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允許吃“三凈肉”嗎?
何為“三凈肉”,三凈肉即三種清凈的肉:
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
二、不聞,我耳不聽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
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為我而殺者。
那么佛教到底提不提倡吃三凈肉呢?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是始終格守著嚴格的“凈素”戒律,并在許多經典中教導僧侶為何要食素的理由:
《楞嚴經》:“食肉之人,死墮惡道,受無量苦。”
《顯識經》:一切卵(蛋類)不可食。
大慈悲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釋迦牟尼佛不但教導僧侶不能吃眾生肉,還告訴僧侶:真正清凈的修行人,走路都不忍踩到路邊的小草……更何況取眾生肉來吃呢?
《楞嚴經》:“清凈比丘及諸菩薩,于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奶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于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從上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與其僧侶們是真正的持凈素者!
可現(xiàn)在卻有許多人說:“原始佛教并沒有規(guī)定僧人吃素,而是隨緣隨化,因此律儀中并沒有禁止食魚肉的戒條,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在沿門托缽時,常常是遇葷食葷,遇素食素,并無什么禁忌,佛托缽時是吃方便素,施主如果布施肉他就吃肉……”這些都是看經典不夠或是不懂經義者也!事實是在當時以托缽為生艱難的條件下釋迦摩尼佛還告誡徒弟們,托缽時粘有葷腥的菜都要用水洗過才可以吃。
《涅槃經》:迦葉問佛:“乞食時,得雜食肉,云何得食,應清凈法?”佛言:“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后乃食。”
已開大悟,成就大智慧、大力量的釋迦牟尼佛,早在2500前就預見到末法時代會有許多自稱佛教徒的人,卻在吃肉!會有許多人聲稱吃肉也可以開悟,行菩薩道。
他告知阿難:凡是教人吃肉的,都是魔說。這些人都是鬼神派來的!并告知當時因砂石之地草木不生,他才用神通化肉給徒弟吃,那只是沒有生命的“五凈”假名“肉”而已!
《楞嚴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釋迦牟尼給中國帶來了令人解脫成佛的佛法,帶來了“肉食會讓人永墮地獄”的警誡、告知修行者必須持純凈素食的戒律才能成就真理!而實施嚴格遵守此戒律并帶頭終身吃素、推動發(fā)展素食的是一位中國的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蕭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對佛教經典熟稔于心,深諳佛理,他根據(jù)佛經《梵綱經》的規(guī)定:“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蔥、韭、薤、興渠”,嚴格施行僧人吃素的制度。
梁武帝是真正了解大乘佛法慈悲教義的重點,他不但下了一道“斷殺絕宗廟犧牲詔”,禁止宗廟用肉食祭祀,也不準太醫(yī)以“生類合藥”這項措施,更重大一項歷史性的措施,就是梁武帝自己以身作則,以王法為后盾強制執(zhí)行。為此,他親自寫了一篇《斷酒肉文》,公告說明這項歷史性措施。在《斷酒肉文》中,除了引證《大般涅槃經》、《楞伽經》、《央掘魔羅經》等大乘經典依據(jù)外,梁武帝還詳舉了各種理由。
充分說服僧人遵行:
一、僧人不斷魚肉,會有九項理由“不及外道”,但一流的佛法,要有一流的弘法人才,若被外道比下去,太辜負僧寶之尊了。
二、僧人不斷酒肉,也有九種連在家居士不如的嫌疑。僧寶要領袖群倫,作大眾依皈,怎能有不如在家人的行止呢?
三、僧人食肉,會有遠離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道、佛果等四十六種修行障礙。
四、僧人食肉,將種下魔行、地獄種、恐怖因等一百一十六種惡因。
五、若相信佛所言不虛?就不能因為尚未證得道眼,就看不清、想不透,眾生肉即過去生有緣眷屬,一旦吃肉,便會有至親成為怨敵的果報!
六、啖食眾生,產生理、事二障難,理障就是“愚癡無慧”,翻成白話就是“變笨”。事障就是在修行路上,易被干擾引入歧途。
聰慧的梁武帝,除了愿力深廣外,也明白執(zhí)行新信條,一定遭致部分的反彈力量,所以,他索性以身作則起誓,自己若做不到“愿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后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眾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实蹧]出家,卻發(fā)毒誓來保證恪守出家人的信條。公布了這篇斷酒肉文,也等于在強制執(zhí)行淘汰素行不良的僧尼諸眾,續(xù)佛慧命。
為了取得全體僧眾共識的認同,梁武帝接著邀集僧尼眾一百九十八人,在宮廷舉行了一場研討會。研討“律中無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的爭議。梁武帝佛學湛深、思慮精密地提了五十個問題,藉由三位律師的回答,以明辨各種發(fā)生的錯謬見解。
天監(jiān)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寫了4篇《斷酒肉文》,并在皇宮“鳳莊門”集僧尼1000余眾,宣唱此文。 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張,并以“王法治問”的強制措施嚴加管制,從而嚴格形成按照經典吃素持戒的制度。與此同時,梁武帝還提倡臣民吃素,并規(guī)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準用三牲豬頭,而改成面粉做的犧牲品!
由于皇帝以身行令、上倡下導,大大推動了食素的發(fā)展,食素因此在中國蔚然成風。除了佛教、很多文人志士也崇尚自然,認為吃肉使人氣濁,食素使人氣清,因而追求清氣,奉行食素原則。
在我們緬懷、感激給全世界帶來佛法真理的偉大古印度王子釋迦牟尼;感激虔誠學佛、終身茹素、嚴格僧侶持全素戒律、推動食素發(fā)展的皇帝的同時,讓我們再來重溫釋迦牟尼佛的這條佛典:
《楞伽經》:大慧,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生同罪。
- 上一篇:二月二,佛教里關于龍?zhí)ь^的傳說
- 下一篇:佛教的“神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明末四大高僧是誰?明末四大高僧簡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夢參法師]念經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