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處所--北京九朝會“關注城市”城市沙龍
心靈的處所
——2009年8月24日北京九朝會“關注城市”城市沙龍
奘師:
用迷信的講還是用科學的講?中國有句俗話:“天下名山僧占多,”還有一句話,“天下好話佛說盡!焙迷挿鹫f盡是說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立住腳。所以,哲學上是立住腳,你攻不破。從科學實證上呢,它即使不能證真,但也無法證偽。到底佛提出的三千大千世界,宇宙微塵微塵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空間時間的距離這些,它都給你打破了。你無法證明這是真的。但是你起碼從科學實證上推不翻它是假的。那從“天下名山僧占多”這個角度呢,這個并不是佛說的,應該是典型的佛教被中國文化改造后本土化之后產(chǎn)生的。在印度這個地方,印度我去了3次,5月份剛剛又回來,所有的佛寺都沒有中國這樣講究,和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也不太講究建筑。因為整個原來印度的,釋迦牟尼時代所謂經(jīng)舍的和修行處很簡陋:兩棵樹就是。因為森林里也沒有廚房,早晨就托缽乞食。沒有廚房,不起火,人家給什么吃什么。他住的地方離村莊比較近。不在村莊內,但是離開村莊也不能太遠,走路大概30分鐘到達村莊,否則他的勞動強度過高的話,過午不食做不到的。所以在印度本土佛教反而沒有發(fā)展這樣一套完整的寺廟建筑與僧人的起居在一起,但是在進中國之后,寺廟和僧人的日常修行生活,日常起居整個兒跟名山大川融為一體。融入一體呢,主動與被動。主動的呢,是太舒服。被動的呢,是一開始佛教傳到中國來,必須接受受中華文化王權的改造,不接受這樣的改造,無法在中華扎根。所以,首先第一個寺就是洛陽白馬寺。白馬寺所在的地方當年是漢明帝讀書修閑的地方。他請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個譯經(jīng)的法師過來。他們想捍衛(wèi)佛教僧侶傳統(tǒng)的托體乞食、居無定所、形如乞丐那種生活方式。但是遭到了皇帝為代表的徹底的堅決的反對:我們把你請來,請你做翻譯經(jīng)典的老師講授智慧的老師,結果你們卻居無定所,到街上去要飯,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接納。妥協(xié)的結果,也不住在漢明帝給指派的鴻臚寺,鴻臚寺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兩個部門的合稱,就是外交部和教務部的合并。那沒辦法。皇帝把自己看書的地方給你們。離開人群又不遠,但是跟真正的熱鬧呢又有一點點距離。這樣,白馬寺成為中華第一寺。從此之后,慢慢的變成這樣僧人修行的地方。這是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并不是一上來在印度就如此。那接下來呢,既然被動上來變成主動的了,就不一樣了。一旦主動了,這個在皇帝的手下,佛教得到了極大的推崇之后,名山大川都迅速淪為佛教的陣地。是的,是這樣子。所以今天我們因果報應,今天我們整個兒的寺廟幾乎都給風景區(qū)卡著脖子,當年我們那樣子侵占,今天被人家侵占。三百年風水輪流轉嘛。所以,那個時候,皇家也好達官也好,他一旦支持了,就把周邊的土地也送給他。寺廟本身的生活方式跟印度完全不一樣。首先是固定定居了,然后有廚房了,然后有土地了。有土地了,當家的方丈和值事的僧人都不再是一個草根的民間的、倡導眾生平等的游方的和尚,而是一個地主似的,那整個佛教的修行方式也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尤其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徹底本土化,因為梁武帝的推崇,因為宋齊梁陳4代都推崇佛教,包括黃河以北的北魏東魏拓跋氏,都推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整個江南江北都占據(jù)了最好的。那是大規(guī)模的普及,收編了一些好的景致。因為那個時候,不要說別的,就拿喝茶來講,現(xiàn)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排了第七位。在那個時代,尋常的百姓家喝不起茶,茶的包裝方式,泡茶的方式,煮茶的方式,只有皇帝親友之間,有條件的才行。那寺廟就有條件,因為寺廟比一般大戶人家還大,土地多,還免稅,兩個嘛,一個是不用服兵役,一個是繳各種稅收。因為定居,因為他有了土地,根本性的解決了僧人不再向社會要財富,自己的土地解決了僧人自身的滋養(yǎng)問題,這就是所有的上層建筑、精神離不開物質。在佛教得到體現(xiàn)。因為僧人擁有了土地,不需要供養(yǎng)。有了這些他可以把寺廟建得越來越奢華,越來越完備,越來越適合看適合用。但是今天,把我們真正擱在五臺山佛光寺,唐代的大廟里去住,我覺得擱個畫皮似的,一定是那個感覺。越來越中看,跟今天就不一樣。一點都不實用,沒有洗手間、(沒有)防火措施,冬天沒有取暖,所以,冬天-30℃,他這邊冷。所以,一不方便,二還是不方便,三還是不方便。好看,當個觀光客,對它頂禮膜拜,膜拜3分鐘趕緊走人。
那么今天,寺廟的建筑盡管仍然越來越開放。從2000年以后,政府以及社會大眾對佛教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開放,也建了很多新的寺廟。但所有寺廟都經(jīng)不起敲打,它仍然照搬照抄了過去這些東西,但過去是解決了自身最根本的生存問題,人的身心環(huán)境。但是因為這樣子,符合了寬房大院小房間,所以,寺廟的格局跟皇宮的布局是不一樣的。你看(外觀)大的格局是一樣的,但實際上進去,小的格局是不一樣的。僧人要打坐,跟皇帝不一樣;实垡幚碚⻊,所以文件多,太太妃子也多,孩子們也多。但是僧人是不這樣的。僧人要休息。所以,整個內部設施不一樣。一進去,感覺安定。那透過這種方式,日本的遣唐僧、韓國的遣唐僧,他們在中國學習,回到日本回到韓國去,又把這種東西變成一種園林景觀融為一體的。你比如說,他搞一個花道和香道,對環(huán)境的獨特的要求非常的在意。但是那個在意,源出自寺廟。那各位也到了很多地方去,確確實實,到了一個幽靜的小廟,你可以在那里發(fā)思古之幽懷,也可以無所事事的發(fā)呆,也可以,像在我這小破廟,可以關注點不在蚊子身上,關注點不在有沒有洗手間上,關注點在心安上。但是,上來就心安,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有那樣的心的力量,就是內心的力量。你把這擱在煤堆上,擱在周邊是屠宰場,很難靜。一開始,心力還不夠強的時候,有這么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我們就叫做道場。很容易心靈平靜。我的意思是,佛教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緣起,外在環(huán)境對內在身心的制約和影響,它是良性的。但是呢,一旦這個地方,被人……,很好的美好環(huán)境,可能因為一個僧人或教職人員的一兩句話,讓你對這個教產(chǎn)生了不好的感覺,這也是非常的可怕。像我們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兩個人在打架,打架是人生常態(tài),對吧?但是看到兩個和尚,或者一個和尚跟一個游客在打架,我們一定會以為是和尚的問題。不管我們信不信,因為我們觀念里邊,和尚應該慈眉善目,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個體了,他是大眾的符號。也就是心靈平靜的,不喜不怒的,打了左臉給右臉的一個形象。
沙龍人員:
聽您講,我倒覺得,當我們的僧侶越來越多有非常奢華的環(huán)境,但是離佛法越來越遠,是不是?(奘師:嗯,應該是。)
屠曉光:
我說當下真實的想法。我跟老婆說了要買套小房子,做書房和茶室。不要違背規(guī)律,只要自然是規(guī)律。語言曲解了佛,但沒語言不行。
奘師:
實際上剛才曉光說的我特別認同。所以,禪宗才叫“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闭Z言和文字只會讓人歪曲了佛的本意,那建筑更是,建筑歪曲了生活活著的本意。可能你們所有搞建設的大學教授不接受。
王超:
那個美國的前副總統(tǒng)戈爾一直在宣傳環(huán)保,(奘師:最后的危機。)最后被記者怎么知道事實的?算了算他家的用電量,不得了。
明奘:
這個我也有反義。如果一定讓他每餐就花3塊錢,一天的三餐花9塊錢,再用電量10塊錢,一天一百元錢,他才叫做慈善,那這樣的慈善沒意義。戈爾畢竟是前副總統(tǒng),佛教講“法住法位”,總統(tǒng)就是要有根基。你教授就是應該享受國家津貼,就是有代步車,對不對?你們都乘公交車來,坐牛車來,這個平等怎么體現(xiàn)?體現(xiàn)不出平等。所以,“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狈鸱ㄖ阅軌蛴肋h的跟任何時代去緣起,就是因為它不否認人類文明所有正向努力和積極的進取。所謂“正向努力”,叫精進,就是這樣子。那佛教要解決的問題,是所有在追求生命美好的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是不想要的。它解決的是這個問題。也就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佛教把“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叫八苦交煎。它不是解決生老病死自然法則是否存在合理以及是否該消亡的問題。佛教是解決了面對生老病死這種不圓滿的自然存在,或者是有上帝創(chuàng)造,或者是無神創(chuàng)造,或者是“法爾如是”的自然法則,解決的是生命如何跟它去相應的問題。這才是佛教的最大價值所在,它不是改變自然現(xiàn)象,也不是創(chuàng)造自然規(guī)律,更不是消弭人為的,弄得粉飾太平,沒有,不是。是告訴你所有,法爾如是的也好,有神創(chuàng)造的也好,一神獨霸也好,多神共尊也好,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是有個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剛才你說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緣起性空。三個自然法則。非創(chuàng)造,非因非緣。你不能說是主觀的,也不能說非主觀的。主觀是因為我們認識到,說非主觀是因為你不認識到,這個也是存在的。你說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那么上帝沒有被人類認識之前,這些現(xiàn)象也在,這些規(guī)則也在。所以它這樣一個狀態(tài)。那佛教最大的特色就是,改變我們面對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我們如何調整我們認知的局限。用最新的術語,就是如何提升自己殘缺的、不完滿的認知局限,使我們的心靈更圓滿。所以嚴格來說,如果拿宗教來說,說佛教是宗教,這等于是對佛教的歪曲。是徹頭徹尾的歪曲。所以佛教不可能以一部經(jīng)一本論,一個咒語一聲阿彌陀佛,一個劍路一個和尚就打遍天下無敵手,像《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那樣,不可能。因為佛陀他從來沒有說,我是個教主,我是個神靈,我是個神圣。佛陀說,我跟你一樣。內心不安,找了很多大師。大師也教了,這個方法也試驗了。所以,我放下了。所以我尋找到了不是創(chuàng)造以了。是我尋找到了讓生命醒過來的這條道路,我自由了。我自由了,我認識到這條規(guī)則,運用這條規(guī)則。僅此而已。佛是一個醒過來的人。那醒過來的人,佛陀他的生活方式是最方便。比如說,所有的建筑也好,藝術也好,車輛也好,火箭也好,這個核物理也好,當量裂變也好,都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到底是身體上的還是想要創(chuàng)造這顆心,先有這顆心呢?是誰指揮誰?身體指揮心靈還是心靈指揮身體?一定是想要創(chuàng)造這個的心第一位。所有的這一切:房子、馬路、飛機、宇宙飛船、所有的人類能夠想出來造出來的東西,都是心的創(chuàng)造物。因為我們的“心”越來越把自己貼在你心的創(chuàng)造物上。所以我們的創(chuàng)造物越多,滿足我們那個快樂的當下越難。但是失去越容易。就是我們得到的越來越難,失去的越來越容易。因此我們房子越大心靈越不安,我們走遍了全球上喜馬拉雅山,肯定王石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上月球,這是一個心靈模式的發(fā)展。它(心)越向外尋求,就越背道而馳。越向外尋求,越跟心靈的距離越遠。心所擁有的外在附著物越多,那這個心就更加不安。你以為你是上帝,以為是你所創(chuàng)造了一切,全部的操控。但是諸法無我,根本就沒有實實在在的主宰和“我”。你非要打上這個“我”,不可能的。因此你有一套房子,30平米,開心的不得了。你只有一輛三輪車,早上賣了10捆白菜,到晚上喝二兩小酒一根火腿,你幸福得自在得不得了。但是你有10輛三輪車,你開始怎么管理?一個人拉,你拉不動。雇人,就拉得動,你就開始“心”的分割。所以,現(xiàn)在社會不是物質不夠,現(xiàn)在社會是物質太燦爛太奢華,而能夠簡。所以,老子說“吾有三寶,曰勤,曰簡,曰不敢為天下先!焙,簡的意思回來原初的本來的那種狀態(tài),是最自然的狀態(tài)。那個才是讓心靈更安的。所以,房子大小,并不是快樂的指標。那才是讓心靈安的。最關鍵的是我們能不能回到原點,讓心靈就在心靈上安家。心靈能在心靈上安家了,就是禪宗說的,“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諦!币蚕裉K東坡說的,“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靜身!蹦睦锒际堑,哪里都對。你擁有再多,也不掛礙于心。你沒有所牽掛物,你也無掛礙于心。就是,讓心靈不要役化為物的奴隸。所以,心靈的處所才是我們生命中的。因此,你追求的多少創(chuàng)造物,財富、權利、地位、榮譽、金錢、物質,所有這些都是遵從無常的生滅的變化的無我的,被別人所控。而那個所主宰的別人,仍然是變化的無常的被主宰的。推來推去,從邏輯上,推到了沒有第一因。所有的一切,都是互相的、無常的、變化的、互不主宰的。這就是一切存在的、發(fā)生的現(xiàn)象,掌握了心靈就安了。跟你有沒有房子,關系不大。所以我經(jīng)常羨慕那些睡在橋底下的乞丐,好幸福好幸福,沒有鑰匙。他沒有家,所以不用管鑰匙。2004年我有一次,蘇杭二州,自己一個人漫無目的東走西走。到了一個很知名的老寺廟的老方丈,我吃了一頓早餐,再也不敢我就跑掉了。80多歲的老和尚,鑰匙這么大一串,可能有50把,他對我照顧越好我越內心不安。那么大年歲一老人家,五十多把鑰匙,找出一把來給我,把房門打開,再給我點蚊香,我于心不忍。所以現(xiàn)在我反省一下,我很痛苦,也有好多鑰匙。但是我?guī)缀跏遣粠。我也挺痛苦的但是也挺快樂。廟很多,但回到廟里經(jīng)常忘了帶鑰匙,給我拿鑰匙的人又不在,我住酒店,已經(jīng)很多次這樣的事情。這也挺開心的,挺開心的。
所以,像這樣的一個沙龍啊,關注城市也好。那我后天要到上海去。給上海做房地產(chǎn)的,給他們做一系列的講座。希望他們每個小區(qū)出來的,都給我一個空間,類似這樣的,禪修、喝茶、放松的地方。所以,后天是第一個。最舒服的地方,搞一個地方來。建一個小區(qū)給我一塊地方。我不一定去,一年我去一次。因為佛法它要揭示的、要解決的不是信仰問題,不是是否吃素,光頭變成和尚、是否獨身的問題,佛法要解決的是所有的生命是否安住在生命本來的狀態(tài)。安住了,佛你叫它狗屎,它也是最好的。你不安住,你把佛叫他神圣叫他神靈叫他上帝,所有美好的詞兒給他,你還是痛苦。所以佛是超越一切的。那佛法真正就是超越一切對立、束縛、分別之后,安住在本來應該的狀態(tài)。它是什么樣子。世間相常住,是法住法位。這個法,一切存在都是合理。實際上真正的佛法,純粹智慧層面的佛法,是赤裸裸的直指人心,沒有任何外在的,所謂的建筑也好,衣服也好,頭發(fā)也好,一切跟佛法毫不相干。有個代表人物,就是魯智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背鄺l條,是我們生命的本來的來處。所以剛才誰說的,幾件事不能決定。父母不能決定,上帝讓我們來或者菩薩讓我們來,那都是一說。關鍵是我們不能作主。來去是生命的現(xiàn)象。我們從娘胎來出生,到去,回歸于塵土,叫去。這是生命從生到死的現(xiàn)象。來去的態(tài)度,應該是無牽掛。為什么要無牽掛?因為我們本來就赤條條。所以,《水滸傳》里這一百零八將,只有這個算禪者,算一個真正的超越個人恩怨沒有對錯,超越了所有自我。但是有這樣悟性的人,可以說,鳳毛麟角,很少很少。因為它直接告訴你生命就這么殘忍!俺鄺l條來去沒有牽掛!蹦銢]有任何的依賴。父母不能依賴,夫妻不能依賴,子女、事業(yè)、權力、……,沒有任何可以讓你長久的永恒的依賴。但是生命確確實實很苦惱。不是痛苦的苦,是很煩惱很苦惱。那如何化解這個煩惱和苦惱呢?所以對于蕓蕓眾生就需要麻醉。所以,馬克思看得太透了:宗教就是勞苦大眾、蕓蕓眾生的麻醉劑鴉片。宗教就是干這件事兒。它不是貶義詞,當然也不是褒義詞,它只是個陳述詞。如實陳述,宗教就是麻醉活著的神經(jīng)的。那建筑是個方面,儀式是個方面、服飾還是個方面。搞了一套比神圣還神圣的繁瑣的儀軌,本來這件事兒沒什么,它就像有神靈一樣,心安起碼十天。所以,印度人不在乎這個。因此,佛教到了公元1312年,被伊斯蘭教一把火燒了,佛教在印度徹底消亡,沒有一個承載它的主體建筑。但是中國,經(jīng)過了三武一宗,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一宗滅佛,經(jīng)過文化大革命,經(jīng)過新青年,經(jīng)過洋務運動廢寺興學,再到徹底的毀滅性的鏟除性的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都作為牛鬼蛇神鏟除掉了,但是因為建筑在,雨后春筍又起來了。所以,功過是非沒辦法說。“緣起”兩個字,最好的解決。因為這一段時間需要佛教出來了,所以佛教雨后春筍建起來了。但是,把我們辛辛苦苦的血汗錢,全都搞在了那些建筑上,奢華中去了。然后,被塔利班一炸,得不償失,是吧?所以,有時候太違背自然法則。有生必有滅。月陰就必有月晴。圓了有缺,這是個常態(tài)。接受了就很好了。
主持人: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舉手發(fā)言。
陳煒:
有一次,也是緣分到了也算沒到。我參加過一次福建專修內觀的。(奘師:南禪寺。)10日的禁語,(奘師:九天半。)中間被我給逃出來了,在那種環(huán)境里邊,完全往內觀的時候,我的理解,為什么現(xiàn)在環(huán)境里對權、情、利似乎很容易得到,似乎看上去特別強大。你得到以后,也有力量去追,而往內看很恐怖。這種恐怖是很真實的。我很困惑。宗教追求的是法喜,是種很強烈的喜悅。但是我從來沒有體驗到,也許你在靜坐或者看書的時候能感受的到,我想起一部電影《駭客帝國》,很真實的描寫:真實的世界和虛假的世界很真實的描述場景,真實的世界讓你拿兩個藥丸,一個藍藥丸一個紅藥丸。后來他選擇了一個要去看真實的世界!鋵我執(zhí)去掉的時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它帶給你的快樂卻是那么的真實。我們說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那種心態(tài)很難歷練出來,當你追求的那個東西沒看到過,是描述出來的。那種法喜也好快樂也好,都沒有看到,都是描述出來的。那我怎么能舍棄這種真實而去追求那個呢?心不定。
奘師:
其實你的問題,去年我和石康,就那個《奮斗》的作者,我倆5個小時在朝陽寺。大概4個半小時在聽他說,大概有幾分鐘是聽我說,另外是別人插話。他十幾年前可以一坐9個小時不動。也是跟廈門的一個和尚。當時廈門的這個法師教他禪修,自己沒有實證到那個境界,把自己信仰的以及用理性說服這個信仰是千真萬確的,把這個當成最高的跟石康說。那石康身體力行,實踐去檢驗,發(fā)現(xiàn)不對。所以,這個時候很難很難再接受任何的,哪怕是真實的,在那個層面上不會再進入,所以很痛苦。第二次,好像是前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在天安門旁邊的畫廊我們又見面了。又說了三個小時。又見到他,聽他說2個半小時,我大概說十來分鐘,還是一樣。他就沉浸在里面出不來,你說讓他全放下他也放不下,你說讓他深入呢,我后天晚上8點在上海講《楞嚴經(jīng)》,《楞嚴經(jīng)》里邊形容這種境界叫什么?“欲上無路,欲退無門”?ㄔ谶@個狀態(tài)。這個時候如果他真跟我來學禪,一棒子打懵,睡個3天起來再說,F(xiàn)在是當朋友當哥們兒,聊天。但真正要學禪,要先一棒子打懵,放下才是。
那你去的內觀呢,也是一個向外求容易,因為外都是物。所有的,權利地位榮譽金錢物質,這些東西都可以被物化被量化,所以是容易的。但向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西游記》里邊陷空山無底洞。那個老鼠就是我們心內的老鼠,那可不是偷了佛前的油燈,成精的耗子精。它是真正的內心的。內心是個無底洞。陷空山,塌陷的陷,無底洞,我們都在里邊,實際上沒有安住,很可怕。逃跑嘛,一般是第3天半和第4天,(答:第三天。)因為那課程是我引進的。98年我引進的,很清楚。02年之前每次課的學生都是我親自招的,后來02年在溫州因為申報手續(xù)出了點問題,所以才搬到福建,弟子辦。以前我在全國各地辦。因為第3天開始,是修Vipassana,關起門來打狗,但這個狗根本就不進門。這個方法論,所以,他們拍了1994年印度最大的監(jiān)獄,新德里的提哈監(jiān)獄,犯人1萬多人,警察和犯人一起來修內觀,所以也叫牢觀,就是監(jiān)牢的牢。犯人誰都不準逃,那叫痛苦。寧可被人挨鞭子,你也不想去內觀。腿痛不是根本問題,腰酸這些地方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內心你無法形容,有多少支箭在那里鉤著你往外走。這是個業(yè)習,習氣的力量讓你這樣。這個時候是最痛苦的。但是,一旦過下來了,向內觀。那個加繆的小說《西西弗斯的神話》,源自于希臘神話。普羅米休斯推石頭上山。推到山頂上,那個大圓石骨碌碌滾下來。懲罰,推石上山。結果有一天推到大山上的時候,他不往前,他轉過身來,用背靠著那石頭,詛咒消失。所以西方的存在主義很接近禪宗的思維方式,“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回頭就是岸,盡管你還沒到達岸,但是有第一步。有了你回頭,當下就是。所以一本書很暢銷《當下的力量》。你當了這次逃兵,下次很難了,至少要有2個推薦人才能參加。因為這課程是我引進的,98年談判,很費勁,他們很固執(zhí),屬于葛印卡一系的,最后因為印度做導彈實驗,所以不給簽證,最后請的加州的。我就是從02年8月后脫手的。但這個課程非常有效,現(xiàn)在你要提前3個月報名還報不上,F(xiàn)在我又開始把動中禪引進了,但動中禪的管理體系沒的它這么嚴格。他這課程1966年在孟買辦第一期,第一期課程12人,F(xiàn)在在全球超過60家的Vipassana,內觀禪修.總部在孟買,很大的禪修中心,設計的非常好,真的是適合人禪修。(這九天的禪修下來,效果怎么樣?)因人而異。有些人真的洗心革面,就變了。但是也有些人從此不敢進入佛門一步。
主持人:朝陽寺現(xiàn)在動中禪辦得怎么樣?
奘師:
沒弄的那么細,因為環(huán)境不允許。它對自然環(huán)境的要求非常嚴,進去前把手機電腦都給沒收了,也不能閱讀,不能寫,真正做到就是一個人坐在自我指導上,讓你去體驗。宗教儀式也全部取消。最難的是佛教徒,可麻煩了。但相反社會人士來參與很快就接受,尤其是有西方背景的人,到西方學習過的,他遵守契約,他會做到。但已經(jīng)念佛或持咒的佛教徒就很難接受,他首先會去比較:這個東西是佛法嗎?他比較懷疑,懷疑斗爭斗爭到七、八天了,課程已經(jīng)結束了。他痛哭流涕。
02年之前,每次課前我都要拿出大量的時間來公開介紹課程是什么東西,課程結束,我要跟大家講解,回去之后怎么辦。石家莊的香港的幾個地方,我經(jīng)常過去跟他們一起朋,給他們點信心。這課程蠻好的,叫justthought,僅僅觀察,向內觀察,用一顆平靜的平常的平等的心,來觀察你的心念的起伏。但是心念你抓不到,但透過呼吸你能感覺到,所以觀察呼吸。并且對坐姿不要求,不一定非要雙盤單盤。我自己在課程我都會搞一個,給他搞一個沙發(fā),坐得舒服一點。首先是舒服。有些地方的法師很法西斯,難得體驗一次,很不舒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是,你付出痛苦必然收獲痛苦。首先不開心了,去坐,他不可能跟法相應。一定是歡喜的接受才可。所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佛法如此,禪也如此。但是目前的佛教有些問題,目前的佛教有點法西斯,有很多局限性。但佛和禪是開放中的開放,包容中的包容。
沙龍人員:
您作為八個寺院的CEO,應該也有很多煩惱。您怎么看待這些煩惱?解決這些煩惱?
奘師:
我昨天回來,堵車堵了三次。呼和浩特3點講完座就下來開車就往回走,睡了一覺,一起來才離開高速還不到40分鐘,堵車,堵了1個多小時。到了河北和北京交界,啊,堵得簡直是根本動不了。我睡覺已經(jīng)半夜2點了,5點我就起來。結果一上我的博客。四天沒上了嘛。有個人給我留言,說“8月21日明奘你在朝陽寺嗎?有個和尚一邊打著手機一邊在大罵游客,這樣的人不配做和尚!蔽耶敃r有感而發(fā):誰才配做和尚?我們一般倡導說,佛教是人本的人生的人間的。那既然是人本的,和尚是人做的,對吧?既然是人間的,那吃喝拉撒睡都要面對。既然是人生的,那生老病死煩惱現(xiàn)象他應該樣樣俱全,才有特色。不管他信仰不信仰,先,又要要求沒有神圣化神秘化神學化,又要要求他是個人,又要要求他是個圣賢的人沒有任何煩惱,對所有人無論如何都慈眉善目,所以這個社會是瘋狂的社會。提這些要求是個瘋狂的要求,一點都沒有理性。我提出這個觀點,讓大家拍磚頭扔牛糞的都來,送鮮花的送鮮花。到底誰配作和尚?每個人從骨子來講都不配做和尚。因為真正的和尚是圣賢的,但每個人內在需求里都需要做和尚。這才是理性的定位。不是說做了和尚就是圣賢了,他一定有人間的人本的人生的種種煩惱。當然我好一點。
問:那解決方法呢?
奘師:
怎么解決?咱8月1日在黃山的活動沒舉行,實際上根本的原因我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沒辦法。不但我沒有問題,我還要做給下面的人,跟他們說,“一定要將娛樂進行到底的精神!庇^法如化,以道自娛嘛。所有的法、存在現(xiàn)象都叫法。觀法如化,變化的化,生化反應的化,化煩惱為菩提、化腐朽為神奇的化。觀法如化,以道自娛。哪個道呢,就是這些讓你安心的方法。就是心靈,在心上安住,心不要在心的附著物上安住。所有的附著物,首先從人間的這個角度,權利地位財富榮譽感情全是排他性,我是第一,你就必須得第二。排他性。所以不要在心的附著物上安住。在心的本身上建立起無所依的快樂。不再依賴任何外在的條件建立起來。就真正的,像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笨梢赃@樣子。否則的話,整天拘泥于那些對錯是非,那個麻煩死了。所以我一邊跟討債的討價還價,我一邊下象棋,一邊還可以寫一首詩出來。這個地方為什么我記得?因為4月3日我才在社會主義學院畢業(yè)。一邊在那兒上課,我一邊在寫文章呢。我很娛樂,首先讓自己娛樂,我熱衷于開車。昨天人家車超我:呀,我同意了嗎,沒請示沒匯報就超我!笨纯此钦l,娛樂一下。否則怎么著,你要那么煩惱,想想看,一天兩地愁,三江四海恨。不共戴天之愁,完了!人和人沒法相處。就像冬天的雪夜一樣,朦朦朧朧的白茫茫很干凈很舒服就完了。一定要抓住對錯是非,朋友做不了朋友,夫妻做不了夫妻,父子做不了父子。一定要模糊模糊模糊,所以,我把《心經(jīng)》最后的字:摩訶摩訶摩訶波羅密,模糊模糊最后就是大智慧。這是我最新闡述。被我?guī)煾嘎牭搅?又該罵我了。
沙龍人員:
大師你說的是一面。但另一面現(xiàn)實的世俗這個世界里。像你欠人家20萬元錢,你就得給人家20萬。
奘師:
我哪里是20萬啊,20萬是一小筆而已。朝陽寺欠景區(qū)是1300萬。天天跟我討,我沒有逃,該解決的也解決了,但是解決不了的也沒招,挨著。(如果你不是個廟,是個公司單位的話,要起訴你。他現(xiàn)在會起訴你嗎?)現(xiàn)在他還不敢起訴我,為什么呢?因為我行動的很到位,豬圈才拉起來,豬還沒養(yǎng)。他要想動刀的話,雙方都損失。豬被逼急了,還會踢他一腳。所以,叫互相成就。佛教你看,天下好話佛說盡。他不說互相利用,說互相成就。那么我接手他的地盤,我有弘法的空間。他借助我,給村民給景區(qū)帶來收入,門票。。這是互相成就,還沒到那個階段。所以,現(xiàn)在朝陽寺,我估計還有三年可以享受一下清靜。三年后什么樣。所以,這是現(xiàn)實問題,倒不是說一味的挨。佛教特別有智慧。實際上從去年6月7日以來,給他帶來的收入是原來的5倍還不止。所以從景區(qū)也好,村民也好,建了多少東西。他們也看得到。但是人不知足,有了20多萬還想賺20萬,就麻煩。所以,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個宗教局的直接找我:奘師,就買三百萬,三個月就是大師。三個月之后呢,六百萬。永遠如此。
沙龍人員:
昨天在您的博客上看到有一個逍遙仙子,她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修了兩年了,越修越痛苦。甚至想逃跑。這是什么原因?
奘師:
我記得2002年十一在廬山上辦廬山禪茶會,我那時候都是自己親手操刀,我不請任何外來的老師,所有7天講課禪修都是我自己來,不要任何人。除了后勤的義工,給我負責。有一天晚上燭光晚會,在大殿完全把佛像布一蒙,放松了點上蠟,我就說,把你人生中受傷害最深的或者你傷害最深的東西拿出來,當眾來分享一下。結果也是有個大學系主任,他說,我本來人生很快樂很幸福。因為信仰佛教,讓我越來越不快樂也不幸福。是的。真正一個理性思考,他會得出這個結論。因為學了五年,所有佛教對他的許諾無一兌現(xiàn),健康沒有健康,快樂沒有更快樂,事業(yè)沒有更賺錢,感情還破裂了。她要來廟里燒香,先生不同意,紛爭越來越多。這是佛教根本教義上的歪曲、變化。佛、釋迦牟尼當時核心的教義是:有求皆苦四個字。有求皆苦,凡是你追求任何東西。因為你心向外打。那個小說誰看過,一本暢銷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實際眼睛也是孤獨的獵手,看到美色都想攀,是吧?耳朵,好的聲音來了……都是孤獨的獵手。但是向外投射的,絕對不是像風箏一樣,你掌握了操控盤就是風箏了。它是個雙刃,你丟出去什么,你在內心就鉤起什么,帶爪的心矛。所以,往外溜的時候你一定勾起了內心的痛苦。那么有求皆苦,但是后來佛教變成有求必應。有求必應這是種偽善,偽的契約。我給你許諾兌現(xiàn)。結果,最后磕了頭,一年下來,誦了多少經(jīng)磕了多少頭燒了多少香放了多少生,她想要的東西沒兌現(xiàn)。所以她一定會痛苦。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心,學什么也沒用。那么,怎么樣才能了解這顆心?所以了解這顆心的幾個下手渠道,明白之后,最后,一旦明白建立起內心的獨一不二的這種快樂之后,所有這些佛教儀軌想玩都可以玩,想烏煙癉氣都可以。想不去也可以不去。入出自在。我在一個傳統(tǒng)封閉保守的環(huán)境下,裝模作樣做大師我也會。但是不需要的時候,我何必還要裝呢?在外人前裝,在自己的地盤還要裝,不是更累嗎?所以,佛教徒出了問題,也就在于市面上的佛教,有求必應的佛教,賭咒發(fā)誓,交易式的佛教害人不淺。但是沒辦法,就朝陽寺下邊的天溪庵,當時村里供的是福壽祿三星,還有個文晶星。86平米的地方,那個泥雕塑大概占了60多平米。給人的空間還不到15平米。我把它全都拆了,拆了村民找我麻煩了。前年告到文物局告到消法,最后沒辦法。這是永樂宮的壁畫,二十四諸天。我也一樣,把這套東西復制了,做了擱到廟里,都被逼得。我說我這一幅比你三尊泥菩薩還要貴還要值錢還多。他說不行,不是一個泥胎,不占用體積,體量不夠大,菩薩是神像。所以被逼著做那一大堆。這是游戲嘛,沒辦法。所以,對于相對保守的,你只能跟從他一點點,再盡可能的給自己一點點空間。
主持人:
我發(fā)現(xiàn),在座的好像還是女同胞多一點。這是否很多宗教的信仰也是女眾要多于男眾?我不知道是否是一種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說,女同胞們更愿意往內看一些東西呢。男同胞們更愿意往外去做一些事。
奘師:
你們的社長主編,上午我倆聊到這個問題。25歲到45歲的男性,正是在能做的時候,他認為什么他都能擺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可一世。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士都是。但在這個年齡段的女士,有的有,比例也很低。更多的是做媽媽的。首先,直接面臨生命的現(xiàn)象。出生,同時就意味著死亡。做媽媽的,分娩小孩那種痛,直接帶來的,有時候。無論深層潛意識,直接就關注到生死。然后,再哺乳這一年。不管承認不承認,這是一個人類的共性。所以,這是整個宗教,不管是佛教。整個宗教,全球馬上快70億人口了,81%是一個宗教信仰人群。沒信仰的人群很少。那我們占了10多億。你想這個比例多大。一個是思維方式,一個是直接面臨的生命現(xiàn)象。要考慮這個。八萬四千法門形容其多,沒有唯一的不變的永恒的,只有佛法。突然一天一個大學校長匍匐在觀音菩薩像前痛哭流涕,不關信不信不關他拜不拜,他只是在那里哭得開心,就夠了。你要把他上崗上線到,是符合邏輯符合科學,都不符合。那個眼淚和一個七十歲老太太在街頭碰到她失散20年孩子的眼淚沒有差異,就是開心。沒有差異。在那個時候,你沒辦法衡量眼淚的貴賤是非輕重對錯。你再想,一個七十歲的媽媽見到了失散二十年的孩子,一個七十歲的媽媽突然見到了在監(jiān)獄里放出來的二十歲的孩子,那個痛哭的眼淚還是一樣的。沒有對錯沒有是非。所以,在基層的那個人心人性那個層面,是沒有對錯。它僅僅是個世界。但是因為女性在這個層面上更容易有體驗,所以女性信容易解難,男性信難解易。男性,讓他信很難。因為感性層面不容易感動他。但是男性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一旦進入了,他解、行的比女性要深的多。所以還是男性出家多,這是一個思維方式?jīng)Q定的。
沙龍人員:
我談一些現(xiàn)象。我有一些朋友都是35歲左右的。有很多朋友都是外企的高管。他們紛紛出現(xiàn)一些超乎尋常的、非理性的思維。有的人就在靠近山里邊,成都哪,西安哪買些房子。完了之后就決定住下來。就是要離開都市。聊的結論就是,古話說“三十而立,”但是大多人確實在三十歲立起來了,有車有房了?鬃诱f,四十而不惑。反而現(xiàn)在的人都進入了一個四十而惑的狀態(tài)。為什么?
奘師:
釋迦牟尼他是一位特別優(yōu)秀的老師,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他把人分了這三類:先知先覺,后知后覺,不知不覺。先知先覺的目的就是讓不知不覺成為后知后覺。然后所有的后知后覺再慢慢的成為先知先覺。從智慧層面來說,小人經(jīng)過大人的點撥,才成為大人。大人呢,再成為更大的人。那從方法論上,有一本論《大乘起信論》。專門講本覺和始覺。始本合一,本覺就是我們本來人人都有可能覺悟的那個覺,始覺呢,就是我們開始覺醒到,到底人活著的意義何在呢?最后到合一了。所以,這個階次還是有的。佛教呢,差不多。從十信位十行位十住位十金剛位,到十地。我推薦大家看這本書,美國心理學家斯特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生命心智成熟的這樣一個過程。另外一個魏斯醫(yī)生寫的,通過分析,給他的病人催眠,給他的病人凱瑟琳催眠到了十七、八世,把過去都回憶起來。最后,魏斯他發(fā)現(xiàn),那個更高層的大師不是在跟病人說話,是在教他。教這個老師本身。生命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的過程。比如說,我容易發(fā)脾氣,嗔怒別人,怨懟別人,內觀,向內觀察,一旦明白了我都是100%的因素的時候,這門課就畢業(yè)了。所以,很多人還在怨天咒地指爹罵娘的,那他的人生際遇他的命運不會轉變,一定不會好。為什么?他還不懂得享受,他不知道這是大自然給他的課程。一旦他學會了,哦,苦難就是最好的老師,苦難就是享受。從中畢業(yè)了。再苦再難,別人以為苦難,他自得其樂。就像顏回那樣子,對不對?“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就是他從這方面安貧樂道,他已經(jīng)畢業(yè)了。但是從心靈的突破這個角度入手,明白了,當下就是。不明白了,怎么去描摹也不是。心靈的本體,本來好比就是一個圓球,科學的哲學的技術的努力都是在這個圓球里邊,畫個多邊形。等于,但絕對不是。無限趨近等于它,但絕對不是。所以心靈的領悟力層面,不受區(qū)域的制約。所以,釋迦牟尼是個很優(yōu)秀的老師。
- 明奘法師 :佛弟子和佛教徒不一樣
- 明奘法師:禪修小貼士
- 明奘法師 :禪茶無非一味
- 明奘法師:禪修開示
- 明奘法師:第十二屆禪修開戒
- 明奘法師:六祖壇經(jīng)說什么
- 明奘法師:佛教的生命態(tài)度是智慧慈悲
- 明奘法師:宗教讓人敬畏 佛法讓人站起
- 明奘法師:素食館吃素成了我的痛苦經(jīng)歷
- 明奘法師:生命是一條無盡的長河
- 明奘法師:壺蹤茶影
- 明奘法師:“佛教與氣候變化”研究項目訪談錄
- 明奘法師:不及時的答復-關于思與不思
- 明奘法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 明奘法師:企業(yè)家的心靈環(huán)保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 明奘法師:也許會引發(fā)爭議的答問
- 明奘法師:與新浪網(wǎng)友的問答
- 明奘法師:最優(yōu)秀的人才來做和尚
- 明奘法師:石佛寺第一屆動中禪開營
- 明奘法師:石佛寺第一屆動中禪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