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邊常掛的“沒事兒”并不是真的沒事兒

嘴邊常掛的“沒事兒”并不是真的沒事兒

  當今社會對佛教的常見理解,多是“消極”,對佛教信仰的理解,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尤為離譜的,是不少人炒夾生飯,不恰當?shù)厥褂?ldquo;放下”之類的概念,去將禪宗常用的“關(guān)注當下”,偏解成為逃避責任的“避世”與“懈怠”——禪宗真的會是這樣的嗎?

  云門禪寺佛源老和尚住世時,有一日散步至僧舍,見僧舍窗戶玻璃已壞,令僧換掉。僧曰:

  “裂了點沒事的,師父您別管了!”

  老和尚一聽,喝曰:

  “沒事?好啊,我看你有沒有事?”

  話音甫落,老和尚揚起拐杖——“咣、咣、咣……”一排玻璃被悉數(shù)捅破。

  次日老和尚路經(jīng)僧舍,見已然全部裝好新玻璃,笑笑曰:

  “又說沒事,鬼來的!”

  丘吉爾說:

  “我從不擔心行動,而只擔心,從來沒有任何行動!”

  王陽明先生說: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只擔心,嘴邊常掛的“沒事兒”,并不是真的沒事兒,而只是“不知道有事兒”,所以才缺乏了勇猛的行動,去踏實“了事兒”。

  若如此,卻仍虛浮妄言“沒事兒”,則少不得又要吃幾棒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