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瑜伽師地論 >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講座

南師《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六講

  “復(fù)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略不宣說樂斷對治。但說對治所作樂斷。何等名為此中對治。所謂舍念及以正知。由即于此數(shù)修習(xí)故。便能棄舍令不出離第三靜慮。第三靜慮地中勝樂。是故說言由樂斷故。修靜慮者即于爾時所有苦樂皆得超越。由是因緣若先所斷若今所斷。總集說言樂斷苦斷。先喜憂沒。謂入第四靜慮定時樂受斷故。入第二靜慮定時苦受斷故。入第三靜慮定時喜受沒故。入初靜慮定時憂受沒故。今于此中且約苦樂二受斷故。說有所余非苦樂受。是故說言彼于爾時不苦不樂。從初靜慮一切下地災(zāi)患已斷。謂尋伺喜樂入息出息。由彼斷故此中舍念清凈鮮白。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定時心住無動。一切動亂皆悉遠離。是故說言舍念清凈。第四等言如前所說初靜慮等。應(yīng)知其相。復(fù)次以于虛空起勝解故。所有青黃赤白等。相應(yīng)顯色想。由不顯現(xiàn)故。及厭離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說言色想出過故。由不顯現(xiàn)超越彼想以為因故。所有種種眾多品類。因諸顯色和合積集。有障礙想皆得除遣。是故說言有對想滅沒故。由遠離彼想以為因故。所有于彼種種聚中差別想轉(zhuǎn)。謂飲食瓶衣乘莊嚴(yán)具城舍軍園山林等想。于是一切不作意轉(zhuǎn)。是故說言種種想不作意故。”(三十三卷)

 。ㄍ瑢W(xué):各位同學(xué),各位同參,我把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報告一下。去年,……我記得是前年年底,老師特別招我們到臺北來聽《禪秘要法》,不凈觀、白骨觀的這種修行方法,總共有三十多種的修行方法。當(dāng)時,我有一種抗拒感,我是修禪嘛,我覺得空觀很好嘛,那是多余的,就很討厭。當(dāng)時被老師罵、被老師呵斥。

  經(jīng)過一兩年以來,我自己在持空觀以外,慢慢從白骨觀下手,真是用起來才感覺,受用的話還是白骨觀。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要想修報身的話,非得從不凈觀和白骨觀才能轉(zhuǎn)化得了。我們見地上,像禪宗的方法可以成就我們的法身,報身非得要不凈觀、白骨觀。

  所以,我請求老師再為我們講《禪秘要法》。老師說:好啊,我給你們講可以啊,但是,你們要找一個像《論語別裁》那樣記錄清楚的人來整理的話,那我可以講。他說:最起碼找兩位……剛才老師提出說,像張教授或張主任,若能夠肯幫忙記錄或者還可以。剛才我們跟張教授說,他一口答應(yīng)就下來了,所以我很高興。希望把《禪秘要法》重新再講一次……乃至說,能夠給更多人很大的利益。

  這個《禪秘要法》的秘密……呵呵……對目前我個人來講,不是很大的受用,還希望重新能夠起隨喜的心理,乃至說,重要的是以研究的心理修行善法,這樣,大家得利益的話,我們修持能夠上進的話,才是老師真正的高興。)

  你的講話……(掌聲),你聽不見,我也同你一樣聽不見他講的話,你請坐,我補充他的話。他講的話,報告得不清楚,關(guān)于這個《禪秘要法》,他自己跟我講過,到今天為止三次了,我沒有答應(yīng)講,因為很煩,我已經(jīng)給你們講過了,還要講?他是說為大家種種等等,那么,他自己也沾點邊啦,那個時候不好好聽,現(xiàn)在曉得可惜了。過去有錄音,錄音也都被好多人轉(zhuǎn)錄,(原帶)已經(jīng)不清楚了,不(能轉(zhuǎn))錄了。

  那么,剛剛第一堂下課的時候,我還是沒有答應(yīng),他說我答應(yīng)了(眾聲)……我說有一個條件……好啰嗦,講了好多次。講《禪秘要法》,除非你找兩三個人,像《論語別裁》一樣,一次能夠記錄下來,我就給你講。“好啊,我們記錄啊。”你們記錄?我說:行嗎?勉勉強強,張主任、張教授他們兩位還是試試看呢,你要曉得,像《論語別裁》那么一個記錄下來,現(xiàn)在是多少年來……真是不容易!

  你看,有些人會做“錄音帶”,一個字不漏地記下來,記下來并沒有用的,那要經(jīng)過制造、修改,修改有時候是七、八道工夫啊。所以,能夠記錄下來就有用,談何容易。∷麄兌际菦]有吃過這一行飯,不知道啊。所以,《論語別裁》那個樣子記下來,我是非常佩服他。那當(dāng)然,加上《論語別裁》本身的記錄完了以后,還又加上五、六道,五、六個人的動筆的修改,修改了又修改,這個記錄很不容易。∧銈兛粗鄹呤值,覺得自己學(xué)問滿肚子……就是這一個能力、工具,看到是個記錄的人才,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像我當(dāng)年講《論語別裁》,講了一兩年,這個禮拜講完的,他下個禮拜來聽講的時候,這個禮拜的記錄稿就交給我了。你想想,有七天嘛,并不難——你要曉得,他還在做事,很難哦。所以,你們能做到這個程度,我說,答應(yīng)可以講講。

  他說到風(fēng),雨就來了,我也答應(yīng)了,他們的記錄也成功了。你們答應(yīng)記錄的要慎重考慮,做到了,可以給你們再講一遍,你們做不到啊……記錄還要動腦筋的,還要編排過的。記錄下來的,要給人家看得懂,要很大的一個本事啊!老實講,叫我吃這碗飯,你給我五萬塊錢一個月我還不敢做,我還沒有這個本事;給我十萬塊錢一個月,為了錢的關(guān)系,也許我的本事就來了,我可以給你們做記錄。你們兩個鐘頭講下來,我三天以內(nèi)就交卷給你,十萬塊錢一個月,你們請我做,我專門給你們做記錄,還可以替你補充,萬一一章漏了,還可以給你補充。這個事情、工作不好做啊。

  所以,我替你報告清楚,也補充你的意思——并沒有說答應(yīng)了,也并沒有說他們兩位說記錄,好像記錄就成功了。還再考慮考慮,你們商量一下看看,禮拜三再做決定,好不好?并沒有說答應(yīng),說到風(fēng),雨就來了,呵!抖U秘要法》三十六步工夫,要一點一點來。我們現(xiàn)在不管了,現(xiàn)在還是《瑜伽師地論》。

  “復(fù)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略不宣說樂斷對治,但說對治所作樂斷。” 他說,所謂“對治”法門,佛法的一切都是對治法門,什么叫對治法門?就是古人禪宗祖師講,“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屬于“對治”,對治就是對癥下藥;拿教育方面來講,對機施教;教理來講,統(tǒng)統(tǒng)是對治法,醫(yī)治毛病的。這個對治的關(guān)系搞清楚了。“復(fù)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大部分,在表面上看起來,那個形式都差不多,F(xiàn)在大概不講,“樂斷對治”,樂于斷除一切煩惱的對治法不講,“但說對治所作樂斷”,就是用對治法的結(jié)果,所發(fā)生得到法喜的快樂,能斷一切煩惱。

  “何等名為此中對治?所謂舍念及以正知”,你看,小乘、大乘都一樣,《梵網(wǎng)經(jīng)》第二條,學(xué)菩薩道,菩薩戒第二條講舍,舍行。小乘要想證個聲聞果,為佛弟子,談何容易!佛的十大弟子是聲聞眾啊,千二百五十人都是聲聞眾,談何容易啊,能夠隨時舍念清凈,舍念以后不是不知,“正知”如如,正知正見。

  “由即于此數(shù)修習(xí)故”,隨時修舍。舍,就是后來到了中國禪宗的放下,以及隨時提起正念,“數(shù)修習(xí)故”, “便能棄舍,令不出離第三靜慮。” 第三禪。

  “第三靜慮地中勝樂,是故說言由樂斷故。修靜慮者,即于爾時所有苦樂皆得超越。” 就是說,要修舍心,正念正知,到了第三禪的境界,第三禪“離喜得樂”,那個樂是“勝樂”——只好拿世間法的這個“樂”字來比方,它的境界不是世間的這個樂。這個時候,自然能夠斷一切煩惱,哪一種煩惱呢?所謂煩惱的因、煩惱的事等等,都斷了,“修靜慮者,即于爾時所有苦樂皆得超越”,不苦也不樂,是至樂、“勝樂”。

  “由是因緣,若先所斷,若今所斷,總集說言樂斷苦斷,先喜憂沒(mò),謂入第四靜慮定時,樂受斷故。入第二靜慮定時,苦受斷故;入第三靜慮定時,喜受沒故;入初靜慮定時,憂受沒故。今于此中,且約苦樂二受斷故,說有所余非苦樂受,是故說言,彼于爾時不苦不樂。” 你看這一段翻譯的,要讀很麻煩,翹起來的——其實講得很清楚,修定的人,到第三禪,所有苦樂統(tǒng)統(tǒng)都超越了,進入第四靜慮的境界,第四禪的境界。

  從第四禪的境界,隨時隨地,也可以故意入到下定來,下界的定,進入第二靜慮定的境界;由第二定的境界也可以又超升到第三定的境界;乃至于由第三定可以自由進入初定的境界。那么,隨時可以變動,所以,于一切定,還不能說皆得自在,比較能夠自在。

  那么,總而言之,在這個境界,身體的感受上,心理的感受上,心理的喜樂上,這兩種狀態(tài)隨時要切斷就切斷了,隨時要進入哪個境界,就享受哪個境界的生活,所以,叫做不苦不樂。

  “從初靜慮,一切下地災(zāi)患已斷,謂尋伺、喜樂、入息、出息,由彼斷故,此中舍念清凈鮮白,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定時,心住無動,一切動亂皆悉遠離,是故說言舍念清凈。” 由初禪開始,“下地災(zāi)患已斷”,初禪以下還是在欲界,欲界所發(fā)生的災(zāi)患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初禪有沒有災(zāi)難呢?有災(zāi)難,譬如地球要壞了,大劫來了,第一個是水災(zāi)……譬如地球的冰山化了,變成冰河時期,這個算是地球壞嗎?不算,這還是小劫;大劫,整個的地球化成水,永沒。到達二禪以上才避了這個災(zāi)難,初禪以上逃不開這個災(zāi)難,初禪天的天人一樣的壞掉。

  等于最近報道的意大利的地震,那些最高樓的房子都是那么搖啊,地下當(dāng)下就“嘩”裂開了,人、房子都掉下去了,這個是地球上明顯的小災(zāi)難。到地球壞了,這個水災(zāi)可以到初禪天的境界,這是一大三災(zāi)八難;鹂梢詿匠醵U天的境界

  那么,然后又是空劫了,沒有地球;然后經(jīng)過二十小劫,又形成了這個地球,那么,地球又活了多少萬億年不知道,就是存在成、住、壞、二十劫,到了空劫第二次來了以后,火災(zāi),二禪的境界都抵不住,火災(zāi)燒掉了,燒到二禪水淹到二禪天——二禪天,“三禪天人表”看清楚哦。那么,假設(shè)地球這個翻身下來,到了第三災(zāi)就是風(fēng)災(zāi),起來的時候三禪都靠不住,飄浮,被風(fēng)吹垮了,業(yè)風(fēng)所飄。四禪沒有,除了舍念清凈。

  那么,同做工夫也一樣。我們所謂得不到初禪,假定得到了初禪的境界……譬如說,忽然身上的精氣不能化的時候,男性的那個欲念突然地大動;女性也一樣,一樣的漏丹,初禪的境界一下垮掉了,水災(zāi)火災(zāi)。等到達了很好的二禪境界,有時候心念的欲火——那不是欲火,心念的嗔火一動,水淹二禪,都把你沉沒下去了,燒化了,反正是墮落下去了,照樣的六道輪回、地獄眾生。到三禪境界氣動,氣脈沒有調(diào)順,一樣把你毀掉這是風(fēng)災(zāi)。只有到四禪境界,才舍念清凈加上佛法的慧觀,可以證到初步的有余依涅槃的寂靜之樂,才可以脫開三災(zāi)八難。

  所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么簡單的修持,打幾天坐,懂一點佛學(xué),尤其你們的佛學(xué),半吊子還不夠呢,半吊子還有個半吊子,小吊子都沒有,那怎么行!就是說,大家要把這個理搞透,這個思想搞清楚。

  那么,這個三災(zāi)八難到幾禪的資料在哪里?本書就有,本書上地里,第一卷“意地”里都有,一個意識包含了三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都在意識境界里,意識地,凡夫境界里。所以資料,你們看到,這一百卷的《瑜伽師地論》,你研究完了,出去做大大的法師了,大字下面還加一點,做太太法師了,那大得很!這就是最好的佛學(xué)概論!好,現(xiàn)在再說下去。

  所以,這里講舍念清凈,從初禪,下地的災(zāi)患已經(jīng)斷了。就是說,照《瑜伽師地論》上要求、所講的初禪標(biāo)準(zhǔn)是嚴(yán)謹(jǐn)?shù),很高了?ldquo;謂尋伺”,跳動的心理妄念沒有了,“喜樂”境界到達,“入息出息”,輕輕的,可以控制了,在密宗是修到寶瓶氣,在道家是修到呼吸可以完全閉住了。等于現(xiàn)在瑜珈術(shù)的人,世間法瑜珈術(shù)修到最高層,也可以把他釘在棺材里頭,埋在地下,他說幾天幾天挖出來,還是活的,他又醒過來。嘴巴的呼吸停止了,在道家叫做“龜息”。

  你抓一只烏龜,把它壓在桌子底下,把它放在那里,一百年它也死不了,它沒得吃……但是你觀察它,我仔細(xì)地試驗觀察過,烏龜壓在那里什么都沒得吃,它慢慢、慢慢,很久地把頭伸出來,拿耳朵去聽,還聽到它在吸氣,很仔細(xì)聽,很長地吸一口,然后烏龜?shù)念^跟尾巴都縮起來。很久的時間,它來呼吸一下,它靠氣息一出一入,就把生命維持住了。所以,你壓它個幾百年、幾千年,它也死不了。所謂“龜息綿綿”,出入息到這個境界。

  “由彼斷故,此中舍念清凈鮮白”,換句話,出入息真停止了,雜念不動了,念跟息是連著。所以,念頭越亂,呼吸越多、越粗了。你們試試看,不然把鼻子捏著,閉它一下,氣悶得你都來不及想了。所以,出入息有這個道理。“由彼斷故,此中舍念清凈鮮白”,境清明,干凈了。“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心住在一切不動,要想達到妄念不動,“息”,呼吸往來自然不動。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同死的人一樣,真正到了三禪以上的定,你拿燈草、拿雞毛放在鼻子上,不會動了;取一根頭發(fā)來放在他這里,不會吹動了,鼻子的呼吸完全靜止了,雜念一定是靜止了,舍念清凈了,這是很好的一個考驗。

  你們自己有時候感覺到:誒,有時候我好想呼吸停止了……你看看,你把它捏著看看有幾秒鐘,拿個秒表擺在那里看看,三秒鐘你就受不了,臉就漲紅了。這樣捏斷試一試,要修定做到出入息靜,念也清凈,兩個相互為用。

  “由彼斷故,此中舍念清凈鮮白,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一切動亂皆悉遠離”,不動,所以“舍念清凈”。

  “第四等言,如前所說初靜慮等,應(yīng)知其相。” 就是說,初禪、二禪一直到四禪,每一個境界的情況、相狀,你要知道。

  “復(fù)次以于虛空起勝解故,所有青黃赤白等相,應(yīng)顯色想;由不顯現(xiàn)故,及厭離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說言色想出過故。由不顯現(xiàn),超越彼想以為因故,所有種種眾多品類,因諸顯色和合積集,有障礙想皆得除遣,是故說言有對想滅沒故,由遠離彼想以為因故。” 所以,到這個定的境界……所謂怎么叫虛空呢?你們注意啊,你們現(xiàn)在打坐,有時候閉著眼睛也覺得有點虛空境界,有沒有虛空之相?對,一定有,而且虛空還看得到,你們的虛空是灰撲撲的,對吧?灰撲撲的,或者灰蒙蒙的,有色相,不是青的、黃的、赤的、白的。我們眼睛看物理世界虛空有色相,對不對?你仔細(xì)研究,有沒有色相?這就是虛空,物理的虛空。換句話,你們打坐到達那個虛空境界……你這個虛空還是物理的虛空,有色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個境界非這個境界。所以,你還住在色相物理空的境界,所以還有美感,青黃赤白各種顏色,還有色相,非真正之虛空。舍念的虛空,是真正虛空定的虛空,連這個色相都舍掉了。

  因舍念了,到達了虛空境界,了不可得,一切色相皆空。所以,色蘊空了,五蘊里的色蘊空了,住在虛空境,那么,所有的妄想一切對我沒有了。

  “所有于彼種種聚中差別想轉(zhuǎn),謂飲食、瓶、衣、乘、莊嚴(yán)具、城舍、軍、園、山林等想,于是一切不作意轉(zhuǎn),是故說言種種想不作意故。” 所以,為什么我們有許多人喜歡住山林里修?你說他好(hào)不好色?(同學(xué):好色。)對呀,“啊,這個風(fēng)景清幽。∵@個好美呀!”你不知道,他是欲,更好(hào)色,當(dāng)然,好的不同,他不是好男色,也不是好女色,他好山林之色?吹揭黄ā⒁粋流水,“你看啊,那個松風(fēng)啊,那個江上樹風(fēng)清啊,多美!”他已經(jīng)自己困在里頭不知道,誠然沒有脫離色相。

  真脫離色相的人,坐在熱鬧的地方、坐在牛欄狗屎里、坐在山林中——一樣,沒有分別,不是不動心,知道是臭的,可是沒有關(guān)系。

  所以,我當(dāng)年跟我老師一路從峨眉山下來,他說:“陪我陪我,到重慶。”從成都到重慶,那個時候,等于現(xiàn)在到美國一樣——到美國還舒服啊,坐在飛機上,雖然擠一點,還可以睡,二十個鐘頭,一醒就到了。

  那個時候是站吶,找個位置給老師坐,自己站兩天,那個汽車上,哎!那真是……我想發(fā)明一個東西,那個東西能夠小便大便,站在那里一接就屙走了,一定很賣錢。不敢離開小便,離開了就沒有位置了,憋得很,痛苦得很,兩天都在那里。

  所以到了晚上,第一天晚上住在旅館里,那么,四川人愛喝茶,晚上,袁老師:“喝杯茶吧。”“好啊。”往茶館一坐,他就看看我,把胡子一捋,“哎,懷瑾啊,我問你:你怎么樣?這個時候,今天下來,同在峨眉山上,一樣、兩樣?”

  我說:“哎呀,先生啊——我們那時不叫老師。哎呀,你問這個問題……哎,我沒有覺得兩樣!怎么搞得,我麻木了?我覺得就與在峨眉山上一樣的清凈!”

  “嗯,我相信!嗯,我相信!你會這樣。”

  我說:“這個有什么稀奇?”

  “嘿!不是稀奇那才稀奇呢!”

  都一樣,沒有什么,哪個境界都一樣。

  哦,這里很亂!還要找個山上,山上很清凈……昨天你們游玩了,有個人會看風(fēng)水的,已經(jīng)告訴我了,什么什么地方都去看過,“哦,那個地方……”我說“怎么樣?你畫個圖給我看。”“老師,你看怎么樣?”我說你的判斷呢?……只有一分靈氣,四分妖氣,六分鬼氣。這個地方怎么行啊,表面上看……

  “除遣如是有色有對種種想已。起無邊相虛空勝解。是故說言入無邊空。由已超過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空無邊處具足安住。當(dāng)知此中依于近分乃至未入上根本定。唯緣虛空。若已得入上根本定。亦緣虛空。亦緣自地所有諸蘊。又近分中亦緣下地所有諸蘊。復(fù)次若由此識于無邊空發(fā)起勝解。當(dāng)知此識無邊空相勝解相應(yīng)。若有欲入識無邊處。先舍虛空無邊處想。即于彼識次起無邊行相勝解。”

  “復(fù)次依靜慮等當(dāng)知能入二無心定。一者無想定。二者滅盡定。無想定者。唯諸異生由棄背想作意方便能入。滅盡定者。唯諸圣者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如是二定。由二作意方便能入。謂無想定。由棄背想作意以為上首。勤修加行漸次能入。若滅盡定。由從非想非非想處。欲求上進暫時止息所緣作意以為上首。勤修加行漸次能入。若諸異生作如是念。諸想如病諸想如癰諸想如箭。唯有無想寂靜微妙攝受。如是背想作意。于所生起一切想中。精勤修習(xí)不念作意。由此修習(xí)為因緣故。加行道中是有心位。入定無間心不復(fù)轉(zhuǎn)。如是出離想作意。為先已離遍凈貪未離廣果貪。諸心心法滅。是名無想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若諸圣者已得非想非非想處。復(fù)欲暫時住寂靜住。從非有想非無想處心求上進。心上進時求上所緣竟無所得。無所得故滅而不轉(zhuǎn)。如是有學(xué)已離無所有處貪;虬⒘_漢求暫住想作意。為先諸心心法滅。是名滅盡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復(fù)次依止靜慮發(fā)五通等。云何能發(fā)。謂靜慮者。已得根本清凈靜慮。即以如是清凈靜慮為所依止。于五通增上正法。聽聞受持令善究竟。謂于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別通等。作意思惟。復(fù)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由了知義了知法故。如是如是修治其心。由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有時有分發(fā)生修果五神通等。又即如是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為欲引發(fā)諸神通等修十二想。何等十二。一輕舉想。二柔軟想。三空界想。四身心符順想。五勝解想。六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七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八光明色相想。九煩惱所作色變異想。十解脫想。十一勝處想。十二遍處想。”(三十三卷)

  ……這個地方是有妖氣、有鬼氣,不過,有一點點靈氣,還不錯了。所以,你要做到妖氣、鬼氣的地方也變成蓮花極樂世界,差不多了。

  要怎么做到呢?破了色陰,就是真虛空境界。所以這里告訴我們,你們所了解的虛空,還是有色相的,已經(jīng)不是了,這叫做“有色”,就“有對”,就相對,愛美的境界就不是了。

  “除遣如是有色有對種種想已,起無邊相虛空勝解,是故說言入無邊空定。” 這個叫“無邊空”。所以,大家現(xiàn)在打坐,眼睛閉著,偶然還覺得有一點空空的,這是很有“邊”的,你們那個空大概比復(fù)興大廈的“空”還要小一點,這是有邊的,有多大呢?大概有燒餅?zāi)敲创蟮囊粋空,哈,摻有燒餅的色相,里頭還有境界出來——都不是。

  “由已超過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空無邊處具足安住。” 就是叫你認(rèn)識清楚四禪八定,什么叫做“空無邊處”定,沒有色相,畢竟清凈,空了。

  “當(dāng)知此中依于近分,乃至未入上根本定,唯緣虛空。若已得入上根本定,亦緣虛空,亦緣自地所有諸蘊。又近分中,亦緣下地所有諸蘊。” 就是說,入到了空定,一步一步上進,在虛空里頭,“亦緣自地所有諸蘊”,也可以回轉(zhuǎn)來住在諸蘊中,包括下面的色、受、想、行、識。所以,這一點他講得很短,不詳細(xì)給我們講,一般人很難到達,大概的原則告訴我們了。

  “復(fù)次若由此識于無邊空發(fā)起勝解,當(dāng)知此識,無邊空相勝解相應(yīng)。若有欲入識無邊處,先舍虛空無邊處想,即于彼識次起無邊行相勝解。” 跳過去了。

  由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定境界——下面這四定,簡單明了,只講一種定的原則,下面就跳了,大概的原理懂了,到那個境界里頭,下面四步的工夫你自己會清楚。

  下面的四定,你們自己去研究,下一欄不講了。只講兩種……跳過來,469頁。

  “復(fù)次依靜慮等,當(dāng)知能入二無心定。” 你禪定修到了,應(yīng)該了解,可以證到兩種“無心定”的境界。

  “一者無想定,二者滅盡定。” 這兩種定都是無心定的境界,大原則屬于無心定。

  “無想定者,唯諸異生,由棄背想作意,方便能入。” 他說,一切的“異生”,也可以說,一切眾生里頭的異人——我們小說寫奇人、異人。也可以說是不同的人、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不是仙就是鬼、就是妖。換句話說,不是正道就是外道,可以做到無想定,這些都屬于“異生”。“由棄背”,拋棄了,思想不要,硬是不準(zhǔn)自己思想,由這個隨時壓制思想的“作意方便”,能夠進入無想定。

  但是要注意,無想定是外道定?墒悄阏f:看不起外道定呀……哎,你查一查“三界天人表”里頭,無想定已經(jīng)是色界的上界,所以,生在外道天很不容易哦!你不要看無想定容易修到……沒有想,這個身體可以變成化石站在那里,這個色身可以變成化石,不生不死。

  所以,中國有許多女人“望夫石”,丈夫出門了,太太站著天天盼望。好幾個地方都有望夫石,這個人就變成化石了,上古的時代。真的假的不管,理論上可能不可能?可能,她進入無想了,想丈夫,遠遠望,天天盼望,想癡了,沒有思想了,慢慢身體也變成化石了。也是一種外道異生境界。

  所以你注意,你說吃素啊、吃草啊、吃花啦,摘掉一棵花,你算不定是摘掉了一個無想定果位的一個生命,算不定咬一口青菜就是一個無想定的人變的。所以,“異生”境界。你要知道,這個是無想定。

  怎么叫滅盡定呢? “滅盡定者,唯諸圣者,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 得道的佛弟子們、得道的羅漢、圣人,止掉,“止息”了什么呢?想、妄念、身體的感受,有意地把它控制住了,用這個方法,入滅盡定有各種的方便、各種的方法,可以進入這個定。

  “如是二定,由二作意方便能入。” 這兩種定,有兩種“作意方便”,下面就是講 “謂無想定,由棄背想作意以為上首。” “無想定”由放棄了思想“作意”而為第一個要點,“上首”。 “勤修加行,漸次能入。” 雖然壓制了自己的思想,拋棄了自己的思想,隨時一天變成傻瓜,沒有想的境界,由這個作意——但是,只是這樣做得到嗎?沒有,還要“勤修加行”,還要許多加工的方便,漸漸可以證入無想定。

  那么滅盡定呢? “若滅盡定,由從非想非非想處,欲求上進,暫時止息所緣作意以為上首。” 滅盡定是四禪八定最高的,阿羅漢境界。四禪八定最高是到了“非想非非想”——這幾個字要解釋得清楚啊,“非想”,不是想;不是想,不是沒有想,“非非想”,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所認(rèn)為的沒有思想的那個境界,它有一靈不昧,似知非知、非知似知,這樣一個境界。由“非想非非想”的定,四禪八定的第八定境界,再求“上進”,“暫時止息所緣作意”,作為第一條件, “勤修加行”,還要修行方便, “漸次能入。” 進入“滅盡定”。

  “若諸異生作如是念,諸想如病,諸想如癰,諸想如箭,唯有無想寂靜微妙攝受,如是背想作意,于所生起一切想中,精勤修習(xí)不念作意,由此修習(xí)為因緣故,加行道中是有心位。” 注意,就是說,有人認(rèn)為思想是個毛病,思想是個過患,所以,自己起心動念一想就害怕得不得了,生瘡一樣——拋棄,愿意把一切思想拋棄了,只想求一個清凈,不思不想的清凈境界。以這樣的觀念,所以,隨時做到自己念頭的清凈,任何起心動念,一看到自己起心動念就厭惡、拋棄。由這樣的修行,慢慢、慢慢,修持“不念作意”,不起念頭,不動心,就是不動心了。那么,這種修行還是在修無想定的加行道中,那么它算哪一位呢?“有心位”,還不是無心位,怎么叫有心位?他心有意做到自己無想,不起思想,不動心。

  所以,明朝有個理學(xué)家,他做到了不動心,學(xué)孟子的不動心,硬做到了。他有一次病了——以前我好像在關(guān)房里給你們講過的。做到了不動心,病倒了,也不吃、也不屙、也不拉——“拉”者拉大便,“屙”者屙尿,把它分開了。大小便都不來,一身發(fā)冷,躺在床上,石頭一樣硬硬的,也沒有死。他是做學(xué)問講修養(yǎng)的,練習(xí)不動心!明儒學(xué)案》有記載,你看儒家,儒家跟佛家一樣,做工夫的。有一天夜里忽然做夢,看到一個老頭子,相貌非凡,一問,他說:“哎,你病好一點沒有?”他說:“好像這兩天好一點。”那個老頭子說:“我不問你這個身體的病,我問你心病?”他說“哎,我沒有心病。”他說:“你怎么沒有心病。磕惆研哪顗褐频酶^一樣……”他說:“嘿,這個怎么是病?這就是學(xué)圣人不動心,正是我平生工夫得力之處!”這個老頭罵他:“嗨,不動心是這個道理呀?!不動心……你曉得,此心是天機活潑潑的呀,你這樣壓制自己不動心,這個是假的呀!所以,你壓制久了以后,不但心病,身也病,這就是毛病啊,你學(xué)問搞錯了!”老頭子罵他。他問這老頭子:“你貴姓?”他說“你不要問,我是青城丈人。”不曉得是道家還是佛家中人。

  他一聽了這個話,自己嚇得……那我平常十幾年做工夫,都走錯了路了!?自己一嚇,出了一身冷汗,上面蓋的兩床被子都被冷汗?jié)裢噶,起床了。他才曉得此心天機活潑潑。

  他有好幾次遇見異人,了不起的幾位道家、佛家,都碰到過,所以,他一生學(xué)問成就了。這個儒家、理學(xué)家最后也懂佛,最后成就了。死了以后,他還吩咐很多學(xué)生,寫信告訴大家我?guī)讜r死。學(xué)生來給他跪著,你多留一下好不好呢?他說:“好嘛,再留幾天嘛。”留幾天到時間了,“不留了,走了。”搬個椅子坐著,走了。

  這里走了以后,譬如說在臺灣跑掉了,別人在福建、安徽碰到他,“哎,老先生,你怎么在這?”“哎,我在這里玩玩。你回家嘛?回家給我?guī)信到家里,說有個東西放在哪里,你幫我告訴他們一下。”那個人跑到家里一講……“他都死了……”他說“開玩笑了,我?guī)讜r幾時,哪一天……”兩個一對呀,就是在這里死的一天,他在別的一省碰到。

  所以,儒、釋、道三家,功用到達了都一樣。

  這是講無想定,所以,壓制自心不起念,會變成那個境界,現(xiàn)在告訴你。那么,這個境界還屬于“有心位”,還不能見到無心位,他有心做到無想。

  “入定無間,心不復(fù)轉(zhuǎn),如是出離想作意為先,已離遍凈貪,未離廣果貪”,所以,他入這個無想定,“無間”,此心壓制得不動了,“如是出離想作意”,因此,他跳出了思想的境界,不用“作意”了。那么,你把“三界天人表”拿來對。這樣修行的最后功果呢,如果這個肉身壞了,他做幾十年這個工夫,生在哪里?超過了遍凈天,進入了廣果天,無想天那個境界,也屬于外道定。遍凈天、廣果天是天人境界,但是這個天人境界叫“遍凈貪”、“廣果貪”。

  “諸心心法滅,是名無想定。” 一切本心起心動念都不起了,壓下去了。

  “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這叫無想定境界。

  第二個呢, “若諸圣者,已得非想非非想處,復(fù)欲暫時住寂靜住”,要想證到清凈境界, “從非有想非無想處,心求上進,心上進時,求上所緣竟無所得,無所得故,滅而不轉(zhuǎn)。” 超過了非想非非想境界,再向上走,說空嗎?非空!非空嗎?即空!一切自然切斷。

  “如是有學(xué),已離無所有處貪。” 那么,這個已經(jīng)離了無所有處天的定。

  “或阿羅漢,求暫住想作意為先,諸心心法滅,是名滅盡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或者證得阿羅漢果的,對于人世間實在有點厭煩,不是不來,要請個長假,所以做到“心心法滅”,一切把它滅盡,暫時請假了,就是“滅盡定”。

  “復(fù)次依止靜慮發(fā)五通等。” 噢,你們聽到神通高興了,神通怎么來的?都要修定來的,依定發(fā)神通。

  “云何能發(fā)?” 通怎么發(fā)呢?怎么叫“發(fā)”通,為什么講發(fā)通呢?(同學(xué)……)對,自性本來有,把它開發(fā)出來。

  “謂靜慮者,已得根本清凈靜慮,即以如是清凈靜慮為所依止,于五通增上正法,聽聞受持,令善究竟。” 還是只告訴你原則,方法沒有給你泄露,方法要你去參了。他說,怎么樣發(fā)通呢?得了定,已經(jīng)得了“根本清凈”定境界,在清凈定的境界里頭為根本,“于五通增上正法”,正法,慢慢去參,全部書里面,全部一百卷經(jīng)典里頭,反復(fù)研究完了,方法才漏給你了。但是,初淺的,在這里、在下段,都是給你提一點點,吊你一下,等于你們昨天爬山,吊孫主任一樣,“還有三秒鐘到了、三秒鐘到了……”呵,吊一下,都是吊胃口的。其實,他在里頭有告訴你,但要你一百卷書滾瓜爛熟以后,你會找出方法。

  “于五通增上正法,聽聞受持”,要得善知識、諸佛菩薩的教導(dǎo),“令善究竟”,善于搞清楚,那么:

  “謂于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別通等,作意思惟。” “死生智通”就是宿命通,幾時死,前生是什么,都搞清楚了。“心差別通”即他心通。

  “復(fù)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由了知義,了知法故,如是如是修治其心,由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有時有分,發(fā)生修果五神通等。” 還是要通理,通這個理,通這個方法,你才修到神通境界。

  “又即如是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為欲引發(fā)諸神通等,修十二想。” 你要飛升,神足通……

  “何等十二?一輕舉想”,坐在那里,你覺得自己身體坐在虛空,慢慢上去了。你不要想神經(jīng)了,這個里頭有方法的。“輕舉想”,自己覺得坐在虛空,慢慢人就可以坐在虛空了。

  “二柔軟想”,我的骨節(jié)都軟了軟了,變棉花糖,會變成棉花糖。

  “三空界想”,身空了,此身體空了,如虛空想。

  “四身心符順想”,身心合一,飛行自在。

  “五勝解想”,智慧開發(fā)。

  “六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過去宿命都想得起來,前生的事都追得回來。

  “七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乃至鬼說話、魔說話,都把它聽懂了,打聽了。那么學(xué)外文,找個說法文的鬼來一教你,你法文就通了,自己溝通了;英文也一樣,隨便什么文字。

  “八光明色相想”,身心內(nèi)外一片光明。

  “九煩惱所作色變異”,煩惱色相,誒,你要變一個漂亮的女的,你世界上找不到情人,你變一個女的,愛怎么樣子,你隨便變,就變一個站在你前面。乃至你到了以后啊,家里不用請下女,有客人來,你心念一想,變一個出來,就端茶出來了。道家、密宗都有這一套,變異色相想。你住在山上住茅蓬,馬上曉得有人來了,不想人進來——因為你有神通了,有人來,不想讓他進來,所以,老遠山門外變一條老虎,就把他嚇住不來了。

  那么,如何做到呢?心風(fēng)得自在,心氣得自在合一,可以做到。

  “十解脫想、十一勝處想、十二遍處想。”

  怎么樣叫你輕舉想?下面都有,你們自己看去。你要天天觀想,茶幾也空了,墻壁也空了,然后,“砰”,人就進去了——不要把額頭撞一個包包,哈,搞清楚。發(fā)虛空想,《禪密要法》里都講要這樣修。

  可是,美國現(xiàn)在有一個人,就在那里表演,就會這樣,坐在那,想想:“那個鼓跑過來。”鼓就到這里來;我這個茶杯,被他想想,“拿過去。”就到那個桌子上去。(起!敬禮。

  不要亂想啊,這段聽是聽了,不要亂搞,搞神經(jīng)了,佛都救不了你。神通修不到,變神通的老二,神經(jīng)。

 。ㄍ瑢W(xué):《讀者文摘》上講念力,精神的念力……)對呀,就是這個地方來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