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怎么來的?佛對人類起源的解答
對于人類的起源學者有學者的解釋,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記載。但是佛教中對于人類的起源有不同的講述。在《長阿含經(jīng)》中釋伽牟尼佛講述了人類的起源:
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自照。神足飛空。其后此地盡變?yōu)樗。無不周遍。當于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shù)。唯有大冥。其后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稱言。眾生。眾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此為何物?稍噰L之。即內(nèi)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zhuǎn)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余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zhuǎn)粗。肌肉堅【革卬】。失天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zhuǎn)滅。天地大冥。
在上一個成住壞空的過程最后,人們命終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為飲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體都有光明,能夠飛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從那之后,這個婆娑世界的土地都變成了水,沒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沒有年月歲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終之后又轉(zhuǎn)生到人間,雖然來到人間,但是仍然以念為食,能夠神足飛行,身體有光明照耀。在這個世界上的壽命很長。都自稱眾生。
后來大地涌出了一種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樣。
那些性情輕浮的人就覺得可以嘗嘗看,吃后覺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隨意飲食。逐漸貪戀其美味,沒有滿足。其他的眾生也效仿之。這樣吃的時間一長,身體逐漸粗重,肌肉堅實,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飛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間一片黑暗。
婆悉吒。當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現(xiàn)于虛空。然后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shù)。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于是各共忿諍。是時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于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現(xiàn)在虛空,然后就會有晝夜明暗,年月流轉(zhuǎn)。這時眾生食用地味時間一長,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漸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顏光潤。就出現(xiàn)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矯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眾生之間就起了諍執(zhí)仇恨。這時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長出一種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潔,大家就取食地味。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顏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這些人就產(chǎn)生矯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眾生諍訟逐漸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長。
其后此地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zhuǎn)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諍訟。地肥于是遂不復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ス蚕嘁暋u有情欲。轉(zhuǎn)相親近。其余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即排擯驅(qū)遣出于人外。過三月已。然后還歸。
大地生長出的是一種粗厚地肥,雖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眾生繼續(xù)取食。一樣的情景再次上演。人們的差異更加明顯,相互的諍訟也愈加嚴厲。粗厚地肥最后也沒有了。后來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沒有糠皮,色味香潔,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這樣一段時間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間有了情欲,相互親近。其他的眾生看到后,就說:你們的作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驅(qū)趕其人。過三月后,才允許回來。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為是。時。彼眾生習于非法。極情恣欲。無有時節(jié)。以慚愧故。遂造屋舍。世間于是始有房舍。習習非法。淫欲轉(zhuǎn)增。便有胞胎。因不凈生。世間胞胎始于是也。時。彼眾生食自然粳米。隨取隨生。無可窮盡。時。彼眾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勞勤。今欲并取。以終一日。即尋并取。于后等侶喚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隨意。彼人復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儲積。我今亦欲積糧。以供三日。其人即儲三日余糧。有余眾生復來語言?晒踩∶住4鹧。吾已先積三日余糧。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復念。此人黠慧。先積余糧。以供三日。吾當效彼。積糧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佛告訴婆悉吒,從前認為不對的,現(xiàn)在則認為理所當然。那時眾生縱情恣欲,沒有節(jié)制,但是以慚愧心的緣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漸增長。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凈生子。那時自然粳米隨取隨生,沒有窮盡。這時有眾生比較懶惰的則覺得隨吃隨取很是麻煩,于是就一起取來一天的糧食。其他的伴侶呼喚其一起取米的時候,他說,我已經(jīng)取了一天的糧食,你們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覺得這個人有點智慧,能夠提前積聚糧食。我們也應當提前積攢,而且要積攢三天的糧食。于是大家都儲存了三天的糧食。后來有其他的眾生也逐漸效仿,并且積存的糧食數(shù)量逐漸上升。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時。彼眾生競儲積已。粳米荒穢。轉(zhuǎn)生糠糩。刈已不生。時。彼眾生見此不悅。遂成憂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為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時共食之。食之轉(zhuǎn)久。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由是食故。使我等顏色有異。眾生于是各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顏色悅澤。眾生于是復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生。其后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悅。復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現(xiàn)。更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時我曹等復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競共儲積。由是粳米荒穢。轉(zhuǎn)生糠糩。刈已不生。今當如何。復自相謂言。當共分地。別立標幟。即尋分地。別立標幟。
大家都競相積攢糧食,粳米荒蕪,轉(zhuǎn)而生出帶有麩糠的谷物。大家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都很不高興,憂慮迷惑。心想: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以念為食,能夠神足飛行,身光顯赫,世間長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飲用日久,顏色差別出現(xiàn),食用少的色澤光潤,食用多的丑陋。因為飲食的緣故導致了我們?nèi)蓊伒牟町悺1娚谑歉鲬咽欠,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間的差異,如此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沒有了,又生長粳米。后來由于懶惰,競相積存糧食,現(xiàn)在粳米也沒有了,轉(zhuǎn)而生長帶有麩糠的谷物,F(xiàn)在該怎么辦呢?于是大家認為應當把土地分給個人,豎立標志。決定后即實行。
婆悉吒。猶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其余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復爾也。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余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其人復告。此人打我。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眾生轉(zhuǎn)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凈。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勺o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因為這個因緣,這個世界上才會有田地歸屬。那時的眾生各自分封土地,建立疆界。于是漸漸有人生起偷盜的心。盜竊他人田地中的莊稼,其他眾生看到了都說:你作的不對,不對。自己有自己的田地,卻偷取他人的莊稼。但是有的眾生依然盜竊不停。于是其他眾生更加嚴厲譴責。甚至動手制止。告訴大家,這個人自有田地,卻偷盜他人之物。而偷盜者卻說,這人動手打我。眾人見到兩人互相諍執(zhí),都憂愁不樂。十分懊惱,世風日下,世間有這樣不善的事情,才會產(chǎn)生這么多污穢不潔之物。這些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煩惱苦報對墮落到三惡道。因為有田地所以有諍訟,現(xiàn)在只有擁立一人為主,治理國家,該保護的保護,該責罰的責罰。于是大家商量各自拿出一部分糧食,供給擁立的國主。讓他治理各種諍訟官司。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于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大家推選一個體形高大,顏貌端正,有威德的長者。對他說:我們現(xiàn)在推選您作我們的公正的國主,該保護的保護,該責罰的責罰。我們會一起供給您糧食。這樣推選出的人聽聞大家的申訴,判斷受理大家的諍訟官司。大家各自供給一部分糧食與他。此人又以善言安慰大家。眾人聽后,皆大歡喜,一起稱誦,太好了,大王。于是世間才有了國王的名稱。以正法統(tǒng)治民眾,所以稱為剎利種姓。這樣世間才有剎利的名稱。
時。彼眾中獨有一人作如是念。家為大患。家為毒刺。我今寧可捨此居家。獨在山林。閑靜修道。即捨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時持器入村乞食。眾人見已。皆樂供養(yǎng)。歡喜稱贊。善哉。此人能捨家居。獨處山林。靜默修道。捨離眾惡。于是。世間始有婆羅門名生。彼婆羅門中有不樂閑靜坐禪思惟者。便入人間。誦習為業(yè)。又自稱言。我是不禪人。于是。世人稱不禪婆羅門。由入人間故。名為人間婆羅門。于是。世間有婆羅門種。彼眾生中有人好營居業(yè)。多積財寶。因是眾人名為居士。彼眾生中有多機巧。多所造作。于是世間始有首陀羅工巧之名。
這時眾人中有人這樣想:家實在是很大的負累和有毒的芒刺。我寧肯舍棄居家,獨自住在山林之中。于是舍家隱居。靜默思維。到時候手持器皿外出進入村落乞食。眾人看到,都很愿意供養(yǎng),并且稱贊:這人能夠舍家隱居,獨住山林,靜默修道,舍離眾惡。于是世間才有婆羅門的名字。后來又有的婆羅門不喜歡閑靜坐禪思維,于是回到人間,誦念習詠為職業(yè),又自稱,我不是修行禪定的人。于是世人稱其為不修禪定的婆羅門,因為他們住于人間城市,所以稱為人間婆羅門。這樣才有婆羅門種姓。眾生中又有人喜好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積攢財寶。眾人稱為居士。又有人喜愛技巧工匠,造作器物,世間才有首陀羅工匠的名字。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zhuǎn)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低調(diào)做事,認真領會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著聽經(jīng)嗎?
- 如斯的覺性
- 最早的居士是誰?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chǎn)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jīng)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