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八十四)

  這就告訴我們,這個寶貝,這個摩尼寶珠,是我們每個眾生都本自具足的。

  什么叫本自具足?“本”就是本來的意思,從過去、現(xiàn)在,乃至未來都是這樣。這是從時間上來說。“自”就是說你現(xiàn)前當(dāng)下就有,不用往外找。往外找的都是相。

  離開了靈明不昧的這個東西,再去往外找的就是相。這個相就沒有這個靈明不昧。你看這個多厲害:這個靈明不昧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它永遠(yuǎn)具足。什么叫具足?“具”就是包含、具有;“足”就是完全、圓滿不缺的意思。

  有的人若說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有這個東西。那就錯了。那是次第法。墮在次第法中執(zhí)著不能頓悟,永遠(yuǎn)沒辦法成佛。這就成了外道。所以一定要從自己的這個本自具足、靈明不昧之處下手。“涵蓋乾坤”就厲害了:一切萬法都是由它涵蓋、顯現(xiàn)的,就是萬法唯心。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是《六祖壇經(jīng)》里六祖大師講的,只有自性能夠建立萬法,“萬法在諸人性中”。“涵蓋乾坤”,就不用往外求了。一切都具足了,還往外求個什么?再往外求就是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心外覓佛、離佛求佛,那就錯了。頭上安頭,這就錯了。這正是我們沒辦法形容到的,這就是“不即”之處、“不一”之處。

  那么什么叫“不異”呢?因為心性的功能就是顯相,它一定要顯相的,不可能不顯相。它時時刻刻都在作用,眼耳鼻舌身意都一直在作用。它的作用一直沒有斷過,有聲音也在聽,沒有聲音也在聽,當(dāng)下顯現(xiàn)了聲塵的“相”和“用”。

  心性是從來不斷滅的,一直在作用中。沒有它,你怎么知道這是燈管、那是電風(fēng)扇、這是桌子、那是椅子?心性一定會顯相,所以這個相不離心。這個相絕對不能離開心,離開了心“誰”去見法?誰知道這個法?所以它們(心性與一切法相)是“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的。

即相而離相

  我們明白心性,對我們的修行有什么好處?

  好處太大了。怎么大呢?我們來看,心性和相它不是一,所以我們不能著相,不能住相。不是一,所以一定要離相。這個相和心當(dāng)然不同,同時又“不離”,我們不必把這個相滅掉了才是離相、才是空。

  有的人想,“這個東西對我有障礙,我要把它搬掉了才空。”所謂“有障礙”,是說執(zhí)著“有”那就不空。你如認(rèn)為是障礙,要把它滅掉,這成了執(zhí)著“空”了。我們著相的話就是執(zhí)著“有”;執(zhí)著滅相的話就執(zhí)著“空”。執(zhí)著兩邊都不對。

  要“即相而離相”才能夠見性。因為我們的心性沒有離開相,所以不必把這個相排除。如果把相都排除了,那么“心”在哪里?我們的心性就是表現(xiàn)在所有的這些相里,這些相全都是我們的心性的顯現(xiàn)。

  如果把所有的相都滅掉,那我們心性在哪里找?找不到!所以,“即相”,不能把這個東西滅掉。但還是要“離相”,因為它不是一個,因為所有的相都是虛幻的、生滅的,不是如如不動的。我們不能著相,因為它不是“一”。

  要同時“即相”和“離相”,我們才能明白心性。任何一種修行方法,如果你把它分離對立了,采取極端并執(zhí)著這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修行方法。比如有的人很想專心修行,他說:“最好什么人都不要打擾我,什么事都不管,自己關(guān)起門來,處于真空地帶我才能夠修行、才能悟。有外面的聲音吵我了,我就不行了。”那么這就是執(zhí)著“空”。執(zhí)著“有”或執(zhí)著“空”,都是錯誤的。

  我們想要見性,就要“即相而離相”才行。我們在哪里明白自己的心性呢?外在的這些相都是我們的心性的展現(xiàn),不離開它、又不執(zhí)著它,就對了。知道這些都是我們心性的顯現(xiàn),所以我們不用離開它;同時也不執(zhí)著它,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幻相,沒有實體。所以,我們一定要離相,它沒有實體,離開了這個心性哪里還有這些相?哪里還有這個桌子、凳子?所以要“即相而離相”才能夠明白。

我們在哪里見性?

  就在一切萬法里面。明白萬法都是我們自性的顯現(xiàn)。因此我們不需要離開萬法——就是“不離”。“不即”,這些萬法都是虛幻的、沒有實體的,所以我們不要執(zhí)著它。

  “不即不離”——“即相離相”,我們才能夠體會真正的心性。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關(guān)鍵所在。不離開它的狀態(tài)的同時,但也不執(zhí)著它,這兩點一定要配合起來。把它和心性捆在一起,或者把它和心性分開來都不對。我們一定要明白在哪里見性?就在萬法里見性。

  一切萬法都是我們心性顯現(xiàn)的,一切境界都沒有妨礙。如果有人說:“我一定要去閉關(guān)”,“一定要找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好好修行”,這是極其錯誤的想法。難道有人的地方就沒有心性的顯現(xiàn)嗎?有人的地方就沒有法、沒有道嗎?不對的。有人,是我們心性的顯現(xiàn);沒人,也是我們心性的顯現(xiàn)。

  所以,我們不需要離開現(xiàn)前的種種境界去修行。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相、這些法,都是我們心性的顯現(xiàn),這些法、相都沒有實體,不要執(zhí)著它,保持“不即不離”的狀態(tài),我們才能夠使心性和相的關(guān)系相融、自然契合。這對我們怎么樣去悟道和怎么樣見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就告訴我們不要著空,不要著有。著有就會執(zhí)著,著空就偏空,都不對,都不能夠見性。我們在“有”里面“離有”,在“空”里面“離空”才對。就是兩邊都不要執(zhí)著。

  “空”是我的心顯現(xiàn)的假相,所以不需要離假相;但是我也不執(zhí)著,因為“空”是一個假相。“有”是我們心性顯現(xiàn),我們也不需要離開“有”;但“有”是我們心性顯現(xiàn)的,只是一個沒有實體的幻相,所以我們不要執(zhí)著它。“不即不離”,不離,也不要執(zhí)著它,這才是對的。

原標(biāo)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八十四)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