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維則《凈土圣賢錄》
維則,字天如,姓譚,永新人。出家后,嗣法中峰本禪師。至正初,住蘇州師子林。屢召問,稱疾不赴。則既密契單傳,復推天臺永明之旨,兼宏凈土之教,著凈土或問,破諸疑惑,策進修行。今錄其尤警切者;騿,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yè)得生,又無退轉(zhuǎn)。然則我且做世事,待臨終念佛,可乎。答曰,苦哉,苦哉。賺自己,又賺天下僧俗男女,皆此言也。逆惡凡夫,臨終念佛,是夙有善根,故遇善知識,而得念佛。此等僥幸,萬中無一。群疑論云,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善友未必相遇,無勸念之人。二,業(yè)苦纏身,不遑念佛。三,偏風失語。四,狂亂失心。五,遭水火。六,遇豺狼。七,惡友壞彼信心。八,昏迷致死。九,陣亡。十,墜高巖。此皆尋常聞見,不論僧俗,人皆有之。宿業(yè)所招,現(xiàn)業(yè)所感,忽爾現(xiàn)前,不容回避。忽然遭著一種,便做手腳不得了也。知識活佛,救不得了也。便隨業(yè)向三途八難中受苦,到那時,要聞佛名,不聞了也。直饒無此惡緣,好病而死,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無病而死,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又兼家俬未明,后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死以前,只些少病痛在身,未免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y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xiàn)前,困頓龍鐘,愁嘆憂惱,向個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老以前,正是少壯,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guān),東攀西緣,胡思亂想,業(yè)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清閑自在,有志修行,稍于世相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些子境界現(xiàn)前,一個主人翁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老病之時,少壯清閑之日,稍有一事掛心,早是念佛不得,況臨終時哉。更道且做世事,你真癡人,說癡話,敢保你錯用心了也。且世事如夢,那一件替得生死?v饒造伽藍、增常住、攀名位、結(jié)官豪,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等戒。豈不見道,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日所為,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下增柴炭,劍樹上助刀槍。袈裟下失卻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祖師如此苦口,曾許你臨終念佛乎。死心禪師道,世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爭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jù)諸人眼見耳聞,前街后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后生,死卻多少。世人多云,老來念佛,豈不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待臨終念佛乎。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凈業(yè)。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wěn)當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難追。或問,定力未成,念頭無主,眨得眼來,千里萬里去了。又或惹著一毫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月一月,擺脫不去,當何策以治之。答曰,嗚呼,此天下學者之通患也。汝當間斷之時,若不痛加鞭策,則專修無間之念,永無成就之期。余聞古人有三種痛鞭之策。一曰,報恩。二曰,決志。三曰,求驗。第一報恩者,既修凈土,當念報恩。佛恩國恩,固未暇論。只如父母養(yǎng)育,師長作成,此恩豈非重大。你出家以來,便說要報重恩。離鄉(xiāng)背井,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你總不顧。父母老病,你又不看。及聞其死,你也不歸。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你卻念念間斷,凈土不成。凈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你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jīng)云,不孝之罪,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yè)也。又且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僧房臥具,受用現(xiàn)成。你當勤修凈業(yè),圖報信施之恩。祖師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減刻將來。道眼未明,滴水寸絲,也須牽犁曳耙,償他始得。你卻念念間斷,凈土不成。凈土不成,酬償有分。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畜生業(yè)也。第二決志者,若學專修,志須決定。你一生參禪,禪既不悟。及乎看教,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頭未死,又要說幾句禪,又要說幾句教,又要寫幾個字,又要做幾首詩。情掛兩頭,念分四路。祖師道,毫厘系念,三途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你卻志無決定,情念多端。因此多端,間斷正念。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途羈鎖業(yè)也。又且守護戒根,志不決定。或因身口,念念馳求。教中道,寧以洋銅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飲食。寧以熱鐵纏身,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況因諸戒不嚴,邪心妄動。因此妄動,間斷真修。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何止熱鐵洋銅業(yè)也。又且斷除憎愛,志不決定。每于虛名浮利,自照不破。名利屬我,便生貪愛。名利屬他,便生憎妒。古人云,貪名貪利,同趨鬼類。逐愛逐憎,同入火坑。你卻因此愛憎,間斷凈土。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餓鬼火坑業(yè)也。第三求驗者,既學專修,當求靈驗。你如今發(fā)白面皺,死相現(xiàn)前,知道臨終,更有幾日。須在目前,便要見佛。只如廬山遠法師,一生三度見佛。又如懷感法師,稱念佛名,便得見佛。又如少康法師,唱佛一聲,即有一佛從口飛出。此等靈驗,萬萬千千。你若心無間斷,見佛不難。間斷心生,決不見佛。既不見佛,與佛無緣。既無佛緣,難生凈土。凈土不生,必墮惡道。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途惡道業(yè)也。如上三策,當自痛鞭。使其念不離佛,佛不離念。感應道交,現(xiàn)前見佛。既見樂邦之佛,即見十方諸佛。既見十方諸佛,即見自性天真之佛。既見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現(xiàn)前。然后推其悲愿,廣化一切眾生。此名凈土禪,亦名禪凈土也。(蘇州府志,凈土或問。)
- 上一篇:元善繼《凈土圣賢錄》
- 下一篇:元必才《凈土圣賢錄》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