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看待淫欲和世間人真的是一樣的嗎?
大致有以下幾點不同:
一、見處不同
對于世間人來說淫欲是值得歌頌的,甚至用愛情等等精美外殼來包裝它,使它變得更有迷惑性。
八正道之一的就是正見,離諸邪倒的正觀,以佛之知見為知見。
佛陀在《圓覺經(jīng)》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
簡單地講:如果還想在世間諸苦里面打滾的話,那可以繼續(xù)“享受”愛欲,但如果想要出離生死輪回的泥淖,那就必須斷除淫欲,只有斷除了淫欲,才能結(jié)束無始劫以來的生死輪回悲劇。
《大乘寶云經(jīng)》中說:“夫淫欲者,唯是妄想、顛倒而已,于三苦中謬生樂想。是故,如來處處經(jīng)中種種因緣具說淫欲多諸過失、殊可患厭,所謂淫欲如炙肉法,肉(炙+束)俱燋;如舐刀刃,貪味偽舌;如毒蛇頭,具四種毒;如豬在廁,臭穢不凈;如彼癡狗而嚙枯骨,其口出血謂之為樂;亦如獼猴黏著(米+離)膠。”
這經(jīng)中就講淫欲的過患講得更為徹底了。
淫欲是眾生無始以來的顛倒妄想,而在種種苦受之中以苦為樂。
就如同烤串一樣,被烈焰炙烤;又像在刀頭舔蜜,雖然得到短暫的甜蜜,卻付出斷舌的慘痛代價;又像毒蛇的頭一樣,具足四種毒性,足以致命;又像豬在廁中一樣,臭穢不堪;又如同愚癡的狗啃嚙枯骨一樣,就算是咬得口角出血,也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又如同猴子因為貪吃而被米膠所粘不得脫一樣。
《長阿含經(jīng)》中說:“若淫欲纏者,因淫欲纏故,心生憂苦,除淫欲纏已,憂苦便滅。”
這是說,如果為淫欲所纏,心中就會產(chǎn)生種種憂苦,終日不休。如果除去淫欲的煩惱纏縛,心中的憂苦就會消除。
正是淫欲有如此多的過患,所以出家人避之如避箭,而不是像世間人一樣見之如飴。
二、樂處不同
世間人對淫欲的看重,可謂是世間少有事情可以替代了。
而對于出家人而言,淫欲之樂實在是比不上禪定之樂。
為什么這么說呢?
《長阿含經(jīng)》中說:“何謂比丘安隱快樂?于是比丘斷除淫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對于出家人來說,禪悅為食才是正途。
有些居士也許會不相信禪悅的樂處,那么就引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四分律》中說:“彼以喜樂潤漬于身,遍滿盈溢無不遍處,如人巧浴器盛細末藥,以水漬之和合相得,其水潤漬無有不潤而無零落。比丘得入初禪亦復如是,喜樂遍身無有空處,此是最初現(xiàn)身得樂。”
這是說,得入初禪的時候,喜樂充滿全身,就如同有人用浴器裝滿了細細的粉末,用水將粉末調(diào)和之后,水和粉末混合在一起,沒有一處遺漏。得入初禪的時候,也是如此,喜樂的覺受充滿全身沒有一個地方空漏的。
據(jù)一位不愿意透露法名的法師陳述:得入初禪境的時候,就像明鏡初磨一樣,漸漸有光明從心底涌出,然后一種喜樂的感受從心底涌出充滿全身,而且這種樂境可以維持好幾個月,而且會影響身邊的人。這種感覺一直維持到進入二禪為止。
禪定的樂,是超出這個世間可以想象的范疇之外的樂,是世間的喜樂無法媲美的。
試問,換做是你,你會為了一塊石頭而放棄一座金礦嗎?
三、行處不同
世間人對于身口意業(yè),多數(shù)都不以為然,肆意造業(yè)而不知。
但是對于出家人來說則是深知因果的可怖,明因識果而謹言慎行。
以弘一大師為例:
1928年左右,“弘一大師偶過上海,向坊間購請仿宋活字印經(jīng)典。病其字體參差,行列不勻,因發(fā)愿特寫字模一通,制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籍。”
后來,弘一大師寫了一千多字之后,這件事情還是中止了,據(jù)大師口述,原因之一是因為“去年應允此事之時,未經(jīng)詳細考慮,今既書寫之時,乃知其中有種種之字,為出家人書寫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殘酷兇惡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極穢之字,余殊不愿執(zhí)筆書寫,此為第二之原因(此原因甚為重要。)”
僅因要書寫之字,不適合出家人書寫,大師就謹慎地停筆了,可見護持心念之細致。
關(guān)于大師的這段往事,夏丏尊居士也做了如下的記載:“期月后書至刀部,忽中止。問其故,則曰:刀部之字,多有殺傷意:不忍下筆耳。其悲憫惻隱,有如此者。”
大師的慈悲也感動了他身邊的好友。
如果說這一段是善護心念的話,那么虛云老和尚年輕時的經(jīng)歷就可謂是善護于行止了。
在《虛云和尚年譜》中記載了這么一段故事:
“光緒三年丁丑三十八歲,當予自寧波至杭途中。時際三伏,船小人多,無奈與青年婦女臥鋪相連。夜深熟睡,有撫摩予體者。驚醒!見鄰女卸衣相就。予不敢聲,急起趺坐,持咒。女亦不敢動。斯時倘失覺照,敗矣!勉諸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這一段記述更是讓人感受到出家人善護念的重要性。對境驗心,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了。
在此也奉勸經(jīng)常親近法師們請益的居士們:
請和法師們謹慎保持適當?shù)木嚯x,如果親近法師,最好是兩人以上結(jié)伴而行。一則護念法師,二則避免世人的譏嫌。
對待越是熟悉的法師,越是執(zhí)禮恭敬才是正道。
經(jīng)過以上見處、樂處、行處的三點不同比較,相信大家對此已經(jīng)心里有數(shù)了。
愿大家都能善護念,善護口業(yè),于佛法中得大善益。
阿彌陀佛!
- 上一篇:一心念佛的四個禁忌
- 下一篇:體悟“無我”,自然就“身住無量境界”了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