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要追求什么?

能弘法師:學佛人要追求什么?

  昨天一個營員問我,他說:“師父,佛教講無求,那我們學了佛,會不會變得不干事業(yè),每天得過且過呢?”

  事實上,佛教并不是講無求,佛教是講求的,求什么?求福報、求智慧、求解脫、求成佛。你學佛學對了,一定是有追求的。那么,佛教的追求方向是什么?佛教講信、愿、行,這個追求就是愿,愿越大越好,最大的愿就是成佛度眾生。

  每位菩薩都有度眾生的愿,沒有愿就不成為菩薩,像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阿彌陀佛發(fā)四十八愿,藥師佛發(fā)十二大愿,都是在當菩薩的時候發(fā)的大愿。

  所有的佛都有四弘誓愿,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都發(fā)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圓滿才成佛。四弘誓愿是什么?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宇宙中的眾生(所有的生命)沒有窮盡,我要度盡他們,讓他們到達彼岸;煩惱無盡,眾生煩惱無盡,我一定要斷盡煩惱;成佛的方法無量無邊,我都要學習掌握,以自度度人;佛道至高無上,我一定要達到圓滿。菩薩依此四弘誓愿去修,修圓滿后就成佛。

  所以佛教是有愿求的,這個愿就是追求,那最低的追求是什么?求福報。求福報不要盲目,而是種善因得善果,所以要求福報就要努力地去做好事;求智慧,就要拼命地聽聞佛法,學習佛法;求解脫呢,還要拼命地去求解脫。

  你說我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圣賢僧,光停留在信上還是不行,信再往上就是愿,發(fā)“我要像佛一樣覺悟,我要充滿智慧,我要像圣賢僧一樣解脫”的愿,發(fā)了愿要去執(zhí)行、落實這叫行,依愿去行圓滿了你就證。

  當然,開了悟叫證,假如是求福報,那就是一般的果,還不是證,但是他也可以達到他的果。證一般指出世間的果、了生死的果乃至于成佛的果,一般從出世間成圣人以上才是證,圣人以下達到的果叫增上果,福報會越來越高。所以都要經(jīng)過信愿行,信是開始,愿是前提,行是實踐,證是結(jié)果。

  所以佛教是講求的,你說那達摩祖師不是說無所求嗎?我們要清楚,這里的無所求是不求福報,不停留在福報、享受的低層次上,而是去求圓滿的人格。

  達摩祖師他求不求?是求的,求什么?求覺悟求成佛,釋迦牟尼佛求不求?是求的,他不去出家求菩提,怎么會成佛?他們的求是高尚的求,不是一般的求。

  求有低有高,佛教都是允許的,而且是必須的。但是,佛教的求一定是正見的求、不盲目的求,是有智慧的求,是符合因果的求。

  在世間也一定要求,你看我們禪修營邀請的這些老師,游本昌老先生、鄭泰均老師、婁占軍老師等老師們,他們都是有追求的,而且是終其一生去追求、去提升,如果他們沒有追求,就不可能走到今天,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個點,就是自己喜歡做、又能做好的事,演藝、畫畫、舞蹈,然后就熱烈地、拼命地、永不后退地去追求,最后就獲得了成功。

  他們也有信,信什么?信這是一個善美的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有好處,為什么相信?因為他們看到了古人、前輩的成功范例,他們自己也有一定的天份和智能去理解這些,也對這些非常感興趣;他們也有愿,有強烈的“我一定要干成”的追求善美的欲望;然后他們會去行,拼命地、不顧一切地去做、去干,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果就出來了。是不是這樣?當然他們也有學佛。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有追求,雖然跟世間追求的方向不一樣,但不是世間那種渾渾噩噩的無求,佛教的無求是不追求一般的享受,而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圣人的品質(zhì)、圣人的發(fā)心、圣人的境界,是這樣的。

  你不求那不行,比如你要求生凈土,學習回來度眾生,你不求那你往生不了。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求,當然這也要看你求什么,你求的是什么,你就會活在相應的那個層面上,你的精神、你的生活、你的遭遇,很多都跟你的求有關(guān)。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求很重要。

  阿彌陀佛!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華嚴大道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