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觀照

  如實觀照

  “云何正智?”前面是講正念,我們的意念、念頭時時刻刻在這個上面,再來就是云何正智,“謂比丘若來、若去,正知而住;瞻視、觀察,屈申、俯仰,執(zhí)持衣缽,行、住、坐、臥,眠、覺,乃至五十、六十,依語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蔽覀兠刻斓男袆又,我們的行為之中,不管是在瞻視——看外面的時候;觀察自己的時候;所有的動作——不管是坐著、走路,或者是你在穿衣服的時候,或者是托缽的時候,行、住、坐、臥中,包括睡眠之中;也是都在這樣的觀照中,這樣叫作正智。一個(正念)是對內(nèi)、外身心的觀察:身、受、心、法,一個(正智)是對于自己的行為、動作加以觀察,那么這個都是沒有離開念跟智。

  “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如果你能夠在正念、正智之中的話,“能起樂受,有因緣非無因緣!边@樣的觀察過程中,你不但可以離開世間的貪憂,而且還能夠起樂受,身心會覺得非常的喜悅、快樂,這個是有因緣的、有條件的,不是沒有因緣!

  云何因緣?”那是什么因緣呢?“謂緣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樂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身及樂受,觀察無常,觀察生滅,觀察離欲,觀察滅盡,觀察舍!蔽覀冸m然能起樂受,但是這一些呢,同樣都是因緣法,都是有因有緣而生的,所以進一步說,什么是因緣,緣于身,如果今天沒有這個身體,就不會起這樣的受,所以要這樣的繼續(xù)觀照,作這樣的思惟,我這個身體是無常的、是有為法,這個心靈也一樣是因緣生的,受是屬于心法嘛,所以受也是無常的,也是有為的,也是因緣而生的。也就是說,不管是色或者是受都一樣是無常,是因緣法,所以觀察了這個以后,就知道了無常生滅。知道無常生滅,知道它的非實,你就不執(zhí)著,就能夠離欲而進入寂滅、滅盡了,你就會不執(zhí)著——舍,這個你都要觀察得清清楚楚。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如果大家有夠用功,有在如實觀照的,應(yīng)該多少有一些體會,不管你的身心現(xiàn)在是苦受、樂受,只要你是在如實的觀察中,你一定會發(fā)覺:他真的是無常,他真的是生滅,你也會發(fā)覺觀察的當(dāng)下,不可能有執(zhí)著,觀察的當(dāng)下,就離開欲望,只要作如實觀察的人,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只要你在觀察中,也就是觀照中,那個貪欲不見啦,那個煩惱也不見,那個快樂也不見啦,是不是這樣子?如果你有在觀照的人,就會知道。

  所以不但知道他的無常、生滅,也可以真正的離欲、不執(zhí)著,甚至于你當(dāng)下的體會里面、是跟滅相應(yīng)的,甚至于你發(fā)覺,你的那些執(zhí)著、貪欲,你不再執(zhí)著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舍離的感覺。這個地方很重要,我們在修行、在觀照、在禪修都好,其實我要各位體會的都在這個地方。

  為什么在如實的觀察中就會這樣子?為什么叫你用一個‘看\’字?那個看字就是在觀察,看字就是在觀照,只要你是如實的、全心全意的在觀照中的話,你發(fā)現(xiàn)的必定是這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