相,它一定有形相。我們的心性是不生不滅的,是如如不動的,但是心性顯現(xiàn)的相是在不斷地生滅變化的。所以它們不是“一”。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八十二)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