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頓悟,就不是禪宗了嗎?
編者按
本講座為深圳東山寺監(jiān)院法廣法師2014年7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任教時,應(yīng)法海探源第五期初級班學員祈請,舉辦的禪修講座。法師分繁入簡,尋祖歸原,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覺悟禪宗大道。講座選用教材為日本學者鈴木大拙(1870—1966)《?偈乙輹敖庹f 》。內(nèi)容是根據(jù)該講課錄音整理而成。
《二入四行論》(一)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圣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謂四行,其余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緣起
禪修對我來說,接觸比較多,但每次講課又覺得不好講。一方面禪修太過深妙寬廣;一方面它需要切實體證,要有很好實證的功夫。但不管怎樣,和大家有這個因緣,就盡可能地和大家交流。這兩天考慮來考慮去,覺得禪宗達摩祖師的開示,可與大家分享。
禪修從古到今,說法眾多,僅佛教禪宗的禪修,就說法各異,眼花繚亂。今天我們就立足禪宗的角度,特別選出達摩祖師的開示,來看看成就的祖師大德,怎么說禪修。即使今天哪個人再厲害,就算有一些修證,但和達摩祖師相比,我們還是應(yīng)該慚愧些。
何為禪宗
禪宗說起來好像很簡單,簡單到就是一顆心,怎樣把握。達摩西來無一法,全憑心地用功夫。圍繞這顆心,來發(fā)揮,來把握,最終整個生命都可以達到非常高超無礙的境界。不僅是修證者個人生命絢麗多彩,而且還可以涉及到很多領(lǐng)域,禪宗的光輝都會普照到。一般說禪宗和茶文化、詩歌、藝術(shù)、繪畫、醫(yī)學等,好像有更密切關(guān)系,實際上不僅如此。如果更好地走入禪宗,體會禪心,就會發(fā)現(xiàn)從禪宗的情懷、精神、立足點看世界的話,禪心產(chǎn)生的光輝是普照著大地,普照著法界。
禪宗也在不斷地變化。大家從不同角度、領(lǐng)域、層次來理解,發(fā)揮,也造成很多不同說法。提到禪宗,似乎就是不立文字,就是講頓悟。好像不講頓悟就不是禪宗,講理論就和禪宗不搭邊。好像禪宗就是頓超直入,如果教你怎么用功,就不是禪宗。禪宗就必須參話頭。實際上,這是偏差的認識。
達摩禪法
達摩祖師的禪法,從今天去看,會覺得和后世禪宗有些距離。然而,如果我們真正走進禪宗,就會發(fā)現(xiàn),禪宗后來不管它的禪法有什么變化,實際上它的根本內(nèi)核,達摩祖師的禪法里面都已經(jīng)具備了,都是圍繞著它來發(fā)揮的。
達摩乘舟東來,成為東土第一代祖師。當年他完全懷著一顆菩薩心懷,因為自己在禪修上有一定成就,所以希望能夠把這些收獲,傳遞給一些有緣人。他觀照自己的緣分在中國這邊,所以航海過來。剛開始,達摩祖師的禪法沒有得到很好的傳布,知音寥寥。很少人理解他,親近他,真正從他那里得到心法的成就。達摩留下來的著作開示也非常少。今天很多說這個是達摩的著作,那個是達摩的開示,實際上多不可靠。真正可靠的就是今天發(fā)給大家的《二入四行論》。這個非常簡略,是達摩弟子曇林記錄整理出來的。
禪修就是打坐?
達摩祖師怎樣說禪修的?怎樣引導大家走向這條禪修的大道?可能大家一提到禪修,就想到坐禪,好像禪修就是打坐。實際上打坐只是禪修中一個很殊勝的組成部分。
那么從達摩祖師的教導中,整個禪修的大綱,是怎樣的?禪修的整體概念該怎樣把握?它有哪些主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說我們能夠比較好地把這些要點,給它抓住,隨緣隨份地落實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生活中,那么你做到一點,就是在禪修道路上做到一點;你前進一步,就是在禪修路上前進一步。不是說只是在打坐。
理入,行入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不管你怎么修道,怎么千奇百怪,歸納起來,路徑不外乎兩個:一個是理入,一個是行入。有人把“理入”理解為就是理論上的學習,“行入”就是實際的用功。但如果讀《 二入四行論》,我們就會知道,這里所講的“理入”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學習,也包括借助理論契入你的真性,對大道的理悟或證悟。
【謂藉教悟宗】
“教”確實是理論,形之語言文字的佛法就是“教”。“宗”就是內(nèi)在的體證。一般層面借助理論的學習,你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明白禪修的各個方法,明白禪修過程中身心會出現(xiàn)種種反應(yīng)等。在這個過程中,你怎么去選擇,避開陷阱,把握更正確的方向,從低的層面,轉(zhuǎn)入更上的層面。自己需要理論上的引導,你才能夠明辨是非正邪、對錯偏圓,那么需要“教”。
禪宗的根本處
但是佛法,特別是禪宗,又會告訴我們根本處還在自己的內(nèi)證。為什么呢?“教”,不管你怎么表達,多有才華,口才多好,多有智慧善巧,別說是普通人,就連佛菩薩依然覺得語言文字非常蒼白,表達的也是一些相似性,也是非常勉強的東西,對大道的本身,對生命的真實,對實際的修證,與那真切的體驗來講,都是沒有辦法完全劃等號的 。
“教”,教導,佛典,都是方便的表達,跟真實存在著落差,而且是相當大的落差,除非你有過高的悟性。否則你以為把這些書讀得透透的,哲理思辨非?梢,推敲得一字不漏,弄得非常通達,恐怕就行了。絕對不行的!你要體證。實際的體證可以借助理論引導,但只靠理論引導并不夠。
拈花一笑
像禪宗的第一公案“靈山會上,釋迦牟尼佛拈花一笑”,就是強調(diào)內(nèi)在體證。必須你的心確確實實去領(lǐng)會到大道的真實,透視到生命的本質(zhì),你才知道大道是怎么回事,真正的禪修達到的狀態(tài)是怎么回事。
后來有的禪宗高僧,像德山宣鑒大師,本來自以為理論上過硬了, 可以著述《金剛經(jīng)》。在當時他挺權(quán)威,但后來他真地開悟的時候,卻把自己有關(guān)《金剛經(jīng)》的著作堆到法堂前面,點一把火燒了,非常感慨地說了一句:“窮諸玄辯,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語言文字,世間的聰明才智,種種的知識,種種的思辨,在真實面前,在實際的體證面前,是太蒼白。
因此禪宗弟子是要實際修證跟理論支持的,但他不會直接跟著理論去走,從理論到理論,知識概念到知識概念。
怎樣理入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要好好做功夫,最終契入清靜無為這樣一個真實,這才叫“理入”。“眾生都有佛性”,這句話,已經(jīng)老生常談了,但實際上這恰好是整個禪宗根本所在。當年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他非常感慨:我經(jīng)過努力苦苦地修證,最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真相?墒潜娚荒軌蛎髁,告訴大家也不會接受,不會得到很好的受用。
宋代郁山禪師開悟的時候,做了首偈子:“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guān)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他去世后,他有一個徒弟,到另外一個善知識那邊去親近,苦苦用功很多年。有一天,師父問他,你當年在你師父那邊,聽說他開悟的時候,有個偈子十分了得,你還記不記得?他就倒背如流 “我有明珠一顆……”一字不差。念完之后,他的新的師父就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這下弟子就慌了,手足無措:我應(yīng)該沒有記錯啊?他為什么笑完我就去了?一個晚上睡不著覺,非?鄲馈5诙焖腿グ髱煾,你為什么笑我,我是不是念錯了……
師父就問他:“你有沒有看過人家做戲的表演?都是讓下面隨著他們的表演而哭,隨著他們的表演而笑,隨著他們的表演而喝彩。他是不是因為下面的人哭、下面的人笑、下面的人拍掌就慌了手腳呢?你倒好,我哈哈大笑,就把你笑得完全亂了分寸。”這個公案是什么意思? 你會背偈子,但是你不知道它真正的趣味所在,你根本是在鸚鵡學舌而已。
禪宗接引上根基者?
為什么真正悟性好的人,從簡單的話語中就可以悟出很多,讓整個生命產(chǎn)生翻天覆地的大轉(zhuǎn)變,換了一個新人。而且他還可以具有無比強大的磁場,無比強大的功德力,更好地去幫助,感化,普照有緣眾生。悟性不好的人,別說僅僅靠幾句話,靠簡單的點撥,找不到一點點感覺,甚至三藏十二部,給你講了那么多,就算你整天學,倒背如流,你照樣沒有真正會意到。對你來講,它只是知識,概念。你只是一個倉庫,沒有轉(zhuǎn)化成你生命的血液,靈魂里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這一點上,個人的根基確確實實有很大差異。
有人說 “禪宗接引上上根基的人”。它確確實實有這方面的理想,而且它確確實實側(cè)重在這一塊。但是話又說回來,禪宗不僅僅如此。如果禪宗僅僅是接引上上根基的人的話,那么禪宗再殊勝,說實在的,到今天我們也不需要坐在這里,我們也不需要特別去看禪宗說的是什么,教的是什么。因為太多人都達不到那個根基,那個悟性。
南宗,北宗
實際上,禪宗,你是上乘根基的,能夠當下把握,當下證入,當然歡喜。但你也許目前沒有那樣的悟性,也沒關(guān)系。禪宗,你不要忘了,它憑的是一個佛心,所以只要是能夠引導你、幫助你的種種善巧,都可以為它所用。根基比較欠缺的,可以從簡單平常處漸漸來學習。
當年禪宗就有兩大分枝,一個是南宗,六組慧能大師,他是頓超直入的,當下轉(zhuǎn)換,對他來說,很簡單,本來就是這樣子。但是神秀大師,他就是漸修的方向,慢慢來讓你祛除煩惱,打坐,靜心,種種打磨,種種訓練,這種是慢慢地合道,漸次地走向開悟,得到成就。但是實際上,無論是頓悟也好,漸修也罷,實際上都是整個禪宗所兼容的。不要以為禪宗只是六祖的禪法,不是的。六祖的南宗禪最終是兼容了北宗漸修的禪法。
所以,如果你能“理入”,有好的悟性,契入生命的真性,“理入”就告訴我們直下證悟的方向;如果你不能當下契入,你就慢慢地修學,使你的心越來越回歸到比較本真的狀態(tài),最終契入真實。
附:作者簡介
法廣法師,1970年生,廣東汕頭人。1991年禮上傳下正大和尚為師,1993年福建北峰林陽寺求受具足戒, 曾就讀閩南佛學院。1997年考取北京中國佛學院,2004年研究生畢業(yè)留校工作,教授禪宗史等課程。2011年任中國佛學院培訓部副主任,開展面對社會大眾弘法工作,以“法海探源”為主題創(chuàng)辦各類培訓班,廣受好評。2013年兼任廣東南華寺后堂及曹溪佛學院副院長。2014年底任深圳東山寺監(jiān)院,并當選廣東省佛協(xié)理事。2015年當選深圳市佛協(xié)副會長,同年應(yīng)廣西浦北邀請,至五皇山籌建五皇禪寺。2016年兼五皇禪寺住持,并當選為欽州浦北縣佛協(xié)會長及縣市政協(xié)委員。同年當選深圳龍崗區(qū)政協(xié)委員。 發(fā)表論文有《關(guān)于趙州和尚》等多篇。
原標題:《禪修講座》(一)不講頓悟,就不是禪宗了嗎?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深圳東山寺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yīng)當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人生苦短,應(yīng)學會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誰?
-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yīng)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yīng)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jīng)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jīng)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jīng)]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nèi)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