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色如牢籠,不得自在,心欲出離,乃攝心諦觀,加功用行,破于色故,思惟“無邊虛空”之相。此定成已,如鳥出籠,自由自在,已無業(yè)果色法,惟存定果色法,名“空無邊處定”。

  前面的四禪,他的色身雖然怎么精妙、怎么光明、怎么莊嚴,四禪還是有固定的色身,只是那個色身特別的清凈美妙而已。但是到了四空,它是討厭色身,所以,他就厭患這個色身就像牢籠把他的這個明了寂靜的心給關(guān)住了,不得自在,他想要從色身的牢籠里面跑出來。

  他怎么做呢?他就“攝心諦觀”,而且“加功用行”,他就今天觀,明天觀,一年、兩年、三年、十年,破除色身的障礙。他怎么做呢?他跑到一個空曠的高處,他眼睛就取無邊虛空的相狀。

  把那個相狀取出來,取出了以后在心中就思惟:我的生命體一定可以把它變成虛空的相狀,我一定可以做到的,不斷地這樣思惟。思惟以后,“此定成已,如鳥出籠,自由自在”。他就沒有固定的業(yè)力所變現(xiàn)的色法,只有隨心自在的這種定果色,叫作空無邊處定。

  這個無邊的虛空相狀我們解釋一下。佛教的空,它是一個道理,是一個哲理,它是一個法。外道在觀這個空,他是執(zhí)著一個相狀,它這個空是一個死的,它不是一個法理,它是一個相狀,這地方有差別。同樣是進入虛空,我們是進入空性,外道是進入空相,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

  空相,只要有相就是生滅法,就是生死輪回了?招允且粋真理,那是解脫自在的,所以這個地方諸位要分清楚。外道他沒有佛法的傳承,他不知道怎么去思惟“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從因緣生里面去思惟一切法是自性空,他只是去取虛空的相狀,然后把自己觀想成虛空的相狀,最后把業(yè)果色給消滅掉了。所以這個人他也是相狀,只是說他活在另外一個相狀,一個更寂靜的相狀而已,所以他還是有相狀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