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修習禪定入門方便

\

  一、修定的目的

  1、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2、不修定不能生智慧,縱有佛法知見,亦與世間學問知識無異,不能斷煩惱;對境臨事,不能起作用。

  3、不修定,持戒不易調(diào)柔身心。

  4、修定能引生喜觸及輕安,使人自然樂于修行。

  5、修定能引發(fā)神通前相,使人能于佛法生起信心(但非專為求得神通)。

  6、修定能調(diào)節(jié)精神,治療疾病,補益體力;只要坐時姿勢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然不可一心注意求身體之利益,應加入皈依三寶之信心,及四諦之了解。否則恐增加身執(zhí),且不得三寶加持力,身體所得利益亦有限)。

  二、選擇修定場所

  1、不當風。

  2、不潮濕。

  3、不妨礙他人。

  4、灑掃清潔。

  5、若有佛堂,即于佛堂中敷座;若無佛堂,隨適宜處均可敷座。要求:

  座位穩(wěn)固,不可聽其動搖不寧。

  座位不可太高,高則心易驚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濕為度。

  敷座之物,以軟草為宜,不可太厚,厚則易生熱故。

  座位不可太狹小,致兩膝局促。

  座位須平坦,后部稍高,決不可前部高于后部。

  6、坐處光線不可太強,強則令心散亂;也不可太黑暗,暗則易生昏沉睡眠。

  三、趣入方便

  1、上座修定前,飲食不可過飽。

  2、應于三寶前以身力修供事:禮拜燒香、供水、供花等。以此現(xiàn)前所修福業(yè),能速引生禪定;之果。且由運動身體之故,易生暖觸。

  3、手足頭面洗沐清潔,涕唾排除凈盡;寬衣緩帶,使全身輕松舒快。

  四、坐時威儀

  1、金剛跏趺,如佛之威儀而坐。令兩膝與尾閭?cè)c支持全身之重量。從兩膝引一直線,與兩腿構(gòu)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剛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馬亦可。但不可舒腳坐。欲使禪定成就,終須學習金剛跏趺。如是坐者,姿勢安穩(wěn),全身之氣,自然聚斂,于定極為有益。

  2、身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從發(fā)際以上四指頂門之處,垂一直線,令此線通過喉心、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時,先將腰身伸直,然后放松,使脊柱節(jié)節(jié)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3、兩肩齊平,不可左右低昂。兩臂置于身之兩旁,令與肩平。兩手心向上,右手壓左手,兩手拇指端相拄,手掌邊沿靠腹部,手背置兩足上。

  4、頭微向前傾,作垂目觀鼻之意。不可太傾太仰或偏左右。

  5、眼不太張?zhí)?作注視鼻端之意。(不可真用力觀鼻端,久則目睛痛)。目光注意鼻端,鼻端與心垂直。兩手心及兩足心皆趣向聚合于肉團心,如是則全身精神凝聚。

  6、唇齒順其自然,但不可張口呼吸。

  7、舌應令著上腭。但人舌有長短,亦不必勉強。

  8、息出入不可令作聲,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應令輕細,至自己亦不感覺氣出入。但不可注意令細,若注意令細,則氣息反粗。

  9、坐時腿部應蓋覆令暖,暑天至少亦應蓋覆一層單布,身體上部應稍涼,不可過暖,暖則易生昏沉。

  10、頭之后部及頸部,不可受風。天寒應以披單覆之,但頭之前部不可蓋覆。

  五、發(fā)心大要

  1、思維自身,人命無常,在呼吸間。一息不來,三途六道,流轉(zhuǎn)何處,毫無把握。若不修定,臨命終時,自己如何作得主宰?

  2、思維自身無始以來,流轉(zhuǎn)生死,備膺眾苦,以至于今,不知出離之道。今幸得遇此殊勝禪定法門,修之能斷煩惱、開智慧、出生死,云何不修?

  3、思維父母眾生,與我同在三界火宅之中,無有解脫之道。今幸遇此法,若不勤修自求證入,云何能以此展轉(zhuǎn)教他,共趣大般涅槃菩提之果?

  4、不可起名聞利養(yǎng)之心。

  5、不可起求勝過他人之心。

  6、不可盲無目的,墮于愚癡。

  7、應發(fā)自利利他種種善愿。

  六、出定須知

  1、將二手心搓熱,搓拭面部,然后張目。

  2、張目后,徐顧四周,了知我身現(xiàn)在何處。

  3、作是思維:我今已出定,次復當至何處,當作何事?

  4、徐攝衣整帶,安詳下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