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教從“覺”始
認識佛教從“覺”始
想要認識佛教,就先必須知道什么是佛?“佛”是“佛陀”的簡稱,而“佛陀”是印度話的音譯,意思是“覺悟的人”。它含有自己覺悟、令別人也覺悟、及時時刻刻對宇宙人生一切事情都具有正確而徹底的覺悟等三個意義,凡是這三點都能做得圓滿的,便尊稱他為“佛陀”。因此,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佛陀”。
在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眾生或者說是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形式都能成佛。因為眾生的本性和佛的本性都是一樣的,只是眾生都是“迷”而不能“覺”、或者“覺”得還不徹底。但只要自己愿意,又有正確的方法,每一個眾生,最后終必都能達到究竟圓滿的“覺”而成佛。
所以,要想認識佛教就要先把“覺”的問題搞清楚,什么是“覺”?我們先來看看字典里對“覺”字的注釋。
覺
覺
jiào
【動】
睡醒
覺,悟也。從見,學(xué)省聲!墩f文》
上欲起賢,未覺。——《漢書·董卓傳》
覺而之漸臺!稘h書·鄧通傳》
又如:覺臥(覺醒時和寢臥時);覺寤(睡醒);覺寢(自睡中覺醒)
通“挍”、“校”。比較,較量
如此賢不肖相覺。——《孟子·離婁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妒勒f新語》
覺
覺
jiào
【名】
俗稱睡眠為睡覺
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莊子·齊物論》
覺見臥聞!獫h·王充《論衡·訂鬼篇》
惟覺時之枕席!啤だ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詩
又如:睡了一大覺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如:午覺;累了可以趴在桌上睡一覺
覺
覺
jiào
【量】
睡眠一次為一覺。如:睡了一覺中覺
另見jué
覺
覺
jué
【動】
(形聲。從見,學(xué)省聲。本義:醒悟,明白)
同本義
覺,悟也!墩f文》
上欲起賢,未覺!稘h書·董賢傳》
覺而之漸臺!稘h書·鄧通傳》
且有大覺!肚f子·齊物論》
叔術(shù)覺焉!豆騻鳌ふ压荒辍
覺今是而昨非。——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覺來(醒來);覺悟;如夢初覺
感覺到,意識到
而覺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島不覺!巍ず小盾嫦獫O隱叢話》
常覺一切!濉ち簡⒊讹嫳液霞の募
更覺膽落!稄V東軍務(wù)記》
又如:覺道(覺得);不知不覺;覺發(fā)(發(fā)覺)
啟發(fā);使人覺悟
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孟子·萬章上》
發(fā)覺,發(fā)現(xiàn)
覺無異能者!啤ち谠度洹
不之覺。——《資治通鑒·唐紀》
覺
覺
jué
【名】
感覺器官。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覺元(腦神)
賢智者之稱
藏埋于終古,而未寤于前覺也!獣x·左思《吳都賦》
另見jiào
覺察
juéchá
看出
覺察出他行跡可疑
覺察毯子很粗糙
覺得
juéde
∶有某種感覺
一點也不覺得累
∶認為(語氣較不肯定)
你覺得這個計劃怎么樣?
覺乎
juéhū
∶感覺;覺得
這針扎下去不覺乎怎么樣
覺悟
juéwù
醒悟明白
覺悟
juéwù
∶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tài)
覺醒
juéxǐng
覺悟;醒悟
我不久即從不愉快的幻夢中覺醒
◎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jué]
[《廣韻》古岳切,入覺,見。]
亦作“斍1”。“覺1”的繁體字。亦作“覐1”。
(1)領(lǐng)悟;明白。
(2)啟發(fā),使人覺悟。
(3)感知,意識到。
(4)察知;發(fā)覺。
(5)表明。
(6)賢智者之稱。
(7)通“梏”。正直;高大。
(8)星名。
[②][jiào]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覺2”的繁體字。
(1)睡醒;清醒。
(2)指睡眠。
(3)通“較”。比較;相差。
(4)通“較”。治療;痊愈。多見于元人曲語。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上】【見字部】 覺;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1139第05(點擊查看原圖)
〔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菊f文】寤也!緩V韻】曉也!緯ふf命】念終始典于學(xué),厥德修罔覺!竟騻鳌ふ讶荒辍渴逍g(shù)覺焉!驹]】覺,悟也!厩f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景谆⑼ā繉W(xué)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又發(fā)也!厩皾h·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驹]】發(fā)覺者,免其官。 又明也!咀髠鳌の乃哪辍恳杂X報宴!驹]】以明報功宴樂。 又大也,直也!驹姟ば⊙拧坑杏X其楹!緜鳌坑杏X,言高大也。【箋】直也!咀髠鳌は宥荒辍糠蜃佑X者也!驹]】較然正直。 又【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又【博雅】哲也。 又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疚簳め尷现尽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又星名!緯x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通作梏!径Y·緇衣】有梏德行!驹]】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fēng)】尚寐無覺!臼酚洝じ叩奂o】後人至高祖覺!驹]】覺謂寢寐而寤也。 又葉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又葉吉列切,音孑!咎K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又葉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shù)年不覺,使我高蹈!疽魧W(xué)五書】覺葉㡍。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xué)。薁音約,與覺、學(xué)葉。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䧎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鴑改駑。䧎改隕。
◎ 說文解字詳解
【卷八】【見部】 編號:5481
覺,[古岳切 ],寤也。從見,學(xué)省聲。一曰發(fā)也。
相關(guān)詞語
·本覺 ·不覺 ·不自覺 ·察覺 ·錯覺 ·大覺 ·大覺金仙 ·第六感覺 ·獨覺 ·頓覺 ·惡覺 ·發(fā)覺 ·膚覺 ·感覺 ·感覺器官 ·乖覺 ·黑甜一覺 ·囫圇覺
相關(guān)成語
·不覺技癢 ·不知不覺 ·警憒覺聾 ·覺人覺世 ·如夢初覺 神不知鬼不覺 ·先知先覺 ·自覺形穢 ·自覺自愿
相關(guān)詩詞
·自覺二首 ·[唐]白居易 自望秦赴五松驛 “長途發(fā)已久,前館行未至。體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右袂尚垂鞭,左手暫委轡。忽覺問仆夫,才行百步地。形神分處所,遲速相乖異。馬上幾多時,夢中無限事。誠哉達人語,百齡同一寐!
[唐]耿湋尋覺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少年嘗昧道,無事日悠悠。及至悟生死,尋僧已白頭。
云回廬瀑雨,樹落給園秋。為我謝宗許,塵中難久留。
……
從字典給出的結(jié)果來看“覺”的基本解釋是:人或動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對事物的感受辨別:感覺、知覺、觸覺、視覺、覺察;蛘呤切盐:覺悟、覺醒、“覺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我們的感覺和意識作用。那么佛就是這些感覺和意識時時刻刻都徹底覺悟的人。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誨,是教導(dǎo)我們?nèi)绾稳プ龅綍r時刻刻徹底覺悟。因為我們要是時時刻刻都能夠覺悟的話,我們就沒有煩惱了;我們就了生脫死了;我們就成佛做祖了;我們就……我們要想學(xué)佛,要想認識佛教,就要搞清楚這個“覺”的含義,從“覺”這個字入手。
從“覺”這個字來看,一切的生命都存在“覺”。因為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器官,都能受刺激后對事物的感受辨別:感覺、知覺、觸覺、視覺、覺察;蛘呤:醒悟:覺悟、覺醒、“覺今是而昨非”。一切生命之所以能夠成佛,也是因為這個道理,因為他們都可以做到徹底而圓滿地覺悟。
從佛教的經(jīng)典里面告訴我們,一切生命的器官,對外界的感知是因為各自的存在形式不同而不同。但是他們能夠?qū)ν饨绺兄哪芰κ瞧降鹊?而且不會因為生命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同時不會因為生命形式的改變而不同。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能夠?qū)ν饨绺兄哪芰κ遣皇苌问街械某、住、壞、滅而變化的?/p>
這就是《心經(jīng)》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映射;是一切生命都能成佛的根據(jù);是被稱為法身、智慧、心、性等等很難理解名詞的內(nèi)容;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主體。我們在認識佛教的過程中出現(xiàn)這些困難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覺的能力”來聯(lián)系這些名詞,這樣你認識佛教就比較容易入門了。
后面敬請關(guān)注《輪回中的“覺的能力”》
- 上一篇:與一位母親的對話
- 下一篇:《與祖師同行》文摘31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xué)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xué)”、“貿(mào)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明一法師:佛教把眾生的心歸納為五種可觀察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明一法師:為什么會煩惱?如何減少攀緣心?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xué)而又偉大的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