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南岳宗顯法師在九華山聚龍大酒店為朝山居士開示 

  昨天上午,九華山聚龍大酒店的會議室裝飾得華麗莊嚴,南岳宗教協(xié)會副會長、廣濟禪寺住持宗顯法師在這里為來自衡陽、長沙、廣州、深圳等城市的百名居士作了精彩開示。

  宗顯法師說,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地藏菩薩是大乘佛教的大菩薩之一。據(jù)《地藏十輪經(jīng)》講,由于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據(jù)《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過去無量劫前,有一個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后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yǎng)佛寺。后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得知因自己供養(yǎng)佛、寺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婆羅門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贬屽确鸶嬖V文殊菩薩,當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xiàn)在的地藏菩薩。在經(jīng)中,釋迦佛又為我們講述了地藏菩薩種種的不可思議行愿。地藏菩薩發(fā)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使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經(jīng)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托,在釋迦滅度后、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

  據(jù)說唐代時,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于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jù)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東崖巖石,終日坐禪誦經(jīng),后被山民諸葛節(jié)發(fā)現(xiàn),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后,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后,葬于神光嶺的真身寶殿,俗稱“肉身塔 ”。據(jù)《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jié)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定他是地藏菩薩轉(zhuǎn)世。九華山也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道場。

  宗顯法師認為,朝山有廣結(jié)法緣、消除業(yè)障、折伏我慢、增進道心的功德。

  朝山總以朝禮佛教名山圣地為目標,因而能廣結(jié)法緣。如:大陸的四大名山,因為法緣殊勝,往往是菩薩示現(xiàn)的道場。所以凡是朝山者,能以虔誠、懇切的心朝禮,即能感得種種瑞相;再者大家都是為求法而來,非常的殊勝難得,彼此可以共結(jié)法緣。

  他說:所謂修行,不外’隨緣消舊業(yè),增進;’,所以能消除業(yè)障。但業(yè)障深重,若不經(jīng)一番身心磨練,何得消除?因此,以身心合一,五體投地,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最能啟發(fā)清凈心;藉由恭敬拜佛,身心的懺悔,來滅除罪業(yè),所謂’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禮佛一方面可消除業(yè)障,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折伏我慢,尤其三步一拜朝山時,不管有幾只眼睛盯著你,你仍然五體投地的禮拜,試想:這時我慢之心如何生起?如果能時常朝山,便是時時刻刻在消除我慢。我慢若除,世界宇宙還有什么容不下的呢?此時身心之自在與寬廣,才是真正的解脫煩惱。

  朝山是增進道心一種很好的方式。’修行’是一條艱鉅的道路,若不能抱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之心,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如何培養(yǎng)堅定的道心是很要緊的事。朝山可以培養(yǎng)道念,當你從遙遠的地方一路向圣地時,如果途中經(jīng)不起種種考驗,如何能到達圣地呢?因此朝山時,正好是考驗道心和毅力的時候。叩禮九華山及地藏王菩薩的無量功德: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病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端正相好,十二者多生天上,十三者宿智命通,十四者有求皆從,十五者眷屬歡樂,十六者諸橫消滅,十七者業(yè)道永除,十八者去處盡通,十九者夜夢安樂,二十者先亡離苦,二十一者宿福受生,二十二者諸圣贊嘆,二十三者聰明利根,二十四者鐃慈愍心,二十五者畢竟成佛,F(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通過禮拜地藏王菩薩而得到護佑。如《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中即載有諸多真人真事。

  親臨九華山拜佛,能感慨此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九華山境內(nèi)群峰競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tài),各具神韻。連綿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為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典范。景區(qū)內(nèi)處處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gòu)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還有云海、日出、霧淞、佛光等自然奇觀,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譽。唐代大 詩人李白見山之勝景,吟頌出“妙有二分氣,靈山開九華”之句,山因此更名為九華山。“九華一千寺,灑在云霧中!弊越鸬夭伛v錫九華山之后,天下佛教信徒朝山進香,歷代名僧修道弘法,寺院如林,香火如潮。據(jù)史志記載,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皠倬硨訉觿e,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現(xiàn)存古寺廟94座,佛像1萬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近千人。今存寺廟99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700余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歷代經(jīng)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裊裊,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

  聽完法師開示,來自深圳的一位身價過億的商界成功人士周居士說,這是他第六次跟宗顯法師來九華山三步一拜了。言語中充滿自豪,他暢談了自己過去朝山的心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