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的八識是什么?佛教八識詳解

(五)第六意識的功能

  善男子,第六意識具備了心識的全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

  什么是心所有法呢?

  善男子,心所有法,就是心識所能生起的五十一個心理狀態(tài)或功能。此五十一個狀態(tài)或功能只在第六意識中,才全部完備無缺,而于其他七識,則多付闕如。

  因此,第六識于動身發(fā)語的能力上,比其他七識,就要強得多了。也就是這緣故,意識幾乎操縱了人的全部生存活動。

  五十一個心所有法是什么呢?

  善男子,這五十一個心理狀態(tài)或功能,可分作六大類,就是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和不定了。

  什么是遍行呢?

  善男子,遍行就是于所有時空,都能現(xiàn)行,作心理活動的意思。

  隸屬于遍行類的心所有法,是八識所共有的,有五個,就是觸(接觸內(nèi)外之境)、作意(起警醒注意)、受(感受)、想(起影像或概念以作認知)和思(起意志活動)。

  什么是別境呢?

  善男子,別境是了別外境的意思。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五個,就是欲(希冀)、勝解(徹底地明了)、念(牢記)、定(專注一境)和慧(智慧)。

  什么是善呢?

  善男子,善就是行善的能力和心態(tài)。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十一個,就是信(信心)、精進(努力)、慚(羞己不如人)、愧(羞于己過)、無貪、無嗔、無癡、輕安(內(nèi)心的解脫禪悅)、不放逸、行舍

  (舍棄污染的行為)和不害(不作損害自他的事)。

  什么是煩惱呢?

  善男子,煩惱又叫根本煩惱,是能令人顛倒迷惑、苦痛哀愁的東西。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六個,就是貪、嗔、癡、慢(輕慢自他)、疑和不正見(錯誤的見解)。

  什么是隨煩惱呢?

  善男子,隨煩惱,是由煩惱或根本煩惱的存在而生起的。沒有根本煩惱,它們自然不再存在了。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二十個,就是忿、恨、惱、覆(隱瞞自己的過失)、誑(欺詐)、諂、驕、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恐懼、激

  動、失去內(nèi)心的安寧)、失念(忘記)、不正知(愚昧無知)和散亂。

  什么是不定呢?

  善男子,不定是指本質(zhì)善惡不定,要看情形才可定其善惡的心理狀態(tài)。

  屬于這類心所的共有四個,就是睡眠、惡作(悔恨已作的事)、尋(追逐尋求)和伺(伺察)。

  善男子,以上六類五十一個心所有法,在八識之中,只有第六意識才全部齊備。因此,眾生于生存所須作之身口意活動,便全皆可由此意識引發(fā)了。

(六)機械的意識生活

  善男子,第六識雖然具備全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但它的作用,只在于了別認知外境,鮮有思量的活動。就是思量,也只處于了別認知外境的層面。了別認知已畢,思量便止。

  意識若是了別認知已畢,思量便止,那么,是哪個去作善、惡、無記等業(yè)呢?

  善男子,如前所述,第六意識具有心識全部的五十一個心所有法。這些法在前六識遇外緣、起了別認知之后,便能即時相應生起,其間并不需要多大的思量活動。

  為什么沒有思量的必要,這些心所有法便能生起呢?

  善男子,這都是習氣的緣故。

  眾生于無始以來,于無數(shù)的生命之中,在不同的時空里,曾作數(shù)不清的業(yè)。而重復的行為和反應,便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習慣力,時刻影響了眾生對外境所起的反應。

  當外境相同或類似的時候,意識便即時生起慣性的反應,引發(fā)有關(guān)的心所有法,令眾生經(jīng)歷某些感受,或作某些行動。

  慣性有時太強了,以致眾生雖想主動改變反應,也無能為力。

  就是這緣故,意識的慣性作用,能使眾生不需要思量,便能生活于世上,天天機械地做著重復或類似的工作。

  善男子,外緣若引發(fā)善的心所,行為便屬于善,若引發(fā)惡的心所,行為便屬于惡;若與無記的心所相應,這些行為便屬非善非惡了。

  外緣能有很多不同的組合,各心所有法也能同時或異時出現(xiàn)。于是,眾生便恒久處于苦樂善惡不定之中,作種種身口意的活動,而毋須著意的思量了。

  善男子,雖然大多數(shù)的人,于大部份的時間,所過的是不自覺的機械反應生活,但是,他們總有些時間是在了別認知以外,作較復雜的思量推理,帶有意志性質(zhì)的心理活動,雖然深度與頻密,則因人而異。

  第六意識的思量能力既止于了別認知,那么是什么去作這些較自覺著意的心理活動呢?

  善男子,心識中能負起這個責任的就是第七識——末那識了。

(七)第七識末那——思量執(zhí)“我”之識

  善男子,第七識可稱為意,又叫末那識,是思量之識,是心識中掌管思量的部份。第六識依它而立。

  它若遇外緣,隨即生起你我之想,牢牢地執(zhí)持著有一個“我”與外境相對。

  七識末那是六識之本,也是八識阿賴耶的主觀部份,但它卻錯謬地視自己為心識的全部,不知有八識阿賴耶的存在,更不知自己活力軟弱,難制前六識,卻常為意識所轉(zhuǎn),統(tǒng)治之權(quán)常失。

  善男予,第七識共有十八個心所有法,比第六識所有的心所有法為少,故活動功能也自然比六識為少了;

  末那識有四個根本煩惱心所有法——貪、癡、我見和我慢,

  八個隨煩惱心所有法——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和散亂;

  五個遍行心所有法——觸、作意、受、想、思, 和一個別境心所有法——慧。

  善男子,這十八個心所有法,若遇外緣,便即生起。

  第七識能不斷地審察、思量內(nèi)外之境。十八個心所有法中,以作意、想與思的活動力最強,為七識之特色。

  無論末那識所起的心識作用是善是惡,都能影響第六意識,令它指揮前五識作業(yè)。因此,末那識活動時,便能指揮根身的活動?墒,它活動的時候卻遠比意識為少。這樣,第六識便常代理他身口意的活動了。

  為什么這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呢?

  善男子,七識末那,雖然恒審思量,能指揮第六意識作業(yè),但是在一般的眾生里,七識的活動力都較六識為弱。這是因為不愛思考的人總比愛思考的人為多。就是最愛思考的人,在日常的生活里,大部份的時間,都倚賴第六識的慣性活動去處理日常的刻板事務;真正要思考的時間,其實很少。

  因此,七識便常備而不用,在審察思量力不生起、或雖生起而不強、或還未能即時生起的時候,活動力極強的第六意識,便會自作主張,搶先地根據(jù)慣性,引發(fā)身口意的活動了。

  第六識機械、慣性的活動,本從第七識末那以往的思惟決定而起,或偶然隨意的反應而生,現(xiàn)在卻倒轉(zhuǎn)來影響了七識未來的決策,使它恒依慣性行事,令慣性更牢固。有時在七識能夠作出思惟活動之前,六識機械的反應已經(jīng)出現(xiàn),身口意的活動早已不自覺地引發(fā)了。

  到這時候,七識要控制六識的活動,也倍感困難。

  六七兩識就是如此互相薰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了。

  善男子,一般的眾生,雖然少用七識的思量能力,卻無時放下它的“我執(zhí)”作用。只要心識的任何作用一生,那“我執(zhí)”便同時并起。

  就是因為這“我執(zhí)”的生起,眾生便鎮(zhèn)日與外境恒起差別,與人生你我之想,妄念頻生,爭強斗勝,永遠難知萬法同體、你我本一了。

  七識末那使眾生感到有一個“我”在感受與做作,使他誤認這“我”是心識之主體。

  善男子,心識之主,其實是形相微細、凡愚難解難知的第八識阿賴耶。

(八)第八識阿賴耶心識之本

  什么是第八識呢?

  善男子,第八識可稱為心,為第七識末那所依,是前七識的本體。觀它不同的名稱,可窺其性質(zhì)與功能的端倪。

  八識又名阿賴耶,意即無沒,能于生死流轉(zhuǎn)之中長處而不壞失。

  八識又名藏識,因為它具有能藏、所藏和執(zhí)藏這三個功能。

  八識能貯藏前七識生活的經(jīng)驗,是一個永不會忘失存入資料的記憶中心。它不但能貯藏今生經(jīng)歷的資料,也能貯藏過去生和未來生經(jīng)驗的結(jié)晶,更把眾生—切果報的種子收藏,待時機成熟時,便隨緣引發(fā)現(xiàn)行。這就是能藏的功能了。

  眾生一切經(jīng)驗和業(yè)報的種子,都以八識為貯藏之所,除此以外,便沒有其他的地方了。這個提供貯藏之所的功能就是所藏的功能了。

  八識能把這些經(jīng)驗種子,牢牢執(zhí)著,不使忘失。這執(zhí)持不舍的功能就是執(zhí)藏的功能了。

  善男子,八識又名出生識,因為它具有創(chuàng)造的力量,能現(xiàn)起各種現(xiàn)象、形相。

  八識又名和合識,因為在它里面,有真?zhèn),染凈、善惡之法夾雜揉合在一起。

  八識又名薰變識,因為它能受第六識和第七識末那的作業(yè)所薰習,而起變化,又能互為因果地薰習六七兩識,使業(yè)果出現(xiàn)。

  八識又名本覺識,因為在八識之內(nèi),有佛陀的覺性隱存,若能顯現(xiàn),眾生便得真實的智慧,離諸虛妄,能成正覺。

  八識又名真識,因為它與真如本體相通,與最終極的、至真、至善的法同體。

  八識又名家識,因為一切法皆由它的活動而起,一切心物皆從它體內(nèi)流出,為一切心物所依,如眾生出生的家一樣。

  八識又名本識,因為它是一切識之根本,除此再無他法可依。

  八識又名體識,因為它是一切心物活動的本體。

  八識又名寂滅識,因為它有動而造萬物之能力,也有寂滅不起相對法,煩惱法的特性,能處于清凈無生無滅之狀態(tài)中。

  八識又名金剛智識,因為在它之內(nèi),包含了一切無上的智慧,能由眾生開拓使用。

  八識又名一切種智識,因為從它眾生能得一切種智故。

  善男子,八識盡管有那么不可思議的體用,卻不主動作業(yè),只任由七識末那起“我”的主觀作用,恒審思量;又由六識機械地動身發(fā)語,作種種善與不善之業(yè)。

  前七識所造之業(yè),儲于八識之中,便成未來輪回生死的依據(jù);而八識也隨前七識的業(yè)力,輪轉(zhuǎn)六道之中。

  由此可見,八識雖有大能,卻不干涉前七識在世間活動的自由自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