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菩薩的來歷及著作

馬鳴菩薩的來歷及著作

  馬鳴菩薩,西元二世紀初人,生于中印度舍衛(wèi)國婆枳多的婆羅門家族,初習(xí)外道,博學(xué)善辯,后為印度長老脅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出家后的馬鳴,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極受國王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國王迦膩色迦,帶領(lǐng)臣民皈依向佛。一回,馬鳴從中印度到月氏國(印度北部),正升座宣說佛法妙諦之時,有七匹連餓六天的馬豎耳諦聽法音,竟然無心思食,甚且悲鳴不已,由于他能感通非人等類,所以大眾尊稱他為「馬鳴菩薩」。

  馬鳴菩薩精于梵語文學(xué),富有文藝天才,在當(dāng)時極富盛名。作品涵蓋詩偈、戲劇、音樂等,他所作的《佛所行讚》在當(dāng)時五印度及南海諸國曾傳誦一時,后來貴霜王朝的佛傳雕塑,即依此部長頌詩篇而製成。馬鳴曾作「賴吒和羅」,音樂婉轉(zhuǎn)哀雅,并親自擊打鐘鼓,調(diào)和琴瑟。此劇曲音律扣人心弦,宣說苦、空、無常,感得華氏城五百王子發(fā)離塵之心而出家,而使華氏城王驚惶莫名,下令禁止演奏。「賴吒和羅」度化五百王子,成為佛教史上以劇曲音律度眾的美談。以文藝弘法度眾,馬鳴實為第一人!

  馬鳴菩薩以詩作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兩部較重要的詩歌作品是:將佛陀的一生用梵語寫成敘事詩的《佛所行讚》;記述佛陀的異母兄弟難陀的敘事詩《孫陀羅難陀詩》。此外,還有三部佛教戲劇流傳后世,其中以從中亞發(fā)現(xiàn)片斷的《舍利弗故事》,為古典梵語戲劇之最重要者,也是現(xiàn)存梵文文學(xué)中最古老的戲劇作品。這些代表作都洋溢著熱烈的佛教信仰。論述方面的著作有《大乘莊嚴經(jīng)論》等,也都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在諸作品中,以《佛所行讚》為馬鳴菩薩的代表作,他是以五言偈頌來讚述佛陀由誕生到八分舍利的一生事蹟。由于文辭優(yōu)美,技巧高明,風(fēng)格鮮活,在梵文文學(xué)史上,諸佛傳文學(xué)無出其右者,曾廣泛流傳于古印度,F(xiàn)存有梵本十七章,西藏譯本及漢譯本五卷二十八品。另有日本人寺本婉雅的日譯本,德國人韋勒(f.weller)的德譯本及英國人喀畏爾(e.b.cowell)、比爾(s.beal)等人的英譯本刊行?梢娖溆绊懼畯V,與受喜愛的程度。

  在以阿毘達磨繁瑣論辯為勝的部派佛教時代中,佛法很不容易深入廣大群眾;直到大乘時代馬鳴菩薩的出現(xiàn),將深奧的佛理融入音樂、戲曲、詩歌等文藝方式的作品中,不但受到一般庶民的歡迎,而且也收到了通俗教化的功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