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 行籌
安居 行籌
編者按:農(nóng)歷四月十六,在時間老人的催促下,一年一度的九旬安居,在大眾中徐徐拉開帷幕。今年的安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500多位比丘尼聚集在一起,可謂濟濟一堂。也是開普壽寺歷史之先河,第一次接納了這么多安居僧。在此,謹攜錄院長上如下瑞法師在安居會上行等開示的片段,以饗關心普壽寺的讀者,
八功通水凈諸塵盥掌去垢心無染
孰持禁戒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
這是行凈水時說的偈頌。我們要知道,凡是做法事,是通過事相來表達理的。我們作法,無非是要讓我們去除身口意的污垢,讓我們身口意趣十清凈。行籌的緣起,佛在世時有居士來問有多少比丘、沙彌、卻沒人知道,所以佛制行籌,行籌就是數(shù)數(shù)。通過接籌、還籌,表示我是清凈僧團中的一員,“籌”是華言,梵語是舍羅。是印度的一種草的名字。在僧團舉行在薩,或滅諍時計算僧眾人數(shù)用的,所以叫行籌。以后逐漸以竹、木代替,其大小1尺長,小指般粗。我們現(xiàn)在用的籌,是以竹筷經(jīng)過加工而成的。我們在作法的時候,應該生一種慶幸心、難遭難遇心。常我們受了這個籌,又莊重地還回去的時候,就表示我成為清凈僧中的一員。
“八功德水凈諸廖”:這是贊嘆凈水的八種功德,能除去各種垢穢:清凈、無垢、柔軟、清冷、甘美、無臭、除饑渴、長養(yǎng)諸根。這是從事相上來親,功德就是因果合說,功齊是因,
德能成果。
“盥掌去垢心無染”:這是借事表法,來顯凈水的德用:從外相卜在洗手,是在用八種殊勝功德的凈水,除我們掌中的圬垢,實際上是讓我們用真正的功德之水,來洗滌我們內心的塵垢、山心的煩惱、貪嗔癡慢疑。
“執(zhí)持凈戒無缺犯”:表自行成立。佛說有二種健兒:一種登壇受戒以后,能清凈持戒不毀犯。另一種犯而知懺,懺悔清凈仍是健兒。要當?shù)谝环N健兒實在難,因為無始劫來,我們習慣于起貪嗔癡,習慣于做貪嗔癡的事,要一下子糾正過來實在難。但我們謹慎持戒,不小心稍有毀犯,生起慚愧心,趕快懺悔,懺悔清凈,仍不失我們?yōu)槿颂熘械哪7?我們還可以成就自己的戒德,堪做眾生福田。
“一切眾生亦如是”:不僅自行要成立,同時一定要教化眾生,要讓眾生也和我一樣。不拘于小乘的自我解脫,要誓愿自他兩利,一定要發(fā)愿成佛,利樂有情。
- 上一篇:學習“示養(yǎng)德”
- 下一篇:今夜月淡淡 除夕憶恩濃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如瑞法師:怎樣增進智慧和珍惜福報?為什么要;垭p修?
- 如瑞法師: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下價值最大化
- 如瑞法師:以歡喜感恩的心,恭迎藥師佛圣誕日
- 如瑞法師:生病了該怎么辦,怎么面對疾病?
- 如瑞法師:修學佛法,要大膽的親近善知識
- 如瑞法師: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 如瑞法師:留心觀察、用心感知,生活中充滿了感動
- 如瑞法師:境不迷人人自迷,心安一切安,心凈一切凈
- 如瑞法師: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個當下應該做的事
- 如瑞法師:人命無常,人身難得,聽聞佛法要及時
- 如瑞法師:中秋時節(jié),感念月光菩薩的功德
- 如瑞法師:修行要認識自己,不能以自己之長去比別人之短
- 如瑞法師:秋天的谷穗,告訴了人們謙下是美德、修養(yǎng)、境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