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答:戒體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凈界法師答:

  常憶受體

  當然這個戒體,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這一次我們凈律寺傳了一次在家的五戒、菩薩戒,我發(fā)覺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象:這次凈律寺傳戒,有四百個在家居士參加,將近四百個。四百個當中,差不多將近三分之一,一百多個是重受的。但是諸位不要以為重受,這個人不可思議,好像要求增上戒,不是這個意思。在家居士的重受,如果你去了解,他們叫作「補戒」,修補的「補」。就是說,他的戒體羸弱了,他的戒體甚至受到傷害、破壞。那怎么辦呢?他也不想懺悔,反正哪里有地方傳戒,再去受一次吧!受一次回來又破壞了,再重犯,再受一次。所以我作過很多的調(diào)查,很多的道場,幾乎重受的非常的多。當然義德寺和尚尼也是大悲心,要傳授這個戒體。但是這個地方,我想我們以后要面對一個問題:「受戒易,守戒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說,我們今天發(fā)心創(chuàng)造一個因緣,讓他能夠緣境發(fā)心,得到一個心中的愿望,他生命當中有了一個新的目標: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我要自我改造。這是一個很好的戒體,一個愿望產(chǎn)生,一個愿望就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就是說,他回去以后,這個戒體保存不住。所以我們身為一個僧眾,我們的責任,不但是給眾生戒體,還要告訴他怎么保護戒體,這有二個重點。

  我自己把這個因緣思惟了一下,我覺得:在家居士,乃至于出家眾也好,他的戒體會羸弱、會破壞,有二個因素:第一個,長時間沒有聽聞佛法。一個人沒有聽聞佛法,對于佛法的甚深功德,開始模糊、淡忘了,然后內(nèi)心當中就心隨妄轉(zhuǎn),什么目標理想完全放棄。他當初很認真地緣境發(fā)心,得到戒體,這個戒體放在旁邊,妄想主導(dǎo)。當然,一個人目標已經(jīng)不明確的時候,你怎么抗拒你的欲望呢?所以長時間沒有聽聞佛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第二個,他雖然聽聞佛法,但是沒有把佛法的功德跟戒體作聯(lián)想。就是這個戒體在他的生命當中,它的價值、它的重要性沒有被強調(diào)。比如說,生命當中的功德、世間的功德,我們后面會講到富貴、健康、長壽、莊嚴;出世間的功德,解脫、涅槃:你應(yīng)該把這些功德跟戒體聯(lián)想在一起。為什么你來生能夠得到尊貴身?因為有戒體。為什么你能夠遠離病痛?因為有戒體。為什么你能夠產(chǎn)生種種的富貴?因為有戒體。你必須要在心中,把戒體在生命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斷地強調(diào)出來,這個時候你保護戒體的心很強,就像德瓶一樣。

  如果你受了戒以后,你只是在緣境發(fā)心的時候,發(fā)了一個愿,回去以后,把戒體丟一邊,這個戒體一定是羸弱的,它在你生命當中不可能產(chǎn)生能憶、能持、能防,不可能。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戒體是阿賴耶識的一個善種子。諸位研究唯識都知道,這個種子是一個生滅法,它不是涅槃(是不會改變、永遠不生不滅),它是會改變的。會改變的意思就是說,你去思惟它,它就會擴大,你不去憶念它,它就消失,這個叫作戒體。你不要以為你得到戒體,好像一勞永逸,永遠就是這么大,不是這個意思。它是一個種子,它是一個剎那滅的種子。所以佛陀鼓勵我們受戒,但是佛陀警告我們:你得到戒體以后,要「常憶受體」,不斷地憶念你心中的那個愿望,對你的生命有多重要!如果你的生命遇到選擇的時候,你寧可放棄暫時的生命,而追求你這個清凈廣大的愿望,因為這個功德會帶給你安樂。如果你這樣子想,你戒體是永遠不會破壞的。這個地方持戒跟布施的差別,就是因為它有一個要期誓愿,它是一個有目標的行為,所以它產(chǎn)生滅惡、生善的力量,是超過布施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