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

  生與死(一)

  我們一個人一開始下來就是生,

  到最后還是要死,

  死是苦,生也是苦,

  從開始一直到最后,

  人生都是一個「苦」字。

  所謂生與死,每人皆有這么一個關(guān)口,可是在迷的人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但覺悟了的人就知道生、死的重要。

  對生、死的看法,儒家與佛法有某種層次上的差別。儒家孔子所說:「未知生,焉知死」是希望我們?nèi)⒕孔约荷鷱暮蝸?以佛來說,又更進一步了,就是要我們「了生死」。

  儒家對生死的看法,如果我們一個人在世問上建功立德,為國家、民族、社會盡心,如此,則雖死猶生,因為即使是死,但他的精神長存。如:歷史上的岳飛與秦檜,岳飛留芳千古,秦檜則遺臭萬年。岳飛的忠孝精神永遠(yuǎn)長存,這就是儒家對生、死的看法。

  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就證明我們?nèi)松非笠粋真理,我們悟到真理,是為道而犧牲,為國家、社會而犧牲,這也是道啊!這樣子犧牲了,那么他的生命卻始終存在的。而我們佛法上也有這種說法。「寧可持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就是為了道。成道第一個要持戒清凈,所謂「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如果我們持戒不滴凈,以后會帶給我們一些生死與煩惱。佛法上也說:「尸羅不清凈,三昧不現(xiàn)前」,如果戒不清凈,想要得到最高的禪定,也不容易,所得到的定即是邪定。

  那么在我們佛法來講,除了這些意義以外,另外還要更進一層,即認(rèn)為生也是苦、死也是苦,所以要「了生死」。

  一個人在世間上建功立德,是一個功德、也是一個福報,可是我們?nèi)诉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你建功立德,就算是有了福報,將來是人天的果報,人天的福報享完了,最后還是受六道輪回。

  我們一個人一開始下來就是生,這一生不論你是做什么事業(yè)─士、農(nóng)、工、商、學(xué)、兵,到最后還是要死,死是苦,生也是苦,從開始一直到最后,人生都是一個「苦」字。

  生與死(二)

  人生是苦,從生至死惟一「苦」字。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愛別離苦。

  八苦熾盛。

  人生是苦,從生至死惟一「苦」字。

  怎么知道人生是苦?你看小孩生下來就聒聒叫,就證明他是很苦。怎么說是很苦?嬰兒往母親肚里是一個世界-十月懷胎,在母親肚子里實在是苦事情,稱為胎獄之苦,出來以后又是另一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均覺得不適應(yīng),感覺得很苦,所以是生苦。

  老苦,老的時候行動一切皆不順,做什么事情皆不能稱心如意。

  死苦,人快死的時候,四大分散自己做不了主。人死的時候地大分散,身體壞掉,神識會覺得山崩地裂,這個時候自己會覺得驚慌恐怖。水大分散,流膿流水,晚上作夢,夢到到處都是洪水,驚慌恐怖,無處可逃。風(fēng)大分散,看到遍地都是猛風(fēng)在吹,無處可逃。火大分散,晚上作夢看到遍地都是火在燒,令人驚慌恐怖,到最后如果我們這一生作了很多惡業(yè),會看到地獄、畜生、餓鬼種種恐怖的境界,這些都是苦。

  病苦,「生」了以后每個人都會生病,病有病的苦。

  求不得苦,人生在世求不得的苦很多,如:學(xué)業(yè)力面,希望拿第一名,始終拿不到第一名,拿不到心中就起了煩惱。事業(yè)上也是如此,有了十萬想一百萬,有了一百萬想一千萬,甚至于整個臺灣,乃至于整個世界,心始終沒完沒了,這就是求不得苦。因為一切皆有因緣果報,要求,要從因當(dāng)中求,不要從果上去求。

  求什么呢?求我們現(xiàn)在開始不要打妄想,不要造惡業(yè),時時刻刻檢討反省,這樣子來求,我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心安定下來,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定力,乃至于我們的福報無形當(dāng)中,就會增長。佛法上所說的求不得苦,是告訴我們要從這個上面去解脫

  怨憎會苦,不該看到的人,偏偏要看,彼此看了很不自在,所以怨憎會苦。在平時我們耍廣結(jié)善緣,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這樣即沒有怨憎會苦了,如果彼此有了過節(jié),最好能夠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不看僧面看佛面。

  五陰熾盛苦,我們身體色、受、想、行、識,這是屬于五陰境界。色屬于物質(zhì),色法里面有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第二個是心法,心法里面有受、想、行、識四個心里面的狀態(tài),色法加心法,就是我們這樣一個人。

  我們一個人不管多大歲數(shù),都要受這個色、受、想、行、識的影響。尤其是在年輕的時代,十多歲到了二十多歲,都要受色、受、想、行、識的影響,身、心皆起大變化,產(chǎn)生沖擊,這就是所謂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五陰熾盛,盡像一把火在心當(dāng)中燒,使其身心不能平靜,不能安定。

  愛別離苦,我們一個人有種種執(zhí)著,有種種情愛,父母有父母之情,兒女有兒女之情,同學(xué)有同學(xué)之情,朋友有朋友之情,人不能始終在一起,古人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離死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生與死(三)

  我們每一個人念念都是在生滅當(dāng)中,

  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

  禪宗祖師所說,你把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

  實在是如此的,

  哪一念心?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

  不攀緣、不顛倒,時時刻刻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

  所謂了生死就是在現(xiàn)在,而不是在未來。

  佛法告訴我們了生死,生死就是自已的煩惱。剛才所說的八苦,即是自己的煩惱,一個是因的煩惱,一個是果當(dāng)中的煩惱。我們起心動念就是因,果報現(xiàn)前了,逃也逃不了,這是果當(dāng)中的煩惱。要想去了果當(dāng)中的煩惱,必須從因當(dāng)中去了。人已經(jīng)生下來,如何去了?生了以后要受報,必須要面對現(xiàn)實,所以逃也逃不掉,到死的時候,死亡一現(xiàn)前,誰也逃避不了。

  如果我們?nèi)列蕹晒α?自己能夠作主,能夠作主生死就自在。平時我們對于我們的煩惱,時時刻刻檢討反省,把煩惱化掉,這樣子就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死,這是佛法對于生死更進一步的看法。

  我們每一個人念念都是在生滅當(dāng)中,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明白這些道理了,就知道生在那里?死在那里?如果我們這念心,「師父說法,大眾聽法這個心」一念不生,保持這個境界就沒有生死了,當(dāng)下就了了生死。所以禪宗祖師所說,你把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實在是如此的,哪一念心?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不攀緣、不顛倒,時時刻刻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所謂了生死就是在現(xiàn)在,而不是在未來。

  生與死(四)

  你要了生死,

  時時刻刻注意當(dāng)下這念心,起心動念這念心,

  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惡念?

  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惡念就是罪過。

  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

  禪七當(dāng)中就是了生死,生死的意義要知道,否則還是了不了生死,修凈土宗的,認(rèn)為生死是在死了以后,希望佛來迎接,認(rèn)為這個就是了。這樣了了以后,將來不來受生。這種生死是果報上的生死,平時若沒有修觀行、沒有修定慧,心當(dāng)中有種種煩惱,要想達到這個境界是不容易的。無論禪也好、凈也好,都在我們這念心,我們心沒有生滅,生死就了了。

  起初儒家所講的生死,和我們佛法所謂的生死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不相同的就是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要想未來了生死,完全是靠現(xiàn)在,現(xiàn)在不能了,未來也不能了。佛經(jīng)里面講:「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咕褪钦f我們這念心有這么一個念頭,這個就是生,有此。有這一些些,將來還有一些,是什么意思?

  有一些些,就是有這么一個念頭,有這么一個念頭,看是什么念頭?貪的念頭?瞋的念頭?癡的念頭?如果我是貪的念頭,看我貪什么?貪名、貪財、貪色、貪吃、貪睡?如果我們貪色,有一些些,男孩看到女孩就想,女孩看到男孩也免不了這念心上打妄想,這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這就是生死。

  你要了生死,時時刻刻注意當(dāng)下這念心,起心動念這念心,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惡念?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惡念就是罪過。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這就是從因上去了,而不是從果上去求,也不是從果上去了的。因沒有了,果也沒有了,有因才有果,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那個東西,這是一定的道理。

  善也是生、也是死;惡也是生、也是死,那我們怎樣去了?一個是漸修了生死、一個是頓悟了生死。漸修是層次上的差別、所謂漸修即是修戒、修定、修慧,這樣子去了,證到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就好了,生死就了了。

  頓悟了生死,即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馬上就能了。怎么說頓悟自心呢?即是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不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定。定當(dāng)中還要有慧,這念心還要清楚明白。所以頓也好、漸也好,都能了生死。最重要的是,要從因當(dāng)中去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