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磨四行觀》要解

  《達磨四行觀》要解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要解:明理方知,修行之道;明理能行,解行相應。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

  要解:自迷不悟,故藉經(jīng)教,來悟心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要解:眾生皆有佛性,被客塵所迷,妄想所覆,故不能顯了。

  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

  要解:舍妄歸真,凝神安住,心如墻壁,如如不動,如是觀照。

  無自無他,凡圣等一,

  要解:無分別對待,凡圣同等。

  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

  要解:內(nèi)心堅固,不被境轉(zhuǎn);藉教悟心,不被經(jīng)轉(zhuǎn)。此即契入,與理冥符。

  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要解:既無分別,寂然解脫,無為自在,此從理上悟入。

  行入謂四行,其余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要解:一切修行,不離四行。

  云何報冤行?

  要解:此言遇逆境,當修「報冤行」。云何報冤行?即是甘心受報,都無冤訴。

  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shù)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yè)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要解:修行人,遇逆境時,當自念言:因為「棄本從末」,故造諸罪;果為「惡業(yè)果熟」,故受諸報。明此因果,「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經(jīng)云:「逢苦不憂!购我怨?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要解:識達此理,故「逢苦不憂」;以理相契,故「體冤進道」。

  二、隨緣行者:

  要解:此言遇順境,當修「隨緣行」。隨順因緣,了知緣生緣盡之理而行。

  眾生無我,并緣業(yè)所轉(zhuǎn),苦樂齊受,皆從緣生。

  要解:緣生而有,緣滅而散,實無自我,故謂「眾生無我」;不明此理,故「苦樂齊受」。

  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

  要解:今遇順境,為「宿因所感」;福報緣盡,「何喜之有」哉?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于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要解:緣生為得,緣盡為失,相有得失,心無增減。八風不動,苦樂無受,此便「冥順于道」了。

  三、無所求行者:

  要解:此言心境,當修「無所求行」。萬有斯空,無所愿求。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

  要解:迷境實有,處處貪求;有而執(zhí)著,失而痛苦。

  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zhuǎn),萬有斯空,無所愿樂。

  要解:智者悟空,心無所求。

  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

  要解:功過相隨,迷悟之間,有我皆苦,誰能安得。

  了達此處,故舍諸有,止想無求。經(jīng)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要解:了達萬有斯空,故舍諸有,止息妄想,心無所求。

  四、稱法行者:

  要解:此言真心,修行不離清凈的自性,當契入真如本性而行。

  性凈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

  要解:自性無別,故「無此無彼」;自性清凈,故「無染無著」。

  經(jīng)曰:「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怪钦呷裟苄沤獯死,應當稱法而行。

  要解:離人我執(zhí)相,故「法無有我」;離眾生執(zhí)相,故「法無眾生」。信解此理,依法修行。

  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舍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

  要解:法本無慳,眾生執(zhí)迷,若能去貪,心無吝惜,三輪體空;應不取于相,而行布施

  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

  要解:依四行而修,不但自利,亦能利他;且莊嚴自性的道場,行菩提道也。

  檀施既爾,于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要解:為除妄想,故「修行六度」;行而無住,故「無所行」也,此為「稱法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