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人本的教育
——2009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慰問順義多寶閣師生
奘師:
秋天,正是開學的季節(jié)。十幾年前我們上高中那時候,還沒有教師節(jié)。
我先來了,看了整個教學這些東西,感覺挺好的。但是我有個感覺,整個社會的教育機制,我覺得有一點點的漏洞。并且有點麻煩的。整個的教育,就是把1米9高的把他削成1米75,那1米45高的把他拽上1米65。你們看過修剪草坪嗎?那個削草的機器,不管這棵樹本身是這么粗還是那么細,清一色的,一剪刀下去,所有東西一樣長。沒有個性的教育,沒有激情的教育,也是沒有一個真正的尊重人的教育。現(xiàn)在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從九年義務制教育到高中到大學,這個教育體系已經非常完備。我們只能做點自己擅長的。但如果拿它那個標準來衡量我們的教育,可能就要出問題。所以,自己的教育應該有點特色才好。要是再拿那個標準來制定我們實踐的標準,那你還是走不出去,還是個死胡同。無論你怎么教育,最后學生們還是必須要到滾滾紅塵,誰也甩不開。甩開了,本來你是追求自由有個性的,但是人家會把你當異端,不接納你。盡管每個人心里都是想要自由,但誰也不敢去嘗試從滾滾紅塵中蹦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分子或水泡,不敢。所以,這樣的教育就有很多的麻煩和漏洞。我們可以最大可能的去尊重一個人的天性、天賦,而不是拿一個道德,拿一個分數(shù)化技能化的來評判。有的學生可能真的什么都不會背,但他動手能力極強。發(fā)明農具的、發(fā)明那些工具的,我相信背歷史背地理一定是笨笨的,但讓他們動手都是天才。所以當你在指責一個學生的時候,先看看,拿什么標準指責。為人師表,先看自己,是吧?這個是不容易的?赡苣銈冞@個年歲,體驗這個還有一定的難度。
尤其是小孩子,在你們身邊,一年也好三年也好,把他天性中最美最燦爛的東西啟動了,培養(yǎng)他。乃至你讓他知道,他還有那個最美最燦爛的東西,讓他知道就夠了。你們的功德無量,這就是最好的老師。也許在你手下,一個考重點高中的沒有,一個考重點大學的也沒有,但是從你們身邊走出的學生每一個都是快樂的人。無論他做什么職業(yè),開車也好,做木工也好,當學生也好,他很開心的做他的份內事,享受他的生命。按人生七十歲來看,現(xiàn)在四歲、五歲上幼兒園。我覺得都是浪費生命。前年我一直想辦一個家長幼兒園。凡是他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我給招來,完全跟幼兒園一模一樣,坐小板凳,整天手牽著手,跟小母雞似的。他應該更多的跟大自然打交道。他學那些東西,實際上,上小學的一個月就學完了。結果花了三年上幼兒園,這是個問題。如果真的是學了東西多了,一進小學,他認為我什么都會,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樂趣了。學習是快樂的一件事,F(xiàn)在過早的把樂趣全給弄沒了。小孩子的手還沒長完呢,就讓他談這個琴那個琴的。我覺得這樣的教育完全沒必要。所以,真正要教育還是要發(fā)乎人心,針對他的人性去。生命,七十年,你從六歲算到三十歲,二十四年學習。剩下更多的時間干嘛?是要面對活著這件事情;钪@件事,需要智慧。而這書本上教的,學校里教這些教育,只是知識和技能,沒教你智慧。所以,過去說“高分低能”,中國學生去考托?糋RE留學去,都是高分。但是跟美國學生一比,不行,動手能力極差。高分低能,獨生子女,讓他自己去做個飯,一切菜,手切了,一炒,油燙手了,什么都不會。你要想想,你在學校里可以這樣子。但是你要獨立面對生活呢,當你獨立走入社會的時候,這些東西很多是浪費。所以,你盡可能的給學生激發(fā)最美好的東西,他懂得去欣賞藍天,懂得去觀賞落日,懂得去跟大自然中生命中的任何存在發(fā)生的東西去共謀幸福,共同去謀劃。這是整個教育的核心。離開了這樣的一個,只是一味去追求分數(shù)追求知識追求技藝,就有問題。我坦白的說,從小學到初一直到考大學,都是第一名。但是我恨透了這樣的教育體制。所以,上大學我再也不上課,最后大學我退出,我是主動退席。我厭煩了這樣的教育體制。我的天性沒有一個給我激活,全是打壓打壓。也不容易,直到現(xiàn)在還是保持我的天性,得益于我的兩個老師。初一的班主任,那時候師范學校剛畢業(yè)。那時候還不叫師范學校,叫小中專嘛。考完三年一畢業(yè),回來就教書。所以才大我們幾歲。我的老師現(xiàn)在就在附近,教美式教育的,他在那兒當校長助理。他太太就在我們紅螺寺中學。那時因為他剛畢業(yè),沒有教我們那些東西,我們同學都特別特別感激他,就是激活了我們。讓我們背唐詩,讓我們背宋詞,那時學校課本里沒有那些東西。但他把自己喜歡的,也沒有那書,就在黑板上抄,基本上他在黑板上抄一遍,我們幾個就背下來了。他抄了十次。那時候因為很少,得不到這樣的書,沒有,大約是79年。這是一個老師,所以感激得不得了。盡管做和尚了,但是對老師非常非常尊敬,感恩。
你看唐詩,花間一壺酒。相期渺云瀚。他關注的不是個人的恩怨,個人的對錯,也不是關注個人的打拚。關注是,放在中國人,放在美國人,放在今天的教育,放在再過一百年的教育,都要不得不面臨的生命自身的。人在大自然中是什么樣個位置,人是什么樣一個角色,應該如何扮演好,人的角色,它關注的是那些。所以,這些古詩詞也許從來沒教給你一個具體的技能,但是他教會了你人在自然中的定位,這是最根本性的教育。
那我第二個老師是在高二的時候,又是語文老師。以前教我們的作文老師,后來調入二外了。他以前是學俄語的。怎么教,我那個作文也寫不好。就后來,去世的這個老師,有一天,他在講他是怎么寫作文寫好的。初中以記敘文為主。有一天,他看《人民日報》社論,一下子明白了,怎么樣寫議論文。他說他明白了,我也明白了。從那以后,我的作文永遠是范文。不但是作文好了,15分鐘就答完。提筆就寫,不改,沒有打草稿。連高考都是提前交卷的。那時我們那學校原來是河北省十三所重點高中之一,董存瑞的妹妹在那里讀的書。所以,老師真的很重要。我是學理科的,但是我跟學文科的聊地理,比他們還厲害。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好像一棵樹,有個根。這個根,無非是人、事件、時間、地點,以及當時人的觀感和你現(xiàn)代人的觀感。一個根你抓到了,有幾個粗干,以時間為體,編年體,是吧?編年體,敘事體,都可以。你只要找到任何一個干,你都可以把它融匯貫通。學習,擅教的不如會學的。會學的一旦開竅,什么都融匯貫通了。所以,老師不是替你去喝水也不是灌輸給你,老師是就你這片土壤,適合怎么樣松動,他告訴你松土的方法。至于栽什么,他能發(fā)現(xiàn),他不替你栽。一個替你栽的老師,就是一個技師。只有啟發(fā)式幫你松土的,讓你去尋找自己的種子那個老師,才是最優(yōu)秀的老師。各位如何讓自己的弟子把自己的心靈打開,把那扇窗打開,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教師節(jié),我非常感謝那兩位老師。79年以來,三十年了,我到現(xiàn)在還特別感謝這兩位老師。當然也有不好的,特別傷害自尊的,也讓你痛苦。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那樣。
無論那個孩子怎么樣調皮搗蛋,甚至品行有點惡劣,但你不要傷害他作為人的尊嚴。一旦傷害他作為人的自尊了,所有的教育都是失敗的。一個人仇恨社會,想想看,如果一個小孩子仇恨社會的話,他最原初的動機在哪里,很可能很可能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影響了他,很可怕。所以,我們?yōu)槿藥煴淼?就特別要在乎這些東西。哪怕他再壞再調皮搗蛋,沒關系。但是作為人的層面,你必須要給予100﹪還不夠的尊重才行。我自己有很多的學生,包括給你們上課的耀善也是我的弟子?梢哉f,弟子們96歲的也有,最小的兩三歲、剛在娘胎里幾個月的都有。所以,佛法比較獨特。從生命角度一視同仁的從骨子里想像成為都是天使,都是菩薩,都是佛。它跟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的思想無關。但是它蘊含了人之初性本善與性本惡兩個東西。它最大可能的把性本善發(fā)揚到頂點,每個人都是活著的佛,都是活著的天使,都是活著的菩薩這樣一個定位。但是,每個人盡管說,都是活著的佛和天使,可有時候因為種種的原因,內在的智慧被遮蔽了,黑暗現(xiàn)前的時候,魔性顯現(xiàn)的時候,劣性顯現(xiàn)的時候,也是人之惡展現(xiàn)。那這個惡如何去化掉?不是斬除,而是化掉。這個才是教化、教育的目標。所以,佛法很獨特的。
過去在印度,只有貴族才能夠上學。印度跟中國不同。中國從漢武帝開始,鄉(xiāng)賢薦舉制,沒有讀書的人但是你德行可以,也能出來做官。但印度是一個嚴格的等級社會,掌握了教育和學識的是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就是精神階層和政治階層。到工商階層農民階層,是沒有教育的權利,更下的就不要談了。所以,寺廟就代替了整個的學校。一切的學校學習都是在寺廟完成的。因此佛教傳到中國來,漢明帝,公元67年,永平十年的時候,因為從公元63年起,公元71年那時候,連續(xù)六年中國自然災害,比現(xiàn)在還厲害,人口。蝗蟲、干旱、地震,火山。這些連續(xù)的自然災害面前,人覺得無限的渺小。和尚們來了干嘛呢?和尚們翻譯經典,本身是翻譯家。還要傳播講述,演講家。要有人聽,他還是一流的演講家,很厲害吧。那和尚做了這些事,皇帝沒辦法,當時漢代是三公九卿,鴻臚寺就相當于外交部和教育部。把和尚安置在這樣一個位置。所以,寺廟的建筑跟皇宮一樣。如果世間上的人,哪怕是親王、王爺,敢要建成這樣的要殺頭,對吧?以為要謀反。但是皇宮建筑,寺廟可以完全模仿,只不過在規(guī)格上,正門兒的尺碼上有一個標準。這是從建筑上體現(xiàn)了這個封建王權跟寺廟的宗教的這種關系。所以佛教,從一來到中國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老師的角色、教育的角色、教化的角色。但是今天呢,佛教被歪曲成一個迷信、跳大神、跟鬼溝通妥協(xié)作交易的角色,這是當代的一個歪曲。就像我們曾經批林批孔,把一個大圣先師批成一個臭老九,這都是歷史上文明不作主,斯文掃地的時代。大家知道,今天老師得到了重新的尊重,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尊重,這是個好現(xiàn)象,可是還遠遠不夠。那這些也有待于我們一起來參與。不管別人怎么著,不管整個國家的教育體制如何,但起碼在我的本份事上,我學好我教好,這就是本份。站好這班崗,那學習是最快樂的事。教也是最大的樂趣,沒有什么比教化人更開心的事了。把我所知所能的,教會別人。就像一根在風中搖曳的蠟燭,獨自一個很容易被風給吹滅。但是我點燃了別人的蠟燭,那我的滅了,我又可以從別人那里借光。這就是“借光”的由來。點燃一盞燈,再點燃三盞燈,再點燃九盞燈,再點燃八十一盞燈,無窮往復的擴大,這就是智慧,知識。那這個智慧、知識的立足點就是人,人生、人本。教育,如果這樣子去普及的話,我相信很開心很開心,不會有那么多的問題。我不知道我這樣說,你們能不能聽的懂?(答:聽的懂。)
孫燕博(諧音):
我都去過奘師的廟。奘師的廟很有意思的。到那里你看不到香火繚繞,沒有的,就是一個教學的地點。跟很多的廟不一樣的。有時間可以去瞧瞧。很近的
奘師:
從門口坐916過去就是。直接到懷柔,那兒很近。乘車二十分鐘。
孫燕博:
很清靜。曲徑通幽,非常的美。上去以后,兩邊全都是竹子。廟里面布置得全都是書,全都是打坐。沒有什么蠟燭香火,很不一樣。奘師在這方面做的教化、教育方面特別多,我覺得。很多年前,跟奘師跑過很多地方。五臺山。由奘師創(chuàng)辦的各地夏令營,全都是大學生。
奘師:
現(xiàn)在我有時乘在火車上,剛去餐桌吃飯,一看,奘師,都是上過我的課。飯菜都已點好了。經常這樣子。因為各地辦的課,不在乎強調他們信什么,關鍵在于他們了解佛法。要知道所有的學問,無論是從科學的角度、哲學的角度、心理的角度、物理化學的角度,無非都是人對于自然,生命是依賴這個大自然。沒有大自然,生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要尋找或者說找到的這答案。那所有的答案,可能在某個時間段解決某個時間段的問題。可能在另一種環(huán)境下,就成為過時的,或者說不用的。所以必須要全部的尊重,你才能從中得到最好的東西。否則,先入為主。上來認為哲學好,就否定了化學,工科好,那所有的哲學的文學的藝術的,就全都給否定了。那多沒意思啊!人活著就剩走在高樓大廈里,徹底工科,一切都是機器。那算了,機器人來統(tǒng)領,我們都死掉算了,是吧?所以,各個學科,無非是解決人的認識生命自身的問題。它試圖找到一個答案,但所有的答案都不是終極答案。哪一天誰說找到人活著的終極答案,找到解決大自然一切自然現(xiàn)象那個規(guī)律的答案的時候,人類也該滅亡了。因為動力沒了。你一旦沒有動力了,作為企業(yè)也好,開始走下坡路。最后誰得到終極答案了,一定人類社會停止不前。好奇!對于未知的一切存著好奇探究的心理,這就是求知。至于說,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那些老一輩,那個時候讀書,目的論更強一點。確確實實,那個時候需要嘛。但是今天,我們處于很太平的盛世,安下心來作學問,是最大的福報福祉。
我一直幻想,在我的禪修中心,有一塊撒野園。什么叫撒野呢?小孩子到那邊,脫了衣服,玩,滾泥里邊都可以。劈柴、上樹捉鳥,下河撈蝦都可以。小孩子嘛,就要自由的成長才是。從現(xiàn)在幾歲開始,父母就開始管:不懂規(guī)矩!臟!什么的。什么抵御能力都沒有了。一定要讓他撒野。人類有現(xiàn)代科技文明才不到兩百年。但是人類活著,可能七、八十萬年還不止,是吧?七、八十萬年中,拿現(xiàn)代科技文明作為主流,太渺小了。這個才是現(xiàn)代教育體制的狂妄和無知。撒野才行。搞點沙子。我記得上大學,我們十個同學在珠江邊沙灘上游完泳上來,我們十個人輪著摔跤。穿個泳褲。那也是種樂趣。小孩子互相摔跤,都是成長的一個經歷。你要贏了他,但是又不能傷著他。你要被人騎在身底下,但是又要反抗過來,又不能用那些下三濫的手段,這都是成長、成長。
孫燕博::
今年夏天,這些孩子們都去內蒙草原徒步走,還有去沙漠上玩呀瘋呀,滾著。
奘師:
你們什么時候放假?邀請你們到朝陽寺。
孫燕博::
可以去黃山。
奘師:
黃山宏村那里美院的學生都作為寫生基地,特別美。全是戴眼鏡的,這么大小年歲的。有時我就趴在窗沿看著,我又不會。讓我畫一個香蕉出來,人家一看是棒槌。
孫燕博::
奘師還帶過一個小孩子。前幾天他給我打電話呢,
奘師:
當特警去了。
孫燕博::
那個小孩子我見過,咱們家還有他照片。特別特別調皮搗蛋的小男孩。他不是上學了嘛,有一天我去學校接他去,我在學校門口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后來我去找他們班主任。他說,孩子都半年不來上學了,你不知道?后來,找到他了。奘師就領著他到五臺山。那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奘師說隨他去,讓他玩吧。玩夠了就好了。后來真上學了。到外國語學院,他給我打電話,F(xiàn)在那是一個很好的小伙子。
當初特別調皮。我們到五臺山想見夢參老和尚,別人見不著。那小孩帶我們翻墻,我們跟著他翻墻,弄得全是泥。直接就進了夢老的院子了。到了,他說,老和尚,給你帶兩個老師來見你。老和尚也不生氣。在五臺山,還沒有他不敢去的地方,沒有他不認識的地方。
奘師:
因為那時,父母帶不了,就托我?guī)е?帶到二十歲。有時夏天,屋里睡七八個。全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只要在我面前,個個乖得不得了。
現(xiàn)在都大了。前年春天,朝陽寺辦小沙彌班。大的才十四歲,二十幾個孩子,天南海北的。二十一天都在那里過的。冬天。我每天晚上都跟他們去玩,枕頭大戰(zhàn)。玩完了自已走夜路回朝陽寺。上海那哥倆兒,雙胞胎,真是淘。放個煙花。拿個煙花對著我衣服。把我的衣服整個兒燒了。還有個晉誠,長得特別像哈里波特,舍不得剃頭。大家一起把他摁倒了,頭發(fā)給剃了,換身和尚衣服。在朝陽寺,大冬天,打雪仗。
孫燕博:
過年時,你們誰不想回家去,到奘師那邊去。很熱鬧的。元旦的時候,圣誕節(jié)我去過,那天晚上我在那兒過的。山上全都是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上高中的,上大學的,晚上就在山上,熱鬧極了。山上的孩子。非常放松。就在自然界里,跟那些山哪水哪樹哪。都是同齡人嘛。非常非常的放松,非常非常的愉快。放松完了,精力就集中上來了。
奘師:
今年春節(jié)是在師大留學,泰國的學生來玩。都是這么大。中國外交部贊助的,培訓的華語老師。北外的、師大的,和北語的、語言大學的,都在朝陽寺住。小孩子全是。
謝謝你們,這樣一個教師節(jié)。
(編者按:本次講座是面向傳統(tǒng)文化學校所做的開示,并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言語若有出入,請大家別牽強附會。)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實價值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性法師:退步原來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樂逍遙歌
- 仁德上人:人與人相處過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誠敬
- 大安法師: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本源法師: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如瑞法師: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個當下應該做的事
- 仁德上人:問問自己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懺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著開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來就是佛
- 仁德上人:關于人生的五條經典法語
- 如瑞法師:念死不是消極,而是認識觀照無常,珍惜人生
- 仁德上人:做一個問心無愧、人生無遺憾后悔的人
- 仁德上人:知錯又能真正地徹底改錯就是人生大智慧
- 仁德上人: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嚴峻的考驗
- 仁德上人:有什么樣的觀念想法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 仁德上人:人生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有升華超越的機會
- 仁德上人:人生反省我錯狂傲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