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問答(各地合輯)
濟群法師在廈門南普陀寺講堂
1997年,濟群法師在南普陀寺開設《佛教世界觀》講座,本文根據(jù)講座問答部分的錄音整理。
問:六道中有鬼道,地獄中是不是也是鬼呢?
答:鬼道是鬼道,地獄道是地獄道,兩者是不同的。地獄道眾生因為業(yè)力牽引而處于水深火熱的極度痛苦之中;但鬼道的眾生則和人道同樣,屬于一種生命的形式,本身有苦也有樂,并不是純粹的受苦。
問:宇宙有成、住、壞、空的過程,那么在空劫時,有情住在何處?
答:當這個世界空了的時候,有情到哪里去呢?這很好辦,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去。根據(jù)佛經記載,當世界進入壞的狀態(tài),有情就會在這個世界慢慢消失,然后隨著各自的業(yè)力到其他星球去投生。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有什么擔心顧慮,事實上,科學家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也在宇宙間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問:古印度時為什么會產生宿命觀?它之所以為人們接受的理由是什么?
答:宿命觀不僅在古印度有之,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都有體現(xiàn),也包括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如莊子所說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至于宿命觀產生的原因,是出于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也就是從現(xiàn)象去考察它的根源,從果去考察因,無論什么現(xiàn)象的產生都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如果這種考察不是全面的、透徹的,就容易產生機械的、錯誤的認識,也因此而導致宿命論的產生。
宿命觀為什么會被大家接受呢?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不能對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觀念所迷惑。
問:六道里的畜生道如何通過修行獲得解脫?
答:真正能夠修行的主要還是人道的眾生。除人道以外,畜生道、天道、地獄道、餓鬼道的眾生都很難修行,因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障礙。天道是因為太快樂而想不到修行;地獄道是因為太痛苦而無法修行;畜生道因為太愚癡而沒有能力修行。而人道有苦有樂,就會有離苦得樂的希求,并且,人有智慧也有能力為改善自身幸福不斷地探討真理。那么,畜生道的眾生又如何解脫?或者它們永遠就是畜生?畜生道的眾生也是果報生,果報一旦償還,就會隨著往昔的業(yè)力繼續(xù)流轉六道,當它們轉生到人道之時,就有機會修行了。
問:佛教有三種齋期:觀音齋、十日齋、六日齋,有什么區(qū)別?
答:齋期僅僅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有人覺得自己有條件多吃幾天素,那就可以持十天齋;也有人覺得條件還不夠,就可以持六天齋。通常,我們總是將吃齋等同于吃素,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吃素不等于吃齋。齋是清凈的意思,在佛經里,“過午不食為齋”。佛教里有八關齋戒,不僅要求受持者過午不食,更要以一種清凈的身心去修行,那才是齋的真實內涵。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六天或十天中要過著嚴格的生活,雖然是在家居士,但所持的戒律已接近于出家的生活。能夠這樣如法地過六天清凈生活,才叫持六齋。如果光是吃素,其他還是和往常一樣,那就不叫持齋,而叫吃素。
問:過午不食的“午”,是十一點到十二點還是十二點到一點呢?
答:按時間計算應該是十二點。古代沒有時鐘,一般來講就是在陽光下立一根柱子,當太陽的影子到達正中,就是正午的時間。那么,持午的人應從第一天的正午到次日早上什么時候才可以吃飯呢?早上不是按時間來計算的,佛經里講,是明相現(xiàn)時,它又是以什么為依據(jù)呢?當我們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紋時,就可以吃飯了。
問:佛教的極樂世界有沒有成、住、壞、空?
答:我們辛辛苦苦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萬一它也成、住、壞、空了呢?所以,這個問題的確有必要搞清楚。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我們所講的三界是個污濁的世界,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一點不完美,這是佛國和三界的不同之處。其次,西方極樂世界會不會成、住、壞、空呢?我想也是會的,為什么?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佛國,一個世界。作為一個世界,它也是有為法,也就會受到無常規(guī)律的支配。那么,它不是象我們的世界一樣了嗎?非也。雖然都是世界,但極樂世界的成、住、壞、空的程度和時間,與我們這個世界都是不同的。如果說我們這個世界經過一百年就進入住、壞、空的狀態(tài),那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有阿彌陀佛的愿力,因為大家清凈的善業(yè),就能夠保持更長久的時間。
問:為什么佛要有大因緣才說法?
答:佛說法當然是要有因緣,沒有因緣怎么說法?就以我們的講座為例,如果這個講堂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沒有聽法的因緣,那我能講給誰聽呢?這是其一,其二呢,如果我在這里給大家講唯識三十頌或八識規(guī)矩頌,你們能不能聽得懂呢?肯定是聽不懂。所以還要根據(jù)大家的根基來說法,聽眾的根基也是因緣之一。
佛陀說法是應不同根基的眾生說不同的法,是應機設教。如果不講究因緣,不講究契理契機,同樣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佛陀說法需要有大因緣。
問:一定要舉行某種儀式才能算皈依嗎?自己內心皈依佛皈依法,不舉行儀式可以嗎?
答:不可以的,皈依佛法一定要舉行相應的儀式。為什么呢?因為通過這種莊嚴的儀式在佛、法、僧面前至誠皈依,我們才能獲得皈依體,才能獲得三寶的加持,如果我們只是自己隨便想一想:“哦,我皈依過了!”不但不能獲得皈依體,也很難對自己產生多少約束的作用,效果不會很好。
問:《六祖壇經》講,“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可是西方極樂世界路途遙遠,是不是矛盾呢?
答:這是兩種根基,兩個層次。《六祖壇經》說“西方只在目前”,“心凈則佛土凈”,這是從見性的角度來說,是對上根利智而言;但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以西方的彌陀凈土為依歸,還是需要依賴他力往生。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并不矛盾。
問:佛教的世界觀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還是佛教界的共同結論?
答:佛教的世界觀主要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當然其中也一部分印度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后世的佛弟子,對這些思想又有進一步的說明。
問:佛陀時代得神通的人很多,現(xiàn)在為什么沒有?
答:因為神通是要通過禪定的修習來獲得,現(xiàn)在修禪的人很少,而在佛陀時代,每個比丘都要修禪定,而且當時的人根基深厚、道心堅固,修行很容易成就。有了禪定的基礎之后,神通自然就具備了。
問:佛教里面的不殺生,是不是也包括對蚊子、蒼蠅、蟑螂這些害蟲呢?
答:我們總是說,蚊子、蟑螂是四害嘛!或者說,如果我不殺它,它就要咬我!所以覺得蚊子、蟑螂是該殺的。但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不殺生的戒律是針對一切眾生的,當然也包括一切動物,包括蚊子、蟑螂。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不殺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慈悲之心。通常,我們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既然蚊子要咬我,那我為什么不能殺它呢?覺得自己很有些道理。但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認識:我們的思想境界比它高、度量比它大,不跟它一般見識,再說,它不過是咬了我們一下,罪不至死。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什么境界上。
問:宇宙形成于風,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關于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講過,可能大家沒有注意。風是來源于有情的共業(yè),也就是一切有情的共同業(yè)力,是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的力量發(fā)出強大的磁場,然后在空中形成旋風。
問:天人的欲望比人間弱,那地獄眾生的欲望是否比人間強呢?
答:地獄的眾生有沒有欲望呢?地獄的眾生雖然有欲望存在,但因為時刻處于痛苦的煎熬之中,所以,沒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欲望。墮落在八寒地獄的已經凍成冰棍雪糕,再有什么欲望也一同被凍結了。
問:學佛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
答:從目前的佛教界來看,漢傳佛教吃素;藏傳佛教吃肉;南傳佛教則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這其中有客觀上的原因,南傳佛教是乞食,所以人家給什么就吃什么;而藏傳佛教地區(qū),則是因為素菜太少。所以,素食是漢傳佛教特色,那么它的理論根據(jù)是什么?首先,漢傳佛教屬于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最大的特點就是慈悲一切眾生,而素食則是慈悲的最好表現(xiàn),雖然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吃的都是三凈肉,也就是說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但只要有人消費,總是要有人去殺生。只有素食才能從主觀上和客觀上都杜絕殺生的現(xiàn)象。作為學佛人來說,只要有條件,最好還是吃素;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吃菜邊肉也沒有關系。有的居士一學佛就要在家里另搞一套鍋碗,什么都涮了又涮、涮了又涮,惟恐沾上葷腥,結果搞得全家雞犬不得安寧!這也不太合適,還是要根據(jù)個人的條件來行事。
問:娑婆世界只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釋迦佛教化的區(qū)域。那么,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這個小世界涅槃之后,是否會在娑婆世界其他小世界度眾生呢?
答: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僅僅是一個小世界,是宇宙間無量無數(shù)世界中的一個。那么,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出世,是不是對我們這些眾生情有獨鐘呢?非也。據(jù)《華嚴經》記載,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出現(xiàn)的同時,也在很多其他世界出現(xiàn)!惰缶W經》亦云:“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就像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哪里有水,哪里就會映現(xiàn)出一輪明月,而當天上的月亮消失后,水中的千萬個月亮也隨之消失。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入滅之時,也同會在其他世界一同隱沒。
問:當西方極樂世界壞了,空了之后,那里的佛菩薩和往生去的人怎么辦呢?
答:有那么多的佛菩薩,那么多神通廣大的圣賢,他們很快會依照他們的愿力建造一個和西方極樂國土同樣的世界。
問:既然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佛的教區(qū),怎么會有其他的宗教呢?
答:不矛盾呵!我們上一次說過,佛法不僅僅是佛說的。法是宇宙人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佛陀只是法的發(fā)現(xiàn)者、證悟者、傳播者,其他宗教里面有很多內容也是屬于佛法的范疇,都是包括在佛法的范圍內,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問:為什么在大殿中只供養(yǎng)阿彌陀佛和藥師佛?
答:供哪些佛菩薩沒有一定之規(guī),但大體上有這么幾類:有的大殿供養(yǎng)三身佛,有的大殿供養(yǎng)三世佛,有的大殿供養(yǎng)五方佛,不同地區(qū)、不同宗派道場所供的佛菩薩往往也不盡相同。
問: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qū),為什么會出現(xiàn)很多佛呢?如釋迦牟尼前面有迦葉佛,釋迦牟尼以后還有彌勒佛。
答: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qū)域,但只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再過很長時間之后,就會出現(xiàn)下一任佛陀,即彌勒佛;彌勒佛之后,還會有另一任佛陀。而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已經過去了無數(shù)任佛陀。所以,有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我們說這個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的教化區(qū),僅僅是指這一任而言。
問:為什么柬埔寨、泰國、緬甸,及我國西藏的這些全民信佛的國家和地區(qū),經濟都相對落后,佛教對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你所舉出的例子是不是有些片面呢?泰國是亞洲四小龍,經濟不一定落后。除此而外,韓國是佛教國家;日本是佛教國家;新加坡是佛教國家;臺灣是佛教地區(qū),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都很發(fā)達,所以,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
那么,佛教對于社會主義的經濟發(fā)展能起到什么作用?社會主義發(fā)展不僅僅是要發(fā)展物質文明,更要建設精神文明。目前的社會偏重于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設,所以導致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如果能大力地提倡佛教,積極地弘揚佛法,將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一個社會只有具備健全的道德規(guī)范,經濟發(fā)展才不會走向片面的、盲目的極端。
問:人們說現(xiàn)在是末法,是不是指世界的末日?
答:末法并不是末日,末法是針對佛法在這個世界的弘揚情況而言。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三個時期。正法時代,接觸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也多;而在像法時代呢,接觸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但成道的人就寥寥無幾了。至于末法時代,修行的人少,成就的人更少。而一般宗教或邪教所說的末日,則是世界將要毀滅的日子。
問:當世界到空劫時,一切都不復存在,佛教還存在嗎?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這個世界不存在的時候,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不要說世界不存在的時候,就是世界進入壞劫的狀態(tài)時,佛法也基本失去了生命力。因為人類道德已經完全墮落,人類只懂得享受欲樂,只懂得彼此勾心斗角,嗔恨心也非常重。于是,佛經乃至佛教就在這個世界逐漸地消失了。
問:佛教不承認靈魂的存在,那么,鬼和靈魂又有什么區(qū)別?
答:佛教雖然不承認靈魂的存在,但也不同意“人死如燈滅”的觀點。佛教認為,人在死亡后還存在著識,識像流水一樣不常不斷。所以佛教的生命觀是不斷不常,既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斷滅的。
至于鬼,是六道眾生之一。它和人一樣,是一種生命形式的存在。
問:抄佛經時出了錯怎么辦?是否會有罪過?
答:如果是無意抄錯的,也就談不上罪過;如果是出于某種目的有意抄錯,就會對信眾產生誤導,當然有罪過的。
問:剛發(fā)心修行的人,是不是要拜一位證果的師父呢?
答:如果能拜一位證果的師父是最好了。但證果的師父現(xiàn)在可不容易找到。如果找不到證果的師父怎么辦呢?只要這位師父能夠持戒,又有攝持你的悲心,也就可以依止。
問:佛說“唯我獨尊”,與諸法無我是不是矛盾?
答:佛陀所說的“唯我獨尊”的這個“我”,我們不可將它簡單地理解為“諸法無我”的“我”。“唯我獨尊”的這個“我”,是代表著佛所證得的最圓滿的智慧。佛是智者、覺者,佛陀的智慧是最清凈圓滿的智慧,因此“唯我獨尊”,我們不能望文生義。
問:佛教所講的“唯心”與哲學上講的“唯心”有什么區(qū)別?
答:佛教講的唯心跟哲學上的唯心是不同的。首先,哲學上的唯心是以心作為世界的第一性,而佛法是不建立第一因的;其次,唯心哲學中的心是常恒不變的,而佛法所講的心是因緣和合的,是條件的組合。第三,佛教盡管強調心在這個世界具有主導的作用,但并不認為心與世界有先后派生的作用,佛教認為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是一種相互依賴的存在。舉例來說,一個持刀殺人犯的犯罪根源是什么?有人可能會認為根源是這把刀,有了刀才會去殺人,那么把刀毀掉是不是就不會有謀殺事件發(fā)生呢?刀毀了,還可以用槍,用其它的兇器。犯罪的根源其實是在于我們的心,在于罪惡的、嗔恨的心。由此說明,心在任何事物的發(fā)展中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要改變這個世界,就是要從心的改變開始。盡管心的作用很大,但它并不是獨立的,世界也不是由它而產生的。
問:佛經說,人之所以痛苦,是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請問追求何種錯誤的東西呢?
答:所謂錯誤的東西不是指具體的哪一樣。我們?yōu)槭裁匆獡碛形镔|?因為有欲望,而欲望才是造成痛苦和煩惱的根源。同樣的財富,有的人用它來造福人類、回饋社會;有的人卻用它來為非作歹、多行不義。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我們追求的是什么東西,而在于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追求。記得我在復旦大學搞講座的時候,有人問:我們工作、賺錢,建設社會主義,能不能算貪心?我就問他說:請問,你是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做的?如果是以貪心去做,當然就是一種貪的行為;反之,就是正當?shù)闹\生手段。所以,要衡量我們的追求和行為,主要是看動機,這才是本質所在。
問:我們學佛持戒的目的是不是去以心體會“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最后證得的又是什么呢?
答: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以智慧去親證宇宙人生的真相,其中包括我們所學習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它能幫助我們改變以往錯誤的觀念,通過對無常的認識,可以打破我們對貪的執(zhí)著;通過對無我的認識,可以打破我們對實在的執(zhí)著,當這些執(zhí)著去除之后,我們的心就清凈了,我們的智慧就顯現(xiàn)出來了,我們就有能力去把握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了。過去的出家人根基非常好,常常在佛陀幾句話的引導之下就能打破長期積累下來的執(zhí)著,當下親證諸法的實相,在佛經里叫作“得法眼凈”,當下就開了智慧的眼睛,當下就開悟了。
問:學佛是否就是修心?
答:可以這么說,學佛的關鍵在于修心。《金剛經》里說:“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可見,如何降服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
問:佛法認為一切行為都來源于心,但科學說人的行為來源于思維,思維來源大腦。請問思維是來源于心還是來源于大腦呵?
答:兩者并不矛盾。我們的行為首先來自于大腦。以舉手為例,如果是腦癱瘓的,手就舉不起來。但大腦又是由意識所控制的,所以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意識是大腦的產物,意識不能離開大腦,其實是錯誤的。近代的很多醫(yī)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存在著獨立于大腦之外的意識,它與大腦是相互依賴的,因此,我們的行為并不純粹是大腦的產物,意識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問:心是可以和第六意識作用的,用意識來作觀、念佛,這樣能不能除去習性,使身口意三業(yè)得到清靜?夢是不是意識?如要修證七識、八識怎么修?
答:這個問題我們將在“有情生命之謎”這個講座中具體介紹。簡單地來說,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由第六意識產生的;人類要改善自我,要學佛修行同樣要從第六意識下手。
問:《無量壽經》講,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無量光,是不是沒有生滅?
答:這個問題上一次講過了。無量壽不是沒有生滅,只是時間長而已。要是我拿一盆沙放在這里,問你們這盆沙的數(shù)量究竟有多少,你們能說清楚嗎?如果是一條江里的沙就更說不清了,這就是無量。但是,這樣的無量并不是沒有盡頭,所以并不等于永恒。
問:印順法師在一本著作里,從歷史的角度論證了阿彌陀佛源于波斯的太陽崇拜,然后又認為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是佛經所說,這種說法是否牽強?
答:印順法師所講的波斯的太陽崇拜,是從學術的觀點所進行的考證。但是宗教的問題不是都能通過考證來解決的,有些東西可考,但還有很多東西不可考。因為考證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始終處于發(fā)展之中。如我們對人類文化歷史的考證,一會兒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將文明提前了一千年,一會兒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將文化提前了五千年或八千年,什么時候才有最終的結果出現(xiàn)呢?所以考證只能作為參考,不可作為定論。既如此,我們大可不必將其作為衡量佛法的依據(jù)。
問:資助“希望工程”和把錢放在功德箱里有何區(qū)別?
答:當然是有區(qū)別的,一個是放在功德箱里,一個是資助“希望工程”,這本身就是區(qū)別。至于功德的大小又是如何來判斷的呢?有幾個方面:首先是根據(jù)我們所種的田,也就是我們所供養(yǎng)的對象,他的道德越高,供養(yǎng)所得的功德就越大。就像我們種田一樣,如果土地很肥沃,收獲自然會比較大;而在土質很差的地方,就不容易取得好的收成;如果在沙漠里耕種,可能就顆粒無收。其次,我們的功得還和我們的愿力有關。佛經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世時,很多人都點燈來供養(yǎng)佛,很多有錢都點了無數(shù)的燈,其中有個貧窮的乞丐,看到大家都去供養(yǎng)佛,就用全部的乞討所得買了一小瓶油,在佛面前點了一盞燈。到了天亮的時候,所有的燈都滅了,只有這一盞燈還沒有熄滅。阿難尊者看到之后,就去請問佛陀,佛陀微笑著說:因為他在點燈的時候,有很大的愿心在里面,愿以這一盞燈的功德讓世界上一切窮苦的人能夠擺脫痛苦、擺脫黑暗。這盞燈大風吹也吹不滅,大海也澆不滅。所以說,功德的大小不是在于財物的多少,而是在于心量有多大,不要花了五塊錢就想著自己的名字寫上去沒有?或者說,我要當無名英雄,境界雖然高了些,但也是著相,心量還是不夠!督饎偨洝犯嬖V我們:“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我們能夠不住相布施,無所求地布施,所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想象的。佛陀接著說明:“東方虛空可思量否?”虛空是無窮無盡的,當然不可思量,南、北、西、上、下的虛空同樣如此,而菩薩若是不住相布施,功德就象這虛空一樣廣大。
問:修行的過程中妄想特別多,怎么辦?
答:我們誦經念佛,修習止觀,主要都是為了對治妄想。在妄想現(xiàn)起的時候,要以“止”的方法把心止在佛號或某種境界上,讓心專注一處,就能對治我們散亂的心。
問:智慧與成佛有什么關系?自性是一種智慧體,如果成佛了,自性與識的關系怎樣?皈依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如何幫助我們修持佛法的?
答:成佛就是智慧的成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面都蘊藏著無盡的智慧,一旦將智慧開發(fā)出來,就是成佛了。那么,智慧和識有什么關系呢?識就是我們現(xiàn)有的虛妄的生命,成佛就是要將真實的生命開發(fā)出來,它是一個轉化的過程。
皈依就是學習佛法的開始,是尋求一種可靠的依賴,以真理為依賴,以三寶為依賴。然后通過對法的接受,解脫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對學佛的人來說,皈依是學佛的開始。
問:佛教是種信仰,有人說共產主義也是一種信仰,但卻是無法實現(xiàn)的。法師對此有何看法?
答:共產主義是不是信仰,能不能實現(xiàn),我們在這里就不作評論了。至于佛法,它不純粹是一種信仰,它還是一種智慧。佛法是“以信為能入,以智為能度”。如果我們對佛法的學習只有信仰而沒有智慧,那么只能增長愚癡,永遠都得不到佛法的真諦。
問:為什么通過修行便能認識宇宙的真理?修行的本質是什么?
答:人為什么會修行?為什么能認識宇宙的真理?要認識宇宙的真理,就需具備認識真理的能力。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否真實,是否全面,都是取決于我們的認識能力。就像有的人視力比較好,無論遠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的人是近視眼,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看得模模糊糊。當我們戴上黃色的眼鏡時,看到的世界就是黃色的;而當我們戴上綠色的眼睛時,看到的世界就是綠色的。同樣的道理,要正確認識世界,就必須具備正確的認識能力。所以,西方十八世紀以來的哲學非常注重認識論。如果不注重認識,直接以本體論,以我們的經驗和理性去認識,而這種經驗和理性又是錯誤的,那無論我們怎樣認識,永遠都處在錯誤之中。為什么通過修行能夠認識宇宙?宇宙是無限的,要認識宇宙,就需要無限的智慧。我們現(xiàn)有的認識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而我們的知識又是經驗的積累,它永遠是有限的。一個人能學多少知識?哪怕是學到八十歲、學到八百歲,能將整個宇宙和世間的東西都學盡嗎?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以這種有限的知識去認識宇宙,永遠都是局限的!怎樣才能開發(fā)出無限的認識能力?只有依靠般若智慧,修行正是為了開發(fā)這種我們本自具足的智慧。
我們不是為了修行而修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斷除煩惱、了脫生死、開發(fā)智慧,這才是修行的真正意義所在。
問:既無自性,那輪回者是誰呢?
答:既無自性,那下面在聽法者是誰呢?你們雖然沒有自性,但不是說你們就不存在。佛教講無我,因此,生命的延續(xù)像流水一樣不常不斷。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是由阿賴耶識在決定我們的生死流轉。本來這次還要講《佛教心理學》,是有關精神主體的狀況,其中探討到也包括這一問題。
問:人從何而來?如何看待達爾文的進化論?
答:佛教認為人是從太空來的,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佛經里記載的。當我們這個世界進入住的階段后,其他星球的人覺得他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的業(yè)力已經成熟,就憑著神通的力量來了。
那么至于達爾文的進化論,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因此不需要我去解釋去了,你們大約會比我更清楚。
問:能否談一下佛教對于未來中國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答:佛教應該對未來中國社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人類從十六世紀以來,一味地偏重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因此,社會就成了經濟和科技的社會,對物質的過分重視,造成了人類精神領域空虛迷茫和道德的墮落,而佛教的理論正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科學注重的是物質世界,而佛教注重的是精神世界,所以佛教對于凈化社會人心,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問:極樂世界是否永恒?修行得解脫是否就是跳出輪回?是否也是求得永恒?
答:無常是世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正是“諸行無常”的真實寫照。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有為法,也不能擺脫這種無常規(guī)律的支配。但同樣是無常,一個陶瓷杯是無常,一個塑料杯也是無常,一個金屬杯是無常,它們保存時間的長短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極樂世界雖不是永恒的,但會隨著諸佛菩薩的愿力住世很長的時間。
修行解脫是否也是在追求永恒?世界上一切都不可能是永恒的,我們怎么會去追求永恒呢?所以這種提法是不對的。修行就是跳出輪回,一方面是轉迷成悟,一方面是離苦得樂,使我們的生命從迷惑的狀態(tài)轉變成覺悟的狀態(tài),從痛苦的狀態(tài)轉變成幸福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修行所追求的是覺悟、智慧和解脫。
問:跳出三界外之后,是否有第四界可去呢?如沒有又如何解脫生死?
答:跳出三界外,并不是真有個實在的三界可以讓我們跳出去。如果那樣理解的話,我們坐上航天飛機就可以跳出三界了,大可不必學佛修行。所謂跳出三界外,就是擺脫一切束縛我們的煩惱。當所有的煩惱都不能對我們發(fā)生作用的時候,無論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都能自由自在,這就是跳出三界外的真實內涵!
問:極樂世界是不是本來就有?
答:不是本來就有。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fā)了四十八愿,隨著他的這種愿力和功德而建立起極樂世界,所以它也有形成的階段。
問:“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本身也是一法,那么它何時滅呢?
答:“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是作為一種規(guī)律和實質而存在,具有永恒性、必然性和普遍性。所以,它不存在滅的問題,是作為共相而不是別相,這需要搞清楚。
問:佛是人做的,螞蟻也是人做的,那么,病毒和細菌如何解釋?
答:的確,佛也是人做的,螞蟻也是人做的,人能成佛,螞蟻也能成佛。
有人說,素菜也有生命,吃素算不算殺生呢?根據(jù)圣嚴法師的解釋,他把生命分為幾個層次,最高級的是人;其次是豬馬牛羊之類,它們有記憶,也有簡單的思維;至于病毒和細菌之類是屬于非常低級的生物,它們只有細胞而沒有神經,不懂得苦樂,所以也就不存在殺生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感染病毒后,要趕緊治療才是。
問:佛是不是永恒的?或者也要受無常規(guī)律的支配?
答:我們說一切有為法都不是永恒的,但是佛為什么跟眾生不同?首先,佛陀已成就了無限智慧,這種智慧是永恒的;其次,佛陀所證得的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等,這種規(guī)律是永恒的;另外,佛陀還是徹底地斷除了煩惱,成就了的是圓滿的慈悲和道德,所以,佛陀也我們是不同的。
問:如何面對生死大事這一玄案?
答:了脫生死不是讓我們逃避,而是讓我們了解生死的本身,這個“了”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了解,一是解脫。所以說,學佛就是一項生命改造工程,它從認識生命開始,進而改造生命,最后達到徹底的完善,這一過程也就是了脫生死的過程。但它首先要認識開始,如果不學佛法就想了生死,那是沒門。
問:佛道本是一家?那佛對其他宗教是怎么看的呢?
答:佛是佛,道是道嘛,不能混在一起。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對于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摩尼教等等,也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能對改善人心和對安定社會起到各自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否定這些宗教的價值,應當彼此尊重。當然,從教理上來說,佛教要更圓滿和究竟,不久前,北大召開了一個宗教學術會議,我在會上作了題為《佛教在宗教中的獨特性》的發(fā)言,對佛教和其他宗教進行了比較,我認為區(qū)別主要有四點:第一,佛教是“無神而非有神”,佛教不建立主宰神,而其他宗教普遍認為世界是神創(chuàng)的;第二,佛教認為人類的吉兇禍福不是由神決定,而是人自身的業(yè)力和行為決定的;第三,佛教的修行是依靠自力而非他力,而其他宗教通常都是“因信得度”的他力思想;第四,佛教是是人本而非神本,佛教認為從修行解脫的意義上說,做人比升天好,而其他宗教都是以天堂為歸宿。
問:若無永恒,那么涅槃也應無永恒,解脫之人為什么要入涅槃?
答:涅槃還是永恒的。涅槃是的本質是真實相,而真實相就是宇宙的本質,本質當然是永恒的。而我們所講的沒有永恒,是指世間的一切現(xiàn)象而論。
問:為什么佛法是用生命來實證的?科學和佛學有什么不同?
答:六祖惠能在《壇經》里說過,修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教解決的是生命問題,而不是物質現(xiàn)象,佛教和科學解決問題的側重點不同。我們已經有了可以觀察星空,測量大海的儀器,有了可以觀測腦電波、心電圖的技術,但我們能不能發(fā)明一種儀器來測量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同時,科學是建立在我們現(xiàn)有的經驗的認識上;而佛法對真理的認識則是以無我為前提。所以,科學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變化的,牛頓曾是站則時代最前列的科學家,可愛因斯坦的出現(xiàn)又否定了牛頓的理論,但誰能保證愛因斯坦就不會再被否定呢?科學總是越新越好,總是能夠不斷地超越才好;而佛法的真理是直達本質的,因而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問: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答: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我們要記住“因緣因果”這四個字,佛教對世界的解釋全部包含在就四個字里面。為什么會有水災?直接的因就是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
問:緣起是否定永恒的,但緣起規(guī)律的本身是不是永恒的呢?
答:如果緣起的規(guī)律不是永恒的,那緣起的現(xiàn)象就必然是永恒的;如果緣起的現(xiàn)象不是永恒的,那緣起的規(guī)律就必然是永恒的。無論是有佛出世還是無佛出世,緣起的規(guī)律都一如既往地存在著。
問:天上的人是從哪里來的?
答:天上的人是從人道中去的,我們能夠布施、持戒,就能感得升天的果報,天人也會歡喜贊嘆。當然,因緣因果是多生的,畜生雖然今生不能布施持戒,但如果往昔的業(yè)緣成熟了,同樣可能就生到天上。所謂六道輪回,就是有情會依據(jù)自己的業(yè)力在六種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中不斷地流轉。
問:法師好像對現(xiàn)代的科學很不屑,請問法師自己用不用電扇空調?
答:怎么不用呵?雖然我是住在山里,但同樣在使用電腦之類現(xiàn)代科技產品。我并不是對科學不屑,更不是要大家抵制現(xiàn)代科技,而是要指出科學的局限性,糾正大家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想法,使大家不要過分地迷信科學。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科學的確為我們帶來了方便和舒適,但同時也縱容了我們的欲望,帶來了生態(tài)的破壞。就科學技術的本身來說,并沒有善惡之分,問題的關鍵是在于掌握和使用科學的人類。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比科學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正確的觀念和健全的心靈。
問:人是因我執(zhí)而產生貪、嗔、癡諸惡,那么,如何才能破除自我執(zhí),尤其是對性格基本已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因無始以來的習氣而不斷造作貪、嗔、癡種種煩惱,甚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傾向。但人格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可以調整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樹立正見,因為在生命的延續(xù)過程中,是向善還是為惡都取決于我們的觀念,因此,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我們改善自身生命的必要條件。
若閑、馮德寶記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進念佛后家庭和事業(yè)為何會出現(xiàn)很多逆緣?
- 玄若法師答: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會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訣竅
- 楞嚴經大致是在說什么?如何修楞嚴法門?
- 不孝有三是哪三個?不孝有三的含義是什么?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在夫妻臥室睡著后念佛,有罪嗎?
- 大安法師:家中佛堂的佛像應如何擺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嚴經或法華經嗎?晚上能念地藏經嗎?
- 地藏經問答
- 妙量法師答:大悲咒當手機鈴聲如法嗎?
- 心經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心里整天默誦楞嚴咒,方式對不對?
- 楞嚴咒問答
- 帕奧禪師答:天生有陰陽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禪法?
- 南懷瑾問答
- 明一法師答:晚上能不能上香?為什么拜佛會哭?這是流淚佛?
- 星云大師問答
- 誦一部地藏經能一起回向給在世去世的親人嗎?
- 念佛后,孩子的成績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剛經問答
- 舊財神像可以隨便丟掉嗎?該怎么處理?
- 養(yǎng)純白的貓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時需要打開供水杯的蓋子嗎?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蓮花盛開,這種感應好嗎?
- 阿彌陀佛像可以佩戴嗎?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嗎?
- 星云法師答:運氣不好時如何轉運?
- 良因法師答:散念《心經》將近一年,改念《地藏經》可以嗎?
- 念完阿彌陀佛圣號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斷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極樂世界有何標準?
- 印光大師:如何得金剛經的真實利益?
- 給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剛經》、《心經》、往生咒可以嗎?
- 大安法師答:家中爬蟲成災怎么辦?
- 元音老人答:《金剛經》說:‘無人相,無我相’。誰說誰聞?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佛人可以化妝嗎,學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受戒嗎?
- 學佛學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